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画比较
中日动画比较
2006512453 戏影 蒋超
对于儿童而言,没有任何教育方式比动画片更有效了,愉悦的审美感受,简单的故事情节,丰富的画面,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都在动画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尤其电视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更是有幸能够在一个个动画世界的王国里畅游,沉迷其中一定能感受到动画世界所带来的快乐,这是任何其他游戏所不能取代的。
中国和日本是动画事业的两大王国,单从产量上看,两国都有比较可观的年产量,但是两者在很多方面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地方甚至有着完全对立的观点。两国的动画事业都已渐趋成熟,而尤其是日本,这些年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中国动画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优势,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都是看着日本动画长大的,而国产动画的影响或许在实际上并不如日本动画的影响大。本文就两国动画在画面构图造型、结构和立意上来探讨他们之间的区别,并找出我们需要借鉴和继续发扬的地方。
从立意上讲中国动画和日本动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动画的题材可以说取材很丰富,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奇闻轶事都是中国动画的取材对象。而其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不射之射》取材于嵇昌学射的故事,里面涉及神话传说,教导人们要谦虚,真正的本领并不是用来炫耀的。再如《崂山道士》讽刺了那种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人。《南郭先生》亦是取材古代传奇小说,通过一只忘恩负义的狼的教训警示人们小心那些看似可怜实则邪恶的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这种动画片在早期的中国动画中有很多,但是近些年来这种题材的动画却乏善可陈,而且动画的质量也感觉不如以前。一个好的立意才能创造出好的动画片,而如果只有花哨的外表没有精神的内核则会陷入空洞乏味,不能带给人任何审美的愉悦。近些年来的国产动画缺乏创意,在主旨上流于庸俗无聊,相比之下反倒不如以往的动画单纯而有趣味。中国动画旨在教化的成分过于浓重,给人的感觉像是小学老师在教育孩子,婆婆妈妈地说教会让儿童感到厌烦,而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而相对而言日本动画却寓严肃于轻松,日本动画的宗旨几乎都是沉重的,讲诉的故事都是引导人们向善,而且日本动画对于宇宙、环境、人类生存的意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都在不要停地思考。这些都是中国动画所缺乏的,中国动画的制作人往往不能脱离出自身眼光的局限。总是会囿于原有传统观念,讲故事也是通过很简单的成败荣辱来说教。善恶很分明,这是优点,但是却缺乏亲切感,深度和力度都远远不够。相对而言,日本动画则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能够将很复杂的价值观念通过丰富的画面,人物矛盾的设置,唯美的画面传达出来,让人在轻松之后能有更多的思考。在道德的教化上,日本已经通过动画向全世界传达了他们的文化传统,而当今的中国动画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多大影响。
优秀的动画片不仅要有娱乐性,而且要有一种人性的关照,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吸取故事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动画片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如日本动画,在力度和深度上远远不够。比如宫崎骏的动画很明显地代表了这种倾向,《幽灵公主》《风之谷》都是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劝解人们警示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会导致的严重问题。而且在其他题材的处理上也更生动,《千与千寻》之所以能够获得当年的金熊奖,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它通过一个小女孩历尽艰险实现愿望的故事,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地相处,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更真实更生动。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是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的最大的差距。
从造型来看,要分开来讲,中国动画中的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中别树一帜,是很有代表的写意风格,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有种不可言喻的意境美。现在的动画则重在写实,画面设计在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加以夸张。日本动画则充满了唯美的画面镜头,凡是人物并不按原有的比例而是极力突出人物的美感,眼睛明亮,干净整洁 这和两国绘画风格的不同有关,日本动画家画面风格不仅受到传统浮世绘画风的影响,而且很多画家受到欧美画风的影响,画面中很多现代化的事物取材与欧洲,如宫崎骏的画面中,对于飞机轮船这些东西的绘制,就是受到他少年时在欧洲的生活经历有关。
中国动画的作者所设定的动画造型大都贴近生活,有些造型夸张也不失可爱,比如《天书奇谭》里的三只狐狸按照他们修炼的年岁,各自画成老太太、年轻姑娘和小仆人的样子,再如《三个和尚》里的人物也很有特点,高高的瘦和尚,矮矮的胖和尚,不胖不瘦不高也不矮的三和尚,在审美上相互区分,形象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最能代表中国动画造型特点的除了水墨动画外,莫过于而且中国的木偶动画和皮影动画了,《阿凡提的故事》中的木偶形象和剪纸动画《抗日游击队》都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审美风格的动画,画面生动活泼,具有非常灵动的特点。
日本动画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唯美风格,画面精致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而且画面十分干净,作者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来完成每一幅画面上的所有人物、花草等等,每个细节都力争做到最好,画面所传达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在人物的造型上,日本动画重在突出人物的美感,但凡出现的男女主人公一定是俊秀可爱的,他们有着漂亮的脸庞,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少女一定有着芹长的身材,甜甜的声音,男孩则一定阳光爽朗,有一脸灿烂的笑容。像《岁月的童话》里两个主人公偶是让人看一眼就会非常喜爱的那种,还有著名的卡通明星叮当猫,虽然缺了两个耳朵,而且全身都是蓝色,但是仍能让人一下子就认同这一可爱的造型。因此日本动画看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即便很夸张的造型也会让人感到有神似的感觉。这一点也反映了这个民族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值得中国的动画人学习。
在动画的结构上,中国动画都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叙述方式都很简单,都是直叙为主,偶尔穿插一些回忆,但是叙述的故事却很不一样。中国动画一般都是很简答的故事,并且最终以善良战胜邪恶,或者一个经历困难最终完成任务来结尾。日本动画在结构上更开阔,也更宏大,像《风之谷》《浪客剑心》时间地点的跨度都很大,具有史诗般的气质。宫崎骏的《萤火从之墓》则讲述了战争期间一个哀婉的故事,通过兄妹关系的视角对战争做了有力的控诉!国产的动画片也有比较宏大的,场面壮观,如《大闹天宫》拍摄技巧成熟,叙事也很流畅,是这类中的精品,但是从整体上缺乏这种宏大叙事的作品,作品的思想深度也没有达到日本动画的程度。在动画的结构上,许多日本导演更喜欢用一种平淡的方式来讲述,你并不是靠紧张刺激的场面来吸引观众,而是讲述很平常的生活故事,也不可以制造矛盾来强化人物关系间的冲突,个人觉得这不仅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所以日本动画在情节上更像有些艺术电影一样追求一种情调和境界,因此艺术性更强一些。
综上所述,国产动画和日本动画之间存在这很多的不同,在很多时候我更喜欢看日本的动画,因为更有趣味也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国产动画片在这些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与日本动画以及和世界动画的巨大差距,要在思维上首先转变过来,并且不断弥补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国产的动画片才能有自己的真正市场,但是国产动画又必须沿着自己的民族特色道路发展,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学和传统绘画中寻找灵感,而且中国目前继续产生动画事业的大家,引领中国动画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2006512453 戏影 蒋超
对于儿童而言,没有任何教育方式比动画片更有效了,愉悦的审美感受,简单的故事情节,丰富的画面,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都在动画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尤其电视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更是有幸能够在一个个动画世界的王国里畅游,沉迷其中一定能感受到动画世界所带来的快乐,这是任何其他游戏所不能取代的。
中国和日本是动画事业的两大王国,单从产量上看,两国都有比较可观的年产量,但是两者在很多方面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地方甚至有着完全对立的观点。两国的动画事业都已渐趋成熟,而尤其是日本,这些年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对中国动画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优势,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都是看着日本动画长大的,而国产动画的影响或许在实际上并不如日本动画的影响大。本文就两国动画在画面构图造型、结构和立意上来探讨他们之间的区别,并找出我们需要借鉴和继续发扬的地方。
从立意上讲中国动画和日本动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动画的题材可以说取材很丰富,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奇闻轶事都是中国动画的取材对象。而其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不射之射》取材于嵇昌学射的故事,里面涉及神话传说,教导人们要谦虚,真正的本领并不是用来炫耀的。再如《崂山道士》讽刺了那种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人。《南郭先生》亦是取材古代传奇小说,通过一只忘恩负义的狼的教训警示人们小心那些看似可怜实则邪恶的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这种动画片在早期的中国动画中有很多,但是近些年来这种题材的动画却乏善可陈,而且动画的质量也感觉不如以前。一个好的立意才能创造出好的动画片,而如果只有花哨的外表没有精神的内核则会陷入空洞乏味,不能带给人任何审美的愉悦。近些年来的国产动画缺乏创意,在主旨上流于庸俗无聊,相比之下反倒不如以往的动画单纯而有趣味。中国动画旨在教化的成分过于浓重,给人的感觉像是小学老师在教育孩子,婆婆妈妈地说教会让儿童感到厌烦,而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而相对而言日本动画却寓严肃于轻松,日本动画的宗旨几乎都是沉重的,讲诉的故事都是引导人们向善,而且日本动画对于宇宙、环境、人类生存的意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都在不要停地思考。这些都是中国动画所缺乏的,中国动画的制作人往往不能脱离出自身眼光的局限。总是会囿于原有传统观念,讲故事也是通过很简单的成败荣辱来说教。善恶很分明,这是优点,但是却缺乏亲切感,深度和力度都远远不够。相对而言,日本动画则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能够将很复杂的价值观念通过丰富的画面,人物矛盾的设置,唯美的画面传达出来,让人在轻松之后能有更多的思考。在道德的教化上,日本已经通过动画向全世界传达了他们的文化传统,而当今的中国动画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多大影响。
优秀的动画片不仅要有娱乐性,而且要有一种人性的关照,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吸取故事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动画片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如日本动画,在力度和深度上远远不够。比如宫崎骏的动画很明显地代表了这种倾向,《幽灵公主》《风之谷》都是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劝解人们警示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会导致的严重问题。而且在其他题材的处理上也更生动,《千与千寻》之所以能够获得当年的金熊奖,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它通过一个小女孩历尽艰险实现愿望的故事,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地相处,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更真实更生动。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是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的最大的差距。
从造型来看,要分开来讲,中国动画中的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中别树一帜,是很有代表的写意风格,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有种不可言喻的意境美。现在的动画则重在写实,画面设计在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加以夸张。日本动画则充满了唯美的画面镜头,凡是人物并不按原有的比例而是极力突出人物的美感,眼睛明亮,干净整洁 这和两国绘画风格的不同有关,日本动画家画面风格不仅受到传统浮世绘画风的影响,而且很多画家受到欧美画风的影响,画面中很多现代化的事物取材与欧洲,如宫崎骏的画面中,对于飞机轮船这些东西的绘制,就是受到他少年时在欧洲的生活经历有关。
中国动画的作者所设定的动画造型大都贴近生活,有些造型夸张也不失可爱,比如《天书奇谭》里的三只狐狸按照他们修炼的年岁,各自画成老太太、年轻姑娘和小仆人的样子,再如《三个和尚》里的人物也很有特点,高高的瘦和尚,矮矮的胖和尚,不胖不瘦不高也不矮的三和尚,在审美上相互区分,形象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最能代表中国动画造型特点的除了水墨动画外,莫过于而且中国的木偶动画和皮影动画了,《阿凡提的故事》中的木偶形象和剪纸动画《抗日游击队》都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审美风格的动画,画面生动活泼,具有非常灵动的特点。
日本动画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唯美风格,画面精致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而且画面十分干净,作者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来完成每一幅画面上的所有人物、花草等等,每个细节都力争做到最好,画面所传达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在人物的造型上,日本动画重在突出人物的美感,但凡出现的男女主人公一定是俊秀可爱的,他们有着漂亮的脸庞,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少女一定有着芹长的身材,甜甜的声音,男孩则一定阳光爽朗,有一脸灿烂的笑容。像《岁月的童话》里两个主人公偶是让人看一眼就会非常喜爱的那种,还有著名的卡通明星叮当猫,虽然缺了两个耳朵,而且全身都是蓝色,但是仍能让人一下子就认同这一可爱的造型。因此日本动画看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即便很夸张的造型也会让人感到有神似的感觉。这一点也反映了这个民族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值得中国的动画人学习。
在动画的结构上,中国动画都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叙述方式都很简单,都是直叙为主,偶尔穿插一些回忆,但是叙述的故事却很不一样。中国动画一般都是很简答的故事,并且最终以善良战胜邪恶,或者一个经历困难最终完成任务来结尾。日本动画在结构上更开阔,也更宏大,像《风之谷》《浪客剑心》时间地点的跨度都很大,具有史诗般的气质。宫崎骏的《萤火从之墓》则讲述了战争期间一个哀婉的故事,通过兄妹关系的视角对战争做了有力的控诉!国产的动画片也有比较宏大的,场面壮观,如《大闹天宫》拍摄技巧成熟,叙事也很流畅,是这类中的精品,但是从整体上缺乏这种宏大叙事的作品,作品的思想深度也没有达到日本动画的程度。在动画的结构上,许多日本导演更喜欢用一种平淡的方式来讲述,你并不是靠紧张刺激的场面来吸引观众,而是讲述很平常的生活故事,也不可以制造矛盾来强化人物关系间的冲突,个人觉得这不仅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所以日本动画在情节上更像有些艺术电影一样追求一种情调和境界,因此艺术性更强一些。
综上所述,国产动画和日本动画之间存在这很多的不同,在很多时候我更喜欢看日本的动画,因为更有趣味也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国产动画片在这些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与日本动画以及和世界动画的巨大差距,要在思维上首先转变过来,并且不断弥补技术层面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国产的动画片才能有自己的真正市场,但是国产动画又必须沿着自己的民族特色道路发展,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学和传统绘画中寻找灵感,而且中国目前继续产生动画事业的大家,引领中国动画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