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内上看到的文章——九号球
以下是infer的另一篇,特别喜欢。
研究院来了一个访问学者,中国人。虽然是中国人,汉语说得很流利,但由于久居国外,很多意思没办法表达,所以很多时候对话用英语。有次外出听讲座,回来路上,走在中关村喧闹的大街上,我陪他聊天,他在抱怨北京的天气,我也在抱怨,他说:你来北京多少年了。我说我就是在北京出生的。他停了很久说,我也是北京人。
路上的声音非常嘈杂,但在我看来我们的对话却非常安静。他上次回来是六年前,也是受邀请访问研究院。他说北京的变化很大,都认不出来了。自从70年代初出国读大学以后,他就很少回北京,回中国。他问我北大清华的学生有什么区别,我说很多人觉得北大的学生很有想法但是不爱动手,清华的学生没有想法但很卖力气,但其实差别并不是绝对的,还是得分人。他又问我大家都说北大的风气很自由,很多运动都是从北大开始的,现在不是这样了吧。我说是的,因为至少这不是一个需要学生运动才能前进的社会。他笑了笑摇了摇头说,你还挺有自己的想法的。
我没有问他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也没有问他家里的情况怎么样,我觉得很多事情既不敢问,也不好开口,或许已经猜到结果而不需要问。最后他问我觉得这个讲座怎么样,这个问题难倒了我,因为我一直在玩手机。
坐我旁边的印度哥们非常逗,他跟我说一走在路上就有人过来给他一张纸,上面都是汉字,他一点也看不懂,然后问我是说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会说中国话吗?我说不是啊,绝大部分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不会说中国话。有次跟他出去才知道,那些纸上面写着:求发票,招公关,月薪2000,有提成。
丢人。
同样的发传单,在那些从穷乡僻壤出来的孩子看来,可能是个饭碗;但在更多的人看来,可能是一件令人反感而不齿的行为。但反过来想,不管是发传单的人,还是在传单群中匆匆而过的人,无非都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辛苦奔波的人,只是起点不一样。我想如果我从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方出来,如果能在城市里发传单,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几十块钱,我会感到幸福和自豪。1、我自食其力。2、我辛苦所得。
相对他们,我至少能安安静静老老实实读书,能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脑袋就可以了,不需要管你上班时下属的脑袋,下班后情人的脑袋。要知道,替这些脑袋考虑,是很烦的,无数事例表明,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管好这些脑袋导致身败名裂的。
同样我也很高兴我的理想很久都没有变过,这可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从侧面说明比较冥顽不灵,不思进取。
北大人,至少要心怀大事吧。
研究院来了一个访问学者,中国人。虽然是中国人,汉语说得很流利,但由于久居国外,很多意思没办法表达,所以很多时候对话用英语。有次外出听讲座,回来路上,走在中关村喧闹的大街上,我陪他聊天,他在抱怨北京的天气,我也在抱怨,他说:你来北京多少年了。我说我就是在北京出生的。他停了很久说,我也是北京人。
路上的声音非常嘈杂,但在我看来我们的对话却非常安静。他上次回来是六年前,也是受邀请访问研究院。他说北京的变化很大,都认不出来了。自从70年代初出国读大学以后,他就很少回北京,回中国。他问我北大清华的学生有什么区别,我说很多人觉得北大的学生很有想法但是不爱动手,清华的学生没有想法但很卖力气,但其实差别并不是绝对的,还是得分人。他又问我大家都说北大的风气很自由,很多运动都是从北大开始的,现在不是这样了吧。我说是的,因为至少这不是一个需要学生运动才能前进的社会。他笑了笑摇了摇头说,你还挺有自己的想法的。
我没有问他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也没有问他家里的情况怎么样,我觉得很多事情既不敢问,也不好开口,或许已经猜到结果而不需要问。最后他问我觉得这个讲座怎么样,这个问题难倒了我,因为我一直在玩手机。
坐我旁边的印度哥们非常逗,他跟我说一走在路上就有人过来给他一张纸,上面都是汉字,他一点也看不懂,然后问我是说很多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会说中国话吗?我说不是啊,绝大部分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不会说中国话。有次跟他出去才知道,那些纸上面写着:求发票,招公关,月薪2000,有提成。
丢人。
同样的发传单,在那些从穷乡僻壤出来的孩子看来,可能是个饭碗;但在更多的人看来,可能是一件令人反感而不齿的行为。但反过来想,不管是发传单的人,还是在传单群中匆匆而过的人,无非都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辛苦奔波的人,只是起点不一样。我想如果我从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方出来,如果能在城市里发传单,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几十块钱,我会感到幸福和自豪。1、我自食其力。2、我辛苦所得。
相对他们,我至少能安安静静老老实实读书,能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脑袋就可以了,不需要管你上班时下属的脑袋,下班后情人的脑袋。要知道,替这些脑袋考虑,是很烦的,无数事例表明,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管好这些脑袋导致身败名裂的。
同样我也很高兴我的理想很久都没有变过,这可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从侧面说明比较冥顽不灵,不思进取。
北大人,至少要心怀大事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