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李爱国【前传】
李爱国是一个剪刀手,不是因为他的手上长着剪刀,而是他的工作和剪刀有关。
原来李爱国的工作确实是和剪刀有关,但现在用不着了,一切都交给机器。虽然李爱国有一手好刀法,但那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李爱国知道一切技术最后都会交给机器,人,能不被淘汰的只有脑子。
但李爱国还是喜欢别人叫他“剪刀手”,这让他觉得自豪。
李爱国以前是剪刀手,后来便不再做和剪刀有直接联系的工作了。
他是一个……审片人。
宽泛地说,他是一个电影工作者。
他不是剪辑师,却做着和剪辑师大同小异的工作——剪片子。
李爱国不是一个人在工作,在他们的工作组里,经常有一些临时的工作人员和他们一起工作。
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很享受,实际却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李爱国的工作就是看电影,然后统计所有工作人员对电影的看法,然后剪掉那些不适合给大众观看的部分,或者把一些位置的顺序改变,或者把它的意思改变,总之就是为了符合那个标准。
那个标准的名字叫《符合大众观看的电影作品统一标准》简称《观标》,每一个剪刀手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把那些参差不齐的电影剪得符合这个标准。
李爱国刚刚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把《观标》倒背如流,那时候李爱国还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但《观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观标》经常改动,以至于到了后来,连李爱国都不记得最新版的《观标》到底都标了些什么。李爱国记得有一年是禁止电影里有短裙出现,而另一年则是不准戴墨西哥帽,而且《观标》所规定的不仅仅是服饰这么简单,往往还包括一些词汇和动作之类。因为电影的生产周期很长,往往有些电影拍的时候参照的旧的《观标》,临上映时新的《观标》又出台了,所以李爱国的工作量也就大了起来。
不过李爱国还是很喜欢自己剪刀手的工作,他喜欢把电影按照《观标》剪得支离破碎的样子,他喜欢经他剪辑后符合《观标》的新电影。
完全符合《观标》的片子是不存在的,尽管每一年电影工作大会上都会给编导们发新版的《观标》,但等到李爱国的手里,片子还都有很大的问题。
而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离都城最远的坑郡。
坑郡是电影生产大郡,在坑郡没有被收编的时候,就有很悠久的电影生产历史。坑郡有它自己的电影标准,所以现在虽然坑郡被收编,但坑郡顽固的电影人还坚持他们的那套标准,因为他们的市场不在都城,尽管现在坑郡电影的产量已大不如前。
最不让人省心的坑郡电影,在都城还有大批的追捧者,这也是让剪刀手们最头疼的事情。
为了整治都城民众追看坑郡电影的不正之风,上面下发了新的《观标》,这是一版在任何官方网站上都找不到的文件,只流通于剪刀手内部,作为直接针对坑郡电影的特殊材料。
这份文件比普通的《观标》更加严格,所有的坑郡电影都要先经过这份文件的初剪,再通过《观标》的终剪,才能进入电影院,放映给大众看。
李爱国从坑郡入驻都城版图的那一年开始,因为业务好,背得下《观标》,就被调去专门负责坑郡电影的剪辑工作。
经过李爱国之手的坑版电影,都变成了符合《观标》的都版,这让李爱国很有成就感。
随着国产电影的复兴,李爱国的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每天要看无数的电影,开无数的会,剪无数的电影,这让李爱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很多电影有问题,不只是坑版,都城原产的电影也因为跟不上《观标》的变化,变得越来越难剪。
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因素不能一一剪除,以前工作量少的时候,李爱国还可以反复看几遍片子,设计一些巧妙的接合,把那些被剪掉的部分掩饰过去。
但现在李爱国回天无力,最终只能把电影退回去整片重拍。
久而久之,上面不干了。
数量不够,不能体现都城电影之繁荣。
李爱国左右为难。
李爱国热爱电影,热爱他的工作,但他终于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
因为李爱国生前的对工作的追求和努力,在李爱国的葬礼上,李爱国获得了“人民剪刀手”的称号。
在所有李爱国的同事们为他垂泪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李爱国的尸体不见了。
原来李爱国的工作确实是和剪刀有关,但现在用不着了,一切都交给机器。虽然李爱国有一手好刀法,但那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李爱国知道一切技术最后都会交给机器,人,能不被淘汰的只有脑子。
但李爱国还是喜欢别人叫他“剪刀手”,这让他觉得自豪。
李爱国以前是剪刀手,后来便不再做和剪刀有直接联系的工作了。
他是一个……审片人。
宽泛地说,他是一个电影工作者。
他不是剪辑师,却做着和剪辑师大同小异的工作——剪片子。
李爱国不是一个人在工作,在他们的工作组里,经常有一些临时的工作人员和他们一起工作。
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很享受,实际却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李爱国的工作就是看电影,然后统计所有工作人员对电影的看法,然后剪掉那些不适合给大众观看的部分,或者把一些位置的顺序改变,或者把它的意思改变,总之就是为了符合那个标准。
那个标准的名字叫《符合大众观看的电影作品统一标准》简称《观标》,每一个剪刀手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把那些参差不齐的电影剪得符合这个标准。
李爱国刚刚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把《观标》倒背如流,那时候李爱国还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但《观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观标》经常改动,以至于到了后来,连李爱国都不记得最新版的《观标》到底都标了些什么。李爱国记得有一年是禁止电影里有短裙出现,而另一年则是不准戴墨西哥帽,而且《观标》所规定的不仅仅是服饰这么简单,往往还包括一些词汇和动作之类。因为电影的生产周期很长,往往有些电影拍的时候参照的旧的《观标》,临上映时新的《观标》又出台了,所以李爱国的工作量也就大了起来。
不过李爱国还是很喜欢自己剪刀手的工作,他喜欢把电影按照《观标》剪得支离破碎的样子,他喜欢经他剪辑后符合《观标》的新电影。
完全符合《观标》的片子是不存在的,尽管每一年电影工作大会上都会给编导们发新版的《观标》,但等到李爱国的手里,片子还都有很大的问题。
而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离都城最远的坑郡。
坑郡是电影生产大郡,在坑郡没有被收编的时候,就有很悠久的电影生产历史。坑郡有它自己的电影标准,所以现在虽然坑郡被收编,但坑郡顽固的电影人还坚持他们的那套标准,因为他们的市场不在都城,尽管现在坑郡电影的产量已大不如前。
最不让人省心的坑郡电影,在都城还有大批的追捧者,这也是让剪刀手们最头疼的事情。
为了整治都城民众追看坑郡电影的不正之风,上面下发了新的《观标》,这是一版在任何官方网站上都找不到的文件,只流通于剪刀手内部,作为直接针对坑郡电影的特殊材料。
这份文件比普通的《观标》更加严格,所有的坑郡电影都要先经过这份文件的初剪,再通过《观标》的终剪,才能进入电影院,放映给大众看。
李爱国从坑郡入驻都城版图的那一年开始,因为业务好,背得下《观标》,就被调去专门负责坑郡电影的剪辑工作。
经过李爱国之手的坑版电影,都变成了符合《观标》的都版,这让李爱国很有成就感。
随着国产电影的复兴,李爱国的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每天要看无数的电影,开无数的会,剪无数的电影,这让李爱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很多电影有问题,不只是坑版,都城原产的电影也因为跟不上《观标》的变化,变得越来越难剪。
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因素不能一一剪除,以前工作量少的时候,李爱国还可以反复看几遍片子,设计一些巧妙的接合,把那些被剪掉的部分掩饰过去。
但现在李爱国回天无力,最终只能把电影退回去整片重拍。
久而久之,上面不干了。
数量不够,不能体现都城电影之繁荣。
李爱国左右为难。
李爱国热爱电影,热爱他的工作,但他终于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
因为李爱国生前的对工作的追求和努力,在李爱国的葬礼上,李爱国获得了“人民剪刀手”的称号。
在所有李爱国的同事们为他垂泪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李爱国的尸体不见了。
© 本文版权归 Jim Moriart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