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苏轶事集摘录粗翻【21-30】
21】苏子瞻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子厚为商州令,相得欢甚。同游南山诸寺,寺有山魈为祟,各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横木架桥。子厚推子瞻过潭书壁,子瞻不敢过。子厚平步以过,用索系树,蹑之上下,神色不动,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章惇、苏轼来游。”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苏轼做凤翔判官的时候,章惇是商州令,相得甚欢。同游南山诸寺,寺里据说有独角鬼怪出没,来的人都不敢留宿。章惇就住下了,独角怪都不敢出来。
到仙游潭的时候,潭下是万仞绝壁,岸边也很狭窄,潭上用一根横木架了桥。章惇推了推苏轼,让他过独木桥去对面的石壁上留字,苏轼不敢过桥。章惇就和平常一样走过去了,用绳索系在树上,踩在绳索上荡来荡去,神色不变,用大笔在石壁上写道:“章惇,苏轼来游。”苏轼拍着章惇的背说:“你肯定能杀人的。”章惇说:“为啥?”苏轼说:“自己的命都不要的人,就能杀人。”章惇大笑。
22】子厚为商州推官,子瞻为凤翔幕佥,小饮山寺。闻报有虎,二人酒狂,勒马同往观之。去虎数十步,马惊不敢前。子瞻曰:“马犹如此,著甚来由。”乃转去。子厚独鞭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铜沙罗于石上攧响,虎即惊窜。归谓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在山寺喝酒的时候,听说有老虎。俩人趁着酒劲,勒马去看。离老虎十几步的地方,马惊不敢前。苏轼说:"马像这个样子,肯定有事儿。"转身就要走。(直接说你怕怕不就行啦。)章惇一个人打马向前,说:“我自然有我的道理!”既近,拿出铜沙罗在石头上敲,老虎受惊就逃跑了。回来跟苏轼说:"你肯定不如我。"(你俩这是比什么呢?还是打什么赌呢,说你不如我这话。)
23】惇自长安率苏君旦,安君师孟至终南,谒苏君轼,因与苏游楼观、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师孟二君留终南。回,遂与二君过渼陂,渔於苏君旦之园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阁。……
*章惇从商州离任的时候,和苏旦,安师孟到终南山,章惇就去凤翔见了苏轼,和他玩了一堆地方。但是想到还有朋友在终南山等着呢,就不得不和苏轼告别了。后来章惇和两个朋友经过渼陂,在苏旦的园子里破冰钓鱼,还把钓的鱼带给了苏轼……苏轼因此写了首诗: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従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鯈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另外子由也有次韵。
24】章俞者郇公之族子,早岁不自拘检,妻之母杨氏,年少而寡,俞与之通。已而有娠,生子。初产之时,杨氏欲不举,杨氏母勉令留之,以一合贮水,缄置其内,遣人持以还俞。俞得之云:“此儿五行甚佳,将大吾门。”雇乳者谨视之。既长登第。始与东坡先生缔交,后送其出守湖州诗,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以为讥己,由是怨之。其子入政府,俞尚无恙。尝犯法,以年八十勿论。事见神宗实录。绍圣相天下,坡渡海,盖修报也。
*屁!因为这事儿记仇,乌台诗案就该火上浇油弄死他。另外八成都是苏粉瞎Y的。
25】范蜀公镇每对客,尊严静重,言有条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苏子瞻则掀髯鼓掌,旁若无人,然蜀公甚敬之。
*胡子还真长啊……鼓掌还得掀胡子……(你的重点错了,另外一百度范镇真是年长大苏不少,1007年啊,和欧阳修同岁的。
26】某年十三岁时,见东坡过先君,具有世有豪杰之士隐而不见于世者。吾乡隐居君子(原注: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节葬时,会期日已迫,而墓砖未足。谋之于人,皆曰:“当往见此君,则立可办也。但多游猎,又所居山林迥绝,未易见之,试往图之。”东坡凡两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于道左,方见其从数骑归,乃整(按:此下疑脱一字)少年也。既下马,始通谒。少年易服,出迎于门外,执礼无违。坐定,问其所以,东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尔,已具饭,且宿于此,当令如期办所须。”少顷,数青衣童跪进盘飨,皆今日所击之鲜也。进酒数大白,饮啖旁若,食兼数人。饭毕,始从容对榻。翌日,遣仆马送坡下山。三日无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元告者。是夕至晚,砖犹无一口至者。明日晚,视其墓地之侧,则五万口斩斩然罗列矣。众皆惊叹。事毕,再往谒谢,卒不得见,送所直,亦不得达。豪杰士哉!
*眉山中豪杰之士送砖的故事。加上《却鼠刀铭》,不难想象大苏少年时代与林中隐士有交。
27】 熙宁初,有人自常调上书,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苏长公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使奸邪。」有甚意头、没些巴鼻,皆俗语也。
*这特么没看懂啊,来个四川人给百科下吧……
28】介甫初为政,每赞上以独断,上专信任之。苏轼为开封试官,策问进士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见《晋书‧羊祜传》),符坚伐晋以独断而亡(时苻融、权翼等皆持不同意见,力谏,不听),齐桓专任管仲而霸(春秋时代的诸侯齐桓公,名小白),燕哙专任子之而败(见《战国策》),事同而功异,何也?」介甫见之不悦。轼弟辙辞条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与馆职,皆送审官(审官院),与合入差遣,以轼、辙兄弟故也。
*做试官,考试出题,对王安石明朝暗讽,于是登科的,不给官职,全送审官。
29】东坡性不忍事。尝云:“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见,以此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赵祯)擢在贤科,一时魁旧往往为知己,上赐对便殿,有所开陈,悉蒙嘉纳。已而章疏屡上,虽甚剀切,亦终不怒。使某不言,谁当言者?某之所虑,不过恐朝廷杀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叹久之,曰:“朝廷若果见杀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杀了我,没好了你。”遂相与大笑而起。
*性不忍事,如蝇在食。使某不言,谁当言者?所虑不过朝廷杀我耳。朝廷若果见杀我,微命亦何足惜?
30】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
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
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
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
语,人以为知言。
*文与可不只竹子画的好,还是先知……但自己是没看见一语成谶了,元丰二年七月文与可去世,同年秋天,大苏乌台诗案。这一对的相识交好,直接推动北宋文人画流行,美术史也写下了一笔啊。(晋江有人Y他们,但是史料太少了,我Y不动……
*苏轼做凤翔判官的时候,章惇是商州令,相得甚欢。同游南山诸寺,寺里据说有独角鬼怪出没,来的人都不敢留宿。章惇就住下了,独角怪都不敢出来。
到仙游潭的时候,潭下是万仞绝壁,岸边也很狭窄,潭上用一根横木架了桥。章惇推了推苏轼,让他过独木桥去对面的石壁上留字,苏轼不敢过桥。章惇就和平常一样走过去了,用绳索系在树上,踩在绳索上荡来荡去,神色不变,用大笔在石壁上写道:“章惇,苏轼来游。”苏轼拍着章惇的背说:“你肯定能杀人的。”章惇说:“为啥?”苏轼说:“自己的命都不要的人,就能杀人。”章惇大笑。
22】子厚为商州推官,子瞻为凤翔幕佥,小饮山寺。闻报有虎,二人酒狂,勒马同往观之。去虎数十步,马惊不敢前。子瞻曰:“马犹如此,著甚来由。”乃转去。子厚独鞭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铜沙罗于石上攧响,虎即惊窜。归谓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在山寺喝酒的时候,听说有老虎。俩人趁着酒劲,勒马去看。离老虎十几步的地方,马惊不敢前。苏轼说:"马像这个样子,肯定有事儿。"转身就要走。(直接说你怕怕不就行啦。)章惇一个人打马向前,说:“我自然有我的道理!”既近,拿出铜沙罗在石头上敲,老虎受惊就逃跑了。回来跟苏轼说:"你肯定不如我。"(你俩这是比什么呢?还是打什么赌呢,说你不如我这话。)
23】惇自长安率苏君旦,安君师孟至终南,谒苏君轼,因与苏游楼观、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师孟二君留终南。回,遂与二君过渼陂,渔於苏君旦之园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阁。……
*章惇从商州离任的时候,和苏旦,安师孟到终南山,章惇就去凤翔见了苏轼,和他玩了一堆地方。但是想到还有朋友在终南山等着呢,就不得不和苏轼告别了。后来章惇和两个朋友经过渼陂,在苏旦的园子里破冰钓鱼,还把钓的鱼带给了苏轼……苏轼因此写了首诗: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
自従西征复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鯈琐细空自腥,乱骨纵横动遭砭。
故人远馈何以报,客俎久空惊忽赡。
东道无辞信使频,西邻幸有庖齑酽。
另外子由也有次韵。
24】章俞者郇公之族子,早岁不自拘检,妻之母杨氏,年少而寡,俞与之通。已而有娠,生子。初产之时,杨氏欲不举,杨氏母勉令留之,以一合贮水,缄置其内,遣人持以还俞。俞得之云:“此儿五行甚佳,将大吾门。”雇乳者谨视之。既长登第。始与东坡先生缔交,后送其出守湖州诗,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以为讥己,由是怨之。其子入政府,俞尚无恙。尝犯法,以年八十勿论。事见神宗实录。绍圣相天下,坡渡海,盖修报也。
*屁!因为这事儿记仇,乌台诗案就该火上浇油弄死他。另外八成都是苏粉瞎Y的。
25】范蜀公镇每对客,尊严静重,言有条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苏子瞻则掀髯鼓掌,旁若无人,然蜀公甚敬之。
*胡子还真长啊……鼓掌还得掀胡子……(你的重点错了,另外一百度范镇真是年长大苏不少,1007年啊,和欧阳修同岁的。
26】某年十三岁时,见东坡过先君,具有世有豪杰之士隐而不见于世者。吾乡隐居君子(原注: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节葬时,会期日已迫,而墓砖未足。谋之于人,皆曰:“当往见此君,则立可办也。但多游猎,又所居山林迥绝,未易见之,试往图之。”东坡凡两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于道左,方见其从数骑归,乃整(按:此下疑脱一字)少年也。既下马,始通谒。少年易服,出迎于门外,执礼无违。坐定,问其所以,东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尔,已具饭,且宿于此,当令如期办所须。”少顷,数青衣童跪进盘飨,皆今日所击之鲜也。进酒数大白,饮啖旁若,食兼数人。饭毕,始从容对榻。翌日,遣仆马送坡下山。三日无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元告者。是夕至晚,砖犹无一口至者。明日晚,视其墓地之侧,则五万口斩斩然罗列矣。众皆惊叹。事毕,再往谒谢,卒不得见,送所直,亦不得达。豪杰士哉!
*眉山中豪杰之士送砖的故事。加上《却鼠刀铭》,不难想象大苏少年时代与林中隐士有交。
27】 熙宁初,有人自常调上书,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苏长公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使奸邪。」有甚意头、没些巴鼻,皆俗语也。
*这特么没看懂啊,来个四川人给百科下吧……
28】介甫初为政,每赞上以独断,上专信任之。苏轼为开封试官,策问进士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见《晋书‧羊祜传》),符坚伐晋以独断而亡(时苻融、权翼等皆持不同意见,力谏,不听),齐桓专任管仲而霸(春秋时代的诸侯齐桓公,名小白),燕哙专任子之而败(见《战国策》),事同而功异,何也?」介甫见之不悦。轼弟辙辞条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与馆职,皆送审官(审官院),与合入差遣,以轼、辙兄弟故也。
*做试官,考试出题,对王安石明朝暗讽,于是登科的,不给官职,全送审官。
29】东坡性不忍事。尝云:“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见,以此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赵祯)擢在贤科,一时魁旧往往为知己,上赐对便殿,有所开陈,悉蒙嘉纳。已而章疏屡上,虽甚剀切,亦终不怒。使某不言,谁当言者?某之所虑,不过恐朝廷杀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叹久之,曰:“朝廷若果见杀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杀了我,没好了你。”遂相与大笑而起。
*性不忍事,如蝇在食。使某不言,谁当言者?所虑不过朝廷杀我耳。朝廷若果见杀我,微命亦何足惜?
30】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
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
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
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
语,人以为知言。
*文与可不只竹子画的好,还是先知……但自己是没看见一语成谶了,元丰二年七月文与可去世,同年秋天,大苏乌台诗案。这一对的相识交好,直接推动北宋文人画流行,美术史也写下了一笔啊。(晋江有人Y他们,但是史料太少了,我Y不动……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