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旧帖——不要再说我幼稚
女友说,想要一个音乐盒。为了看一次她灿烂的笑容,他愿意做任何事。他花了一个月的下班时间削木头,刨光表面、彩绘、上漆,做成一个可爱的外壳,还镶上她的名字。但是他没办法手工作出那种会发出音乐的转轴,于是他买了一个现成音乐盒,大费周章地把它拆掉,终于取下机芯,装进自己的音乐盒里。
送给她的那天,他非常兴奋。捧着音乐盒的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
女友只是淡淡地说了谢谢。他觉得有点失望,不过女友看起来比他更失望,于是谁都没再多说什么。
过了一年,女友说想分手。他不明白细心呵护的爱情为什么不能绽开花朵。女友说他是个好人,但她对他没有感觉。她说年纪不小了,需要一个成熟的男人。
发生了这种事,不愿接受也得接受。
他只好继续过着日子,工作满满的,心里空空的。
多年之后,他在东区的一家精品店看见她。他在橱窗外,她在店里,身旁的男士低头签着帐单。她比以前老了一些,不过还是很漂亮。她们离开之后,他好奇地走进店铺,发现里面陈列着一个个闪亮精致的音乐盒,售货小姐亲切地招呼着,为他介绍「顶级的瑞士Reuge音乐盒」,每个定价都在一万元以上。他随意指着一个打开后有芭蕾舞者旋转的,店员说他眼光很好:「这是限量款,定价三万五千元」。他问身旁的现任女友喜欢吗,她甜甜地微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女友非常地开心。
看着女友的笑容,他却觉得疏离。几年前,他多么期待这样的笑容。那时他很天真,许多事物求之不得,如今他经过历练而成熟,彷佛什么都轻而易举。可是,得到的感觉却不像当年那样强烈。
他不再是职场菜鸟,他懂得老板和客户的心理,知道攻守之间的份际。
他不再是月光一族,他知道如何规划最好的理财,获得最高的利润。
他不再是痴情男子,他了解女人想听什么话,更熟悉交替使用冷淡与热情的魅力。
然而,这种成长与社会化的过程也让他学会习惯性地隐藏想法,有时必须为了保护自己而对别人冷漠,或是忽略自己对别人的歉咎。
没有人再说他幼稚,但他付出的代价是亲密感,成熟而深沉的他,不会再被人们轻易看透,于是也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他。有时候他会怀念傻傻的青春,怀念那颗容易被敲开或者敲坏的心。
年轻的女孩把玩着音乐盒,问他若有所思地想什么?
他只能说:「等你老一点就会懂吧。」
人们不断鞭策自己成长,从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想摆脱「幼稚」的评语。
但成熟是什么?
学会依循别人的道理?还是抛弃内心的热情?
年轻时拥有一份以为用心就会幸福的傻劲,但终究不敌各种挫折的磨蚀,每次失败,就赶紧在心里重绘一个更加成熟完美的自己,调整方向,拼命地前进。
宿命般地,埋首于人际与职场无情的竞争之后,突然在某一天惊觉心态竟已苍老,又开始缅怀天真,期望能拾回一份童心。
我常在淡水线捷运车上遇见一位玩木球的老伯。怀旧的童玩在老先生手上呈现着微妙的冲突与谐和,他耍弄着十字形的木棒,交替地用木棒左右两头拍打一个棉线连系的木球,最后还要巧妙地把球甩到木棒顶端,不偏不倚地卡在锥形突起上。
因为老伯的举动与行色匆匆的捷运族实在太不搭调,他总是吸引所有乘客的目光。但大家似乎都带着几分防备,偷偷忖度他的目的。老伯常邀请其他乘客试玩,但许多人猜测他想兜售童玩,无意购买的人都立即摇头拒绝。
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到现在已经遇过他十来次,却从未见他兜售。
或许他真是童心未泯?把熟谙的木球童玩当成一种表演艺术,或是想挑战行驶中的捷运带给木球游戏的难度?
端坐在列车上的我们,这些所谓成熟世故的人们,早已失去在众人面前尝试新游戏的勇气,我们懂得避免出糗、避免让自己陷入无谓的麻烦,即使最后只需要拒绝一个老伯的兜售,我们还是选择防卫。
还记得第一次出糗的时候?还记得第一次被骗的时候?
那些记忆怎么永远鲜明,早就已经学会不让它发生了,却还是习惯性地提防着?
我想着亲手做音乐盒的男孩如何在爱情的戏谑中失落最初的心情,心痛为他开启了成长的大门,但成熟的他已不是原来的他。
成长始于对原我的怀疑,继而开展成一条无法回归的路途。至于纯真,看似失落的故乡,却也可能是成熟的极致。
不在乎众人眼光的老伯继续拍打着木球。忙得像陀螺般的人们继续追求财富与经验。一次次的爱情让人消费着音乐盒,人们始终想不通最初的幼稚为什么最美。
能不能跳过这个别扭的成熟阶段?
回到最初那种不知道受伤是什么、不懂得顾虑而能坦率的时候,或是跳进最后那种,知道不管如何受伤、其实都无所谓而又能坦率的时候,任何一种似乎都比这个小心翼翼的阶段好。
纯真的幼稚并不需要羞愧,看透人生之后的童心更加可贵。
别再说我幼稚
送给她的那天,他非常兴奋。捧着音乐盒的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
女友只是淡淡地说了谢谢。他觉得有点失望,不过女友看起来比他更失望,于是谁都没再多说什么。
过了一年,女友说想分手。他不明白细心呵护的爱情为什么不能绽开花朵。女友说他是个好人,但她对他没有感觉。她说年纪不小了,需要一个成熟的男人。
发生了这种事,不愿接受也得接受。
他只好继续过着日子,工作满满的,心里空空的。
多年之后,他在东区的一家精品店看见她。他在橱窗外,她在店里,身旁的男士低头签着帐单。她比以前老了一些,不过还是很漂亮。她们离开之后,他好奇地走进店铺,发现里面陈列着一个个闪亮精致的音乐盒,售货小姐亲切地招呼着,为他介绍「顶级的瑞士Reuge音乐盒」,每个定价都在一万元以上。他随意指着一个打开后有芭蕾舞者旋转的,店员说他眼光很好:「这是限量款,定价三万五千元」。他问身旁的现任女友喜欢吗,她甜甜地微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女友非常地开心。
看着女友的笑容,他却觉得疏离。几年前,他多么期待这样的笑容。那时他很天真,许多事物求之不得,如今他经过历练而成熟,彷佛什么都轻而易举。可是,得到的感觉却不像当年那样强烈。
他不再是职场菜鸟,他懂得老板和客户的心理,知道攻守之间的份际。
他不再是月光一族,他知道如何规划最好的理财,获得最高的利润。
他不再是痴情男子,他了解女人想听什么话,更熟悉交替使用冷淡与热情的魅力。
然而,这种成长与社会化的过程也让他学会习惯性地隐藏想法,有时必须为了保护自己而对别人冷漠,或是忽略自己对别人的歉咎。
没有人再说他幼稚,但他付出的代价是亲密感,成熟而深沉的他,不会再被人们轻易看透,于是也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他。有时候他会怀念傻傻的青春,怀念那颗容易被敲开或者敲坏的心。
年轻的女孩把玩着音乐盒,问他若有所思地想什么?
他只能说:「等你老一点就会懂吧。」
人们不断鞭策自己成长,从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想摆脱「幼稚」的评语。
但成熟是什么?
学会依循别人的道理?还是抛弃内心的热情?
年轻时拥有一份以为用心就会幸福的傻劲,但终究不敌各种挫折的磨蚀,每次失败,就赶紧在心里重绘一个更加成熟完美的自己,调整方向,拼命地前进。
宿命般地,埋首于人际与职场无情的竞争之后,突然在某一天惊觉心态竟已苍老,又开始缅怀天真,期望能拾回一份童心。
我常在淡水线捷运车上遇见一位玩木球的老伯。怀旧的童玩在老先生手上呈现着微妙的冲突与谐和,他耍弄着十字形的木棒,交替地用木棒左右两头拍打一个棉线连系的木球,最后还要巧妙地把球甩到木棒顶端,不偏不倚地卡在锥形突起上。
因为老伯的举动与行色匆匆的捷运族实在太不搭调,他总是吸引所有乘客的目光。但大家似乎都带着几分防备,偷偷忖度他的目的。老伯常邀请其他乘客试玩,但许多人猜测他想兜售童玩,无意购买的人都立即摇头拒绝。
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到现在已经遇过他十来次,却从未见他兜售。
或许他真是童心未泯?把熟谙的木球童玩当成一种表演艺术,或是想挑战行驶中的捷运带给木球游戏的难度?
端坐在列车上的我们,这些所谓成熟世故的人们,早已失去在众人面前尝试新游戏的勇气,我们懂得避免出糗、避免让自己陷入无谓的麻烦,即使最后只需要拒绝一个老伯的兜售,我们还是选择防卫。
还记得第一次出糗的时候?还记得第一次被骗的时候?
那些记忆怎么永远鲜明,早就已经学会不让它发生了,却还是习惯性地提防着?
我想着亲手做音乐盒的男孩如何在爱情的戏谑中失落最初的心情,心痛为他开启了成长的大门,但成熟的他已不是原来的他。
成长始于对原我的怀疑,继而开展成一条无法回归的路途。至于纯真,看似失落的故乡,却也可能是成熟的极致。
不在乎众人眼光的老伯继续拍打着木球。忙得像陀螺般的人们继续追求财富与经验。一次次的爱情让人消费着音乐盒,人们始终想不通最初的幼稚为什么最美。
能不能跳过这个别扭的成熟阶段?
回到最初那种不知道受伤是什么、不懂得顾虑而能坦率的时候,或是跳进最后那种,知道不管如何受伤、其实都无所谓而又能坦率的时候,任何一种似乎都比这个小心翼翼的阶段好。
纯真的幼稚并不需要羞愧,看透人生之后的童心更加可贵。
别再说我幼稚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