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2012.03.22——不过一梦。
“若有执著即非正见。”——扎巴姜臣 “并不是现象迷惑了你,迷惑你的是对现象的执著。”——帝洛巴 佛陀教导说人不应将暂时的五蕴和合当做是实相,不应执著于不存在的“自我”,"虽然充满了骄傲,但自我天生就缺乏安全感,永远都害怕失去它本身、所有物、领域和关系",这种急于通过并不真实存在的外因而自证的想法,会让人走入迷惑,从而失去了自己应该追求的本质。 其实我还并不十分明白所谓的“无我”,也会问出如果我都不存在了,那么这幅躯壳到底是谁,这躯壳里的灵魂有是谁的问题。佛教上关于灵魂和肉体的解读,更贴近于佛洛依德的观点,身心的成长是相分离的,而肉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心来指导,身体就是承载心的容器,所以周伯通可以是心智年轻的老顽童,于是心识之流的因缘在身体死后仍可继续。佛教的哲学认为,心造万物,万物就是心。我能大略地理解心造万物,大概是一切外物的价值与意义都取决于自身的态度,一个实相,人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但是“万物就是心”却无法理解,难道这世界物质都是意识创造的?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我”?“无我”的话,我的躯体,健康,生老病死,这些带来痛苦轮回的都是虚无,生活的意义又在于什么?这样将一切都看做是尘埃,难道不是在逃避,不是在自欺欺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