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
从小就跟着爷爷抱着话匣子听戏,那时候所谓的听戏也就是个听个热闹,我才多大啊,不过匣子里兹要锣鼓家伙点儿一响起来,我还就能就立马安安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不动了,其实也听不懂,就是觉得依依呀呀的挺有意思。爷爷也会给我讲这戏取材于什么故事,给我讲生旦净丑各行当,给我讲马连良梅兰芳。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我第一爱看动画片,第二就爱看京剧。关于动画片咱们以后慢慢儿聊,今儿个就说说京剧。那时候还是小,花脸看着害怕,老生觉得无聊,小生听着叽嘹儿叽嘹儿的,青衣依依呀呀的不爱听,就是爱看武生,扎着大靠背插四杆护背旗,要么舞刀要么耍枪,在电视里打得上下翻飞,看得我目不转睛。
再后来,突然满街的孩子都在听流行歌曲,那时候已经上小学好几年级了,我也没能免俗,听了一阵子流行歌,还磨着家大人以学英语的名义买了一个爱华牌的随身听,不说大家也知道,随身听能听一回英语磁带就算对得起老师,自打买回来的那一天起,就伺候了那几盘儿歌曲磁带。
也不知是哪天,翻箱倒柜的感觉就在我身体里无法压抑,我从书架上楞翻出了两盘京剧磁带,一盘是《铡美案》,裘盛戎和张君秋的,还有一盘全是选段,《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三家店-将身儿来在大街前》...听了一会《铡美案》,觉得没意思,随手就把那盘儿选段的磁带塞进了录音机,谁承想这一听就是一下午,那时候也不懂什么西皮二黄流水散板,就是觉得上下句还合辙,也不懂什么是曲牌子,京胡二胡也分不大清楚,但是这旋律就是不让人讨厌,就这么正反面儿的听。不离儿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就不怎么听流行歌曲了,天天就是翻来覆去的听这盘儿磁带。有一天,爸说你现在听的京剧磁带,还是你爷爷留下来的呢,那时候爷爷已经走了几年了,爸还说,爷爷年轻的时候为了听戏,把大姑反锁在家里,带着奶奶去听梅兰芳。后来,爸还把爷爷留下的很多京剧的老唱片找出来给了我。
慢慢的,我也能分清生旦净丑了,我也能知道马谭言奚了,我也能听梅尚程荀了,我也喜欢小生的龙虎音儿了,爷爷也离开我二十五年了。依然记得爷爷听戏的时候闭着眼睛晃着头,手里打着拍子的样子;依然记得爷爷骑着凤头儿车带我去喝豆汁儿;依然记得爷爷最喜欢吃螃蟹,每次吃螃蟹的时候都会把蟹黄蒯出来给我吃;依然记得一年级得了双百后把卷子给爷爷看,爷爷笑的样子......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我第一爱看动画片,第二就爱看京剧。关于动画片咱们以后慢慢儿聊,今儿个就说说京剧。那时候还是小,花脸看着害怕,老生觉得无聊,小生听着叽嘹儿叽嘹儿的,青衣依依呀呀的不爱听,就是爱看武生,扎着大靠背插四杆护背旗,要么舞刀要么耍枪,在电视里打得上下翻飞,看得我目不转睛。
再后来,突然满街的孩子都在听流行歌曲,那时候已经上小学好几年级了,我也没能免俗,听了一阵子流行歌,还磨着家大人以学英语的名义买了一个爱华牌的随身听,不说大家也知道,随身听能听一回英语磁带就算对得起老师,自打买回来的那一天起,就伺候了那几盘儿歌曲磁带。
也不知是哪天,翻箱倒柜的感觉就在我身体里无法压抑,我从书架上楞翻出了两盘京剧磁带,一盘是《铡美案》,裘盛戎和张君秋的,还有一盘全是选段,《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三家店-将身儿来在大街前》...听了一会《铡美案》,觉得没意思,随手就把那盘儿选段的磁带塞进了录音机,谁承想这一听就是一下午,那时候也不懂什么西皮二黄流水散板,就是觉得上下句还合辙,也不懂什么是曲牌子,京胡二胡也分不大清楚,但是这旋律就是不让人讨厌,就这么正反面儿的听。不离儿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就不怎么听流行歌曲了,天天就是翻来覆去的听这盘儿磁带。有一天,爸说你现在听的京剧磁带,还是你爷爷留下来的呢,那时候爷爷已经走了几年了,爸还说,爷爷年轻的时候为了听戏,把大姑反锁在家里,带着奶奶去听梅兰芳。后来,爸还把爷爷留下的很多京剧的老唱片找出来给了我。
慢慢的,我也能分清生旦净丑了,我也能知道马谭言奚了,我也能听梅尚程荀了,我也喜欢小生的龙虎音儿了,爷爷也离开我二十五年了。依然记得爷爷听戏的时候闭着眼睛晃着头,手里打着拍子的样子;依然记得爷爷骑着凤头儿车带我去喝豆汁儿;依然记得爷爷最喜欢吃螃蟹,每次吃螃蟹的时候都会把蟹黄蒯出来给我吃;依然记得一年级得了双百后把卷子给爷爷看,爷爷笑的样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