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阳朔行历
BY 阿呆。
=/ 1•
四月二号晚5点多到桂林,由于太累,就准备在桂林休息一晚,找到了一家旅店,老板娘脸色起初有点冷硬,后来上下楼时和她打招呼什么的又没什么让人计较的情绪,一个拉散客的阿姨热心的帮我们介绍,我们就抱着了解了解的态度听了一半天,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供不时之需。
把东西放好,收拾一下之后我们就出发前往预先向老板打听的[步行街/小吃街],九弯十大拐终于找到了,进街口就见到一个小摊子外围了几个人,于是好奇心驱使下我们过去看到了那个摊子所卖的是桂花糕,于是经不住也要尝尝,3个/1元,那种有点干涩有几点太甜。出炉的时候大家争相拍照,像是要为这历史性的一刻做个好的见证。
一路上到处都是吃的和一些纪念品,东看看西走走,后来他们吃砂锅饭的时候,由于火车上吃的太多还没饿,于是我就去找了家店吃醪糟汤圆,我的妈呀,甜得发腻,我当时就想,要是桂林的吃的基本都是带甜味的,那我完了,这两天要怎么过……不过结果证实不是的。
吃也吃好了,在继续逛街的过程中买了一盒明信片,想着以前也没给人寄过,这次就当是体验体验。
晚了,回寝。
=/ 2•
四月三号,早上被拉散客的阿姨拍门叫醒,迷迷糊糊的打发走了就没法睡了,一看时间快到八点,于是起床洗漱,大概八点半出门,因为我们都没先预订客栈,就计划着先去阳朔看看住宿情况,如果人实在太多找不到住的地方就先去兴坪。
于是我们去到旅馆不远的[桂林—阳朔]专线车乘车处,18元送到阳朔汽车站下车。于是背着我们的行李穿越小巷子找寻住宿的地方,最后在背包客栈的隔壁找到了一家,名字忘了,订好之后我们就出门找吃的,首先的还是尝了一下在外地人看来算是“特产”的桂林米粉,说实话,觉得外地的东西吃起来就是感觉粗糙,还是重庆的吃食精细,几十年之间习惯了重庆、习惯了那种比较精致的吃食之后就难以在短时间内习惯别的。而且西街的东西好坑爹啊,价格成倍数上涨。
吃饭之后,买好邮票,突然发现并没有带上明信片就只好回头再写。
于是决定剩下的时间我们租车去骑大榕树那条线,大概20多公里的样子,介绍上说比较休闲。15元/人,一辆车押金200,没办法,旺季就是这样。顺便买了大榕树的门票15,其余的景点,比如 图腾古道、聚龙潭、蝴蝶泉、月亮山我没打算去,那种没啥价值的景点名气又不是很响亮的而且商业气息太浓重的我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与银子。
在大榕树里面买了那什么 艾巴,蛮好吃的。
后来骑到最后一站月亮山,我同学上去了,15/人,我累了就没去。
回程看到有好多人在草莓地里摘草莓,还有橘子什么的,我们虽然想去,但想着懒得提也没去,好吧,我们三儿都是懒人。
晚上回到西街,在一家忘了名字的中西餐店吧吃饭,点了特色的啤酒鱼和其它啥菜忘了,鱼是招牌的毛头鱼,共129。他家的米饭2元/碗,啤酒鱼的味道还好,虽然我觉得吃到后面有点腻味。
完了又去小巷子里找小吃。
晚,回寝。
=/ 3•
四月四号,决定进行漓江精华游。
找吃的,在汽车站不远的一条街边的小店,吃了一碗稀饭一个艾巴,稀饭是冷的,艾巴是冷的+硬的,后来那大姑娘良心过意不去帮我热了一下里面还是冷硬的,我只好将就着,发誓再也不在她家吃东西了。
完毕就去汽车站坐车到杨堤码头。票价9.5
到了码头,一打听,发现在售票窗口买票,坐船全程200多,坐半程180,徒步票116,大概是这样,于是一个拉生意的掌筏阿姨帮我们买团体票就坐她的筏子,140/人全程。明显是贵了,谁叫这个是旺季呢。
中途可以停,还可以在一处上岸解决午饭问题,不过我们因为早上吃的比较迟就木有在中途进行高消费。虽说是全程事实上我们只坐到了九马画山就下筏上岸了,之后安排我们坐电瓶车去兴坪,但是有些筏子是直接划到兴坪去的。哎,不过呢,九马画山那个岸边上的香芋饼什么的好好吃,有兜售柚子1元/个,橘子2元/袋什么的,在阳朔你走到每个景点都有兜售花环的,这是毫无例外的。由于我们三儿都不喜欢柚子,橘子,花环就从没买过。其实老便宜了。
漓江各种冷啊,因为我穿得很薄,恰好又降温了,风从江面上呼啸着往皮肤里钻,不过,站在筏头上,水击打着,冲刷着,泛着淡淡的青草香,像是水和草交融而致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神奇。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淡淡的“到此一游”的留念。
在兴坪古镇还是吃的米粉,不过我们吃的那家,咸菜超好吃的,以至于后来回到阳朔再去吃米粉我就老想念那家的咸菜了。
在兴坪买了五彩石的手链脚链,其实也不大喜欢戴东西,但是对某种带有特定韵味的东西总是挪不开视线。虽然我不知道我会戴几天就抛开,但是记得左手上戴的老妹帮我买的那镯子有一年了。或许这就是那特定意义之所在吧。
从兴坪回阳朔,7元。
晚上一个人逛西街,终于没有前一晚挤了,前一晚差点挤疯了好多人。买了好些特产以及纪念品。一个人慢悠悠的,边走边四顾那些能引起我驻足的东西,总是对那些带有民族风味,有自己的特色的小物件情有独钟,对那些精致的小玩意儿爱不释手,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挨家挨家逛。走累了,就找个地方歇息,[自游者]客流量不大,小店放在西街不起眼,但是进门的那两大排书很有韵味,虽然我看不懂外文书,但是那种带点腐朽的古朴在昏黄偏暗的灯光下,给人一种和谐安宁的氛围,就像是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喧哗与骚动。
然后和他们会合,在一家小店吃饭,还是吃鱼以及炒菜,这次总共57,比头晚便宜了一半。不过好像吃的是鲤鱼。
晚上就在[背包客栈]住的,这是一家国际青旅,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就很惊奇了,我和同学坐在大堂的沙发上,翻开桌子上摆的那本书,根本分不清塔该是属于哪一国或者那一个民族或是哪一个地区的语言文字,悲催。然后客栈的工作人员英文都是很好的,平时很讨厌学英语,但是看着别人能自如的交流时又特别羡慕嫉妒恨,这是总希望能够不劳而获该是多好的呀。
=/ 4•
四月五号,预备玩遇龙河一条线。
于是早上去吃粉了,然后租车,阳朔到遇龙河(朝阳码头)骑车20多分钟的样子。
这次租车10元/人,两辆车押金200加一个身份证。
天气各种不好,有下雨的趋势,骑行的过程中,有一段小路,又窄又多坑洼,我发现在这种路况练车技不错……到了朝阳码头后,我们问了好几个当地人,到工农桥的骑行路线该怎么走,由于不能给他们带去收益他们支吾着拒绝回答或者乱讲一通。后来一个阿姨告诉我们要过渡到对面去有路下工农桥,于是我们坐她家的筏子过河,很短很短的距离,10元/人,顺便把我们的自行车送过去,我们去到对岸才发现对岸那路根本不叫路,走都困难还别说骑自行车,于是我们发现我们被坑了,恰好一瓢泼大雨轰隆下来,我们钻到筏工的打伞底下躲了一阵,吹了半天牛之后,等雨势渐小问明了上面还有一座遇龙桥可以过河,只是隔得有点远,因为我们不打算再过渡了,于是我们就骑车往桥的方向赶。
路上我遇到一个做导游的阿姨,硬塞给我一袋橘子,盛情太难却了于是带着橘子继续赶路。到桥边发现那里也是一个竹筏集散地。绕了一个大圈子又骑到朝阳码头那个位置就直接跟着大路往工农桥的方向走了。
中途在一个有着竹筏,水车,河上小屋的人家吃饭,吃了从江里打上来的鱼,味道很好吃,是我们这次来阳朔吃过的最好吃的鱼,只是最后结账的时候发现鱼里面的豆腐要另外算钱,坑爹啊。不过,总共90.
骑到工农桥,在同学的点醒之下,我才终于回想起这就是骑行到大榕树那天经过的那桥。后来往阳朔西街的方向回走。
这天,在青旅遇到两个韩国女孩子,她们会一点点中文,和客栈工作人员交流的时候都是用的英文,那像我这种英文超级烂,韩文更是一窍不通的人,我们在交流的时候用上了各种态势语言几乎就是干瞪眼的地步了。够苦逼的,可是还是没能催发我好好学英文……
晚上我又单独行动了,因为决定已经订了六号下午一点的火车票,于是买特产去,中途在一个小拐弯处见到[呆吧]——说是一个可以免费发呆的地方,以前在丽江见过很多家这种类型的店,但从没进去过。这次都已经走过了,我又倒回去,进到店里,舒缓的音乐,有一对情侣在喝东西,玩手机。小店的布置很特别,看到电脑前的老板stone,于是坐下和老板聊天,知道他是画画的,知道他可以画画在石头上,看到那些被修饰过的石头觉得人的头脑、思维真是神奇。八点半的时候告别老板离开小店。
然后又开到了一家小店[闷葫芦],里面的小物件很特别很特别,虽与之相对的是价码很高,就如同云南那边的[柴虫]一样,我总是很羡慕那些能做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物件的人类。是什么赋予了他们这么一双独具的慧眼。
=/ 5•
四月六号,逛街回程。
早上起得不早也不晚,大概九点的样子收拾好出门,投递明信片。
然后在慢悠悠的回来顺带拍两张照片作为最后的留念。街道上有挎着相机背着包骑着自行车采景的人,有匆匆脚步跟我一样即将告别西街的人,也有打开店门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店家……各种,都生机勃勃,在这个“人为化”的古镇上一起沉淀。
回到客栈收拾好东西办好退房手续,和着同学找地方吃早饭然后离开这个呆了短短一阵的地方。
=后续=
回程的火车上,遇到了一群同是旅行归去的阿姨以及考研调剂的孩子,一路上说着大家一路上的见闻,然后打着牌,一个晚上倏忽而过就迎来了下车的时间。
犹记得,几个人围住一堆,共看其中的一人吃饭,那场景想着就觉得很好玩。
好像出门在外的人,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不过呢还是得看其人的性格
想想,我虽然比较内向,但是在陌生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吧
给自己记一分。
只要你敢于与别人交流
你的旅程即使是独自一人也不再是寂寞的了
所以旅行不只是为了看风景
还有是看我们遇到了哪些人
遇到了多少人听了多少故事
我们的心中又多了一道实在的沟壑
一次旅程是一场自我的放逐
不一定要求自己要收获特定的什么
或许只是看了一片风景,或许只是遇到了一个你
或许……
=/ 1•
四月二号晚5点多到桂林,由于太累,就准备在桂林休息一晚,找到了一家旅店,老板娘脸色起初有点冷硬,后来上下楼时和她打招呼什么的又没什么让人计较的情绪,一个拉散客的阿姨热心的帮我们介绍,我们就抱着了解了解的态度听了一半天,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供不时之需。
把东西放好,收拾一下之后我们就出发前往预先向老板打听的[步行街/小吃街],九弯十大拐终于找到了,进街口就见到一个小摊子外围了几个人,于是好奇心驱使下我们过去看到了那个摊子所卖的是桂花糕,于是经不住也要尝尝,3个/1元,那种有点干涩有几点太甜。出炉的时候大家争相拍照,像是要为这历史性的一刻做个好的见证。
一路上到处都是吃的和一些纪念品,东看看西走走,后来他们吃砂锅饭的时候,由于火车上吃的太多还没饿,于是我就去找了家店吃醪糟汤圆,我的妈呀,甜得发腻,我当时就想,要是桂林的吃的基本都是带甜味的,那我完了,这两天要怎么过……不过结果证实不是的。
吃也吃好了,在继续逛街的过程中买了一盒明信片,想着以前也没给人寄过,这次就当是体验体验。
晚了,回寝。
=/ 2•
四月三号,早上被拉散客的阿姨拍门叫醒,迷迷糊糊的打发走了就没法睡了,一看时间快到八点,于是起床洗漱,大概八点半出门,因为我们都没先预订客栈,就计划着先去阳朔看看住宿情况,如果人实在太多找不到住的地方就先去兴坪。
于是我们去到旅馆不远的[桂林—阳朔]专线车乘车处,18元送到阳朔汽车站下车。于是背着我们的行李穿越小巷子找寻住宿的地方,最后在背包客栈的隔壁找到了一家,名字忘了,订好之后我们就出门找吃的,首先的还是尝了一下在外地人看来算是“特产”的桂林米粉,说实话,觉得外地的东西吃起来就是感觉粗糙,还是重庆的吃食精细,几十年之间习惯了重庆、习惯了那种比较精致的吃食之后就难以在短时间内习惯别的。而且西街的东西好坑爹啊,价格成倍数上涨。
吃饭之后,买好邮票,突然发现并没有带上明信片就只好回头再写。
于是决定剩下的时间我们租车去骑大榕树那条线,大概20多公里的样子,介绍上说比较休闲。15元/人,一辆车押金200,没办法,旺季就是这样。顺便买了大榕树的门票15,其余的景点,比如 图腾古道、聚龙潭、蝴蝶泉、月亮山我没打算去,那种没啥价值的景点名气又不是很响亮的而且商业气息太浓重的我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与银子。
在大榕树里面买了那什么 艾巴,蛮好吃的。
后来骑到最后一站月亮山,我同学上去了,15/人,我累了就没去。
回程看到有好多人在草莓地里摘草莓,还有橘子什么的,我们虽然想去,但想着懒得提也没去,好吧,我们三儿都是懒人。
晚上回到西街,在一家忘了名字的中西餐店吧吃饭,点了特色的啤酒鱼和其它啥菜忘了,鱼是招牌的毛头鱼,共129。他家的米饭2元/碗,啤酒鱼的味道还好,虽然我觉得吃到后面有点腻味。
完了又去小巷子里找小吃。
晚,回寝。
=/ 3•
四月四号,决定进行漓江精华游。
找吃的,在汽车站不远的一条街边的小店,吃了一碗稀饭一个艾巴,稀饭是冷的,艾巴是冷的+硬的,后来那大姑娘良心过意不去帮我热了一下里面还是冷硬的,我只好将就着,发誓再也不在她家吃东西了。
完毕就去汽车站坐车到杨堤码头。票价9.5
到了码头,一打听,发现在售票窗口买票,坐船全程200多,坐半程180,徒步票116,大概是这样,于是一个拉生意的掌筏阿姨帮我们买团体票就坐她的筏子,140/人全程。明显是贵了,谁叫这个是旺季呢。
中途可以停,还可以在一处上岸解决午饭问题,不过我们因为早上吃的比较迟就木有在中途进行高消费。虽说是全程事实上我们只坐到了九马画山就下筏上岸了,之后安排我们坐电瓶车去兴坪,但是有些筏子是直接划到兴坪去的。哎,不过呢,九马画山那个岸边上的香芋饼什么的好好吃,有兜售柚子1元/个,橘子2元/袋什么的,在阳朔你走到每个景点都有兜售花环的,这是毫无例外的。由于我们三儿都不喜欢柚子,橘子,花环就从没买过。其实老便宜了。
漓江各种冷啊,因为我穿得很薄,恰好又降温了,风从江面上呼啸着往皮肤里钻,不过,站在筏头上,水击打着,冲刷着,泛着淡淡的青草香,像是水和草交融而致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神奇。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淡淡的“到此一游”的留念。
在兴坪古镇还是吃的米粉,不过我们吃的那家,咸菜超好吃的,以至于后来回到阳朔再去吃米粉我就老想念那家的咸菜了。
在兴坪买了五彩石的手链脚链,其实也不大喜欢戴东西,但是对某种带有特定韵味的东西总是挪不开视线。虽然我不知道我会戴几天就抛开,但是记得左手上戴的老妹帮我买的那镯子有一年了。或许这就是那特定意义之所在吧。
从兴坪回阳朔,7元。
晚上一个人逛西街,终于没有前一晚挤了,前一晚差点挤疯了好多人。买了好些特产以及纪念品。一个人慢悠悠的,边走边四顾那些能引起我驻足的东西,总是对那些带有民族风味,有自己的特色的小物件情有独钟,对那些精致的小玩意儿爱不释手,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挨家挨家逛。走累了,就找个地方歇息,[自游者]客流量不大,小店放在西街不起眼,但是进门的那两大排书很有韵味,虽然我看不懂外文书,但是那种带点腐朽的古朴在昏黄偏暗的灯光下,给人一种和谐安宁的氛围,就像是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喧哗与骚动。
然后和他们会合,在一家小店吃饭,还是吃鱼以及炒菜,这次总共57,比头晚便宜了一半。不过好像吃的是鲤鱼。
晚上就在[背包客栈]住的,这是一家国际青旅,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就很惊奇了,我和同学坐在大堂的沙发上,翻开桌子上摆的那本书,根本分不清塔该是属于哪一国或者那一个民族或是哪一个地区的语言文字,悲催。然后客栈的工作人员英文都是很好的,平时很讨厌学英语,但是看着别人能自如的交流时又特别羡慕嫉妒恨,这是总希望能够不劳而获该是多好的呀。
=/ 4•
四月五号,预备玩遇龙河一条线。
于是早上去吃粉了,然后租车,阳朔到遇龙河(朝阳码头)骑车20多分钟的样子。
这次租车10元/人,两辆车押金200加一个身份证。
天气各种不好,有下雨的趋势,骑行的过程中,有一段小路,又窄又多坑洼,我发现在这种路况练车技不错……到了朝阳码头后,我们问了好几个当地人,到工农桥的骑行路线该怎么走,由于不能给他们带去收益他们支吾着拒绝回答或者乱讲一通。后来一个阿姨告诉我们要过渡到对面去有路下工农桥,于是我们坐她家的筏子过河,很短很短的距离,10元/人,顺便把我们的自行车送过去,我们去到对岸才发现对岸那路根本不叫路,走都困难还别说骑自行车,于是我们发现我们被坑了,恰好一瓢泼大雨轰隆下来,我们钻到筏工的打伞底下躲了一阵,吹了半天牛之后,等雨势渐小问明了上面还有一座遇龙桥可以过河,只是隔得有点远,因为我们不打算再过渡了,于是我们就骑车往桥的方向赶。
路上我遇到一个做导游的阿姨,硬塞给我一袋橘子,盛情太难却了于是带着橘子继续赶路。到桥边发现那里也是一个竹筏集散地。绕了一个大圈子又骑到朝阳码头那个位置就直接跟着大路往工农桥的方向走了。
中途在一个有着竹筏,水车,河上小屋的人家吃饭,吃了从江里打上来的鱼,味道很好吃,是我们这次来阳朔吃过的最好吃的鱼,只是最后结账的时候发现鱼里面的豆腐要另外算钱,坑爹啊。不过,总共90.
骑到工农桥,在同学的点醒之下,我才终于回想起这就是骑行到大榕树那天经过的那桥。后来往阳朔西街的方向回走。
这天,在青旅遇到两个韩国女孩子,她们会一点点中文,和客栈工作人员交流的时候都是用的英文,那像我这种英文超级烂,韩文更是一窍不通的人,我们在交流的时候用上了各种态势语言几乎就是干瞪眼的地步了。够苦逼的,可是还是没能催发我好好学英文……
晚上我又单独行动了,因为决定已经订了六号下午一点的火车票,于是买特产去,中途在一个小拐弯处见到[呆吧]——说是一个可以免费发呆的地方,以前在丽江见过很多家这种类型的店,但从没进去过。这次都已经走过了,我又倒回去,进到店里,舒缓的音乐,有一对情侣在喝东西,玩手机。小店的布置很特别,看到电脑前的老板stone,于是坐下和老板聊天,知道他是画画的,知道他可以画画在石头上,看到那些被修饰过的石头觉得人的头脑、思维真是神奇。八点半的时候告别老板离开小店。
然后又开到了一家小店[闷葫芦],里面的小物件很特别很特别,虽与之相对的是价码很高,就如同云南那边的[柴虫]一样,我总是很羡慕那些能做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物件的人类。是什么赋予了他们这么一双独具的慧眼。
=/ 5•
四月六号,逛街回程。
早上起得不早也不晚,大概九点的样子收拾好出门,投递明信片。
然后在慢悠悠的回来顺带拍两张照片作为最后的留念。街道上有挎着相机背着包骑着自行车采景的人,有匆匆脚步跟我一样即将告别西街的人,也有打开店门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店家……各种,都生机勃勃,在这个“人为化”的古镇上一起沉淀。
回到客栈收拾好东西办好退房手续,和着同学找地方吃早饭然后离开这个呆了短短一阵的地方。
=后续=
回程的火车上,遇到了一群同是旅行归去的阿姨以及考研调剂的孩子,一路上说着大家一路上的见闻,然后打着牌,一个晚上倏忽而过就迎来了下车的时间。
犹记得,几个人围住一堆,共看其中的一人吃饭,那场景想着就觉得很好玩。
好像出门在外的人,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不过呢还是得看其人的性格
想想,我虽然比较内向,但是在陌生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吧
给自己记一分。
只要你敢于与别人交流
你的旅程即使是独自一人也不再是寂寞的了
所以旅行不只是为了看风景
还有是看我们遇到了哪些人
遇到了多少人听了多少故事
我们的心中又多了一道实在的沟壑
一次旅程是一场自我的放逐
不一定要求自己要收获特定的什么
或许只是看了一片风景,或许只是遇到了一个你
或许……
![]() |
图,来自网络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