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评_电影:胡佛J. Edgar (2011)
对胡佛这个人没有任何的认知,仅仅是一个名字,没有主动看过任何关于他的传记,也没有在不经意间获取任何一些信息,即便是观看这部关于他的人生经历的电影之前,依然对其一无所知。
这一部传记式的电影是否如实的记录了这个人,如实的记载了曾经的一段美国历史,无法评判。所以仅仅基于这一部也许真实也许虚构的电影产生一些观感。
如果不去真的照着史实(谁又能确定史实的记载就一定是史实?)追究胡佛的一生以及曾经的美国历史,作为完全一无所知的第三者,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对观者进行任何思维的导向,更多的是把导演眼中也许是传记作者笔下的胡佛的形象以及他的经历一一罗列并未加过多修饰的体现在银屏上。
胡佛的一生究竟功大于过,亦或是过大于功,或许没人能去全面精准的概括,即便是历史。就像他一手创建了联邦调查局来实现他捍卫美国及其公民安全的意愿,在他的心里,他完成了他的坚定而神圣的信念。而在历届美国总统、政府政客甚至普通人的眼里,也许又不尽然。而胡佛所做的这一切在历史的进程中或许无论怎样都提供了一种进步的机制,用来预防甚至抵制了潜在或者根本不会发生的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倘若尚未发生便已认为被遏制,谁又能说它真的会发生?)
整个影片的历史和大环境、甚至那些事件是我无法一一跟随着能全部理解的。它们更像是背景,用来衬托着胡佛这个人以及他身边的人。
一事无成的人往往因为其不够偏执。
因为不想谈论什么才是有成,什么才是卓有成就,但那些平庸无为的人之所以一直平庸无为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并且没有为那份信念坚持,即便那份坚持在旁人眼中就是一种偏执。
胡佛的一生中真正重要并相伴左右的一共有三个人,他的母亲、甘迪、克莱德。
甘迪,那个在胡佛年轻时求婚未果的女人,坚决的拒绝了年轻胡佛的求婚并声称将以事业为重。胡佛毫不介意,随即邀请甘迪做自己的秘书。从此以后的若干年里,直至胡佛去世,甘迪一直守在胡佛身边,忠诚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即便是在胡佛离去以后,也依然如初般遵守着诺言,烧毁所有代替胡佛保存的私人秘密档案。哪种感情形式并不重要,而坚若磐石的感情本身却很重要吧,想。
克莱德,胡佛一生的伴侣,从两人四目相对的第一面起,便注定了一辈子的厮守。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曾经以为这个看上去俊朗花哨的男人会成为胡佛事业的绊脚石,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发现,这是一个如此忠诚的男人,即便是知道胡佛的夸大其词和涂改事实渲染自我的行为,却依然热爱着同为男人的胡佛。
胡佛是个偏执的男人,为了实现自认为的信念而义无反顾的走在建设、捍卫自己信念的道路上,用尽一生,即便是在某些事情上不择手段。而有些不择手段恰恰是达到目的和实现信念所必须而为的行为,一个没有坚定信念并为之竭力付出的人又如何能成就自己?甚至成就一段历史?历史和众人的评说终归是身后之事,而在有生之年坚定的去做自己想做的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或许才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
这个电影具有渲染力和人情味道的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在于它通过一种堆砌所谓史实的方式却也传达出了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忠诚,这种信任和忠诚甚至是热爱在某种程度上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或者说是一种偏执?
先不论胡佛这个人本身是怎样的,他的本质究竟如何,就是这样一个偏执、甚至不择手段去实现和捍卫自己信念的人,幸运的得到了甘迪和克莱德。也正因为拥有了这两个人全身心的支持,胡佛才可以更为坚定没有后顾之忧的追求着自己的信念。这两个与胡佛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坚定的守候并跟随着胡佛这个男人,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样一件事, 与胡佛走在同一条路上,一路走下去,直到消亡。他们三个人中的每一个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坚守着各自不同的自己的信念,也许这份信念的对象是一份事业,也许这份信念的对象是一个人。
无论是拥有坚定的信念,还是成为坚定信念的对象,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2012年3月8日0:36分于三居
这一部传记式的电影是否如实的记录了这个人,如实的记载了曾经的一段美国历史,无法评判。所以仅仅基于这一部也许真实也许虚构的电影产生一些观感。
如果不去真的照着史实(谁又能确定史实的记载就一定是史实?)追究胡佛的一生以及曾经的美国历史,作为完全一无所知的第三者,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对观者进行任何思维的导向,更多的是把导演眼中也许是传记作者笔下的胡佛的形象以及他的经历一一罗列并未加过多修饰的体现在银屏上。
胡佛的一生究竟功大于过,亦或是过大于功,或许没人能去全面精准的概括,即便是历史。就像他一手创建了联邦调查局来实现他捍卫美国及其公民安全的意愿,在他的心里,他完成了他的坚定而神圣的信念。而在历届美国总统、政府政客甚至普通人的眼里,也许又不尽然。而胡佛所做的这一切在历史的进程中或许无论怎样都提供了一种进步的机制,用来预防甚至抵制了潜在或者根本不会发生的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倘若尚未发生便已认为被遏制,谁又能说它真的会发生?)
整个影片的历史和大环境、甚至那些事件是我无法一一跟随着能全部理解的。它们更像是背景,用来衬托着胡佛这个人以及他身边的人。
一事无成的人往往因为其不够偏执。
因为不想谈论什么才是有成,什么才是卓有成就,但那些平庸无为的人之所以一直平庸无为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并且没有为那份信念坚持,即便那份坚持在旁人眼中就是一种偏执。
胡佛的一生中真正重要并相伴左右的一共有三个人,他的母亲、甘迪、克莱德。
甘迪,那个在胡佛年轻时求婚未果的女人,坚决的拒绝了年轻胡佛的求婚并声称将以事业为重。胡佛毫不介意,随即邀请甘迪做自己的秘书。从此以后的若干年里,直至胡佛去世,甘迪一直守在胡佛身边,忠诚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即便是在胡佛离去以后,也依然如初般遵守着诺言,烧毁所有代替胡佛保存的私人秘密档案。哪种感情形式并不重要,而坚若磐石的感情本身却很重要吧,想。
克莱德,胡佛一生的伴侣,从两人四目相对的第一面起,便注定了一辈子的厮守。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曾经以为这个看上去俊朗花哨的男人会成为胡佛事业的绊脚石,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发现,这是一个如此忠诚的男人,即便是知道胡佛的夸大其词和涂改事实渲染自我的行为,却依然热爱着同为男人的胡佛。
胡佛是个偏执的男人,为了实现自认为的信念而义无反顾的走在建设、捍卫自己信念的道路上,用尽一生,即便是在某些事情上不择手段。而有些不择手段恰恰是达到目的和实现信念所必须而为的行为,一个没有坚定信念并为之竭力付出的人又如何能成就自己?甚至成就一段历史?历史和众人的评说终归是身后之事,而在有生之年坚定的去做自己想做的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或许才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
这个电影具有渲染力和人情味道的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在于它通过一种堆砌所谓史实的方式却也传达出了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忠诚,这种信任和忠诚甚至是热爱在某种程度上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持,或者说是一种偏执?
先不论胡佛这个人本身是怎样的,他的本质究竟如何,就是这样一个偏执、甚至不择手段去实现和捍卫自己信念的人,幸运的得到了甘迪和克莱德。也正因为拥有了这两个人全身心的支持,胡佛才可以更为坚定没有后顾之忧的追求着自己的信念。这两个与胡佛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坚定的守候并跟随着胡佛这个男人,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样一件事, 与胡佛走在同一条路上,一路走下去,直到消亡。他们三个人中的每一个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坚守着各自不同的自己的信念,也许这份信念的对象是一份事业,也许这份信念的对象是一个人。
无论是拥有坚定的信念,还是成为坚定信念的对象,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2012年3月8日0:36分于三居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