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看到如下一句:
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眉批)
----------------------------------------
几年未读红楼,最近细读脂批本,又发现别有洞天。略记。
“粉渍脂痕污宝光”,写的不是这前半部书中情境?虽到得七八十章已愈显悲音,预示结局。但,私下觉得红楼之动人处从不在“悲”上,却是在初始和最后的“无悲无喜”上。
得到宝玉悬崖撒手这一节,才是“沉酣一梦”醒来时,才是走过了人间这一遭后的“无悲无喜”。
看人评说红楼笔法,常有类似“难为怎么想来”之语。想到这一节,更好奇作者会怎样描写宝玉出家这一段故事——实已是艺术范畴。
若能得见,我想它该是我最感叹却也最爱的一段吧。不是激情的爱,没有哀伤感叹。这是一个轮回的结束,却又不是结束:不过回去,不过归去。
—— 哈,“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旧闻张氏“三恨红楼未完”,今见脂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实是今方信。
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眉批)
----------------------------------------
几年未读红楼,最近细读脂批本,又发现别有洞天。略记。
“粉渍脂痕污宝光”,写的不是这前半部书中情境?虽到得七八十章已愈显悲音,预示结局。但,私下觉得红楼之动人处从不在“悲”上,却是在初始和最后的“无悲无喜”上。
得到宝玉悬崖撒手这一节,才是“沉酣一梦”醒来时,才是走过了人间这一遭后的“无悲无喜”。
看人评说红楼笔法,常有类似“难为怎么想来”之语。想到这一节,更好奇作者会怎样描写宝玉出家这一段故事——实已是艺术范畴。
若能得见,我想它该是我最感叹却也最爱的一段吧。不是激情的爱,没有哀伤感叹。这是一个轮回的结束,却又不是结束:不过回去,不过归去。
—— 哈,“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旧闻张氏“三恨红楼未完”,今见脂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实是今方信。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