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我那马拉松式的成长史
自1997年写日记以来,已14年有余。其间写写停停,断断续续,手写的、电子的,正式的、随意的,不知有多少,幸而我都保存着,不存在整本尽逸的情况。虽然日记本不都在身边,却也还记得。
突然想起它们,就写了下面这篇长长的日记,是先手写在日记本上,再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这里的。
第一本:黑绿色包边红底小碎花硬皮本
爸爸演讲比赛的奖品,做了我的日记本。第一篇是1997年12月9日,写的是学成语。那天下雨,妈妈接我放学,飞驰而过的车溅了我一身泥水,我说“真是乱开车”,妈妈说这叫“横冲直撞”。回到家,我查了词典,就把这件事连同词条记在日记里。多么富有学习气息的开篇!
这个本子记录了我7到8岁的许多故事,包括踏青看花、买布娃娃、独自乘火车…大事小事和算不上事的事,都有。这是内容最简单也最充实的一本日记,因为那时的我尚卫东的花样繁多的修辞方式,读起来简洁稚气,浑然天成。不光是读,还有触感——每一页纸的正反面都是我的铅笔字,可谓入纸三分,有时甚至力透纸背。抚摸着那盲文质感的凹凸起伏,我不禁想象当年的自己是怎样一笔一划把日记这个令人头大的“任务”完成。我常常在补写前一天的日记,但迟做总比不做好。有一本可以翻翻、并且看得清的日记,回忆瞬间五彩斑斓。
第二本:粉色花束封面硬皮本
她的名字叫Doris,也写作多丽丝。读了《安妮的日记》,我除了震惊,还有感动,日记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顿时无限崇高。成日瑟缩在秘密小屋里的少女安妮将心事吐露给那本作为生日礼物到来的日记,而受到启发的我则依样画葫芦,把日记本把当做无话不说的伙伴,取了个好听的女孩名字Doris——如果我当时知道杜蕾斯,恐怕起的会是另外一个名字。
那是没有搜狗拼音,我对打字充满厌恶,妈妈叫我在电脑上写日记,我却还是很土地手写。我总有喷薄的热情和灌满墨水的钢笔,对日记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等到打字快了,我还是手写,并乐此不疲。大概是我已渐渐意识到自己以后可能是个话唠哦,为了不养成和祥林嫂一样的絮絮叨叨,我决定用更慢的方式记录。这本日记写得不久,却画了不少插图,贴了车票、门票、照片……有些甚至喧宾夺主。多年后当我在书店看到一排妹尾河童的绘本,相见恨晚之感即刻升腾!
正是这本图文并茂的日记,让我开始思考。没错,思考。而且,我开始有了隐私意识,不愿把写给Doris的话给别人看,但我可以跟你说。为什么?白纸黑字,我怕被人发现我的幼稚,抑或成熟,抑或幼稚包裹着的成熟,或成熟外衣下的幼稚。点解?我唔知!
第三本:条纹塑封螺纹卡通软皮本
购于精品店。我必须说,10岁的我已经有了逛街的爱好和潜质,不是买衣服,而是买笔和本子,一定要漂亮的。今天,衣服和漂亮本子都喜欢了,没穿过的衣服半柜子,只笔未落的本子一大堆。买这个本子纯属头脑发热,但我把它写满了,甚至写到了封底页。每一页都是蓝色的钢笔字,清清爽爽,不似现在黑压压一片的碳素墨水。我不知道我那一年干了些什么,翻开那本日记,叙事很少而议论极多,通常是读后感或观后感——当年某篇作文的草稿?
相比几年前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在这一本里,我已能毫不费力地写上一两千字,言之有物也好,记流水账也罢,总之,那本日记被各种奇思妙想塞满,并以一个庞大的展望未来的中篇科幻小说结尾。我写了好多天,大概是描述我怎样驾驶着一辆可以无人驾驶的多栖房车在太阳系各星球探险。幸好当时我没有驾照也没有护照,更不懂车的构造,否则打死也不会写出那么诡异的东西。
10岁的我是个小愣头青,看多了科普读物和节目,只知道天大地大,我要去探索。如今,拿着那本蹩脚小说的我并没有羞愤而死,而是由衷感叹自己曾经的无知无畏,思路宽广。如今,我依然热爱科学也热爱文学,但没有变成方舟子也没有变成蒋方舟。我就是个喜欢没事写东西的人。
第四本:深浅蓝撞色硬皮本
这是一本记了一半的日记,前身是七年级的数学笔记本。它是小学毕业时,伴随着一张“市级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来的,因此我一直保留着它,尽管十分不喜欢开头那几十页的公式和运算。
大约有一年多,我没怎么写过日记,就算有想说的,也只是随手记上几笔,零零碎碎不成章节。这个本子一直荒废着,乱得像个草稿本。
在孙燕姿初到两年、周杰伦席卷华语乐坛的时候,我迷上了流行歌,又渐渐开始接触欧美和东瀛音乐,一副倔强姿态的Avril和空灵歌姬中岛美嘉亦是深得我心。我爱上了《上海壹周》的乐评版,把自己听歌的感受写下来。某天翻箱倒柜时,一大摞书和本子塌方了,这个蓝色笔记本突然出现在眼前,我才重新拾起它,涂鸦心情。
这个本子里有乐评N段,音乐故事三五篇、歌词若干节,虽然现在看起来类似少女版陈绮贞,但当时的我,实在为之废寝忘食。最可惜也最值得欢呼的是,我只写了词,并没有谱曲,这令我唱得无拘无束,也稍纵即逝。
这是怎样一个本子啊!每每看到某作词人、作曲家的手稿又拍出高价,我总会想起这个奇妙的“日记”本。不过,不到时机成熟,我绝不把它拿出来一鸣惊人,或丢人现眼。
第五本:流氓兔封面密码锁蓝色硬皮本
这是我第一本带锁的日记。其实真没什么秘密,但那种安全感很令人踏实,纵然是虚拟的——密码是两位数字,正常人用试错法两三分钟就能破解。不管这些,我八、九年级这两年,加上高一的开头,都原原本本记录在这里面。
上学期间,我往往是两三天、甚至一两周才写一篇短短的日记;一放假,我的话就源源不断从笔尖流出了。我记下许多人事变迁,还有物候变化。那两年,我很爱读书,也爱旅行,准确而矫情地说,是“行走”。我想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并记录下来。我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它与现在背着相机到处跑的心境类似,却不尽相同。那时的我没想过做记者,现在的我想不做记者,然而我终究有一双蠢蠢欲动要上路的脚、一颗蠢蠢欲动想远行的心,还有一本写满旅行计划及回忆的日记本。
第六本:粉红色系密码锁卡通硬皮本
购于徐家汇地铁商城的本子还在,那条让小姑娘流连忘返的街已不在,我的小姑娘心思仍在那个糖果色的本子里封存。
高一那年,我在一所“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里,结识了不少人,,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事。不得不说,相比起现在的犀利文笔和懒惰,我更喜欢那时勤快的真情流露。我在这个本子里记下了开心、悲伤,还有关于愤怒的辩证思考,第一次意识到了不平等,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顾影自怜的感慨。
这是一本封面童话、内里寓言的日记,我曾经把它带往各处,用现在自己也看不懂的缩写和代号记下了一些事,情节都模糊了,那个九位的密码也忘记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和今天的我想法相差无几,所以我还是我,就让它藏着吧,连我自己都不要去打开。
第七本:猕猴桃封面塑胶套软皮本
当我着迷并习惯在开放的live Space上写公开的日志时,日记本这样一个简单却神奇的东西暂时被遗忘了。直到某天,一首好歌令我感动得寒毛直竖,我激动地想翻开本子写乐评,才重新想起写日记这件事。于是,这个大大的好看的本子令我的手写日记不至于断档太久。
翻开它,会发现一行行清爽的蓝色钢笔字——学校灰糊糊的再生纸令人实在没有写字的快感,而这个本子光滑的淡黄色纸面令我下笔如有神。可惜,字多,都是空的,我看不出自己写过什么很有内容的内容,或许是因为打字太多,所以废话变多了?又或许是学校的生活平静如水,只有一些琐事让我连篇累牍?我很遗憾,自己写了那么多无关痛痒的东西,导致我对自己的高二生活失去了第一手资料,完全靠想。但这也是别样的回忆。
我想知道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想知道同时段的另一本日记去向何方:16班有一本班级日记,每人轮流做班长的时候写一篇。那是我们的超动感的开心时刻,和转圈圈跳狗腿舞一样令人难以忘怀。那个本子在哪呢?我想念它了。
这本日记就像佳能,不是我最喜欢的,但不管拍了什么,质量都还行,感动常在。
第八本:米黄色格子封面塑胶套软皮本
这个本子是一件礼物,赠言写在最后一页,还是倒着从后往前写的,而我从前向后写。第一篇日记写于高考之后,18岁之前。我想起了“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哈。在那等待结果的20多天里,我写了大量感言式的日记。分数揭晓,我又写了更多。
这本日记只写了几个月,大多是升学的感慨。我把所有能想到的不重复地写了一遍,并且给未来的自己定了计划。好多计划泡了汤,我也从一个高中文艺范儿文科生变身为全国最大的男子职业技术学院的非主流少数派文科女,真是世事难料。
上大学后,发生了太多事,而我没有记在这里,也没有写进word文档,变得慵懒,懒散,猪一样懒。这个本子后来变成了我的课堂笔记本之一,却也没有写满,想必我应该用它做点别的。
这几年,我从一个小记者做到了XX(职位),从一个小文青变成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小愤青,写了很多干货或扯淡文章,还有些满意和不满意的论文,都没有以手写的方式存在,导致许多东西说扔就扔,完全不似之前的敝帚自珍。看来,如果想严肃地写点好东西,还是要手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本子一支笔,便是上佳的利器了。
第九本:波普风封面硬皮本
从大三到大四,我都在这本玛丽莲•梦露的红唇诱惑下,翻开这本日记,写。这本在C楼超市邂逅的笔记本很是可爱,黑白却香艳的梦露旧照很特别,内页标明了日期、天气和心情,我只需一一填好。我是个囤本子的人,无数人可以作证,尤其是肖丹,但这一本我却坚持记——某一天,滚烫的水弄湿了我的整个包,这个新本子的外壳被泡得起皱,里面安然无恙。
太阳没有当空照,梦露却在对我笑。那一瞬间,她,连同这个本子的美丽与坚韧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定在上面写点字。
长大一些,不那么注重形式了,日记与备忘录合二为一,成为盛放生活琐屑的容器,大到交报告,小到洗袜子,都可以找到,还有些摘抄、会议记录混杂其中,这个本子简直就是个大杂烩。我读它,像是在寻宝,一两个关键词就能勾起一大串回忆来。它毫不掩饰我的糊涂和拖延症,总是信誓旦旦而又虎头蛇尾,让我知道自己走了多少弯路,是怎么走的,或许还能给我些启示,令我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哈,其实我记的大多是开心的事,不开心的过一会就忘了。妈妈说我天生缺心眼,可是,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不好么?
这个本子很厚,两年我才记了不到三分之一,估计它将成为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本日记,所以我想用心写。
此刻,我除了恍若隔世之感,还深切体验到了皇帝选妃的抉择:我还有好几个漂亮本子,下一本用哪个呢?另外,以后要把日记本放在哪呢?床头柜吧。我不上锁,可是你不要偷看啊,无论你是谁!
第十本日记是什么样的呢…啊,如果是一本你送我的Moleskin,就好啦!限量不限量的都行!
突然想起它们,就写了下面这篇长长的日记,是先手写在日记本上,再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这里的。
第一本:黑绿色包边红底小碎花硬皮本
爸爸演讲比赛的奖品,做了我的日记本。第一篇是1997年12月9日,写的是学成语。那天下雨,妈妈接我放学,飞驰而过的车溅了我一身泥水,我说“真是乱开车”,妈妈说这叫“横冲直撞”。回到家,我查了词典,就把这件事连同词条记在日记里。多么富有学习气息的开篇!
这个本子记录了我7到8岁的许多故事,包括踏青看花、买布娃娃、独自乘火车…大事小事和算不上事的事,都有。这是内容最简单也最充实的一本日记,因为那时的我尚卫东的花样繁多的修辞方式,读起来简洁稚气,浑然天成。不光是读,还有触感——每一页纸的正反面都是我的铅笔字,可谓入纸三分,有时甚至力透纸背。抚摸着那盲文质感的凹凸起伏,我不禁想象当年的自己是怎样一笔一划把日记这个令人头大的“任务”完成。我常常在补写前一天的日记,但迟做总比不做好。有一本可以翻翻、并且看得清的日记,回忆瞬间五彩斑斓。
第二本:粉色花束封面硬皮本
她的名字叫Doris,也写作多丽丝。读了《安妮的日记》,我除了震惊,还有感动,日记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顿时无限崇高。成日瑟缩在秘密小屋里的少女安妮将心事吐露给那本作为生日礼物到来的日记,而受到启发的我则依样画葫芦,把日记本把当做无话不说的伙伴,取了个好听的女孩名字Doris——如果我当时知道杜蕾斯,恐怕起的会是另外一个名字。
那是没有搜狗拼音,我对打字充满厌恶,妈妈叫我在电脑上写日记,我却还是很土地手写。我总有喷薄的热情和灌满墨水的钢笔,对日记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等到打字快了,我还是手写,并乐此不疲。大概是我已渐渐意识到自己以后可能是个话唠哦,为了不养成和祥林嫂一样的絮絮叨叨,我决定用更慢的方式记录。这本日记写得不久,却画了不少插图,贴了车票、门票、照片……有些甚至喧宾夺主。多年后当我在书店看到一排妹尾河童的绘本,相见恨晚之感即刻升腾!
正是这本图文并茂的日记,让我开始思考。没错,思考。而且,我开始有了隐私意识,不愿把写给Doris的话给别人看,但我可以跟你说。为什么?白纸黑字,我怕被人发现我的幼稚,抑或成熟,抑或幼稚包裹着的成熟,或成熟外衣下的幼稚。点解?我唔知!
第三本:条纹塑封螺纹卡通软皮本
购于精品店。我必须说,10岁的我已经有了逛街的爱好和潜质,不是买衣服,而是买笔和本子,一定要漂亮的。今天,衣服和漂亮本子都喜欢了,没穿过的衣服半柜子,只笔未落的本子一大堆。买这个本子纯属头脑发热,但我把它写满了,甚至写到了封底页。每一页都是蓝色的钢笔字,清清爽爽,不似现在黑压压一片的碳素墨水。我不知道我那一年干了些什么,翻开那本日记,叙事很少而议论极多,通常是读后感或观后感——当年某篇作文的草稿?
相比几年前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在这一本里,我已能毫不费力地写上一两千字,言之有物也好,记流水账也罢,总之,那本日记被各种奇思妙想塞满,并以一个庞大的展望未来的中篇科幻小说结尾。我写了好多天,大概是描述我怎样驾驶着一辆可以无人驾驶的多栖房车在太阳系各星球探险。幸好当时我没有驾照也没有护照,更不懂车的构造,否则打死也不会写出那么诡异的东西。
10岁的我是个小愣头青,看多了科普读物和节目,只知道天大地大,我要去探索。如今,拿着那本蹩脚小说的我并没有羞愤而死,而是由衷感叹自己曾经的无知无畏,思路宽广。如今,我依然热爱科学也热爱文学,但没有变成方舟子也没有变成蒋方舟。我就是个喜欢没事写东西的人。
第四本:深浅蓝撞色硬皮本
这是一本记了一半的日记,前身是七年级的数学笔记本。它是小学毕业时,伴随着一张“市级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来的,因此我一直保留着它,尽管十分不喜欢开头那几十页的公式和运算。
大约有一年多,我没怎么写过日记,就算有想说的,也只是随手记上几笔,零零碎碎不成章节。这个本子一直荒废着,乱得像个草稿本。
在孙燕姿初到两年、周杰伦席卷华语乐坛的时候,我迷上了流行歌,又渐渐开始接触欧美和东瀛音乐,一副倔强姿态的Avril和空灵歌姬中岛美嘉亦是深得我心。我爱上了《上海壹周》的乐评版,把自己听歌的感受写下来。某天翻箱倒柜时,一大摞书和本子塌方了,这个蓝色笔记本突然出现在眼前,我才重新拾起它,涂鸦心情。
这个本子里有乐评N段,音乐故事三五篇、歌词若干节,虽然现在看起来类似少女版陈绮贞,但当时的我,实在为之废寝忘食。最可惜也最值得欢呼的是,我只写了词,并没有谱曲,这令我唱得无拘无束,也稍纵即逝。
这是怎样一个本子啊!每每看到某作词人、作曲家的手稿又拍出高价,我总会想起这个奇妙的“日记”本。不过,不到时机成熟,我绝不把它拿出来一鸣惊人,或丢人现眼。
第五本:流氓兔封面密码锁蓝色硬皮本
这是我第一本带锁的日记。其实真没什么秘密,但那种安全感很令人踏实,纵然是虚拟的——密码是两位数字,正常人用试错法两三分钟就能破解。不管这些,我八、九年级这两年,加上高一的开头,都原原本本记录在这里面。
上学期间,我往往是两三天、甚至一两周才写一篇短短的日记;一放假,我的话就源源不断从笔尖流出了。我记下许多人事变迁,还有物候变化。那两年,我很爱读书,也爱旅行,准确而矫情地说,是“行走”。我想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并记录下来。我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它与现在背着相机到处跑的心境类似,却不尽相同。那时的我没想过做记者,现在的我想不做记者,然而我终究有一双蠢蠢欲动要上路的脚、一颗蠢蠢欲动想远行的心,还有一本写满旅行计划及回忆的日记本。
第六本:粉红色系密码锁卡通硬皮本
购于徐家汇地铁商城的本子还在,那条让小姑娘流连忘返的街已不在,我的小姑娘心思仍在那个糖果色的本子里封存。
高一那年,我在一所“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里,结识了不少人,,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事。不得不说,相比起现在的犀利文笔和懒惰,我更喜欢那时勤快的真情流露。我在这个本子里记下了开心、悲伤,还有关于愤怒的辩证思考,第一次意识到了不平等,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顾影自怜的感慨。
这是一本封面童话、内里寓言的日记,我曾经把它带往各处,用现在自己也看不懂的缩写和代号记下了一些事,情节都模糊了,那个九位的密码也忘记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和今天的我想法相差无几,所以我还是我,就让它藏着吧,连我自己都不要去打开。
第七本:猕猴桃封面塑胶套软皮本
当我着迷并习惯在开放的live Space上写公开的日志时,日记本这样一个简单却神奇的东西暂时被遗忘了。直到某天,一首好歌令我感动得寒毛直竖,我激动地想翻开本子写乐评,才重新想起写日记这件事。于是,这个大大的好看的本子令我的手写日记不至于断档太久。
翻开它,会发现一行行清爽的蓝色钢笔字——学校灰糊糊的再生纸令人实在没有写字的快感,而这个本子光滑的淡黄色纸面令我下笔如有神。可惜,字多,都是空的,我看不出自己写过什么很有内容的内容,或许是因为打字太多,所以废话变多了?又或许是学校的生活平静如水,只有一些琐事让我连篇累牍?我很遗憾,自己写了那么多无关痛痒的东西,导致我对自己的高二生活失去了第一手资料,完全靠想。但这也是别样的回忆。
我想知道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想知道同时段的另一本日记去向何方:16班有一本班级日记,每人轮流做班长的时候写一篇。那是我们的超动感的开心时刻,和转圈圈跳狗腿舞一样令人难以忘怀。那个本子在哪呢?我想念它了。
这本日记就像佳能,不是我最喜欢的,但不管拍了什么,质量都还行,感动常在。
第八本:米黄色格子封面塑胶套软皮本
这个本子是一件礼物,赠言写在最后一页,还是倒着从后往前写的,而我从前向后写。第一篇日记写于高考之后,18岁之前。我想起了“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哈。在那等待结果的20多天里,我写了大量感言式的日记。分数揭晓,我又写了更多。
这本日记只写了几个月,大多是升学的感慨。我把所有能想到的不重复地写了一遍,并且给未来的自己定了计划。好多计划泡了汤,我也从一个高中文艺范儿文科生变身为全国最大的男子职业技术学院的非主流少数派文科女,真是世事难料。
上大学后,发生了太多事,而我没有记在这里,也没有写进word文档,变得慵懒,懒散,猪一样懒。这个本子后来变成了我的课堂笔记本之一,却也没有写满,想必我应该用它做点别的。
这几年,我从一个小记者做到了XX(职位),从一个小文青变成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小愤青,写了很多干货或扯淡文章,还有些满意和不满意的论文,都没有以手写的方式存在,导致许多东西说扔就扔,完全不似之前的敝帚自珍。看来,如果想严肃地写点好东西,还是要手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本子一支笔,便是上佳的利器了。
第九本:波普风封面硬皮本
从大三到大四,我都在这本玛丽莲•梦露的红唇诱惑下,翻开这本日记,写。这本在C楼超市邂逅的笔记本很是可爱,黑白却香艳的梦露旧照很特别,内页标明了日期、天气和心情,我只需一一填好。我是个囤本子的人,无数人可以作证,尤其是肖丹,但这一本我却坚持记——某一天,滚烫的水弄湿了我的整个包,这个新本子的外壳被泡得起皱,里面安然无恙。
太阳没有当空照,梦露却在对我笑。那一瞬间,她,连同这个本子的美丽与坚韧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定在上面写点字。
长大一些,不那么注重形式了,日记与备忘录合二为一,成为盛放生活琐屑的容器,大到交报告,小到洗袜子,都可以找到,还有些摘抄、会议记录混杂其中,这个本子简直就是个大杂烩。我读它,像是在寻宝,一两个关键词就能勾起一大串回忆来。它毫不掩饰我的糊涂和拖延症,总是信誓旦旦而又虎头蛇尾,让我知道自己走了多少弯路,是怎么走的,或许还能给我些启示,令我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哈,其实我记的大多是开心的事,不开心的过一会就忘了。妈妈说我天生缺心眼,可是,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不好么?
这个本子很厚,两年我才记了不到三分之一,估计它将成为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本日记,所以我想用心写。
此刻,我除了恍若隔世之感,还深切体验到了皇帝选妃的抉择:我还有好几个漂亮本子,下一本用哪个呢?另外,以后要把日记本放在哪呢?床头柜吧。我不上锁,可是你不要偷看啊,无论你是谁!
第十本日记是什么样的呢…啊,如果是一本你送我的Moleskin,就好啦!限量不限量的都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