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太鼓座
本文纯属昨天看了鬼太鼓座的现场之后的感慨,完全不具备学术价值,仅个人感悟而已。
我总觉得我的大学生涯留给我最宝贵的东西,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鬼太鼓座,比如先锋戏剧,比如表演工作坊,等等。鬼太鼓座是那长春老师带给我的,先锋戏剧是陈吉德老师上课讲的,表演工作坊是姑父和熊国栋伯伯传授的……他们看似无意的说话,对于我来说却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
至今我仍然清楚的记得,那是在电视编辑课上。那老师每节课总是会点我起来回答问题;而我也无一例外的让他失望——我到现在仍然不擅长分析镜头语言,于我而言,那只是一种感觉,好,或者不好,这样,或者那样。某节课上,他提起了鬼太鼓座,课堂上听到的那一段鼓声,完全攫住了我的心。我找了很久他们的专辑,一共也只找到两张,给小狐狸听,自己悄悄的爱不释手。
我以为,这样也就足够了。没有想到,五年之后,我竟然可以和小狐狸一同去看鬼太鼓座的现场!!!
看到写轮眼大鼓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的说,这就是太鼓了,那声音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先看了一场臼泽鹿舞,直接让我联想到了八大藏戏和傩戏。随后,鬼太鼓座就穿着衣服上场了,一一摆好架势,准备就绪,只听得一声无比雄浑壮阔的鼓声,举座皆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太鼓两边的鼓手已经将一连串的节奏敲击完毕,稍作停留,两边的鼓加入进来,也是隆隆作响。顷刻,太鼓一边的鼓手依旧卖力的敲着,另一边的鼓手则对准了鼓面的中心,速度加快,力道倒是轻了很多,那一瞬间仿佛远处汹涌的波涛,又宛若即将到来的滚雷,又似那战场上绵延不绝的士兵。用句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相交杂,三味线异军突起,一女子如裂帛般的嗓音扯开另一个篇章。
一曲终了,掌声如潮。是啊,那正是印象深处的鬼太鼓座!
正暗暗惋惜仅此一场,太不过瘾,不料聒噪的管乐团结束后,跑上来几个只穿了白色丁字裤的男子,各自认准了鼓,急急的拿起鼓槌,摆好架势。也有穿了衣服的男子手执钲立于台边,和”座长“高久保康子坐在台前。这一场可与刚才那场大不相同:刚才那只是一饱耳福,而这次已经上升成为视听盛宴。敲击太鼓的两位鼓手肌肉尽显,每一下敲击,几乎都要动用全身所有的肌肉,一下又一下,如往昔那般厚重有力,时而轻时而重,敲着钲的的男子一丝不苟的敲着,又绕了全场跑了一圈——恍惚间,我觉得那正是富嶽百景!尺八也加入进来,如泣如诉,又似带领千军万马横扫下来。管乐团是来捣乱的,所幸,鼓声雷雷,眼之所见与耳之所闻皆在鬼太鼓座身上。那一瞬间,我想到了大卫塑像。其虽有5米之高,肌肉线条不可谓不美,却在此时此景之下,相形见绌。或许,是因为鬼太鼓座乃是活生生的吧!
正面敲击的鼓手十分劳累,早已大汗淋漓,大口喘息;便有人不知是喷了酒还是水,场面又雄壮了几分。我所坐的位置,正巧能清楚的看到他每一刻的表情。他似忍受着巨大的考验,眉头紧皱,咬紧牙关,肌肉突起,手上却绝无一点放松,鼓槌一下又一下猛击鼓面,配合以周边的鼓,像极了神奈川冲浪里的画面,”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临末,三味线又一次加入进来,看似娇小的田中优美子发出几声怒斥般的声音,似要压平这漫天的海浪……
期间还有剑玉的表演作为过场,真也叫绝!鼓敲击出来的节奏,由剑玉模仿一遍,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长,最后,鼓与剑玉合二为一,节奏相合,听起来颇有风味,有一点《渔樵问答》的意味。若是一开始二者就同奏,定然没有这样意味深长,甚至会被粗心的观众以为是寻常事物。其实,剑玉是很难驽驾的。
欣赏完毕,心满意足的离开,真想跟着他们走一路,去到上海、重庆……笑,现在还沉浸在昨晚的氛围中,不可自拔呢:)
PS:国家大剧院绝对是我所去过的所有电影院、剧院中,环境最好,服务最烂;硬件最好,软件最烂的地方,活活糟蹋了!
PS:戏 & 剧
我总觉得剧是更高级的戏。昨日所看的臼泽鹿舞算是戏吧,很真诚,也更接近原始;若是变成了剧,或许就没有意思了。譬如,某段时间的京剧。
我总觉得我的大学生涯留给我最宝贵的东西,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鬼太鼓座,比如先锋戏剧,比如表演工作坊,等等。鬼太鼓座是那长春老师带给我的,先锋戏剧是陈吉德老师上课讲的,表演工作坊是姑父和熊国栋伯伯传授的……他们看似无意的说话,对于我来说却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
至今我仍然清楚的记得,那是在电视编辑课上。那老师每节课总是会点我起来回答问题;而我也无一例外的让他失望——我到现在仍然不擅长分析镜头语言,于我而言,那只是一种感觉,好,或者不好,这样,或者那样。某节课上,他提起了鬼太鼓座,课堂上听到的那一段鼓声,完全攫住了我的心。我找了很久他们的专辑,一共也只找到两张,给小狐狸听,自己悄悄的爱不释手。
我以为,这样也就足够了。没有想到,五年之后,我竟然可以和小狐狸一同去看鬼太鼓座的现场!!!
看到写轮眼大鼓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的说,这就是太鼓了,那声音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先看了一场臼泽鹿舞,直接让我联想到了八大藏戏和傩戏。随后,鬼太鼓座就穿着衣服上场了,一一摆好架势,准备就绪,只听得一声无比雄浑壮阔的鼓声,举座皆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太鼓两边的鼓手已经将一连串的节奏敲击完毕,稍作停留,两边的鼓加入进来,也是隆隆作响。顷刻,太鼓一边的鼓手依旧卖力的敲着,另一边的鼓手则对准了鼓面的中心,速度加快,力道倒是轻了很多,那一瞬间仿佛远处汹涌的波涛,又宛若即将到来的滚雷,又似那战场上绵延不绝的士兵。用句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相交杂,三味线异军突起,一女子如裂帛般的嗓音扯开另一个篇章。
一曲终了,掌声如潮。是啊,那正是印象深处的鬼太鼓座!
![]() |
正暗暗惋惜仅此一场,太不过瘾,不料聒噪的管乐团结束后,跑上来几个只穿了白色丁字裤的男子,各自认准了鼓,急急的拿起鼓槌,摆好架势。也有穿了衣服的男子手执钲立于台边,和”座长“高久保康子坐在台前。这一场可与刚才那场大不相同:刚才那只是一饱耳福,而这次已经上升成为视听盛宴。敲击太鼓的两位鼓手肌肉尽显,每一下敲击,几乎都要动用全身所有的肌肉,一下又一下,如往昔那般厚重有力,时而轻时而重,敲着钲的的男子一丝不苟的敲着,又绕了全场跑了一圈——恍惚间,我觉得那正是富嶽百景!尺八也加入进来,如泣如诉,又似带领千军万马横扫下来。管乐团是来捣乱的,所幸,鼓声雷雷,眼之所见与耳之所闻皆在鬼太鼓座身上。那一瞬间,我想到了大卫塑像。其虽有5米之高,肌肉线条不可谓不美,却在此时此景之下,相形见绌。或许,是因为鬼太鼓座乃是活生生的吧!
![]() |
正面敲击的鼓手十分劳累,早已大汗淋漓,大口喘息;便有人不知是喷了酒还是水,场面又雄壮了几分。我所坐的位置,正巧能清楚的看到他每一刻的表情。他似忍受着巨大的考验,眉头紧皱,咬紧牙关,肌肉突起,手上却绝无一点放松,鼓槌一下又一下猛击鼓面,配合以周边的鼓,像极了神奈川冲浪里的画面,”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临末,三味线又一次加入进来,看似娇小的田中优美子发出几声怒斥般的声音,似要压平这漫天的海浪……
![]() |
期间还有剑玉的表演作为过场,真也叫绝!鼓敲击出来的节奏,由剑玉模仿一遍,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长,最后,鼓与剑玉合二为一,节奏相合,听起来颇有风味,有一点《渔樵问答》的意味。若是一开始二者就同奏,定然没有这样意味深长,甚至会被粗心的观众以为是寻常事物。其实,剑玉是很难驽驾的。
欣赏完毕,心满意足的离开,真想跟着他们走一路,去到上海、重庆……笑,现在还沉浸在昨晚的氛围中,不可自拔呢:)
PS:国家大剧院绝对是我所去过的所有电影院、剧院中,环境最好,服务最烂;硬件最好,软件最烂的地方,活活糟蹋了!
PS:戏 & 剧
我总觉得剧是更高级的戏。昨日所看的臼泽鹿舞算是戏吧,很真诚,也更接近原始;若是变成了剧,或许就没有意思了。譬如,某段时间的京剧。
-
egwil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3-15 14: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