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的人群》书摘
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本来绝不会考虑和做的。
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他们尤其可能会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士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 由具有相同想法的人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的孤立的小群体,会因为它们的自我隔离而更加急剧地走向暴力倾向。
政治极端主义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产物。社会隔离是造成极化的一项有用的工具。
如果人们被告知,自己在某个群体中具有明确的成员身份——天主教徒、犹太人、爱尔兰人、俄罗斯人、民主党人、保守派等——他们就不太可能会认真听取身份标明有所不同的人们的意见。
缺乏信心且不确信自己应当持有何种观点的人们,倾向于使自己的观点变的温和(很有道理,我自己有时候就是如此);
如果很容易做出退出的选择,就会使持有异议的声音的数量减少,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激进主义;
差的决策过程与出色的过程相比,所产生的分歧较少,决策质量较差,所以领导人应该鼓励通过注重反对意见和怀疑态度而提供的批评性评估;
大众知识的总体评价不仅有赖于口口相传和明显的销售额,而且有赖与传媒的推动作用
关于群体行为的三个比喻:回音室、同嗜性、流瀑
社会流瀑效应 Social cascades:当流瀑发生时,信念和观点从一些人那里传播到另一些人,以致许多人不是依靠自己实际所知,而是依靠(自己认为)别人持有什么想法。这种信念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人们不是依靠自己的私人的信息,而是依靠自己所信任的别人做出的判断(参见股市和房市,流瀑效应也称为灌输轮)
社会流瀑的两种类型:信息型和名誉性
信息流瀑:群体成员不会反映出群体成员的汇总的知识或者综合的知识;
如次贷危机,当存在投机性泡沫存在的时候,人们一般并非依靠市场的基本面,而是依靠自己对别人很可能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判断;-------个人理解:处在信息流瀑中的人没办法认清现实情况,而单纯的依靠别人的行为去主观判断现实情况,继而做出自己的决定‘
名誉流瀑:在名誉流瀑中,人们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什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依然采取从众的行为,以保持别人的好感;
典型的案例:单个医生在私下会表示某位病人治愈率为A概率,建议放弃治疗;但是当若干医生集体决策时,该医生就会说治愈概率为B(B>A),建议治疗;-----因为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代表,如果在公开场合选择放弃,是对生命的漠然和无视,是违背道德指导的,此时这位医生就处在名誉流瀑中,并未对真实的情况作出反应;-----个人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名誉流瀑可以理解为社会舆论的压力,民族极化的崛起过程中名誉流瀑起的作用很大;
阴谋论:有缺陷的认识论,产生的原因是群体内的信息和名誉方面的作用机制,且由于成员的自我选择;
当公民自由不存在的时候,公民基本上只有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国家,而这一来源是不能予以信赖的;如果该政权的持不同政见或者反对派成功的传播信息,他们所说的话就很有可能是可信的,即使仅仅由于官方来源无法在享有信誉的情况下对其加以驳斥;
极权主义国家给其公民造成一种有缺陷的认识论;
极端主义者往往都是带有缺陷的认识论,他们知之甚少,而他们的知识又支持着他们的看法(个人补充: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协商式民主和群众的智慧:
就事论事的颂扬协商,或者认为群体将会找到真理甚至理性,这是愚蠢的想法---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能够而且的确滋生毫无正当理由的极端主义,群体之所以往往犯错,恰恰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协商;
错误不仅可能产生于“偏见”,而且还有混乱和无能;
民主国家允许广泛的批评和辩论,从而避免“许多场灾难”,在极权主义制度下,人们既不希望,也不理会批评和建议;权利和信息的所有流动都是自上而下的,在民主制度下,信息流在政府部门——在最低级和最高级之间——流动,并通过舆论而实现;
如果制度能够迫使领导人接受批评与严格审查,能够确保行动方针收到外界人士的持续监督与审议--简言之,如果制度能够利用多样性与不同意见来降低群体极化所造成的失误风险--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他们尤其可能会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士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 由具有相同想法的人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的孤立的小群体,会因为它们的自我隔离而更加急剧地走向暴力倾向。
政治极端主义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产物。社会隔离是造成极化的一项有用的工具。
如果人们被告知,自己在某个群体中具有明确的成员身份——天主教徒、犹太人、爱尔兰人、俄罗斯人、民主党人、保守派等——他们就不太可能会认真听取身份标明有所不同的人们的意见。
缺乏信心且不确信自己应当持有何种观点的人们,倾向于使自己的观点变的温和(很有道理,我自己有时候就是如此);
如果很容易做出退出的选择,就会使持有异议的声音的数量减少,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激进主义;
差的决策过程与出色的过程相比,所产生的分歧较少,决策质量较差,所以领导人应该鼓励通过注重反对意见和怀疑态度而提供的批评性评估;
大众知识的总体评价不仅有赖于口口相传和明显的销售额,而且有赖与传媒的推动作用
关于群体行为的三个比喻:回音室、同嗜性、流瀑
社会流瀑效应 Social cascades:当流瀑发生时,信念和观点从一些人那里传播到另一些人,以致许多人不是依靠自己实际所知,而是依靠(自己认为)别人持有什么想法。这种信念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人们不是依靠自己的私人的信息,而是依靠自己所信任的别人做出的判断(参见股市和房市,流瀑效应也称为灌输轮)
社会流瀑的两种类型:信息型和名誉性
信息流瀑:群体成员不会反映出群体成员的汇总的知识或者综合的知识;
如次贷危机,当存在投机性泡沫存在的时候,人们一般并非依靠市场的基本面,而是依靠自己对别人很可能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判断;-------个人理解:处在信息流瀑中的人没办法认清现实情况,而单纯的依靠别人的行为去主观判断现实情况,继而做出自己的决定‘
名誉流瀑:在名誉流瀑中,人们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什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依然采取从众的行为,以保持别人的好感;
典型的案例:单个医生在私下会表示某位病人治愈率为A概率,建议放弃治疗;但是当若干医生集体决策时,该医生就会说治愈概率为B(B>A),建议治疗;-----因为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代表,如果在公开场合选择放弃,是对生命的漠然和无视,是违背道德指导的,此时这位医生就处在名誉流瀑中,并未对真实的情况作出反应;-----个人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名誉流瀑可以理解为社会舆论的压力,民族极化的崛起过程中名誉流瀑起的作用很大;
阴谋论:有缺陷的认识论,产生的原因是群体内的信息和名誉方面的作用机制,且由于成员的自我选择;
当公民自由不存在的时候,公民基本上只有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国家,而这一来源是不能予以信赖的;如果该政权的持不同政见或者反对派成功的传播信息,他们所说的话就很有可能是可信的,即使仅仅由于官方来源无法在享有信誉的情况下对其加以驳斥;
极权主义国家给其公民造成一种有缺陷的认识论;
极端主义者往往都是带有缺陷的认识论,他们知之甚少,而他们的知识又支持着他们的看法(个人补充: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协商式民主和群众的智慧:
就事论事的颂扬协商,或者认为群体将会找到真理甚至理性,这是愚蠢的想法---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能够而且的确滋生毫无正当理由的极端主义,群体之所以往往犯错,恰恰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协商;
错误不仅可能产生于“偏见”,而且还有混乱和无能;
民主国家允许广泛的批评和辩论,从而避免“许多场灾难”,在极权主义制度下,人们既不希望,也不理会批评和建议;权利和信息的所有流动都是自上而下的,在民主制度下,信息流在政府部门——在最低级和最高级之间——流动,并通过舆论而实现;
如果制度能够迫使领导人接受批评与严格审查,能够确保行动方针收到外界人士的持续监督与审议--简言之,如果制度能够利用多样性与不同意见来降低群体极化所造成的失误风险--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