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城记》选摘1
置身故乡的漩流
2002年4月26日,贝聿铭85岁生日。
就在这一天,贝聿铭乘坐的飞机穿过太平洋,降落在澳门机场。
旋即新闻传出:早已宣布“收山”的贝聿铭,将重新“出山”,为澳门设计科技馆。
贝聿铭通过媒体表示,自己希望能为回归祖国后的澳门做一些事情,因为他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建筑师。
2002年4月29日,贝聿铭夫妇与儿子贝定中、贝礼中出现在他的故乡苏州。同一天,国内建筑、规划与文物界的一批著名人士从四面八方星夜赶至。
他们是贝聿铭点名邀请的,包括两院院士吴良镛,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张开济,两院院士周干峙,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齐康,东南大学教授陈薇。
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参加一个短短三个小时的聚会。但是,这次聚会不同寻常。贝聿铭要向大家宣布一件他的建筑生涯中的大事,这就是他要给自己的家乡设计一个作品。
贝聿铭要设计是苏州博物馆,其建设地址距离贝氏故宅狮子林不过数百米之遥。
始建于14世纪的江南名园狮子林以大规模的假山著称,乾隆皇帝曾五游狮子林,对其喜爱不已,下令于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各仿建一处。
1918年,贝氏家族买下狮子林,贝聿铭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在假山里面嬉戏,少年贝聿铭痴迷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太湖石的制造过程令他感慨不已:匠人们要把采到的岩石沉入河流湖泊里存放整整一代人或更长的时间,让水流把它们冲刷成奇特的形状,然而再经精心打磨才能用来造园。
后来,贝聿铭赴美留学并在美国创办建筑事务所开始奋斗生涯,他以太湖石来比喻自己的成长:“我曾经被放置在许多不同的湖泊和溪流的边缘,或者说,经常被搁在水中央。而我的建筑物和别的任何一位建筑师的一样总被不断地从水中拖出,再收回。但愿这些建筑物的形状是经过极其谨慎的挑选的,而且是极为谨慎地放置在那里,可以与周围磨砺它们的漩流相应和。”
设计苏州博物馆可能将贝聿铭再一次推入激荡的漩流中。博物馆的建设地点极其敏感,它位于苏州古城之内的园林密集区,南望狮子林,东临拙政园,与太平天国忠王府仅一墙之隔。
拙政园与狮子林均为世界遗产,其周围街区的建设受到严格的限制,贝聿铭要在那里搞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这让人联想到贝氏家族在收购狮子林之后所做的一项扩建工程——在池塘内建了一个体形庞大的石舫。1982年,贝聿铭故地重游时曾以手掩面,作不忍目睹状:“说实话,我的家族毁了园林。原来都是流水和石头。他们添加了太多建筑物。”
为了梁思成的握手
“打起精神读书,放开量去饮酒。”在苏州忠王府内,吴良镛念起了墙上郑板桥的对联,饶有兴趣地说,“前面一句尚能勉强做到,后面那句就难了!”
与贝聿铭聚会之前,4月30日上午,吴良镛、周干峙、罗哲文、齐康、陈薇一行赴忠王府参观,并考察苏州博物馆建设地址。
抵达苏州的前两天,吴良镛在北京也度过了自己的生日。4月27日,他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等人对他80岁生日的祝贺。
在清华大学为他的生日而举办的学术座谈会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韦湘民在发言中说:“如果我是一个魔术师,我就会让8万只气球从天花板上飞下来,来庆祝这个美妙的时刻并感谢吴良镛先生对国际建筑界的贡献!”
吴良镛与贝聿铭的人生,是成功故事的两个版本。
1948年,哈佛大学年轻的助教贝聿铭在纽约拜访了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的梁思成,梁思成动员贝聿铭跟他一同回国投身建筑事业。可面对国内的战争局势,贝聿铭的父亲建议等事态安稳后再考虑此事。
梁思成回国后,把他在清华大学的助手吴良镛推荐到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读书,受业于著名建筑大师沙里宁。1950年,吴良镛在收到梁思成的一封信之后,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中国。贝聿铭思乡甚切,却一直未能成行。
在美国,贝聿铭以肯尼迪纪念馆、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等作品,奠定了无可争辩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地位。他设计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主要作品40多座,其中有22座获奖。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吴良镛投入到火热的国家建设之中。从1989年的《广义建筑学》、1999年的《北京宪章》,到2001年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迎来了一个理论丰收的时节。
在贝聿铭召集的这次聚会上,他与吴良镛的握手将使人们联想到站在他们身后的梁思成。
1979年贝聿铭落笔香山饭店之前,来到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这处唐风浩荡的殿宇是梁思成最后的建筑作品。在这里,贝聿铭徜徉不已,找到了香山饭店的墙面划分与门窗周围线脚的设计灵感。
也是在这一年,吴良镛提出了一个多中心发展北京城市的规划设想,这正是梁思成当年未了的心愿。在北京市科协召开的北京市规划座谈会上,吴良镛对“彻底改造”旧城提出批评,大声疾呼:“为古建筑请命!”“试想如果照有的报上所宣传的北京‘现代化’城市的‘远景’所设想的那样‘将来北京到处都是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故宫犹如其中的峡谷’,那还得了!”
2002年4月26日,贝聿铭85岁生日。
就在这一天,贝聿铭乘坐的飞机穿过太平洋,降落在澳门机场。
旋即新闻传出:早已宣布“收山”的贝聿铭,将重新“出山”,为澳门设计科技馆。
贝聿铭通过媒体表示,自己希望能为回归祖国后的澳门做一些事情,因为他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建筑师。
2002年4月29日,贝聿铭夫妇与儿子贝定中、贝礼中出现在他的故乡苏州。同一天,国内建筑、规划与文物界的一批著名人士从四面八方星夜赶至。
他们是贝聿铭点名邀请的,包括两院院士吴良镛,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张开济,两院院士周干峙,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齐康,东南大学教授陈薇。
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参加一个短短三个小时的聚会。但是,这次聚会不同寻常。贝聿铭要向大家宣布一件他的建筑生涯中的大事,这就是他要给自己的家乡设计一个作品。
贝聿铭要设计是苏州博物馆,其建设地址距离贝氏故宅狮子林不过数百米之遥。
始建于14世纪的江南名园狮子林以大规模的假山著称,乾隆皇帝曾五游狮子林,对其喜爱不已,下令于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各仿建一处。
1918年,贝氏家族买下狮子林,贝聿铭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在假山里面嬉戏,少年贝聿铭痴迷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太湖石的制造过程令他感慨不已:匠人们要把采到的岩石沉入河流湖泊里存放整整一代人或更长的时间,让水流把它们冲刷成奇特的形状,然而再经精心打磨才能用来造园。
后来,贝聿铭赴美留学并在美国创办建筑事务所开始奋斗生涯,他以太湖石来比喻自己的成长:“我曾经被放置在许多不同的湖泊和溪流的边缘,或者说,经常被搁在水中央。而我的建筑物和别的任何一位建筑师的一样总被不断地从水中拖出,再收回。但愿这些建筑物的形状是经过极其谨慎的挑选的,而且是极为谨慎地放置在那里,可以与周围磨砺它们的漩流相应和。”
设计苏州博物馆可能将贝聿铭再一次推入激荡的漩流中。博物馆的建设地点极其敏感,它位于苏州古城之内的园林密集区,南望狮子林,东临拙政园,与太平天国忠王府仅一墙之隔。
拙政园与狮子林均为世界遗产,其周围街区的建设受到严格的限制,贝聿铭要在那里搞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这让人联想到贝氏家族在收购狮子林之后所做的一项扩建工程——在池塘内建了一个体形庞大的石舫。1982年,贝聿铭故地重游时曾以手掩面,作不忍目睹状:“说实话,我的家族毁了园林。原来都是流水和石头。他们添加了太多建筑物。”
为了梁思成的握手
“打起精神读书,放开量去饮酒。”在苏州忠王府内,吴良镛念起了墙上郑板桥的对联,饶有兴趣地说,“前面一句尚能勉强做到,后面那句就难了!”
与贝聿铭聚会之前,4月30日上午,吴良镛、周干峙、罗哲文、齐康、陈薇一行赴忠王府参观,并考察苏州博物馆建设地址。
抵达苏州的前两天,吴良镛在北京也度过了自己的生日。4月27日,他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等人对他80岁生日的祝贺。
在清华大学为他的生日而举办的学术座谈会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韦湘民在发言中说:“如果我是一个魔术师,我就会让8万只气球从天花板上飞下来,来庆祝这个美妙的时刻并感谢吴良镛先生对国际建筑界的贡献!”
吴良镛与贝聿铭的人生,是成功故事的两个版本。
1948年,哈佛大学年轻的助教贝聿铭在纽约拜访了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的梁思成,梁思成动员贝聿铭跟他一同回国投身建筑事业。可面对国内的战争局势,贝聿铭的父亲建议等事态安稳后再考虑此事。
梁思成回国后,把他在清华大学的助手吴良镛推荐到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读书,受业于著名建筑大师沙里宁。1950年,吴良镛在收到梁思成的一封信之后,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中国。贝聿铭思乡甚切,却一直未能成行。
在美国,贝聿铭以肯尼迪纪念馆、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等作品,奠定了无可争辩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地位。他设计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主要作品40多座,其中有22座获奖。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吴良镛投入到火热的国家建设之中。从1989年的《广义建筑学》、1999年的《北京宪章》,到2001年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迎来了一个理论丰收的时节。
在贝聿铭召集的这次聚会上,他与吴良镛的握手将使人们联想到站在他们身后的梁思成。
1979年贝聿铭落笔香山饭店之前,来到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这处唐风浩荡的殿宇是梁思成最后的建筑作品。在这里,贝聿铭徜徉不已,找到了香山饭店的墙面划分与门窗周围线脚的设计灵感。
也是在这一年,吴良镛提出了一个多中心发展北京城市的规划设想,这正是梁思成当年未了的心愿。在北京市科协召开的北京市规划座谈会上,吴良镛对“彻底改造”旧城提出批评,大声疾呼:“为古建筑请命!”“试想如果照有的报上所宣传的北京‘现代化’城市的‘远景’所设想的那样‘将来北京到处都是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故宫犹如其中的峡谷’,那还得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