答知乎的“华语乐坛中有哪些概念专辑?”
原问答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64665
要按“有Intro、Interlude和Outro”来判断,这样的华语专辑有很多,比如容祖儿《Bi-Heart》《Give Love a Break》、哈狗帮《Wake Up》,甚至蔡依林《Myself》都是有这些元素的,但是我觉得要将之称之为概念专辑还是差点儿事儿,哪怕宣传上打着“概念”的旗号;有时候我觉得其实这些专辑其实是很随意地选歌,然后生硬地用一个莫名其妙的概念串联起来(做文案也不容易,是吧,毕竟在华语专辑的汪洋里打拼就跟被扔进油锅的丸子,你不插一小旗杆在身上,人家凭什么把你捞起来)。
流行乐坛范围内,我听过的一些专辑,是能够算得上的概念专辑,他们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列在了本篇的末尾。
看到其他人的答案,出现了很多争论,主要集中在“流行乐到底有没有概念专辑”这样一个命题上。自认为听歌范围算不上局限于此,但一直觉得流行乐有自己的意义,也独具风情,很多时候实在是满身中枪,总觉得有些无辜。
摇滚、民谣或者其他更小众一些的音乐风格,因为在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情绪表现上,具有表达优势,所以这样的音乐曲风要做起概念性,会更“近水楼台”一些,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流行乐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也不意味着流行乐有实践概念的能力,只是难度更大一些,而且容易费力不讨好——殊不见以往数据,对同一个流行歌手的概念性的专辑比起非概念性专辑(且可以称之为“曲目大杂烩/收歌型专辑”),销量都要差一些,哪怕是其中比较突出如《寓言》《一朵金花》这样,当年的媒体报道也是用的“叫好不叫座”这样的委婉用于来形容其销售成绩的不理想。所以“炒作概念”这种尝试,几乎无法认为是有效的;那么可能另外一种企图——为了“叫好”——无非是为了通过打造概念性来提升流行歌手的整体形象,这种目的,其实无可厚非,也不影响尝试的努力程度以及最终成品质量。
专辑也好,专辑的概念性也好,只有成品做得好/不好的区别,而这也需要就具体的某张专辑来进行评判,有具体的分数。按照音乐圈子来整体一刀切,个人觉得欠妥,因为说“某种音乐出不了概念专辑”和说“某种音乐出不了好专辑”的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判断。
以上本人列出的这些,应该都算普遍理解下的“流行乐”专辑。引号是因为我觉得“流行乐”在此处只是对歌手路线的评定,按照音乐风格来说,像《一朵金花》这样的专辑,里面每首歌的曲风其实真的都很不“流行”,应该是很怪异,但“流行”,指的是作曲人在流行音乐圈,作词人在流行音乐圈,歌手是流行歌手,编曲、制作也是一贯的流行音乐工作人员,但他们有权利尝试,听众也有权利(但没有义务)鼓掌肯定。希望听到的是指出其中某张专辑不够“概念”,原因是因为“其中XX歌曲的中心思想跳脱/质量低下/言之无物/破坏了整体专辑的概念”,或者“整张专辑所要体现的概念很肤浅/涣散/⋯⋯俗气(比如有人提到的,某歌手要结婚了,喜悦,出张专辑,这是个⋯⋯什么概念?)”。
@刘源:如——流行音乐能做出好的概念专辑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大突破。不过我想,传统的3分半长度,副歌重复2遍3遍的那种俗套,是否适用于创造概念?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格式,所谓的“大众”也会因为不符合他们的听音观念和流行取向而不买单?
完全赞同。以迎合市场为目的是很难做出“做概念专辑”的决定的,更不用说“做出不错的概念专辑”这一结果了。三观不正必死。3分半、副歌2-3遍,都是市场反复验证实践之后的产物,如果真要这么做,那确实要突破比较困难。上面列的那些专辑,也存在这样的规律:概念性越强,曲风/歌词/结构越另类。“概念专辑”的形式并不单一,有的是歌名(比如《色放》),有的是表演形式(比如《恋人心中有一首诗》),有的是整体立意、话题(比如《十二金钗众生花》),不同类型有不同的难度,而不同的作品也有不同的完成水平。
但这样讨论起来有点儿混乱。我们先暂时划分几个概念:
“流行乐”,指一种曲风(说不上来特征,反正就是口水歌那种很中庸的风格),也就是“Pop Music”;
“流行音乐”,描述的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迎合市场,吸引传唱)的音乐,有特定的听众(全人类!),有换汤不换药的宣传阵势,但这歌是什么节奏、什么演奏风格、什么演唱风格(重金属或者木吉他弹唱都有可能),并没有限制。
然后,这首歌火了,大家都会唱了,晚会商场全开始循环了,各种同步爆表出现了,这种叫“流行歌曲”。
“流行歌手”,指的是演唱“流行音乐”的歌手。
“流行乐坛”,指的是全体“流行歌手”所形成的音乐圈子。
回到话题上来——一般我们平日讨论的“流行音乐”指的其实并非一种曲风(Pop Music)或者一类歌曲(Pop Songs),一般我们说的是“以流行音乐这种曲风作为自己主要曲风的歌手(即流行歌手)所创造的全部音乐”。
我觉得,所谓流行乐坛在概念方面的突破口,就在于这些人偶尔“抽风”做出的那些不迎合市场、有立意、有强烈表达意图的音乐——这些音乐很多都不重复副歌,不模式化,有的啰嗦得想杀人,有的简短得都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就像小众独立音乐那样。哪怕数量很少,哪怕不娴熟,但是值得被注意。毕竟大多数流行歌手都在捞钱;守着气节、求点儿上进的,是少数。流行歌手影响着多数人的听歌范围,这样的尝试其实有益无害。
流行乐坛的问题在于,它并没有一个爱恨交加的“月亮小组”;或者说,全世界媒体都是它的“月亮小组”,丑闻和惨状往往比努力要放得大得多。“流行音乐”可能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糟粕(确实比摇滚乐、民谣、爵士的垃圾比例要大一些),“流行歌手”可能有70%都是烂人(摇滚歌手、民谣歌手、各种歌手,这样的比例同样存在),但我始终坚信,这个圈子,充满动力,存在良心,也存在才华。
---------------------------我记得的那些流行乐坛的概念专辑----------------------------
王菲《寓言》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2531/ (专辑主题/歌名-仅前半张)
王菲《浮躁》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5176/ (专辑立意)
莫文蔚《一朵金花》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51358/ (专辑立意/曲风)
林忆莲《野花》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758561/ (专辑主题)
林一峰《思路 My Lonely Planet》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792916/ (专辑主题)
林一峰/黄馨《花诀》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001504/ (专辑立意/歌名)
卢巧音《色放》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5359/ (歌名)
尚雯婕《in》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438914/ (歌名/专辑立意)
杨千桦《火鸟》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0454374/ (歌名/专辑立意)
江美琪《恋人心中有一首诗》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3207/ (曲目形式)
黄磊《等等等等……文学音乐大碟》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2639/ (歌曲主题)
何韵诗《梁祝下世传奇》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21608/ (专辑主题)
陈奕迅《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28725/ (专辑主题-局部)
陈升《丽江的春天》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155942/ (专辑主题/专辑立意)
陈升《家在北极村》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7065467/ (专辑主题/歌词内容)
陈辉阳《十二金钗众生花》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153346/ (专辑主题/歌词内容)
卢巧音《Miao……》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5424/ (专辑立意)
卢巧音《天演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1626/ (专辑立意)
卢巧音《花言.巧语》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60995/ (专辑立意)
罗文《卉》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225172/ (歌名)
古巨基《游戏.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5480/ (歌名/专辑立意)
何韵诗《Ten Days in the Madhouse》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316031/ (歌名/立意)
要按“有Intro、Interlude和Outro”来判断,这样的华语专辑有很多,比如容祖儿《Bi-Heart》《Give Love a Break》、哈狗帮《Wake Up》,甚至蔡依林《Myself》都是有这些元素的,但是我觉得要将之称之为概念专辑还是差点儿事儿,哪怕宣传上打着“概念”的旗号;有时候我觉得其实这些专辑其实是很随意地选歌,然后生硬地用一个莫名其妙的概念串联起来(做文案也不容易,是吧,毕竟在华语专辑的汪洋里打拼就跟被扔进油锅的丸子,你不插一小旗杆在身上,人家凭什么把你捞起来)。
流行乐坛范围内,我听过的一些专辑,是能够算得上的概念专辑,他们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列在了本篇的末尾。
看到其他人的答案,出现了很多争论,主要集中在“流行乐到底有没有概念专辑”这样一个命题上。自认为听歌范围算不上局限于此,但一直觉得流行乐有自己的意义,也独具风情,很多时候实在是满身中枪,总觉得有些无辜。
摇滚、民谣或者其他更小众一些的音乐风格,因为在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情绪表现上,具有表达优势,所以这样的音乐曲风要做起概念性,会更“近水楼台”一些,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流行乐没有这方面的实践,也不意味着流行乐有实践概念的能力,只是难度更大一些,而且容易费力不讨好——殊不见以往数据,对同一个流行歌手的概念性的专辑比起非概念性专辑(且可以称之为“曲目大杂烩/收歌型专辑”),销量都要差一些,哪怕是其中比较突出如《寓言》《一朵金花》这样,当年的媒体报道也是用的“叫好不叫座”这样的委婉用于来形容其销售成绩的不理想。所以“炒作概念”这种尝试,几乎无法认为是有效的;那么可能另外一种企图——为了“叫好”——无非是为了通过打造概念性来提升流行歌手的整体形象,这种目的,其实无可厚非,也不影响尝试的努力程度以及最终成品质量。
专辑也好,专辑的概念性也好,只有成品做得好/不好的区别,而这也需要就具体的某张专辑来进行评判,有具体的分数。按照音乐圈子来整体一刀切,个人觉得欠妥,因为说“某种音乐出不了概念专辑”和说“某种音乐出不了好专辑”的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判断。
以上本人列出的这些,应该都算普遍理解下的“流行乐”专辑。引号是因为我觉得“流行乐”在此处只是对歌手路线的评定,按照音乐风格来说,像《一朵金花》这样的专辑,里面每首歌的曲风其实真的都很不“流行”,应该是很怪异,但“流行”,指的是作曲人在流行音乐圈,作词人在流行音乐圈,歌手是流行歌手,编曲、制作也是一贯的流行音乐工作人员,但他们有权利尝试,听众也有权利(但没有义务)鼓掌肯定。希望听到的是指出其中某张专辑不够“概念”,原因是因为“其中XX歌曲的中心思想跳脱/质量低下/言之无物/破坏了整体专辑的概念”,或者“整张专辑所要体现的概念很肤浅/涣散/⋯⋯俗气(比如有人提到的,某歌手要结婚了,喜悦,出张专辑,这是个⋯⋯什么概念?)”。
@刘源:如——流行音乐能做出好的概念专辑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大突破。不过我想,传统的3分半长度,副歌重复2遍3遍的那种俗套,是否适用于创造概念?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格式,所谓的“大众”也会因为不符合他们的听音观念和流行取向而不买单?
完全赞同。以迎合市场为目的是很难做出“做概念专辑”的决定的,更不用说“做出不错的概念专辑”这一结果了。三观不正必死。3分半、副歌2-3遍,都是市场反复验证实践之后的产物,如果真要这么做,那确实要突破比较困难。上面列的那些专辑,也存在这样的规律:概念性越强,曲风/歌词/结构越另类。“概念专辑”的形式并不单一,有的是歌名(比如《色放》),有的是表演形式(比如《恋人心中有一首诗》),有的是整体立意、话题(比如《十二金钗众生花》),不同类型有不同的难度,而不同的作品也有不同的完成水平。
但这样讨论起来有点儿混乱。我们先暂时划分几个概念:
“流行乐”,指一种曲风(说不上来特征,反正就是口水歌那种很中庸的风格),也就是“Pop Music”;
“流行音乐”,描述的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迎合市场,吸引传唱)的音乐,有特定的听众(全人类!),有换汤不换药的宣传阵势,但这歌是什么节奏、什么演奏风格、什么演唱风格(重金属或者木吉他弹唱都有可能),并没有限制。
然后,这首歌火了,大家都会唱了,晚会商场全开始循环了,各种同步爆表出现了,这种叫“流行歌曲”。
“流行歌手”,指的是演唱“流行音乐”的歌手。
“流行乐坛”,指的是全体“流行歌手”所形成的音乐圈子。
回到话题上来——一般我们平日讨论的“流行音乐”指的其实并非一种曲风(Pop Music)或者一类歌曲(Pop Songs),一般我们说的是“以流行音乐这种曲风作为自己主要曲风的歌手(即流行歌手)所创造的全部音乐”。
我觉得,所谓流行乐坛在概念方面的突破口,就在于这些人偶尔“抽风”做出的那些不迎合市场、有立意、有强烈表达意图的音乐——这些音乐很多都不重复副歌,不模式化,有的啰嗦得想杀人,有的简短得都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就像小众独立音乐那样。哪怕数量很少,哪怕不娴熟,但是值得被注意。毕竟大多数流行歌手都在捞钱;守着气节、求点儿上进的,是少数。流行歌手影响着多数人的听歌范围,这样的尝试其实有益无害。
流行乐坛的问题在于,它并没有一个爱恨交加的“月亮小组”;或者说,全世界媒体都是它的“月亮小组”,丑闻和惨状往往比努力要放得大得多。“流行音乐”可能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糟粕(确实比摇滚乐、民谣、爵士的垃圾比例要大一些),“流行歌手”可能有70%都是烂人(摇滚歌手、民谣歌手、各种歌手,这样的比例同样存在),但我始终坚信,这个圈子,充满动力,存在良心,也存在才华。
---------------------------我记得的那些流行乐坛的概念专辑----------------------------
王菲《寓言》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2531/ (专辑主题/歌名-仅前半张)
王菲《浮躁》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5176/ (专辑立意)
莫文蔚《一朵金花》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51358/ (专辑立意/曲风)
林忆莲《野花》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758561/ (专辑主题)
林一峰《思路 My Lonely Planet》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792916/ (专辑主题)
林一峰/黄馨《花诀》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001504/ (专辑立意/歌名)
卢巧音《色放》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5359/ (歌名)
尚雯婕《in》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438914/ (歌名/专辑立意)
杨千桦《火鸟》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0454374/ (歌名/专辑立意)
江美琪《恋人心中有一首诗》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3207/ (曲目形式)
黄磊《等等等等……文学音乐大碟》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2639/ (歌曲主题)
何韵诗《梁祝下世传奇》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21608/ (专辑主题)
陈奕迅《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28725/ (专辑主题-局部)
陈升《丽江的春天》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155942/ (专辑主题/专辑立意)
陈升《家在北极村》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7065467/ (专辑主题/歌词内容)
陈辉阳《十二金钗众生花》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153346/ (专辑主题/歌词内容)
卢巧音《Miao……》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5424/ (专辑立意)
卢巧音《天演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1626/ (专辑立意)
卢巧音《花言.巧语》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60995/ (专辑立意)
罗文《卉》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225172/ (歌名)
古巨基《游戏.基》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05480/ (歌名/专辑立意)
何韵诗《Ten Days in the Madhouse》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316031/ (歌名/立意)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8 21:41:15
-
双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07 11:21:01
-
Lucif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9 21:43:02
-
convert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9 19:47:54
-
二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9 09:48:11
-
倔强的m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8 23:55:57
-
七路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8 23:32:49
-
京郊低配黄子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8 23:15:5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8 23:07:37
-
兔子晴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8 23:06:20
-
H口H口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8 23: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