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
不得不承认,物以希为贵。二月二十九这个日子,就因为它的出现频率只有其他日子的四分之一,结果萦绕在它身上的意义,突然就变得丰富起来。尽管它的稀有,二月二十九的作用,并没有因为它意义的提升得到同步提升。还他妈是给人一个回忆起上一个二月二十九的机会,就像二月二十八或者三月一日一样。毫无趣味。
我一直在想,人发明年月日这种东西,虽然很方便,但潜意识里,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欺骗。想想吧,2011-2-28和2012-2-28虽然只有一个数字之差,但之间却相隔了整整三百六十五天,很多东西都不再是它们曾经的样子,可能有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可能长高的几厘米,可能从中学进入了大学,可能从一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但是对照起记忆里的两张图像,然后习惯性地往右下角一望,哦,原来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差异啊,不多,不多。
而闰年则是这种自我意淫的大神器。那些幸运而又不幸的出生在二月二十九的人,仿佛真的可以说服自己四年才老一岁似的。仿佛时间过得真的比别人慢四倍,仿佛一年等于三百六十五天这个事情在他们身上不适用。
可是我四年前在干什么,我是万万记不得了。只知道那时还未成年,那年冬天的雪可能还没化尽,我每天干的无非都是那么些事情——但我好抽风的个性又让我不能如此确信我会安安心心地做每天该做的事情,或许我那天刚好一抽风就决定去庆祝多出来的这一天了,就像英国每年夏令时转冬令时的那一天,我无论如何都要去夜店,因为我春天节衣缩食像倒时差一样省下来了这一个小时,一定要在极乐中度过。
但这种计时上的差异不过是我们对于非整数的无能,并不代表每年有什么不同。地球还是在它轨道上的某点恰好把赤道对着太阳,然后日照长度还是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增加,当终于增加到一个临界值时,花朵开了。冬眠的幼虫醒来,开始咀嚼春天最为鲜嫩的绿叶。
这些天看被子植物的传粉策略,而其中无花果的行为最为奇诡。每一个种的无花果都与一个种的小蜂形成共生,每年无花果的花苞成熟之时,都会有一只雌蜂穿过狭窄的入口,窄到连翅膀和触角都被挤掉,然后和花苞内被孵化出来的没有翅膀不能飞行的雄蜂交配。交配结束之后,雌蜂将卵产在花苞里,雄峰则用强有力的腿在花苞的厚壁上为来年自己的女儿们能飞出去凿出一个通道,然后双双死去。第二年卵被孵化,雌蜂飞走寻找别的无花果花苞,雄蜂则在花苞里等待别的雌蜂的来访,然后交配,产卵,死去。
我觉得这是自十七年蝉之后我看到的最浪漫的生命周期了。特别是想到雄蜂,又盲,又不能飞,除了会凿洞之外可以算个残废,但是打从出生,就注定会有这么一只雌蜂,穿越无花果的层层障碍,舍弃自己的翅膀和触角,然后两只又盲又不能飞的小蜂在暗无天日的无花果花苞里终于遇到了一起,然后共同完成他们生命里最为神圣的那次交媾,接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下一代做好所有的铺垫,最后在极大的疲倦和痛楚中死去。
生物学里,Corner的The Life of Plants, Darwin的每本植物学著作,以及Fabre的诸多关于昆虫的著作,其文学性都不逊于最美的诗歌或是散文。而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们都在尝试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讲那些故事。每每看他们描述某种极度特化的物种,带有最高度分化的特征或是行为模式,都是将最具有感染力的热情注入文字,并毫无困难地传达给我——每一个例子都令我相信这是进化史上的奇迹,是造物间互相作用的顶端。
但令人悲哀的是,越是高度特化的物种,在进化上就越是进入了死胡同。比如无花果和它们的小蜂们——倘若无花果被抹去,小蜂将由于失去繁殖地而灭绝;而若是小蜂被抹去,无花果将由于无人授粉而灭绝。就算穷尽生物学家们的想象力,我们也无法想象这种共生关系能够走向何方。除了感激运气的心慈手软让这种瑰丽的生命在大灭绝和人类活动的灾厄之下仍是挺了过来之外,也没什么能做的了。
而相比之下,人的生命就像一个车轮:可能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这个高度,但是至少我们前进了一个车轮周长的长度。可能年历上不过只变动了一个数字,但是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可以坐在这里,给自己倒杯酒,庆祝又一个二月二十九日;我可以翻看过去的日志,努力回想起四年前的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可以继续一边读EJH Corner, 一边谋划将来要干什么。但无论如何,我扩张的年轮,相比起一年生的小蜂,撕裂了触角和翅膀,来到爱人身旁的生命,总觉得显得那么无聊,显得那么的缺乏浪漫。
我一直在想,人发明年月日这种东西,虽然很方便,但潜意识里,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欺骗。想想吧,2011-2-28和2012-2-28虽然只有一个数字之差,但之间却相隔了整整三百六十五天,很多东西都不再是它们曾经的样子,可能有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可能长高的几厘米,可能从中学进入了大学,可能从一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但是对照起记忆里的两张图像,然后习惯性地往右下角一望,哦,原来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差异啊,不多,不多。
而闰年则是这种自我意淫的大神器。那些幸运而又不幸的出生在二月二十九的人,仿佛真的可以说服自己四年才老一岁似的。仿佛时间过得真的比别人慢四倍,仿佛一年等于三百六十五天这个事情在他们身上不适用。
可是我四年前在干什么,我是万万记不得了。只知道那时还未成年,那年冬天的雪可能还没化尽,我每天干的无非都是那么些事情——但我好抽风的个性又让我不能如此确信我会安安心心地做每天该做的事情,或许我那天刚好一抽风就决定去庆祝多出来的这一天了,就像英国每年夏令时转冬令时的那一天,我无论如何都要去夜店,因为我春天节衣缩食像倒时差一样省下来了这一个小时,一定要在极乐中度过。
但这种计时上的差异不过是我们对于非整数的无能,并不代表每年有什么不同。地球还是在它轨道上的某点恰好把赤道对着太阳,然后日照长度还是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增加,当终于增加到一个临界值时,花朵开了。冬眠的幼虫醒来,开始咀嚼春天最为鲜嫩的绿叶。
这些天看被子植物的传粉策略,而其中无花果的行为最为奇诡。每一个种的无花果都与一个种的小蜂形成共生,每年无花果的花苞成熟之时,都会有一只雌蜂穿过狭窄的入口,窄到连翅膀和触角都被挤掉,然后和花苞内被孵化出来的没有翅膀不能飞行的雄蜂交配。交配结束之后,雌蜂将卵产在花苞里,雄峰则用强有力的腿在花苞的厚壁上为来年自己的女儿们能飞出去凿出一个通道,然后双双死去。第二年卵被孵化,雌蜂飞走寻找别的无花果花苞,雄蜂则在花苞里等待别的雌蜂的来访,然后交配,产卵,死去。
我觉得这是自十七年蝉之后我看到的最浪漫的生命周期了。特别是想到雄蜂,又盲,又不能飞,除了会凿洞之外可以算个残废,但是打从出生,就注定会有这么一只雌蜂,穿越无花果的层层障碍,舍弃自己的翅膀和触角,然后两只又盲又不能飞的小蜂在暗无天日的无花果花苞里终于遇到了一起,然后共同完成他们生命里最为神圣的那次交媾,接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下一代做好所有的铺垫,最后在极大的疲倦和痛楚中死去。
生物学里,Corner的The Life of Plants, Darwin的每本植物学著作,以及Fabre的诸多关于昆虫的著作,其文学性都不逊于最美的诗歌或是散文。而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们都在尝试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讲那些故事。每每看他们描述某种极度特化的物种,带有最高度分化的特征或是行为模式,都是将最具有感染力的热情注入文字,并毫无困难地传达给我——每一个例子都令我相信这是进化史上的奇迹,是造物间互相作用的顶端。
但令人悲哀的是,越是高度特化的物种,在进化上就越是进入了死胡同。比如无花果和它们的小蜂们——倘若无花果被抹去,小蜂将由于失去繁殖地而灭绝;而若是小蜂被抹去,无花果将由于无人授粉而灭绝。就算穷尽生物学家们的想象力,我们也无法想象这种共生关系能够走向何方。除了感激运气的心慈手软让这种瑰丽的生命在大灭绝和人类活动的灾厄之下仍是挺了过来之外,也没什么能做的了。
而相比之下,人的生命就像一个车轮:可能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这个高度,但是至少我们前进了一个车轮周长的长度。可能年历上不过只变动了一个数字,但是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可以坐在这里,给自己倒杯酒,庆祝又一个二月二十九日;我可以翻看过去的日志,努力回想起四年前的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可以继续一边读EJH Corner, 一边谋划将来要干什么。但无论如何,我扩张的年轮,相比起一年生的小蜂,撕裂了触角和翅膀,来到爱人身旁的生命,总觉得显得那么无聊,显得那么的缺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