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扰
年后,关注了好几个“有名的”微博。学者有,哲学的有,艺术的也有。
总的来说,在关注的人里面,说话表达,基本是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偶有激愤,多是忧心现状,无伤大雅。在这些人的只言片语思想观念的闪现里,悟到也感受到好些对自己有用的观念。
但,也有一些人,不管懂不懂,动不动就着急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加上自己的评价。
我总以为,用自己专业的知识看专业的事比较让人信服。不是自己擅长的知识或是“跨界”的专业,也要在那里点评一两句,点评的是知识和实际的也罢,偏偏点评的是人家的“八卦韵事”,一次点评不够,还要继续引用持续发表评论,这就比较让人反感。对这样的人,连续来那么两次,我会取消关注。
说开了,说多两点:
1、即便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下多一些功夫,花多一些时间去钻研,才好点评,别蹦那么几句就是专业。譬如在“古典音乐”赏鉴的领域上,我会喜欢朱伟的点议,他是真懂。“三表哥”也是,这样的人,都是至少听了过千张阅读了无数相关文章有了阅历才慢慢地变为自己的语言。
2、这些年,网络上当红的写作者(包括我自己,但是,我连写作者也不是)写到某些名人,名家,总会挖些人家的“风流韵事”或是“奇闻轶事”来评议,一本书,也许有过半的片段是描述人家的私生活,那些让人感兴趣的“茶余闲谈”。这两年,我开始刻意地避免不要变成这样的写文章的人,揭人短毕竟不太光明,即便这样会有很多人来关注,但关注本身不代表“认可”。再则,道听途来的只是人传人,而人传人往往会添油加醋,如果对方的家人,亲人,后人,甚或亲近的身边的同事,朋友,人家都不说,何时轮到一个外人在事隔多年以后来“嚼舌头”,来“评论一二”?这样的文风和方式本来就有欠缺。
针对我今日说的这种看法,今日回复的一个陌生人说得比较“直白而深刻”:人家好歹还有后人呢,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一些比较好。
又,薛蛮子这位老头子,以前我很少关注,关注他的起因是在是否该取缔活取熊胆的争议一席谈里,不管他有何种情绪不同看法意见,对方的任何言语,他纵有不同意见,仅是以陈述的方式来沟通,而非争执。更重要的是,他每次皆会强调:我个人认为——
总的来说,在关注的人里面,说话表达,基本是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偶有激愤,多是忧心现状,无伤大雅。在这些人的只言片语思想观念的闪现里,悟到也感受到好些对自己有用的观念。
但,也有一些人,不管懂不懂,动不动就着急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加上自己的评价。
我总以为,用自己专业的知识看专业的事比较让人信服。不是自己擅长的知识或是“跨界”的专业,也要在那里点评一两句,点评的是知识和实际的也罢,偏偏点评的是人家的“八卦韵事”,一次点评不够,还要继续引用持续发表评论,这就比较让人反感。对这样的人,连续来那么两次,我会取消关注。
说开了,说多两点:
1、即便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下多一些功夫,花多一些时间去钻研,才好点评,别蹦那么几句就是专业。譬如在“古典音乐”赏鉴的领域上,我会喜欢朱伟的点议,他是真懂。“三表哥”也是,这样的人,都是至少听了过千张阅读了无数相关文章有了阅历才慢慢地变为自己的语言。
2、这些年,网络上当红的写作者(包括我自己,但是,我连写作者也不是)写到某些名人,名家,总会挖些人家的“风流韵事”或是“奇闻轶事”来评议,一本书,也许有过半的片段是描述人家的私生活,那些让人感兴趣的“茶余闲谈”。这两年,我开始刻意地避免不要变成这样的写文章的人,揭人短毕竟不太光明,即便这样会有很多人来关注,但关注本身不代表“认可”。再则,道听途来的只是人传人,而人传人往往会添油加醋,如果对方的家人,亲人,后人,甚或亲近的身边的同事,朋友,人家都不说,何时轮到一个外人在事隔多年以后来“嚼舌头”,来“评论一二”?这样的文风和方式本来就有欠缺。
针对我今日说的这种看法,今日回复的一个陌生人说得比较“直白而深刻”:人家好歹还有后人呢,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一些比较好。
又,薛蛮子这位老头子,以前我很少关注,关注他的起因是在是否该取缔活取熊胆的争议一席谈里,不管他有何种情绪不同看法意见,对方的任何言语,他纵有不同意见,仅是以陈述的方式来沟通,而非争执。更重要的是,他每次皆会强调:我个人认为——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