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的别离》:写被遗忘的2010
按:
再一次打开这只小说的文档,真是心里一惊,以为是另一个我写的。大致来自于我曾经无数个白日梦中某一次神性的分裂。但这篇小说早已经沦为荒垣,怎么说呢,2010竟成为被我遗忘的一年。那一年10月我写了《团团圆圆》,但团团圆圆所要写的正是它的反面:别离。《灵与肉的别离》却诚然是为了圆我一个梦,小说中的他正是过往白日梦中我渴望成为的他,——时空不过是人定的概念,只要不承认就可以不顺服;人神分离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将它写成。尽管小说中太多语词都用得过于严重,因此将我的不成熟凸显了个淋漓。但它更紧要的意义在于,从读来莫名的铺设,到最后一点一点圆说,都为我写作结构上的技巧做了一次指示。所以还是可以看一看的吧。
一年半过去了,我在成长。遗忘并没有什么不好,舍得,才会拾得。
—— 2012年3月6日
灵与肉的别离
1
他的藏书室里原本是没有一本书的,连一架书柜也是落了不厚不浅的尘埃,好像是十年前父亲千辛万苦搬运了进来。那时还没有搬运公司,一切都得自食其力;他诚然不明白十年间为什么各种服务公司崛地而起,将父亲的辛劳吞噬得一干二净。只有十年间兀自积淀的尘埃,宛若伪善的时光从未忘怀他如今已无记忆的那一切。
藏书室有一台计算机,是父亲日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祝贺他成功考上大学;于是他整日埋首在藏书室空阔的木质地板,哪儿也不想去。
有一天风儿从窗帘后吹进来,将书柜上单薄的一层灰吹入他的肺。于是他毅然决定,要将书柜填得满满当当,——大抵也缘于对时光的厌倦,他已不想再虚耗生命。
于是这一天起,他开始整日整夜地睡觉;他的意志令他做梦,梦里出现了一样描摹不清的物件,他没有梦见他自己,然而他心安理得地将书柜打扫了干净。这样尘埃便在他的梦中,消逝无处。
可是他望着空荡幽深的书柜,一忽儿泄了底气;他即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能从梦里醒来;他曾无数个日日夜夜梦想脱离现实的俗常庸碌,如今已渐将实现,他却不无感伤起来。
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还不动声色静卧在梦中一隅,而转瞬他便要开始为尘封了十年的书柜装点心血;他知晓梦中光景之于现实,宛若流星之于皓月。是乍现的光芒,却自有一段漫长的征程。
而这便是他最为期冀的才华,梦中千万年的沉沦,或许令他永葆青春,他的作品也将如流星般永恒轮回。
2
他回忆起小一些的时候,曾自豪地消失于人海苍茫;他还记得那时他只身入了一个特别的空间,围绕着校园中心那座象征性的蛇形雕塑徘徊低飞,视野中是无数寻他不着的老师同学。那也不过是太阳从头顶西方绕到头顶东方的一点时光,他也不大记得清了。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大约经历着成长的那么些年——他无数次尝试翻越这个阳光普及的世界,远离同学,并不懈地做些关乎现下、时光、梦想、现实、真实与幻境的思考与尝试;而他最大的梦想,便是希望他在梦境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且他的存在决定整个梦境的雍容华贵。现实太焦灼,他担当不起,于是忽儿从现实世界消失的感观,成为他一生不敢遗忘的慰藉。
3
再略微大一些的时候,他开始天马行空地写作。书写青春,书写惆怅与彷徨,更多的,希望书写传奇——那是一辈子的事儿,也许还要久。他有些惦念小时候令多少人焦头烂额的消失,认定写作是一门孤独的手艺;可是他没有一双灵巧的手,便一度向惊鸿一瞥的流星祈愿,在梦里孤自完成崇高的手艺,醒来时手稿已在枕边。
而他寻找着儿时记忆的复现,在无人的巷弄里做着些古怪的举动,却不无徒劳。也许现实的重复只可能是时间的玩笑,他再也不可能经历一场已经经历过的传奇,——时间从不开玩笑。只怪当时太年幼,尚不知孤独是何物,便不知觉将天赋挥霍。
此后他自然还没有在一场梦中完成过一次写作。他努力深掘自身的才华,付诸艰涩的写作;世间太多足以书写的东西,却是太惹眼,不能超越东西所存在于世间的因由,因而百花芬芳,却不远处便消散了暗香。
直到他的父母对他已经忍无可忍,剥夺了他自由行动的权利。他在台灯通明的写字台上写下“暗无天日”四个字,随后用橡皮擦擦了很多天才勉强擦净。有一天晚上意外的停电令他一瞬间爆发,他朝父母吼出孤独命途的宣言,令父母错愕失语。在电灯重新亮起的一刹那,父母眼见着他夺门而出,小背包里只放了一只铅笔和一本粗糙的素描本——用来写作。
他在地下通道里蜷缩着开始做梦,梦见一条流淌着毒液的河流,有三五个肌肉发达肤色暗黄的大力士正往船上装卸武器。河对岸矗立着一座孤独的城池,在外人的觊觎下注定万劫不复。或许城池里只有一个人,没有人高呼万岁,朝他膜拜。然而他是一座城池的王,有着一颗甘于孤独的魂灵。即便不幸死去,孤独也不会变质。
不知为什么,他醒来时看到素描本空白如初,一瞬间泪如泉涌。他接过了路边楚楚动人的女孩递给他的手帕,决定回家。他回到家时母亲对他无比温柔,他发现,家里暗无天日。电力局仍然没有恢复供电。
4
此刻他坐在父亲送他的生日礼物前,想不起来该如何打开这台陌生的计算机。他的一切尝试都无疾而终。可是一定有一些什么是他没有意识到的,譬如他的身形何时已经出现在这个梦境中,就好像一切景观都遵循命运的编排;他是一切的主宰,然而此刻,他是一枚戏码,作为第一次深入梦境的尝试。空空如也的书柜仿若一只深邃的眼,正欲望穿他虚假的成分。
好在他早已深知如何掌握眼里的情绪,并由此将最为冷静的质素投诸笔端。他想,这样一来,他的生命是炽烈的,他的作品是倨傲的。他记得曾经面对流星虔诚的祈愿,而此刻他已万事俱备,如皓月将夜色锦绣都通明。
只是房间将窗帘都一丝不苟遮掩了天地,没有微风吹拂,荡涤空气,——门窗全部闭锁,将他孤独地隔绝在世外,允他渐入佳境……可是,计算机不打算提供他恰适的服务,连一缕荧光也吝啬。这突然令他蒙昧地光火,即便他再如何掌握眼里的情绪,既定的现状已是徒劳无谓。他仰倒在计算机前的木质地板,闭上眼任由意志将自我拽入梦境;在他的形貌还没有形成之前,有一样模糊的物件就要令糟心的计算机分崩离析。
他意识到空阔的藏书室里被昏暗的窗帘阻断了光线,他被迫陷入惶恐的孤独——这一味令他欲罢不能的心境。他想起他在梦中打扫了书柜,现在锃亮如新,幽深如瞳。他又在梦中做了另一只梦将计算机裁决,仿佛他是创世的神。他想,他是神,即便陷入至深的梦境,他将引导无上智慧突破出来,他将凭自身意志焕发光晖。
计算机没有再出现在他的视野,因新的世界又一次形成。此间最难以排遣的,便是书柜冷漠、沉凝地嘲笑着他将父亲赠予的礼物捣毁,只为表明渎神的心意。
如命运般流淌的写作已然在他意识的笔下缓缓舒展,无奈他无处找寻一只笔。他背对着素净书柜的注视,延续着命运一般再一次开始营造梦境……
5
在早些年的时候,他一度觉得时间在他的身上有些难以言说的不对头,他觉得时间对他开了一场不偏不倚的玩笑,令他懵懂却偏激地正欲从中挣脱出来。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不再耿耿于自我的梦想。年少时总要经历些许覆变,令身体中某些谵妄的元素在生命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
或许他全部的富裕便是挥霍不殆的时间。这几年来,他有着比常人多一倍的时间来矫正自我的路途,——他的一天仿佛要有四十几个小时,夜晚绵延得比白昼更长,因此时常的慵懒怠惰令他的父母窝火不已,而高考上榜的喜报又终于令他们一下子欢喜至极。他明白,没有人能够知晓如何蒙受时间的眷恋,一如没有人知晓如何令梦中塑造的女孩活灵活现。然而他有如此富裕而隐秘的时间,却是他暗自骄傲的最为浅薄的资本。
或许一项隐秘的天赋,一生中一经挥霍便不再会有。而他自身就秉承了几项,令他在尚还年轻的时候,有了几经挥霍的资本。可是他一旦挥霍了一项天赋,就会忍不住要渴望挥霍另一项天赋。从小便是如此,至今仍然如此,他能够跳脱空间、时间,也能够脱离真实,经营幻境。一旦清醒便再难陷落的恐慌正令他神经紧张,而梦想就要在梦境中装点他的现实,一部旷世巨著将出自他最为真实的手笔。
他的命途只消历经最后一次的义无反顾的挥霍,就将柳暗花明,逾越生命的步伐。
6
他渐渐摸清了一些门道。每一次做梦只能改变一件事,就仿佛故事发生前的预设,环境要从惯常的生活桎梏中脱离出来,才能够衍生不凡的故事。他不断在梦境的虚设中继续进入更深的梦境,幻想了很多样他也不甚自知的物件,令他的藏书室逐渐变得明朗起来。他觉得木质地板太硬,将它换成了偌大的素描本,就此匍匐在上边缓慢而坚定地书写。他令窗帘透进来一点点光线,不至于太过于暗无天日令人发怵。他令书柜上升,倚在天花板的角落,暂时先让它歇一歇,为他腾出空间。好像墙壁有些单薄,要是一个环形水族馆该有多好,鱼儿们能带给他意想不到的舒畅心境。
梦一层一层叠在他的精神深处,只消有一点不满意,再铺上一层便是。他不觉得有多繁琐,对前景的预期令他乐在其中。素描本一页一页缓慢而坚定地翻着,他也不会觉得倦怠。或许时间与他开的玩笑还没有完全收场,他便迫不及待开始这项天赋的操作。原来一项天赋的周期可以是绵长的,而他所能够争取的,便是令他的天赋以最为健全的方式配合他的创作。
他在素描本的封面写上,“灵与肉”。想了想,又加上,“……的别离”。他觉得他的铅笔字写得颇为漂亮,不自觉洋溢起了满足的快乐。一个人的快乐。浸淫着他不俗命脉的快乐。微末的光线倾斜地打在他的字迹中央。他决定再铺上一层梦,将这个房间这一刻的布景连同他舒展的睡姿,凝为一张彩照的纪念铺满苍白的天花板。
他觉得一切都显得如此良善,启示分明。
7
倘若某一天他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地板复原成为木质的交错条纹,四壁又是冷冷清清的煞白,他缓缓睁开眼时阳光渐渐要从房间褪去。书柜里一尘不染摆满了一本本装帧大同小异的书本,书脊上印刻着他颇为自豪的漂亮笔迹,“灵与肉的别离”。没有作者的署名。从第一部到第十部到第二十部到可能无限……无论如何,他已经完成了崇高的使命,从神到人地跋涉了一遭。
他曾是神,有着比寻常生命丰富的时间经营他作为神的义务。他是不能被世间庸常所承认的神,因而在他深度的梦境中才反而更为卓著。只是有时他也怀疑这一点,神难道不是高高在上,他却深陷幻境。可是他又想,俗常定义下的神,是虚假的与人安慰的神,只有泥塑的身型,没有智慧的灵魂。他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不容辩驳的。
待到某一天黄昏,他终于从梦中醒来,他希望重新在他的视野中找寻到那台计算机,他何其喜爱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才会狠下心以粗暴的方式令它的执拗顷刻间荡然无存。然而他更珍爱他的作品,他率先会走到尘封了十年的书柜,抚摩已然成形的每一片书脊。他会突然卸下一切伪装,失声恸哭……
他不再具备任何一项天赋,他也不会再有心力好奇地检阅一番无上智慧的结晶。母亲会适时地踱进来,端着一盘甜蜜的桃子,朝他笑得无比温柔。她不会注意到书柜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也许在她的记忆里,书柜从未空落过分毫。他的作品也许终究还是要忍受尘封,十年,二十年,可能无限久……重要的是,它们一度存在,且将永恒存在着。
母亲会拉开窗帘,让微风饥渴地灌进封闭已久的藏书室。他会捧起一颗甜蜜的桃子,小心翼翼地咬上那么一口,眼眸间绽放开人世间最最平凡的欢愉的晶莹花。
可是他又如何知道,他是否当真成功地突破了一层层梦镜的最表面一层……
8
他姓沈,男性,年龄不重要。岁月流转,他也会渐将老去,哪怕梦里永远风华绝代。他最大的苦闷是坐在城市的地下通道里不争气地反复哭泣,没有女孩伸手递给他一块手帕。甚至没有人多看他一眼。他也厌烦陌生人打量好奇的眼神,却仍然不无落寞。没有女孩驻足,这令他觉得他的生命里可以不要性。
他还记得幼儿园的草坪上,父母与他一同放着风筝,五颜六色的魅影飘摇令他一个劲儿地拍手,咿咿呀呀。他也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能够进得幼儿园的校门,与他欢喜得一塌糊涂。许是这样完满的记忆令他的家庭秉承了自然而然的幸福,父母如此相安,为他的日常生活百般操劳,无怨无悔。童年的他会忍不住要想,为什么父母相敬如宾,又恩爱有加,他觉得生活不该一味单调地朝着寿终正寝的方向奔流不息。一次偶然的机会令他的父母吵了一场小架,他悄悄地在小学的校园里为之义愤填膺。突然间他便觉得父母怎么能吵架,他又怎么能一如既往地上学、嬉戏。于是他从那样寻常的空间里逃离,令老师同学父母寻找了整整一天,他才又理所当然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仿佛浑然不知。
想是从这样的时候起,他具备了一颗阴郁的灵魂。再微薄的欢乐都能够令他措手不及。一些最荒诞不经的命运往往生于最祥和安宁的家庭,一些力不能及的梦想却也出自自恃磅礴的生命。无论懵懂时咧着如何恬不知耻的笑颜,一颗不安分的灵魂一经觉醒便已注定万劫不复……
一些不轻不重的记忆却不知什么时候突然缺失了。他不知什么时候只身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一座穿马路需要走地下通道的城市。或许是为了寻梦吧。他生命里唯一重要且令他哀愁不已的东西便是他无处追寻的梦想。当然不是什么大梦想;像他这样的男子,只为孤自坚持了下来的志趣不断悲悯,却也因此自负得很。在他还不知该如何迈向梦想的途中,他在地下通道的晦暗处席地恸哭,直到泪眼咸湿了衣襟,他昏厥在梦中花园追逐往生的意象。
如神谕般的意象。
难以启齿的意象……好在,他并不需要启齿。
他的梦中有一间藏书室,原本是没有一本书的,连一架书柜也是落了不厚不浅的尘埃,宛若十年间他空落了梦想,封闭了眼界,一颗闪烁的瞳掩映胸腔,死寂般窥视着他冰凉的心。
—— 2010年8月
再一次打开这只小说的文档,真是心里一惊,以为是另一个我写的。大致来自于我曾经无数个白日梦中某一次神性的分裂。但这篇小说早已经沦为荒垣,怎么说呢,2010竟成为被我遗忘的一年。那一年10月我写了《团团圆圆》,但团团圆圆所要写的正是它的反面:别离。《灵与肉的别离》却诚然是为了圆我一个梦,小说中的他正是过往白日梦中我渴望成为的他,——时空不过是人定的概念,只要不承认就可以不顺服;人神分离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将它写成。尽管小说中太多语词都用得过于严重,因此将我的不成熟凸显了个淋漓。但它更紧要的意义在于,从读来莫名的铺设,到最后一点一点圆说,都为我写作结构上的技巧做了一次指示。所以还是可以看一看的吧。
一年半过去了,我在成长。遗忘并没有什么不好,舍得,才会拾得。
—— 2012年3月6日
灵与肉的别离
1
他的藏书室里原本是没有一本书的,连一架书柜也是落了不厚不浅的尘埃,好像是十年前父亲千辛万苦搬运了进来。那时还没有搬运公司,一切都得自食其力;他诚然不明白十年间为什么各种服务公司崛地而起,将父亲的辛劳吞噬得一干二净。只有十年间兀自积淀的尘埃,宛若伪善的时光从未忘怀他如今已无记忆的那一切。
藏书室有一台计算机,是父亲日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祝贺他成功考上大学;于是他整日埋首在藏书室空阔的木质地板,哪儿也不想去。
有一天风儿从窗帘后吹进来,将书柜上单薄的一层灰吹入他的肺。于是他毅然决定,要将书柜填得满满当当,——大抵也缘于对时光的厌倦,他已不想再虚耗生命。
于是这一天起,他开始整日整夜地睡觉;他的意志令他做梦,梦里出现了一样描摹不清的物件,他没有梦见他自己,然而他心安理得地将书柜打扫了干净。这样尘埃便在他的梦中,消逝无处。
可是他望着空荡幽深的书柜,一忽儿泄了底气;他即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能从梦里醒来;他曾无数个日日夜夜梦想脱离现实的俗常庸碌,如今已渐将实现,他却不无感伤起来。
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还不动声色静卧在梦中一隅,而转瞬他便要开始为尘封了十年的书柜装点心血;他知晓梦中光景之于现实,宛若流星之于皓月。是乍现的光芒,却自有一段漫长的征程。
而这便是他最为期冀的才华,梦中千万年的沉沦,或许令他永葆青春,他的作品也将如流星般永恒轮回。
2
他回忆起小一些的时候,曾自豪地消失于人海苍茫;他还记得那时他只身入了一个特别的空间,围绕着校园中心那座象征性的蛇形雕塑徘徊低飞,视野中是无数寻他不着的老师同学。那也不过是太阳从头顶西方绕到头顶东方的一点时光,他也不大记得清了。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大约经历着成长的那么些年——他无数次尝试翻越这个阳光普及的世界,远离同学,并不懈地做些关乎现下、时光、梦想、现实、真实与幻境的思考与尝试;而他最大的梦想,便是希望他在梦境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且他的存在决定整个梦境的雍容华贵。现实太焦灼,他担当不起,于是忽儿从现实世界消失的感观,成为他一生不敢遗忘的慰藉。
3
再略微大一些的时候,他开始天马行空地写作。书写青春,书写惆怅与彷徨,更多的,希望书写传奇——那是一辈子的事儿,也许还要久。他有些惦念小时候令多少人焦头烂额的消失,认定写作是一门孤独的手艺;可是他没有一双灵巧的手,便一度向惊鸿一瞥的流星祈愿,在梦里孤自完成崇高的手艺,醒来时手稿已在枕边。
而他寻找着儿时记忆的复现,在无人的巷弄里做着些古怪的举动,却不无徒劳。也许现实的重复只可能是时间的玩笑,他再也不可能经历一场已经经历过的传奇,——时间从不开玩笑。只怪当时太年幼,尚不知孤独是何物,便不知觉将天赋挥霍。
此后他自然还没有在一场梦中完成过一次写作。他努力深掘自身的才华,付诸艰涩的写作;世间太多足以书写的东西,却是太惹眼,不能超越东西所存在于世间的因由,因而百花芬芳,却不远处便消散了暗香。
直到他的父母对他已经忍无可忍,剥夺了他自由行动的权利。他在台灯通明的写字台上写下“暗无天日”四个字,随后用橡皮擦擦了很多天才勉强擦净。有一天晚上意外的停电令他一瞬间爆发,他朝父母吼出孤独命途的宣言,令父母错愕失语。在电灯重新亮起的一刹那,父母眼见着他夺门而出,小背包里只放了一只铅笔和一本粗糙的素描本——用来写作。
他在地下通道里蜷缩着开始做梦,梦见一条流淌着毒液的河流,有三五个肌肉发达肤色暗黄的大力士正往船上装卸武器。河对岸矗立着一座孤独的城池,在外人的觊觎下注定万劫不复。或许城池里只有一个人,没有人高呼万岁,朝他膜拜。然而他是一座城池的王,有着一颗甘于孤独的魂灵。即便不幸死去,孤独也不会变质。
不知为什么,他醒来时看到素描本空白如初,一瞬间泪如泉涌。他接过了路边楚楚动人的女孩递给他的手帕,决定回家。他回到家时母亲对他无比温柔,他发现,家里暗无天日。电力局仍然没有恢复供电。
4
此刻他坐在父亲送他的生日礼物前,想不起来该如何打开这台陌生的计算机。他的一切尝试都无疾而终。可是一定有一些什么是他没有意识到的,譬如他的身形何时已经出现在这个梦境中,就好像一切景观都遵循命运的编排;他是一切的主宰,然而此刻,他是一枚戏码,作为第一次深入梦境的尝试。空空如也的书柜仿若一只深邃的眼,正欲望穿他虚假的成分。
好在他早已深知如何掌握眼里的情绪,并由此将最为冷静的质素投诸笔端。他想,这样一来,他的生命是炽烈的,他的作品是倨傲的。他记得曾经面对流星虔诚的祈愿,而此刻他已万事俱备,如皓月将夜色锦绣都通明。
只是房间将窗帘都一丝不苟遮掩了天地,没有微风吹拂,荡涤空气,——门窗全部闭锁,将他孤独地隔绝在世外,允他渐入佳境……可是,计算机不打算提供他恰适的服务,连一缕荧光也吝啬。这突然令他蒙昧地光火,即便他再如何掌握眼里的情绪,既定的现状已是徒劳无谓。他仰倒在计算机前的木质地板,闭上眼任由意志将自我拽入梦境;在他的形貌还没有形成之前,有一样模糊的物件就要令糟心的计算机分崩离析。
他意识到空阔的藏书室里被昏暗的窗帘阻断了光线,他被迫陷入惶恐的孤独——这一味令他欲罢不能的心境。他想起他在梦中打扫了书柜,现在锃亮如新,幽深如瞳。他又在梦中做了另一只梦将计算机裁决,仿佛他是创世的神。他想,他是神,即便陷入至深的梦境,他将引导无上智慧突破出来,他将凭自身意志焕发光晖。
计算机没有再出现在他的视野,因新的世界又一次形成。此间最难以排遣的,便是书柜冷漠、沉凝地嘲笑着他将父亲赠予的礼物捣毁,只为表明渎神的心意。
如命运般流淌的写作已然在他意识的笔下缓缓舒展,无奈他无处找寻一只笔。他背对着素净书柜的注视,延续着命运一般再一次开始营造梦境……
5
在早些年的时候,他一度觉得时间在他的身上有些难以言说的不对头,他觉得时间对他开了一场不偏不倚的玩笑,令他懵懂却偏激地正欲从中挣脱出来。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不再耿耿于自我的梦想。年少时总要经历些许覆变,令身体中某些谵妄的元素在生命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
或许他全部的富裕便是挥霍不殆的时间。这几年来,他有着比常人多一倍的时间来矫正自我的路途,——他的一天仿佛要有四十几个小时,夜晚绵延得比白昼更长,因此时常的慵懒怠惰令他的父母窝火不已,而高考上榜的喜报又终于令他们一下子欢喜至极。他明白,没有人能够知晓如何蒙受时间的眷恋,一如没有人知晓如何令梦中塑造的女孩活灵活现。然而他有如此富裕而隐秘的时间,却是他暗自骄傲的最为浅薄的资本。
或许一项隐秘的天赋,一生中一经挥霍便不再会有。而他自身就秉承了几项,令他在尚还年轻的时候,有了几经挥霍的资本。可是他一旦挥霍了一项天赋,就会忍不住要渴望挥霍另一项天赋。从小便是如此,至今仍然如此,他能够跳脱空间、时间,也能够脱离真实,经营幻境。一旦清醒便再难陷落的恐慌正令他神经紧张,而梦想就要在梦境中装点他的现实,一部旷世巨著将出自他最为真实的手笔。
他的命途只消历经最后一次的义无反顾的挥霍,就将柳暗花明,逾越生命的步伐。
6
他渐渐摸清了一些门道。每一次做梦只能改变一件事,就仿佛故事发生前的预设,环境要从惯常的生活桎梏中脱离出来,才能够衍生不凡的故事。他不断在梦境的虚设中继续进入更深的梦境,幻想了很多样他也不甚自知的物件,令他的藏书室逐渐变得明朗起来。他觉得木质地板太硬,将它换成了偌大的素描本,就此匍匐在上边缓慢而坚定地书写。他令窗帘透进来一点点光线,不至于太过于暗无天日令人发怵。他令书柜上升,倚在天花板的角落,暂时先让它歇一歇,为他腾出空间。好像墙壁有些单薄,要是一个环形水族馆该有多好,鱼儿们能带给他意想不到的舒畅心境。
梦一层一层叠在他的精神深处,只消有一点不满意,再铺上一层便是。他不觉得有多繁琐,对前景的预期令他乐在其中。素描本一页一页缓慢而坚定地翻着,他也不会觉得倦怠。或许时间与他开的玩笑还没有完全收场,他便迫不及待开始这项天赋的操作。原来一项天赋的周期可以是绵长的,而他所能够争取的,便是令他的天赋以最为健全的方式配合他的创作。
他在素描本的封面写上,“灵与肉”。想了想,又加上,“……的别离”。他觉得他的铅笔字写得颇为漂亮,不自觉洋溢起了满足的快乐。一个人的快乐。浸淫着他不俗命脉的快乐。微末的光线倾斜地打在他的字迹中央。他决定再铺上一层梦,将这个房间这一刻的布景连同他舒展的睡姿,凝为一张彩照的纪念铺满苍白的天花板。
他觉得一切都显得如此良善,启示分明。
7
倘若某一天他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地板复原成为木质的交错条纹,四壁又是冷冷清清的煞白,他缓缓睁开眼时阳光渐渐要从房间褪去。书柜里一尘不染摆满了一本本装帧大同小异的书本,书脊上印刻着他颇为自豪的漂亮笔迹,“灵与肉的别离”。没有作者的署名。从第一部到第十部到第二十部到可能无限……无论如何,他已经完成了崇高的使命,从神到人地跋涉了一遭。
他曾是神,有着比寻常生命丰富的时间经营他作为神的义务。他是不能被世间庸常所承认的神,因而在他深度的梦境中才反而更为卓著。只是有时他也怀疑这一点,神难道不是高高在上,他却深陷幻境。可是他又想,俗常定义下的神,是虚假的与人安慰的神,只有泥塑的身型,没有智慧的灵魂。他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不容辩驳的。
待到某一天黄昏,他终于从梦中醒来,他希望重新在他的视野中找寻到那台计算机,他何其喜爱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才会狠下心以粗暴的方式令它的执拗顷刻间荡然无存。然而他更珍爱他的作品,他率先会走到尘封了十年的书柜,抚摩已然成形的每一片书脊。他会突然卸下一切伪装,失声恸哭……
他不再具备任何一项天赋,他也不会再有心力好奇地检阅一番无上智慧的结晶。母亲会适时地踱进来,端着一盘甜蜜的桃子,朝他笑得无比温柔。她不会注意到书柜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也许在她的记忆里,书柜从未空落过分毫。他的作品也许终究还是要忍受尘封,十年,二十年,可能无限久……重要的是,它们一度存在,且将永恒存在着。
母亲会拉开窗帘,让微风饥渴地灌进封闭已久的藏书室。他会捧起一颗甜蜜的桃子,小心翼翼地咬上那么一口,眼眸间绽放开人世间最最平凡的欢愉的晶莹花。
可是他又如何知道,他是否当真成功地突破了一层层梦镜的最表面一层……
8
他姓沈,男性,年龄不重要。岁月流转,他也会渐将老去,哪怕梦里永远风华绝代。他最大的苦闷是坐在城市的地下通道里不争气地反复哭泣,没有女孩伸手递给他一块手帕。甚至没有人多看他一眼。他也厌烦陌生人打量好奇的眼神,却仍然不无落寞。没有女孩驻足,这令他觉得他的生命里可以不要性。
他还记得幼儿园的草坪上,父母与他一同放着风筝,五颜六色的魅影飘摇令他一个劲儿地拍手,咿咿呀呀。他也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能够进得幼儿园的校门,与他欢喜得一塌糊涂。许是这样完满的记忆令他的家庭秉承了自然而然的幸福,父母如此相安,为他的日常生活百般操劳,无怨无悔。童年的他会忍不住要想,为什么父母相敬如宾,又恩爱有加,他觉得生活不该一味单调地朝着寿终正寝的方向奔流不息。一次偶然的机会令他的父母吵了一场小架,他悄悄地在小学的校园里为之义愤填膺。突然间他便觉得父母怎么能吵架,他又怎么能一如既往地上学、嬉戏。于是他从那样寻常的空间里逃离,令老师同学父母寻找了整整一天,他才又理所当然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仿佛浑然不知。
想是从这样的时候起,他具备了一颗阴郁的灵魂。再微薄的欢乐都能够令他措手不及。一些最荒诞不经的命运往往生于最祥和安宁的家庭,一些力不能及的梦想却也出自自恃磅礴的生命。无论懵懂时咧着如何恬不知耻的笑颜,一颗不安分的灵魂一经觉醒便已注定万劫不复……
一些不轻不重的记忆却不知什么时候突然缺失了。他不知什么时候只身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一座穿马路需要走地下通道的城市。或许是为了寻梦吧。他生命里唯一重要且令他哀愁不已的东西便是他无处追寻的梦想。当然不是什么大梦想;像他这样的男子,只为孤自坚持了下来的志趣不断悲悯,却也因此自负得很。在他还不知该如何迈向梦想的途中,他在地下通道的晦暗处席地恸哭,直到泪眼咸湿了衣襟,他昏厥在梦中花园追逐往生的意象。
如神谕般的意象。
难以启齿的意象……好在,他并不需要启齿。
他的梦中有一间藏书室,原本是没有一本书的,连一架书柜也是落了不厚不浅的尘埃,宛若十年间他空落了梦想,封闭了眼界,一颗闪烁的瞳掩映胸腔,死寂般窥视着他冰凉的心。
—— 2010年8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