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修辞
爱情的修辞与电影的修辞
TT:
这个春天迟迟不肯登场。立春那个节气刚过时,我就在花市上买了七瓶风信子——现在的风信子总是养在小玻璃瓶里,瓶茎敞开,刚好可以搁暗紫色的球茎。一个月过去了,如果天气温暖的话,都可以开花了。可是因为左一个寒流又一个寒流地,甚至还飘了两次春雪,风信子们都长得很慢,到现在才一寸半长的绿芽。什么事情都不能去盼望的呀!越是盼望,来得越慢……就像春天,就像爱情,就像风信子开花……不过要是不那么时时刻刻盼着,其实哪天它打不定呼拉一下开了,倒吓人一跳。
这些当然都是题外话了,我想说的其实是最近看了个爱情电影很喜欢,题目叫《和莎莫的500天》。电影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个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很喜欢很喜欢。他就眼角耳畔地都在留心她,她的一角裙影呀,一个脚步声呀。不过用不上她怎么追,姑娘比他主动多了。——他们之间进展神速!把他堵在茶水间里亲的是她,牵着他的手在宜家里飞跑的是她,和他一起坐在公园里喊脏话的是她。她显得又坦然,又慷慨,这可都是爱情里的美好品质。
他们聊天,做爱,她也带他到她住的地方,还跟他说往事。他觉得自己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凭什么?这个不算是爱情呢?
凭什么她可以否认这是爱?凭什么她要分手?更狠的是,分手后,邂逅了,她还若无其事跟他在火车上吃饭说话依然最知心,一起参加舞会穿个蓝丝裙子向他跑过来(好像他对她来说就是一整个世界了)。她请他参加一个她的聚会。好吧。他以为会破镜重圆了,结果看到了她手上的戒指。
这些事情当然都让人伤透了心,分手,女友别嫁他人。有一天,他们相遇在他们坐过的那个公园里的那张长椅上。她试图解释下她怎么就跟别人结婚了。她说些偶然啊,命运啊,这些P话。得了。他就听着呗。
不过这小伙子忽然愤发图强了。他原来在一个卡片公司写贺词混日子,被甩后决定重操专业,建筑师!……就是各种扔简历各种被拒啦。但是囧小伙穿西装像根崭新的长汤匙一样神气,他总能找到工作的,“总能实现梦想的“。而且在等面试的时候,打不定就泡上一个妞。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我这么毫无道德感地把故事完全剧透了,我觉得也不妨碍你再看一遍这个电影,它不是以悬念取胜的,而是以细节取胜的。聪明,清新,揉和着甜蜜与迷茫。这是年青时代的恋爱,里面有刚刚踏足社会的年青人的双重成长,从情感的,到工作的。它关于对爱情的理解与对自我的确认。
在这个电影里,汤姆爱上了莎莫,但是莎莫,只是喜欢汤姆。她也不否认这一点。所以她心虚呀,她什么都可以给,约会,上床,童年故事,但一到“爱不爱”这个重要关头,她就死扛了。可她不爱他为什么跟他约会上床讲童年呢?因为第一,她需要爱,需要被爱的感觉的。第二,她是一个爱情的修辞大师。好比一个人有点文字天赋,没事不写个博客什么也不舒服。而且业精于勤荒于嬉,修辞这活,不常常操练也要生锈的。她也挺喜欢这个男孩子——真的,很喜欢。能看得出来她对他的亲密眷恋也不是装出来(其实当然是装的,一个电影嘛,都是演员,我们就装作入戏好了)。所以,她给他的是爱情的修辞,可他却以为那是爱情的真相——完全符合他对爱情的想像。
因为男孩的专业是建筑学,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他有可能没读过一本书叫《普通语言学概论》,索绪尔写的。这本书其实对准备谈恋爱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里面提出两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即“能指“和”所指“,也就是符号与符号可能指向的实在。姑娘给的是”能指“,比如一个雾蒙蒙的目光,小伙子就被这个”能指“钉住了,他以为,能指和所指必然完美结合,雾蒙蒙的目光指向着相爱。可是对姑娘来说,雾蒙蒙的目光就是雾蒙蒙的目光,那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因为它自身的优美修辞而存在。作为一个爱情的修辞大师,她知道怎样才带事来互相的亲密感、内心的柔情、生活中放松自由的感觉、性爱中的无拘无束与一次让人难忘的笑场……她是个爱情骗子吗?那估计谈不上,她喜欢这个男孩,喜欢他爱她,她给予她能给予的,她不能给的,她也一口咬定,就是不给。
TT,我看这个电影时觉得莎莫真的很吸引人。她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做作,她能把握一种“冗余度“,比真实多出来的那么点东西,环绕在现实四周的梦幻感。跟她在一起时,汤姆大概总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这就是修辞的力量吧,她创造了一次没有爱的爱情现场,一种空心的唯美主义。在电影里莎莫忽然嫁人了。这样的姑娘不会嫁不出去的,多嫁几次倒是大有可能。她还是稍微有点过于追求生活的戏剧性了,对于修辞这个事情,她未必是那么自觉的。就是一种天赋吧——她能让自己像踩在生活与幻想的边沿一样,就像踩在人行道边沿一样,一晃一晃的,引人目光,惹人怜爱。
至于那个男孩子,倒也没受什么很大伤害,虽然很崩溃时砸盘子了。但谈这么一场恋爱,好比是读了一本修辞技巧高超的名著,对自己恋爱修为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看他后来泡妞时举重若轻就能知道他受益非浅啊……而且,爱情让人成长。爱过,做爱过,分手过,一个人想过自己真正要做的什么。然后去做。如果你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投入去做。常常有时也会收获爱情的。爱情有时带来巨大的副作用,有时却是让人惊喜的副产品。它是那么地变幻莫测!而美好。
谈完了爱情的修辞,还可以来谈谈电影的修辞。得有一个在修辞上很自觉的电影,才能讲好这个关于修辞的故事吧。它在各个方面也同样显得聪明、清新。手绘插画用来做段落划分显得自然——整个电影的构图与色调也都有老插画那种轻灵聪慧的美感,带着温柔迷恋的怀旧情调。这又跟电影叙事基本上是男主角的回忆中展开的相映衬,形式和内容很熨帖。在剪辑上也是用心的,这500天一会正数一会倒数的打乱的500天,它没有乱到妨碍对故事的理解,又使得叙事不那么呆板,恰入其分地把高潮部分入在一个黄金分割点,并且使电影的情绪和节奏比较跳跃灵动。我还特别喜欢电影中人物的服装,莎莫的衣服都是简洁平常却又优雅美好的,她常穿各种蓝色,和她眼睛的颜色很配,她不瘦,穿那些薄棉质地的衣服,有一种轻盈与丰盈相得益彰的感觉,总之就是又性感又有些灵气的。高登•约瑟夫演的汤姆开始是衬衫加背心,很学院风,后来换了西装,就有点《盗梦空间》里专业人士的感觉了。
在小清新类爱情电影里,《和莎莫的500天》算是上乘之作了,不过要是和《毕业生》比起来那还是差得很远。这个电影里数次提到《毕业生》,说男主人公深受该片的影响(也许倒是编剧导演深迷该片),但《毕业生》是一个关于时代/生活/欲望,以及爱情的电影,莎莫嘛,只是个爱情电影。鲁迅先生说了,爱是要有所附丽的。只谈爱情的电影很容易单薄,但是把爱情中的修辞问题阐述得如此精妙已属不易啦,还是向你推荐。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毕业生》时代的年青人是叛逆主流,仓皇出逃的,他们刚被成年人/成功者(社会意义上的)深深伤害过,他们出逃之后一脸疲惫茫然,并不知道感情与道德的净土所在何方。而深爱着《毕业生》的这一代年青人,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时尽力向主流靠拢,道德焦虑感不再是主要问题,卢瑟的人生显然也不是汤姆想要的人生。
七七。
三月。
——————
PS,把前几天写的小段子抻长了点:)。另此片风行网可在线看。
TT:
这个春天迟迟不肯登场。立春那个节气刚过时,我就在花市上买了七瓶风信子——现在的风信子总是养在小玻璃瓶里,瓶茎敞开,刚好可以搁暗紫色的球茎。一个月过去了,如果天气温暖的话,都可以开花了。可是因为左一个寒流又一个寒流地,甚至还飘了两次春雪,风信子们都长得很慢,到现在才一寸半长的绿芽。什么事情都不能去盼望的呀!越是盼望,来得越慢……就像春天,就像爱情,就像风信子开花……不过要是不那么时时刻刻盼着,其实哪天它打不定呼拉一下开了,倒吓人一跳。
这些当然都是题外话了,我想说的其实是最近看了个爱情电影很喜欢,题目叫《和莎莫的500天》。电影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个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很喜欢很喜欢。他就眼角耳畔地都在留心她,她的一角裙影呀,一个脚步声呀。不过用不上她怎么追,姑娘比他主动多了。——他们之间进展神速!把他堵在茶水间里亲的是她,牵着他的手在宜家里飞跑的是她,和他一起坐在公园里喊脏话的是她。她显得又坦然,又慷慨,这可都是爱情里的美好品质。
他们聊天,做爱,她也带他到她住的地方,还跟他说往事。他觉得自己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凭什么?这个不算是爱情呢?
凭什么她可以否认这是爱?凭什么她要分手?更狠的是,分手后,邂逅了,她还若无其事跟他在火车上吃饭说话依然最知心,一起参加舞会穿个蓝丝裙子向他跑过来(好像他对她来说就是一整个世界了)。她请他参加一个她的聚会。好吧。他以为会破镜重圆了,结果看到了她手上的戒指。
这些事情当然都让人伤透了心,分手,女友别嫁他人。有一天,他们相遇在他们坐过的那个公园里的那张长椅上。她试图解释下她怎么就跟别人结婚了。她说些偶然啊,命运啊,这些P话。得了。他就听着呗。
不过这小伙子忽然愤发图强了。他原来在一个卡片公司写贺词混日子,被甩后决定重操专业,建筑师!……就是各种扔简历各种被拒啦。但是囧小伙穿西装像根崭新的长汤匙一样神气,他总能找到工作的,“总能实现梦想的“。而且在等面试的时候,打不定就泡上一个妞。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我这么毫无道德感地把故事完全剧透了,我觉得也不妨碍你再看一遍这个电影,它不是以悬念取胜的,而是以细节取胜的。聪明,清新,揉和着甜蜜与迷茫。这是年青时代的恋爱,里面有刚刚踏足社会的年青人的双重成长,从情感的,到工作的。它关于对爱情的理解与对自我的确认。
在这个电影里,汤姆爱上了莎莫,但是莎莫,只是喜欢汤姆。她也不否认这一点。所以她心虚呀,她什么都可以给,约会,上床,童年故事,但一到“爱不爱”这个重要关头,她就死扛了。可她不爱他为什么跟他约会上床讲童年呢?因为第一,她需要爱,需要被爱的感觉的。第二,她是一个爱情的修辞大师。好比一个人有点文字天赋,没事不写个博客什么也不舒服。而且业精于勤荒于嬉,修辞这活,不常常操练也要生锈的。她也挺喜欢这个男孩子——真的,很喜欢。能看得出来她对他的亲密眷恋也不是装出来(其实当然是装的,一个电影嘛,都是演员,我们就装作入戏好了)。所以,她给他的是爱情的修辞,可他却以为那是爱情的真相——完全符合他对爱情的想像。
因为男孩的专业是建筑学,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他有可能没读过一本书叫《普通语言学概论》,索绪尔写的。这本书其实对准备谈恋爱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里面提出两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即“能指“和”所指“,也就是符号与符号可能指向的实在。姑娘给的是”能指“,比如一个雾蒙蒙的目光,小伙子就被这个”能指“钉住了,他以为,能指和所指必然完美结合,雾蒙蒙的目光指向着相爱。可是对姑娘来说,雾蒙蒙的目光就是雾蒙蒙的目光,那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因为它自身的优美修辞而存在。作为一个爱情的修辞大师,她知道怎样才带事来互相的亲密感、内心的柔情、生活中放松自由的感觉、性爱中的无拘无束与一次让人难忘的笑场……她是个爱情骗子吗?那估计谈不上,她喜欢这个男孩,喜欢他爱她,她给予她能给予的,她不能给的,她也一口咬定,就是不给。
TT,我看这个电影时觉得莎莫真的很吸引人。她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做作,她能把握一种“冗余度“,比真实多出来的那么点东西,环绕在现实四周的梦幻感。跟她在一起时,汤姆大概总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这就是修辞的力量吧,她创造了一次没有爱的爱情现场,一种空心的唯美主义。在电影里莎莫忽然嫁人了。这样的姑娘不会嫁不出去的,多嫁几次倒是大有可能。她还是稍微有点过于追求生活的戏剧性了,对于修辞这个事情,她未必是那么自觉的。就是一种天赋吧——她能让自己像踩在生活与幻想的边沿一样,就像踩在人行道边沿一样,一晃一晃的,引人目光,惹人怜爱。
至于那个男孩子,倒也没受什么很大伤害,虽然很崩溃时砸盘子了。但谈这么一场恋爱,好比是读了一本修辞技巧高超的名著,对自己恋爱修为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看他后来泡妞时举重若轻就能知道他受益非浅啊……而且,爱情让人成长。爱过,做爱过,分手过,一个人想过自己真正要做的什么。然后去做。如果你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投入去做。常常有时也会收获爱情的。爱情有时带来巨大的副作用,有时却是让人惊喜的副产品。它是那么地变幻莫测!而美好。
谈完了爱情的修辞,还可以来谈谈电影的修辞。得有一个在修辞上很自觉的电影,才能讲好这个关于修辞的故事吧。它在各个方面也同样显得聪明、清新。手绘插画用来做段落划分显得自然——整个电影的构图与色调也都有老插画那种轻灵聪慧的美感,带着温柔迷恋的怀旧情调。这又跟电影叙事基本上是男主角的回忆中展开的相映衬,形式和内容很熨帖。在剪辑上也是用心的,这500天一会正数一会倒数的打乱的500天,它没有乱到妨碍对故事的理解,又使得叙事不那么呆板,恰入其分地把高潮部分入在一个黄金分割点,并且使电影的情绪和节奏比较跳跃灵动。我还特别喜欢电影中人物的服装,莎莫的衣服都是简洁平常却又优雅美好的,她常穿各种蓝色,和她眼睛的颜色很配,她不瘦,穿那些薄棉质地的衣服,有一种轻盈与丰盈相得益彰的感觉,总之就是又性感又有些灵气的。高登•约瑟夫演的汤姆开始是衬衫加背心,很学院风,后来换了西装,就有点《盗梦空间》里专业人士的感觉了。
在小清新类爱情电影里,《和莎莫的500天》算是上乘之作了,不过要是和《毕业生》比起来那还是差得很远。这个电影里数次提到《毕业生》,说男主人公深受该片的影响(也许倒是编剧导演深迷该片),但《毕业生》是一个关于时代/生活/欲望,以及爱情的电影,莎莫嘛,只是个爱情电影。鲁迅先生说了,爱是要有所附丽的。只谈爱情的电影很容易单薄,但是把爱情中的修辞问题阐述得如此精妙已属不易啦,还是向你推荐。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毕业生》时代的年青人是叛逆主流,仓皇出逃的,他们刚被成年人/成功者(社会意义上的)深深伤害过,他们出逃之后一脸疲惫茫然,并不知道感情与道德的净土所在何方。而深爱着《毕业生》的这一代年青人,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时尽力向主流靠拢,道德焦虑感不再是主要问题,卢瑟的人生显然也不是汤姆想要的人生。
七七。
三月。
——————
PS,把前几天写的小段子抻长了点:)。另此片风行网可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