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期社会实践
去年暑假的时候,在地方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感觉自己能学到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在大二进行一些新闻作品的创作时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暴露出经验的不足。为了填补自己的不足,我参加了平遥小分队的实践活动!除此之外,也想满足我对古城的好奇之心,仰慕之情!
按照一般的记录片的创作程序,大家在一起先确定好了选题——平遥的弦子书。当时我对平遥的了解也只不过是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至于弦子书,还是第一次听说。带着对弦子书的这份神秘感来到了平遥!
平遥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我们平遥小组一行十八人在城内“驻扎”了下来。我们住的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特色。打开如同一层层洋葱皮似的大门,就是我们休息的小房子了。木制的窗框,木制的门,木制的床。一切的一切,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百年以前。还没来的及仔细的品位,小组已经开会商量具体的拍摄细节了。至此,平遥的实习已经拉开了帷幕。
在去平遥之前,我们已经与平遥的文化馆的馆长武老师取得了联系。在她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著名的平遥弦子书继承人裴芙春老人的家!与裴老寒暄了一番后,话题慢慢转入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但是裴老听后,委婉的拒绝了我们的拍摄要求。这可能是一位盲人对于自己的本能保护。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周旋后,老人的态度依然很坚决。但是这一趟并没有白跑!在与裴老聊天中,我们得到了一个讯息,他每天四点都会出来练嗓子。因此,我们决定第二天到裴老家门口“蹲点”。定好凌晨三点从宾馆出发的,由于宾馆的门没有开,在找人开门时占用了很长时间。门的这关刚刚过,一出门,雨点就噼里啪啦的打在了我们的脸上,但是没有一个人要折回去。大家沿着一条不熟识、泥泞、漫长的路来到了裴老家附近。恰巧裴老正往外走着,准备练声。我们的出现另裴老十分震惊,也十分感动。这也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让裴老看到我们的诚意!他的话匣子也因此慢慢打开了,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弦子书过去的辉煌及现在的状况。但是对于我们要拍摄他的一天的生活的要求,他却始终不肯答应!这样的结果也使这次的拍摄陷入了僵局,而僵持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我们仅有十天的时间。
如何能在短短的十天内取得一位老人(盲人、艺人)对我们的信任成为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偷拍,但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我们想要得到他的许可)回到宾馆,大家经过短暂的休息后聚在一起讨论了相应的应急措施。最终决定,分多条路线进行拍摄。大家轮换拍摄裴老早晨练声的部分!其余的人从平遥城中的人对弦子书的熟知和喜爱程度及裴老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从侧面来进行拍摄。
计划都制定好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比太阳先到裴老家,顶着烈日穿梭于平遥的大街小巷。晚上又和月亮作伴,总结一天的收获!就这样周而复始,渐渐地,我们已经成为平遥城中的常客,一群这座城市的色调不搭配的活泼、开朗的大学生!
10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带走的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回忆!其中,有开心、幸福、快乐、失落、遗憾……我们曾经为一次夜间成功拍摄裴老回家而欢腾雀跃,我们也曾因为没有拍摄裴老的生活场景而失落,我们也曾因为平遥城美丽的晚霞而感慨万千,我们也曾因为没有仔细的品位平遥的文化而遗憾不已(因为我们在平遥的十天都以弦子书和裴老为中心进行拍摄,平遥的很多景点我们都没有去过)!无论如何,这次平遥之行给我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财富之一:我认识到了口才在会议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去平遥之前还是在平遥,开会是重复频率最高的一件事。开会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明确方向。在会议中,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清楚的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也许你也很好的想法,但是当同组的其他成员对于你的方案提出问题时,你不能够将你的方案的精髓表达出来,这样的方案是毫无说服力的。
财富之二,我认识到了沟通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我们这次去平遥拍摄弦子戏的小组,是临时组成的一个小组,其中有06、07级的学生都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在拍摄中,大家如何能够默契的配合是很关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交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防止在拍摄中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即使发生误会,在私下将事情说清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财富之三,我认识到了我的专业还不够专业。去年学校也曾组织到到各个省份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没有参加。我感觉大一的时候学的都是一些基础课,连机器都没有摸过,参加社会实践的话,意义是不大的。但是,大二我们已经开了一些专业课,创作了一些新闻题材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到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的时候了。在平遥进行实地拍摄时,我发现自己对于记录片这个题材根本没有一点驾驭能力。虽然自己在课上学了很多关于记录片创作的要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够将其发挥出来。所以在拍摄时头脑中没有一个大体的框架,只能遵循一个原则——多取素材!这次去平遥我们共拍了10盘带子的素材,这也给后期的剪辑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回来之后,我反省了一下自己,我认为是自己看得片子少的缘故。如果看得片子多的话,自己的心里肯定会有很多的模式,在拍摄中可以模仿其中的经典。刚开始拍作品时,模仿别人的作品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我想这和唱歌一样,很多著名的歌星都是从模仿别人的唱法开始的,慢慢的才会唱出自己的风格!
财富之四,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平遥十天的拍摄过程中,小组十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院子里,大家朝夕相处,彼此之间已建立起了默契和信任。从这些队友和朋友中,我能够学到很多,她们每个人都很优秀!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们这些人能够继续合作。
财富之五,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技术上的不足。回到学校后,我参与了弦子书的后期制作。在开学的一个礼拜中,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和非线编的机房了。10个多小时的素材已经看的眼花缭乱。有时候会出现找想用的素材时,不知道素材在哪个部分。在编辑中,没有掌握到编辑的技巧,剪出来的东西会给人感觉很粗糙。不过,大三的时候还有补救的机会,因为大三刚开了一门画面编辑课。另外,在剪辑中,会有很多想做的特效,但是由于自己对Premier 软件的掌握程度的限制,只能将很多好的想法舍弃。
平遥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财富。平遥城也是我记忆深处的精神文化遗产,它是实践留给我精神上的财富。
按照一般的记录片的创作程序,大家在一起先确定好了选题——平遥的弦子书。当时我对平遥的了解也只不过是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至于弦子书,还是第一次听说。带着对弦子书的这份神秘感来到了平遥!
平遥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我们平遥小组一行十八人在城内“驻扎”了下来。我们住的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特色。打开如同一层层洋葱皮似的大门,就是我们休息的小房子了。木制的窗框,木制的门,木制的床。一切的一切,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百年以前。还没来的及仔细的品位,小组已经开会商量具体的拍摄细节了。至此,平遥的实习已经拉开了帷幕。
在去平遥之前,我们已经与平遥的文化馆的馆长武老师取得了联系。在她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著名的平遥弦子书继承人裴芙春老人的家!与裴老寒暄了一番后,话题慢慢转入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但是裴老听后,委婉的拒绝了我们的拍摄要求。这可能是一位盲人对于自己的本能保护。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周旋后,老人的态度依然很坚决。但是这一趟并没有白跑!在与裴老聊天中,我们得到了一个讯息,他每天四点都会出来练嗓子。因此,我们决定第二天到裴老家门口“蹲点”。定好凌晨三点从宾馆出发的,由于宾馆的门没有开,在找人开门时占用了很长时间。门的这关刚刚过,一出门,雨点就噼里啪啦的打在了我们的脸上,但是没有一个人要折回去。大家沿着一条不熟识、泥泞、漫长的路来到了裴老家附近。恰巧裴老正往外走着,准备练声。我们的出现另裴老十分震惊,也十分感动。这也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让裴老看到我们的诚意!他的话匣子也因此慢慢打开了,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弦子书过去的辉煌及现在的状况。但是对于我们要拍摄他的一天的生活的要求,他却始终不肯答应!这样的结果也使这次的拍摄陷入了僵局,而僵持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我们仅有十天的时间。
如何能在短短的十天内取得一位老人(盲人、艺人)对我们的信任成为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偷拍,但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我们想要得到他的许可)回到宾馆,大家经过短暂的休息后聚在一起讨论了相应的应急措施。最终决定,分多条路线进行拍摄。大家轮换拍摄裴老早晨练声的部分!其余的人从平遥城中的人对弦子书的熟知和喜爱程度及裴老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从侧面来进行拍摄。
计划都制定好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比太阳先到裴老家,顶着烈日穿梭于平遥的大街小巷。晚上又和月亮作伴,总结一天的收获!就这样周而复始,渐渐地,我们已经成为平遥城中的常客,一群这座城市的色调不搭配的活泼、开朗的大学生!
10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带走的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回忆!其中,有开心、幸福、快乐、失落、遗憾……我们曾经为一次夜间成功拍摄裴老回家而欢腾雀跃,我们也曾因为没有拍摄裴老的生活场景而失落,我们也曾因为平遥城美丽的晚霞而感慨万千,我们也曾因为没有仔细的品位平遥的文化而遗憾不已(因为我们在平遥的十天都以弦子书和裴老为中心进行拍摄,平遥的很多景点我们都没有去过)!无论如何,这次平遥之行给我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财富之一:我认识到了口才在会议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去平遥之前还是在平遥,开会是重复频率最高的一件事。开会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明确方向。在会议中,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清楚的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也许你也很好的想法,但是当同组的其他成员对于你的方案提出问题时,你不能够将你的方案的精髓表达出来,这样的方案是毫无说服力的。
财富之二,我认识到了沟通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我们这次去平遥拍摄弦子戏的小组,是临时组成的一个小组,其中有06、07级的学生都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在拍摄中,大家如何能够默契的配合是很关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交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防止在拍摄中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即使发生误会,在私下将事情说清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财富之三,我认识到了我的专业还不够专业。去年学校也曾组织到到各个省份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没有参加。我感觉大一的时候学的都是一些基础课,连机器都没有摸过,参加社会实践的话,意义是不大的。但是,大二我们已经开了一些专业课,创作了一些新闻题材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到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的时候了。在平遥进行实地拍摄时,我发现自己对于记录片这个题材根本没有一点驾驭能力。虽然自己在课上学了很多关于记录片创作的要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够将其发挥出来。所以在拍摄时头脑中没有一个大体的框架,只能遵循一个原则——多取素材!这次去平遥我们共拍了10盘带子的素材,这也给后期的剪辑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回来之后,我反省了一下自己,我认为是自己看得片子少的缘故。如果看得片子多的话,自己的心里肯定会有很多的模式,在拍摄中可以模仿其中的经典。刚开始拍作品时,模仿别人的作品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我想这和唱歌一样,很多著名的歌星都是从模仿别人的唱法开始的,慢慢的才会唱出自己的风格!
财富之四,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平遥十天的拍摄过程中,小组十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院子里,大家朝夕相处,彼此之间已建立起了默契和信任。从这些队友和朋友中,我能够学到很多,她们每个人都很优秀!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们这些人能够继续合作。
财富之五,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技术上的不足。回到学校后,我参与了弦子书的后期制作。在开学的一个礼拜中,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和非线编的机房了。10个多小时的素材已经看的眼花缭乱。有时候会出现找想用的素材时,不知道素材在哪个部分。在编辑中,没有掌握到编辑的技巧,剪出来的东西会给人感觉很粗糙。不过,大三的时候还有补救的机会,因为大三刚开了一门画面编辑课。另外,在剪辑中,会有很多想做的特效,但是由于自己对Premier 软件的掌握程度的限制,只能将很多好的想法舍弃。
平遥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财富。平遥城也是我记忆深处的精神文化遗产,它是实践留给我精神上的财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