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并存,或柱子为何这么细
学习了http://www.douban.com/note/208283532/,有以下读后感。。
SANAA和一些极简主义建筑有什么不同?可能一个方面,是他们思考了公共建筑和集合住宅中,“社会化的身体”和“一个人肉体的身体”并存的悖论。柱子纤细,最重要的不是轻盈的形式美感,而是在公共建筑的大空间中,对单独一个人身体尺度的保护和尊重。
就“尺度和身体”问题,妹岛和世曾说了一席话:(《建筑的诗学》P108原文大意)说她始终抱有这样的问题意识:公共建筑是为1000人使用而建造的,1000人用的房间肯定会变得很高很大。但是,作为一个人的尺度是不会变的。不论多大的体量或多宽广的基地,她认为一个人的尺度依然非常重要,就像在坂本的集合住宅中的情况:巨大尺度所带来的趣味性与一个人的尺度的舒适性同时存在,目的是让一个人的身体不受压抑——这种对身体和社会空间尺度关系的敏感,说明了柱子粗细、结构件大小等推敲的背后,不仅仅是视觉美学的偏好。
有趣的是,柱子做到纤细,暗示了私人场所的尺度,但是建筑的大体量、大体块、立面分割,却尽量让人难以判断准确的尺度,甚至无法判断材质:以精简外表面上的细分构件来实现。SANAA极度控制表面上小元素的信息,让人无法准确判断体量大小和构造;但同时几何形态的刺激性也被暧昧、微差的材料弱化了。
因此人们既不会被吸引去判断建筑体量的真实大小和结构力度,也不会被强烈的形式、装饰性的细部吸引而成为旁观者,他们的注意力,被引向个人视域中连贯展现的“空”,并参与其中。
但同时,与某些极简主义设计追求纯粹视觉效果、在封闭空间里玩光线不同,在SANAA的建筑中,人们自己的身体场是存在、甚至向外延展的,它不被体块和形式所压抑;相反,它通过柱子尺度、地面倾斜、家具、内外关系、将“交通空间”变成漫步、交往的主要空间等,暗示出来,最终激发了人们去享玩空间,游戏空间,而不会被建筑体压抑。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张力:一方面,大体量显得“无尺度”“纯净”;另一方面,一些元素的尺度保护着“一个人的身体”和“舒适”。两方面信息的叠加,才有妹岛式的身体感,在其中,不会使人有在大空间中常见的“失去自我存在”或宗教膜拜式的“崇高感”,反而可能觉得摆脱束缚的轻松。如此才能让大型公共建筑,“像一个街心公园一样”亲切。
这种“尺度并存”的思考,可能对公共建筑、集合住宅,以及新城开发中的巨构建筑有启发。(当然,SANAA的排除一切不必要物的纯粹性,不一定是具体情形下合适的解答)在中国的新城区开发中,地块大小、建筑尺度往往不支持任何可能的行人的活动。这背后固然有经济和法规的动因,不可能轻易改变。不过尺度也并不是越小越好,除了切分地块、制造缝隙等,在巨构综合体中,尝试同时保留一套人的尺度、和激发舒适行为的介质,或也是可能的策略?
SANAA和一些极简主义建筑有什么不同?可能一个方面,是他们思考了公共建筑和集合住宅中,“社会化的身体”和“一个人肉体的身体”并存的悖论。柱子纤细,最重要的不是轻盈的形式美感,而是在公共建筑的大空间中,对单独一个人身体尺度的保护和尊重。
就“尺度和身体”问题,妹岛和世曾说了一席话:(《建筑的诗学》P108原文大意)说她始终抱有这样的问题意识:公共建筑是为1000人使用而建造的,1000人用的房间肯定会变得很高很大。但是,作为一个人的尺度是不会变的。不论多大的体量或多宽广的基地,她认为一个人的尺度依然非常重要,就像在坂本的集合住宅中的情况:巨大尺度所带来的趣味性与一个人的尺度的舒适性同时存在,目的是让一个人的身体不受压抑——这种对身体和社会空间尺度关系的敏感,说明了柱子粗细、结构件大小等推敲的背后,不仅仅是视觉美学的偏好。
有趣的是,柱子做到纤细,暗示了私人场所的尺度,但是建筑的大体量、大体块、立面分割,却尽量让人难以判断准确的尺度,甚至无法判断材质:以精简外表面上的细分构件来实现。SANAA极度控制表面上小元素的信息,让人无法准确判断体量大小和构造;但同时几何形态的刺激性也被暧昧、微差的材料弱化了。
因此人们既不会被吸引去判断建筑体量的真实大小和结构力度,也不会被强烈的形式、装饰性的细部吸引而成为旁观者,他们的注意力,被引向个人视域中连贯展现的“空”,并参与其中。
但同时,与某些极简主义设计追求纯粹视觉效果、在封闭空间里玩光线不同,在SANAA的建筑中,人们自己的身体场是存在、甚至向外延展的,它不被体块和形式所压抑;相反,它通过柱子尺度、地面倾斜、家具、内外关系、将“交通空间”变成漫步、交往的主要空间等,暗示出来,最终激发了人们去享玩空间,游戏空间,而不会被建筑体压抑。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张力:一方面,大体量显得“无尺度”“纯净”;另一方面,一些元素的尺度保护着“一个人的身体”和“舒适”。两方面信息的叠加,才有妹岛式的身体感,在其中,不会使人有在大空间中常见的“失去自我存在”或宗教膜拜式的“崇高感”,反而可能觉得摆脱束缚的轻松。如此才能让大型公共建筑,“像一个街心公园一样”亲切。
这种“尺度并存”的思考,可能对公共建筑、集合住宅,以及新城开发中的巨构建筑有启发。(当然,SANAA的排除一切不必要物的纯粹性,不一定是具体情形下合适的解答)在中国的新城区开发中,地块大小、建筑尺度往往不支持任何可能的行人的活动。这背后固然有经济和法规的动因,不可能轻易改变。不过尺度也并不是越小越好,除了切分地块、制造缝隙等,在巨构综合体中,尝试同时保留一套人的尺度、和激发舒适行为的介质,或也是可能的策略?
-
哇啦哇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9 23:39:12
-
ko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6 09:37:4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02 22:04:32
-
tt9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27 20:14:45
-
mushro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15 20:31:04
-
擀面杖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14 17:00:41
-
zongfu shaw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8 23:16:48
-
piazzo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09 12:40:24
-
十二悦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04 13:32:1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10 20:14:47
-
南瓜粥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5 15:45:18
-
Rushmo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13 09:17:34
-
咿呀哇呲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02 17:45:20
-
SE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14 21:57:10
-
林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14 21:52:29
-
E for 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14 19:44:59
-
欧我的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03 18:45:34
-
夜兮行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05 12:56:25
炜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磁带、古典与音乐的实体 (1人喜欢)
- 尝试了解苏州古城的记录 (65人喜欢)
- 故乡中的异乡音讯——塞尔努达《奥克诺斯》中的地点与庭园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