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这样走过
我曾睁着眼白活了十九年,但在我渐渐醒悟的那几年我才发现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但诸多现实问题却紧随其后如山倒之势向我袭来。我恐惧、我彷徨、我迷失,甚至不知自己到底该如何继续走接下来的路。我醒悟了,却醒悟的是那样的晚,但我也庆幸,庆幸自己没有一直沦陷下去。
题记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每当我过生日时我都会用笔写下一段文字,或许是为了纪念自己这一年所走过的岁月,同时让自己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又长了一岁,肩上的压力与责任也在无形中增大了。我的生日十月初六。去年是阳历的11月11日,今年是11月1日,都是光棍节,而我至今也是光棍 。呵,呵, 呵呵,这 只是一个巧合?是的,这只是一个巧合。
19年
一句:我曾睁着眼白活了十九年。似乎已经将我那十九的岁月全都给概括了,当我细细想来时,那些年中我所收获的虽然很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那一切又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在农村,我学到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自己要对生活有个盼头;我学到要做一个简单、善良的人;我学到要尊敬那些辈分长年纪大的人;我学到不论生活多么的辛苦劳累,只要我们在努力的劳动,深深的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就可以生活的很幸福的。还有那读中学时,晚自习放学后走在田间的路上,一颗划过天空瞬间将夜空变得湛蓝的大流星;还有那每年夏初在桑树地里和一群玩伴摘桑葚吃,捉蛇扒皮后烤了就吃。那一幕幕难忘的瞬间恍如昨日今朝。这样的一些感触与思想在那时的我也许是没有的,但现在这些感想与思绪又那时的经历、体验带给我的。
十九年间,我没有疯狂过。没有疯狂的学习过,没有疯狂的玩过。读中学时有一段时间教室的钥匙放在我这,我是班级里到最早走的最晚的人,但我的成绩依然是中下或者说是靠后。现在想想真不知道自己那时到底在干吗,脑子是不是夜里被驴踢了。当课余时间许多男同学都在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即便乒乓球桌是水泥砌成,中间放几块长方形的砖头;即便篮球场只是在不平整的土地上放两个已经锈的不成样子的篮球架;即便足球场就是坑坑洼洼长些杂草,甚至连球门都只是在地上画的几条线;但大家都玩的很开心)而我,缺始终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我怕自己打不好乒乓球、怕自己打不好篮球,怕自己踢不好足球,怕被同学笑话。就这样,我始终只是这样体育项目的看客,甚至时间久了,我连看的心思都没了。现在回想起来一切是多么的可笑。有哪位同学会在乎我乒乓球打的不好,篮球打的不好,足球踢不好。大家都是业余的都只是玩玩而已。当许多年过去之后,当我想接触这些体育项目时,我发现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乒乓球不能一个人打,篮球想一个人拍也找不到那样的场地,自己也根本就不会,足球更是别说了。我也因此不是特别的关注体育方面的新闻,除非它非常重大,新闻铺天盖地而来。我不懂那些项目与规则,我也就……
时间在此期间又匆匆的走过。
那些年的日子,我在稀里糊涂的过着,不知道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去想那么多所谓的为什么。
生活在农村,唯一一个兴趣爱好就是看电视。我至今都记得中学毕业时我买了本同学录,有许多同学都在兴趣爱好一栏写着:看电视。我记得很清楚,家中一台十四寸的梅花牌黑白电视机。仅能够收到两三个台,连中央一台有时还收不到。记得一年的除夕夜,家人包完饺子都睡了,我一个还在看电视,一直看到凌晨四点,外面还下着雪。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那是当时的我睡的最晚的一次。那时的我就盼着家里的黑白电视坏,那样就可以买新的了。但那黑白电视很争气,它就是没坏。最后连换台都要用钳子去拧,它都依然能继续播放。没什么电视看就听听收音机。家里有一台大的录音机,但广播功能又坏了。还好那时姐姐读高中,学校里发了类似耳机的收音机,说是考英语时用的。我经常把它带在耳朵上听广播。有一次带着它以看书名义在油菜地里听,现在想想自己当时怎会有如此的浪漫情怀。有一次我们姐弟几人围在一起看书写作业,我听广播听到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于是我把广播拿下来,放在凳子中间,把音量开到最大和姐姐们一起听。我们听到的只是从那耳机中传来的微弱的旋律,那一幕至今我记忆犹新,或许我会铭记一辈子。广播向我讲述了很多很远地方的事,即便电视也再讲,但我还是觉得广播对我影响是超越电视的。那时的我似乎有了一种走出去的愿望,那时的这个愿望还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再后来,再后来我们“好像”搬家了,只所以用好像,现在仔细思考起来我是从那时开始失去了一种归属感。开始寻找? ……
爱情(空白 )
本打算就用空白两个字来省略全部的。或许不再年轻的我也可以说说这个话题。两三年前曾在自己的日志中写过一篇题为《关于爱情的那些事》的日志,其中的一些观点我至今都还是支持的。也让我没想到是那篇日志被友人浏览评论的次数还挺多的。可见,很多人都在想这些事。我难道不在想吗?前一段时间,北大论坛上有个帖子很火,也是个农村奋斗在路上的人写的,有句话觉得挺符合自己的:“我是农村的,我还是光棍,但是我不猥琐。我有梦想,我会为了想要的努力奋斗,我有时会觉得压力山大,有时候会觉得自卑。但是我一直相信我能凭借我自己的双手养活我自己,将来也能养活我媳妇、孩子。”
据说说毛泽东语录中有这样一句:“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不论这就话是否真的是毛主席说的,至少我相信相信这句话是对。当然若是双方都只是怀着玩玩的态度,也无所谓。但当这些怀着玩一玩态度的人不再年轻时,他们会发现,他们是在和自己的命运玩,他们根本玩不起。在我生命本真的词典中有:真、善、美、梦想、亲情、友情。唯独没有爱情。有友人问我为何没有,我的解释只有一个,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当爱情升华到婚姻,当婚姻在生活中继续升华,那样的一份爱情已经变的越来越厚重,早已厚重成了与子偕老的难舍亲情。
关于爱情,我不懂所以我也不能妄加言说。我只想说: 好男人很多,好女人也很多。只要我们以一种积极、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寻找对待它,我们也一定会找那位自己寻找、等待许久的他(她)。好的东西都是藏着掖着的,又或许他(她)就在你身边,你发现了吗?
你在哪?
开始
真的有些不清楚自己人生开始的日子应该从何时算起,是从十九岁那年还是二十岁那一年。毕竟我是后知后觉的醒悟,而不是瞬间的大彻大悟。隐约中我记得07年对我的人生有一些很大的影响。记得那一年播出了一部电视剧叫《恰同学少年》,我也是受这部电视剧的影响,从那一年的冬天开始洗冷水澡的。那一年我有幸的认识了一些在知识求索之路上早已高出我许多的年龄相仿的人,那一年因为某个优美的诗句让我开始拿起书本去诵读,也是在那一年,我有幸的去一所大学学习两年。这里的 那一年 是一个虚数,因为我已记不起具体是时间。
我只想说几个一直在不断给我精神力量的瞬间。两三年前我去苏州的某所中学参加一场考试。那天还下着小雨,由于是初春就显得有些冷。与我同一考场的有一个孕妇,那一刻我彻底被“震”住了。天气冷,下着雨,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的来考试,万一摔倒了怎么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她来参加考试?我为什么没有那样的一种精神与毅力。那一场考试我以失败告终。但那位孕妇的求学精神,是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的。人要是有了一种精神,又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呢?
当我在那所大学求学期间,有一次晚上我站在一幢教学楼的三楼楼梯口,向对面的一幢教学楼望去。那一刻,几十间教室“无数”的同学在认真看书自习。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在看书就是在犯罪。那一幕我也不会忘记。或许我所说的这两个瞬间你都看过,我不知道你看后的思绪是怎样的,但它们给了我一种精神。有时我也在问自己,若早些年看到这些场景,我又能否早些醒悟?我问过自己很多次,但一直都得不到答案,因为这是根本无法去假设的。
读书
记得很多年前姐姐在读《红楼梦》时,我就特别佩服姐姐的定力,那么厚的书竟然坐在那一动不动的几天把它看完了。而当我第一次认真读完《围城》时,那一刻我发现书中的世界与自己的现实世界居然是那样的不同。我似乎也是从那时候起有了最原始的阅读动力。在后来的生活中,因为席慕蓉的一首《一棵开花的树》我买了她的诗集,并背诵了其中一些自己喜欢的诗句;因为读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买了海子的诗集并认真的诵读;因为诗经中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买了诗经;因为《道德经》这个书名,我买了本道德经,最终背诵了一半;还有很多原因,我买了很多书。渐渐的喜欢上了读书的“味道”,喜欢沉静在那书中的优美诗句或是动人故事中。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时间也在流逝,当事后你想起那段岁月时你也会很自然的想起那本书,或者说当你想起那本书时,你也会一同想起那段岁月,以及在那些岁月中你所经历的事物。
现在的我尽可能多的去读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想以此来赎罪,赎我以前没有认真学习、读书所犯下的罪。对于我来说阅读过程也是一个救赎的过程,书籍来救我,我来赎罪。再后来,也就是到了现在,读书真的已经贯穿到了我的生活中。一个人,一本书,在书感悟人生,在现实中思索、解答自己的人生。同样我的以前所犯下这个罪是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赎的,也许一生的时间都赎不完。以前没有努力的现在得补,过去的欠下的现在得还,我相信追梦的路上不会在乎我们何时启程,在乎的只是我们开始之后一根筋似的坚持,和歇斯底里的努力。我愿意用以后所有的时间去赎那永远都赎不完的曾经不努力的罪。
关于读书,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我们一同在路上,在阅读的路上。我们相互探讨、分享书籍带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将那种积极、乐观不服于命运的努力精神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走向更远、更美、更高的远方。
愿我们一同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远行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个远行计划。两年多以前,当我即将结束我的学生生涯时,我依然在每天在自习室看书在救赎。书中一个人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主人公将自己想做的事一一罗列出来,并逐个去实践。最终他的人生是丰富精彩的。那一天我也在自己日记本中写下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第一远行计划:1徒步远行一次,距离100公里以上;2单车远行一次450公里以上。100公里约十苏州到上海的距离,450公里约是苏州到宿迁的距离。
那一年的十一月我和一位同学开始了一次徒步远行:从苏州火车站走到无锡火车站。沿312国道走,我们没有带地图。因为这段路我乘车走过很多次。最终我们走到了无锡,但由于没有无锡地图,我们不知道无锡火车站到底该怎么走。于是我们在无锡新区走了很多圆形的路。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无锡没有报亭。最终晚上七点多我们“投降了”,我们乘公交车去了无锡火车站。到了火车站,到处都是卖地图的。我心里咽不下那股憋屈的劲,我买了张无锡地图,打开一看,我们曾离火车站那么近过。至今我都不认为那是次失败的徒步远行,因为所走的路,比之前计划的要多。
从那之后我又单车远行过两次:1宿迁到连云港单车往返,2苏州到杭州(嘉兴)。徒步远行也走过了,单车 远行也骑过了,但我最初的那个远行计划至今未完成,所以我依然会出发在路上……
我曾在华山为了省20元的下山车费,走了8公里平坦抑或崎岖的山路,那一路上竟然看不到一个行人,我听到只有山间的流水声,以及我内心的呼喊声。记不清自己绕了多少个弯,每拐一个弯我都希望前方是终点,但…… 那一刻我真害怕自己在天黑之前走不出去,那一刻我觉得八公里对我对来说是那样的漫长。那也是我至今走过的最长的山路。
我曾在西安为了让自己更清晰的看见她的美丽,我用双脚一步步的去丈量她的土地。在市区内从最北走到最南,从最东走到最西。在大雁塔前片刻的驻足,在钟楼的地下过道偶遇前一天在华山一同攀登一段南峰的中年男子。一切的奇妙与美丽只源于在路上……
我曾在趵突泉、龙门石窟的大佛前久久是驻足,幻想着能与他们在一起,永远的并肩前行,一同走过千年百年。
明年我要去西藏,即便依然是一个人一个背包的远行,即便那段往返达八千多公里的行程注定又将是艰辛、疲惫,即便依然只是个短暂的行程。但我依然会前往。不论最终能否顺利实施,我的心早已在那布达拉宫广场前走过百次千次,也早已完成了一次洗礼我生命的转山之旅。
渐渐的我发现远行是一件会让人上瘾的事;我发现在远行的路上我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并获得巨大收获;我发现在路上我遇到了另一个全新的藏的很深的自己;我发现世界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不论一个人穷游的路上有多么辛苦、疲惫,即便从西安到苏州十五个小时的火车里程是站票,即便一旦在路上,就没有所谓的白天和黑夜,没有好好的休息,没有像样的吃过一顿饭。我依然在尽可能多的让自己去远行。只因我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因那是对自己生活、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只因在路上……
远行,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取决于你是否有一颗走向远方的心;不在乎你去了多少地方,在乎的是你心收获了多少;在路上的方式有很多种,远行只是其中之一。
我一直都想写一段关于远行目的、意义的文字,我一直都在打腹稿,我一直都在说没时间,但我一定会写的。也许就在下一刻……
THE END
我23了,一切开始的是那样的晚,若我早些年醒悟或许会少走很多弯路。但现实往往就不那样。
就这样吧,在这不该落笔处落笔。天明之后我们依然要继续着各自的征程。即便明天依然是苦,即便下一秒是死亡,我依然会感知生命本真(真、善、美、梦想、亲情、友情)的活着。愿你,愿我,愿我们都能这样的生活,只要我们在路上,我们就都是在路上的人,我们就都是有故事的人,我们也都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加油,加油!
善水思哲
2011.10.25 凌晨2:20
后注:
不知不觉中我又“瞎”感慨了这么多,或许在我23岁生日来临之际感慨一下也好。让自己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在路上有多苦,不会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大家在乎的只是结果,我在乎结果,但更在乎为美好结果而努力的这个过程。
农村人过生日没什么讲究。以前喜欢过生日时吃方便面,现在依然很喜欢。挺好的。23了,在此提前祝自己生日快乐:善水思哲,生日快乐!
题记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每当我过生日时我都会用笔写下一段文字,或许是为了纪念自己这一年所走过的岁月,同时让自己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又长了一岁,肩上的压力与责任也在无形中增大了。我的生日十月初六。去年是阳历的11月11日,今年是11月1日,都是光棍节,而我至今也是光棍 。呵,呵, 呵呵,这 只是一个巧合?是的,这只是一个巧合。
19年
一句:我曾睁着眼白活了十九年。似乎已经将我那十九的岁月全都给概括了,当我细细想来时,那些年中我所收获的虽然很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那一切又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在农村,我学到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自己要对生活有个盼头;我学到要做一个简单、善良的人;我学到要尊敬那些辈分长年纪大的人;我学到不论生活多么的辛苦劳累,只要我们在努力的劳动,深深的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就可以生活的很幸福的。还有那读中学时,晚自习放学后走在田间的路上,一颗划过天空瞬间将夜空变得湛蓝的大流星;还有那每年夏初在桑树地里和一群玩伴摘桑葚吃,捉蛇扒皮后烤了就吃。那一幕幕难忘的瞬间恍如昨日今朝。这样的一些感触与思想在那时的我也许是没有的,但现在这些感想与思绪又那时的经历、体验带给我的。
十九年间,我没有疯狂过。没有疯狂的学习过,没有疯狂的玩过。读中学时有一段时间教室的钥匙放在我这,我是班级里到最早走的最晚的人,但我的成绩依然是中下或者说是靠后。现在想想真不知道自己那时到底在干吗,脑子是不是夜里被驴踢了。当课余时间许多男同学都在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即便乒乓球桌是水泥砌成,中间放几块长方形的砖头;即便篮球场只是在不平整的土地上放两个已经锈的不成样子的篮球架;即便足球场就是坑坑洼洼长些杂草,甚至连球门都只是在地上画的几条线;但大家都玩的很开心)而我,缺始终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我怕自己打不好乒乓球、怕自己打不好篮球,怕自己踢不好足球,怕被同学笑话。就这样,我始终只是这样体育项目的看客,甚至时间久了,我连看的心思都没了。现在回想起来一切是多么的可笑。有哪位同学会在乎我乒乓球打的不好,篮球打的不好,足球踢不好。大家都是业余的都只是玩玩而已。当许多年过去之后,当我想接触这些体育项目时,我发现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乒乓球不能一个人打,篮球想一个人拍也找不到那样的场地,自己也根本就不会,足球更是别说了。我也因此不是特别的关注体育方面的新闻,除非它非常重大,新闻铺天盖地而来。我不懂那些项目与规则,我也就……
时间在此期间又匆匆的走过。
那些年的日子,我在稀里糊涂的过着,不知道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去想那么多所谓的为什么。
生活在农村,唯一一个兴趣爱好就是看电视。我至今都记得中学毕业时我买了本同学录,有许多同学都在兴趣爱好一栏写着:看电视。我记得很清楚,家中一台十四寸的梅花牌黑白电视机。仅能够收到两三个台,连中央一台有时还收不到。记得一年的除夕夜,家人包完饺子都睡了,我一个还在看电视,一直看到凌晨四点,外面还下着雪。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那是当时的我睡的最晚的一次。那时的我就盼着家里的黑白电视坏,那样就可以买新的了。但那黑白电视很争气,它就是没坏。最后连换台都要用钳子去拧,它都依然能继续播放。没什么电视看就听听收音机。家里有一台大的录音机,但广播功能又坏了。还好那时姐姐读高中,学校里发了类似耳机的收音机,说是考英语时用的。我经常把它带在耳朵上听广播。有一次带着它以看书名义在油菜地里听,现在想想自己当时怎会有如此的浪漫情怀。有一次我们姐弟几人围在一起看书写作业,我听广播听到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于是我把广播拿下来,放在凳子中间,把音量开到最大和姐姐们一起听。我们听到的只是从那耳机中传来的微弱的旋律,那一幕至今我记忆犹新,或许我会铭记一辈子。广播向我讲述了很多很远地方的事,即便电视也再讲,但我还是觉得广播对我影响是超越电视的。那时的我似乎有了一种走出去的愿望,那时的这个愿望还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再后来,再后来我们“好像”搬家了,只所以用好像,现在仔细思考起来我是从那时开始失去了一种归属感。开始寻找? ……
爱情(空白 )
本打算就用空白两个字来省略全部的。或许不再年轻的我也可以说说这个话题。两三年前曾在自己的日志中写过一篇题为《关于爱情的那些事》的日志,其中的一些观点我至今都还是支持的。也让我没想到是那篇日志被友人浏览评论的次数还挺多的。可见,很多人都在想这些事。我难道不在想吗?前一段时间,北大论坛上有个帖子很火,也是个农村奋斗在路上的人写的,有句话觉得挺符合自己的:“我是农村的,我还是光棍,但是我不猥琐。我有梦想,我会为了想要的努力奋斗,我有时会觉得压力山大,有时候会觉得自卑。但是我一直相信我能凭借我自己的双手养活我自己,将来也能养活我媳妇、孩子。”
据说说毛泽东语录中有这样一句:“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不论这就话是否真的是毛主席说的,至少我相信相信这句话是对。当然若是双方都只是怀着玩玩的态度,也无所谓。但当这些怀着玩一玩态度的人不再年轻时,他们会发现,他们是在和自己的命运玩,他们根本玩不起。在我生命本真的词典中有:真、善、美、梦想、亲情、友情。唯独没有爱情。有友人问我为何没有,我的解释只有一个,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当爱情升华到婚姻,当婚姻在生活中继续升华,那样的一份爱情已经变的越来越厚重,早已厚重成了与子偕老的难舍亲情。
关于爱情,我不懂所以我也不能妄加言说。我只想说: 好男人很多,好女人也很多。只要我们以一种积极、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寻找对待它,我们也一定会找那位自己寻找、等待许久的他(她)。好的东西都是藏着掖着的,又或许他(她)就在你身边,你发现了吗?
你在哪?
开始
真的有些不清楚自己人生开始的日子应该从何时算起,是从十九岁那年还是二十岁那一年。毕竟我是后知后觉的醒悟,而不是瞬间的大彻大悟。隐约中我记得07年对我的人生有一些很大的影响。记得那一年播出了一部电视剧叫《恰同学少年》,我也是受这部电视剧的影响,从那一年的冬天开始洗冷水澡的。那一年我有幸的认识了一些在知识求索之路上早已高出我许多的年龄相仿的人,那一年因为某个优美的诗句让我开始拿起书本去诵读,也是在那一年,我有幸的去一所大学学习两年。这里的 那一年 是一个虚数,因为我已记不起具体是时间。
我只想说几个一直在不断给我精神力量的瞬间。两三年前我去苏州的某所中学参加一场考试。那天还下着小雨,由于是初春就显得有些冷。与我同一考场的有一个孕妇,那一刻我彻底被“震”住了。天气冷,下着雨,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的来考试,万一摔倒了怎么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她来参加考试?我为什么没有那样的一种精神与毅力。那一场考试我以失败告终。但那位孕妇的求学精神,是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的。人要是有了一种精神,又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呢?
当我在那所大学求学期间,有一次晚上我站在一幢教学楼的三楼楼梯口,向对面的一幢教学楼望去。那一刻,几十间教室“无数”的同学在认真看书自习。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在看书就是在犯罪。那一幕我也不会忘记。或许我所说的这两个瞬间你都看过,我不知道你看后的思绪是怎样的,但它们给了我一种精神。有时我也在问自己,若早些年看到这些场景,我又能否早些醒悟?我问过自己很多次,但一直都得不到答案,因为这是根本无法去假设的。
读书
记得很多年前姐姐在读《红楼梦》时,我就特别佩服姐姐的定力,那么厚的书竟然坐在那一动不动的几天把它看完了。而当我第一次认真读完《围城》时,那一刻我发现书中的世界与自己的现实世界居然是那样的不同。我似乎也是从那时候起有了最原始的阅读动力。在后来的生活中,因为席慕蓉的一首《一棵开花的树》我买了她的诗集,并背诵了其中一些自己喜欢的诗句;因为读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买了海子的诗集并认真的诵读;因为诗经中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买了诗经;因为《道德经》这个书名,我买了本道德经,最终背诵了一半;还有很多原因,我买了很多书。渐渐的喜欢上了读书的“味道”,喜欢沉静在那书中的优美诗句或是动人故事中。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时间也在流逝,当事后你想起那段岁月时你也会很自然的想起那本书,或者说当你想起那本书时,你也会一同想起那段岁月,以及在那些岁月中你所经历的事物。
现在的我尽可能多的去读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想以此来赎罪,赎我以前没有认真学习、读书所犯下的罪。对于我来说阅读过程也是一个救赎的过程,书籍来救我,我来赎罪。再后来,也就是到了现在,读书真的已经贯穿到了我的生活中。一个人,一本书,在书感悟人生,在现实中思索、解答自己的人生。同样我的以前所犯下这个罪是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赎的,也许一生的时间都赎不完。以前没有努力的现在得补,过去的欠下的现在得还,我相信追梦的路上不会在乎我们何时启程,在乎的只是我们开始之后一根筋似的坚持,和歇斯底里的努力。我愿意用以后所有的时间去赎那永远都赎不完的曾经不努力的罪。
关于读书,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我们一同在路上,在阅读的路上。我们相互探讨、分享书籍带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将那种积极、乐观不服于命运的努力精神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走向更远、更美、更高的远方。
愿我们一同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远行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个远行计划。两年多以前,当我即将结束我的学生生涯时,我依然在每天在自习室看书在救赎。书中一个人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主人公将自己想做的事一一罗列出来,并逐个去实践。最终他的人生是丰富精彩的。那一天我也在自己日记本中写下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第一远行计划:1徒步远行一次,距离100公里以上;2单车远行一次450公里以上。100公里约十苏州到上海的距离,450公里约是苏州到宿迁的距离。
那一年的十一月我和一位同学开始了一次徒步远行:从苏州火车站走到无锡火车站。沿312国道走,我们没有带地图。因为这段路我乘车走过很多次。最终我们走到了无锡,但由于没有无锡地图,我们不知道无锡火车站到底该怎么走。于是我们在无锡新区走了很多圆形的路。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无锡没有报亭。最终晚上七点多我们“投降了”,我们乘公交车去了无锡火车站。到了火车站,到处都是卖地图的。我心里咽不下那股憋屈的劲,我买了张无锡地图,打开一看,我们曾离火车站那么近过。至今我都不认为那是次失败的徒步远行,因为所走的路,比之前计划的要多。
从那之后我又单车远行过两次:1宿迁到连云港单车往返,2苏州到杭州(嘉兴)。徒步远行也走过了,单车 远行也骑过了,但我最初的那个远行计划至今未完成,所以我依然会出发在路上……
我曾在华山为了省20元的下山车费,走了8公里平坦抑或崎岖的山路,那一路上竟然看不到一个行人,我听到只有山间的流水声,以及我内心的呼喊声。记不清自己绕了多少个弯,每拐一个弯我都希望前方是终点,但…… 那一刻我真害怕自己在天黑之前走不出去,那一刻我觉得八公里对我对来说是那样的漫长。那也是我至今走过的最长的山路。
我曾在西安为了让自己更清晰的看见她的美丽,我用双脚一步步的去丈量她的土地。在市区内从最北走到最南,从最东走到最西。在大雁塔前片刻的驻足,在钟楼的地下过道偶遇前一天在华山一同攀登一段南峰的中年男子。一切的奇妙与美丽只源于在路上……
我曾在趵突泉、龙门石窟的大佛前久久是驻足,幻想着能与他们在一起,永远的并肩前行,一同走过千年百年。
明年我要去西藏,即便依然是一个人一个背包的远行,即便那段往返达八千多公里的行程注定又将是艰辛、疲惫,即便依然只是个短暂的行程。但我依然会前往。不论最终能否顺利实施,我的心早已在那布达拉宫广场前走过百次千次,也早已完成了一次洗礼我生命的转山之旅。
渐渐的我发现远行是一件会让人上瘾的事;我发现在远行的路上我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并获得巨大收获;我发现在路上我遇到了另一个全新的藏的很深的自己;我发现世界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不论一个人穷游的路上有多么辛苦、疲惫,即便从西安到苏州十五个小时的火车里程是站票,即便一旦在路上,就没有所谓的白天和黑夜,没有好好的休息,没有像样的吃过一顿饭。我依然在尽可能多的让自己去远行。只因我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因那是对自己生活、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只因在路上……
远行,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取决于你是否有一颗走向远方的心;不在乎你去了多少地方,在乎的是你心收获了多少;在路上的方式有很多种,远行只是其中之一。
我一直都想写一段关于远行目的、意义的文字,我一直都在打腹稿,我一直都在说没时间,但我一定会写的。也许就在下一刻……
THE END
我23了,一切开始的是那样的晚,若我早些年醒悟或许会少走很多弯路。但现实往往就不那样。
就这样吧,在这不该落笔处落笔。天明之后我们依然要继续着各自的征程。即便明天依然是苦,即便下一秒是死亡,我依然会感知生命本真(真、善、美、梦想、亲情、友情)的活着。愿你,愿我,愿我们都能这样的生活,只要我们在路上,我们就都是在路上的人,我们就都是有故事的人,我们也都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加油,加油!
善水思哲
2011.10.25 凌晨2:20
后注:
不知不觉中我又“瞎”感慨了这么多,或许在我23岁生日来临之际感慨一下也好。让自己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在路上有多苦,不会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大家在乎的只是结果,我在乎结果,但更在乎为美好结果而努力的这个过程。
农村人过生日没什么讲究。以前喜欢过生日时吃方便面,现在依然很喜欢。挺好的。23了,在此提前祝自己生日快乐:善水思哲,生日快乐!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