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写的《重提诸葛亮失算华容道》
由于期待<<赤壁>>的关系,留心了一篇称做新概念类的文章.
很标新立异的那种.
文章的内容是评价诸葛亮的,其方向是贬低这位千古一圣.
文中讲诸葛亮不会用人,让关羽守华容道,因为关羽重义,念及曹操往日
对自己的厚待与知遇,虽自已为其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但念自愧于
过五关时斩其六将,而将曹操放走,因而错过了杀曹操的最好时机.
那篇文章的作者因此认为由于关云长义释曹操,导致了诸葛亮智算华容道
,智之不智.
我们看一下事情是不是这样.抛开正史不说,首先要怀疑的是写那文章的
人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是否根本不了解,然后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拿来
渲染其词以充文章?
<<三国演义>>中刘备就表示了对诸葛亮用关云长镇守华容道的质疑.认为
这位义弟的义气会坏了大事.且看文中诸葛亮是如何回答的,"亮夜观乾相,操贼
未何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非美事".由此可见孔明先生放走曹操是有
意的,而非失算.也由此可见那文章的作者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至少没有读
懂。
当然《三国演义》中诸葛先生夜观乾相,操贼未何身亡云云,亦非不是荒谬
之论.但我想这不过是诸葛亮要放走曹操的推托之词罢了,(顺便说一句,刘备对
诸葛亮真是信任) 那么诸葛亮到底为什么要放走宿敌曹操呢?难道在鲁迅眼中
被状而近妖的诸葛亮真的会相信天乾之论吗? 《易经》有理,自是可信。
试想一下,这时诸葛亮欲除曹操易如反掌,他随便让张飞或是赵云与关羽
将任务交换一下就可以了.
此时杀掉曹操,三国的演义必将重写无疑.那究竟会被重写成什么?对诸葛亮
辅佐的蜀国有什么影响?在当时的情况看来,答案是害大于利.所以诸葛亮认为诛曹
之举不可为.
那么为什么诛曹之举对蜀国害大于利?且分析一下当时天下的局势,时天下
吕布早被曹操所诛,袁术被其所平,袁绍被收,刘表病死.当此曹兵新败,刘备占得荆
州,孙权久椐江东之即.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此时少了曹操,可能攻长安,占魏国
更容易些.但是,这中间还有个汉献帝.刘备除非篡位,否则便只能当永远的刘皇叔,
南面称臣,便不能北面称孤.有三让徐州作风的刘备自然不会篡位,为其谋的诸葛亮
自然深知这一点.诸葛亮在隆中时自比管仲,乐毅.其出山的目的便是辅佐刘备统一
天下,成为开国重臣.
另一方面,没有了曹操的天下还有更乱的可能,其形势比现在更对刘备方面有
利的可能性很小.
杀掉曹操的结果像上面那样.刘备充其量做刘皇叔,诸葛亮也实现不了自己
作管仲乐毅的理想.但是如果留着曹操,还可以打着讨伐汉贼的旗帜,为理想继续战斗
,期待其中的变数,而不是杀掉曹操接受一个定然不理想的结局.
所以,诸葛亮智算华容道表面失算,其实后面隐藏着一个更大更长的智算.这
样故事才得以继续,功过管仲乐毅的希望重新点燃.
很标新立异的那种.
文章的内容是评价诸葛亮的,其方向是贬低这位千古一圣.
文中讲诸葛亮不会用人,让关羽守华容道,因为关羽重义,念及曹操往日
对自己的厚待与知遇,虽自已为其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但念自愧于
过五关时斩其六将,而将曹操放走,因而错过了杀曹操的最好时机.
那篇文章的作者因此认为由于关云长义释曹操,导致了诸葛亮智算华容道
,智之不智.
我们看一下事情是不是这样.抛开正史不说,首先要怀疑的是写那文章的
人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是否根本不了解,然后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拿来
渲染其词以充文章?
<<三国演义>>中刘备就表示了对诸葛亮用关云长镇守华容道的质疑.认为
这位义弟的义气会坏了大事.且看文中诸葛亮是如何回答的,"亮夜观乾相,操贼
未何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非美事".由此可见孔明先生放走曹操是有
意的,而非失算.也由此可见那文章的作者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至少没有读
懂。
当然《三国演义》中诸葛先生夜观乾相,操贼未何身亡云云,亦非不是荒谬
之论.但我想这不过是诸葛亮要放走曹操的推托之词罢了,(顺便说一句,刘备对
诸葛亮真是信任) 那么诸葛亮到底为什么要放走宿敌曹操呢?难道在鲁迅眼中
被状而近妖的诸葛亮真的会相信天乾之论吗? 《易经》有理,自是可信。
试想一下,这时诸葛亮欲除曹操易如反掌,他随便让张飞或是赵云与关羽
将任务交换一下就可以了.
此时杀掉曹操,三国的演义必将重写无疑.那究竟会被重写成什么?对诸葛亮
辅佐的蜀国有什么影响?在当时的情况看来,答案是害大于利.所以诸葛亮认为诛曹
之举不可为.
那么为什么诛曹之举对蜀国害大于利?且分析一下当时天下的局势,时天下
吕布早被曹操所诛,袁术被其所平,袁绍被收,刘表病死.当此曹兵新败,刘备占得荆
州,孙权久椐江东之即.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此时少了曹操,可能攻长安,占魏国
更容易些.但是,这中间还有个汉献帝.刘备除非篡位,否则便只能当永远的刘皇叔,
南面称臣,便不能北面称孤.有三让徐州作风的刘备自然不会篡位,为其谋的诸葛亮
自然深知这一点.诸葛亮在隆中时自比管仲,乐毅.其出山的目的便是辅佐刘备统一
天下,成为开国重臣.
另一方面,没有了曹操的天下还有更乱的可能,其形势比现在更对刘备方面有
利的可能性很小.
杀掉曹操的结果像上面那样.刘备充其量做刘皇叔,诸葛亮也实现不了自己
作管仲乐毅的理想.但是如果留着曹操,还可以打着讨伐汉贼的旗帜,为理想继续战斗
,期待其中的变数,而不是杀掉曹操接受一个定然不理想的结局.
所以,诸葛亮智算华容道表面失算,其实后面隐藏着一个更大更长的智算.这
样故事才得以继续,功过管仲乐毅的希望重新点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