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风评1912年3月1日:一个时代的消逝
报抄:
一
礼部之颟顸
在满清时代,北京各衙门殆无一不腐败者也,而以礼部为尤甚。乃顷闻该部日来竟不知全国已改共和政体、已为中华民国,犹将满清时之万寿事呈请临时大总统批示颁发施行。府中办事人员见之靡不捧腹,已合词请于大总统,请将该部之关于民政者,即时令民政部接收,其关于满清之事,概行消灭,勿使其永久贻讥于社会云。
二
借债借债之声(笑)
吾国之政府,除借债意外,更无别法。故未革命以前,借债借债之声洋洋盈耳;既革命以后,借债借债之声仍洋洋盈耳,以急不暇择之故遂致演成种种丧失权利违反舆情之事。我无他祝,惟祝民国政府之日日以满清为殷鉴而已。
风评:
这是两个表面不那么相干,实质却又关联的话题:一个时代结束,隐伏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礼部在传统政教体系/王朝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连接天、道、朝廷、官员与万民。是传统整个伦理(包括但不只政治伦理)所系。在这一天,礼部的人员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全国已改共和政体、已为中华民国”,但仍要将“满清时之万寿事呈请临时大总统批示颁发施行”,这大概除了颟顸之外,仍有一种坚守在:朝廷可以鼎革,礼不可废,道不可变。但其结果是惹来其他同僚“捧腹”,并被认为是“贻讥于社会”。这种场景,真是落寞。一件以前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却被“捧腹”与讥笑,大致表明,一个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并且,“现在”的时代已经不理解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了。这种转变,只在几年或十几年之间。
这件事的结果是礼部被废,部门被并入民政部或其他。但礼部有其整体的功能在,一个个部门的保留,改变不了整体功能废除的事实。其事实就是,接下来的一个时代,是一个不那么讲“礼”的时代。(守礼与守法,这两个词或是两个时代最根本的区别吧。)
“捧腹”与讥笑,延续了有一百年了,是不是该回去试着进入那时候礼部官员的思想世界,看看他们所处的世界与自己的坚守。
第二条是借债的问题。传统中国,轻徭薄赋的理念一直被肯定,永不加赋也成为清朝被士人肯定的祖训。但近代以后,国家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使命,退虏送穷与新政,都需要巨额花费,而民国之后的建设、革命与继续革命,也是一样。轻徭薄赋的理念渐渐被放弃。但在当时,宁可借外债,也不增税赋,则表明,传统观念仍在起作用。等到宋子文税改,则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到今天,某朝每年仍以增加多少税收为政绩(且远高于经济增长),真是对那个时代完全的背离。
一
礼部之颟顸
在满清时代,北京各衙门殆无一不腐败者也,而以礼部为尤甚。乃顷闻该部日来竟不知全国已改共和政体、已为中华民国,犹将满清时之万寿事呈请临时大总统批示颁发施行。府中办事人员见之靡不捧腹,已合词请于大总统,请将该部之关于民政者,即时令民政部接收,其关于满清之事,概行消灭,勿使其永久贻讥于社会云。
二
借债借债之声(笑)
吾国之政府,除借债意外,更无别法。故未革命以前,借债借债之声洋洋盈耳;既革命以后,借债借债之声仍洋洋盈耳,以急不暇择之故遂致演成种种丧失权利违反舆情之事。我无他祝,惟祝民国政府之日日以满清为殷鉴而已。
风评:
这是两个表面不那么相干,实质却又关联的话题:一个时代结束,隐伏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礼部在传统政教体系/王朝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连接天、道、朝廷、官员与万民。是传统整个伦理(包括但不只政治伦理)所系。在这一天,礼部的人员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全国已改共和政体、已为中华民国”,但仍要将“满清时之万寿事呈请临时大总统批示颁发施行”,这大概除了颟顸之外,仍有一种坚守在:朝廷可以鼎革,礼不可废,道不可变。但其结果是惹来其他同僚“捧腹”,并被认为是“贻讥于社会”。这种场景,真是落寞。一件以前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却被“捧腹”与讥笑,大致表明,一个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并且,“现在”的时代已经不理解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了。这种转变,只在几年或十几年之间。
这件事的结果是礼部被废,部门被并入民政部或其他。但礼部有其整体的功能在,一个个部门的保留,改变不了整体功能废除的事实。其事实就是,接下来的一个时代,是一个不那么讲“礼”的时代。(守礼与守法,这两个词或是两个时代最根本的区别吧。)
“捧腹”与讥笑,延续了有一百年了,是不是该回去试着进入那时候礼部官员的思想世界,看看他们所处的世界与自己的坚守。
第二条是借债的问题。传统中国,轻徭薄赋的理念一直被肯定,永不加赋也成为清朝被士人肯定的祖训。但近代以后,国家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使命,退虏送穷与新政,都需要巨额花费,而民国之后的建设、革命与继续革命,也是一样。轻徭薄赋的理念渐渐被放弃。但在当时,宁可借外债,也不增税赋,则表明,传统观念仍在起作用。等到宋子文税改,则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到今天,某朝每年仍以增加多少税收为政绩(且远高于经济增长),真是对那个时代完全的背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