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吕品一拍tv production有感
品一兄一直对电影很迷茫,也许有时候迷茫反而比清晰好,因为清晰不一定是对的,但迷茫很难是错的,而且充满了改变的可能。
这次他拍片,拍了一个精神分裂者的故事,几个自己分裂出的人格相互打架争抢着要出精神病院,结果没想到他们争抢来去最后发现面对的医生竟然也是他们的一个人格。于是他们只能等待下次出院了。
当时我们俩在美心吃饭,我还记得他要的是双送饭全是菜,他全然被剧本弄得丝毫没心情吃饭,因为他是第一个拍的同学,压力格外大,他跟我说了几个拍法,要么拍这个故事,要么拍采访类节目,我建议他拍这个,因为这个还有些新意在里面。
剧本写完之后他拿给大家看,惭愧地说“我写的好烂啊”,大家看他很辛苦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便安慰他,没关系嘛,第一个,加油演好就行。但他依然觉得很失败。
为了圆满完成作业,他开始着手布置团队任务,设计镜头,开会排练,预定房间,思考布景等等。这些中间都不容易,演员们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把话剧社排练推掉之后那个要准备presen来不了,这个要出去参加组聚,那个就要帮好朋友的好朋友过生日来不了等等,能凑齐开次会真的不容易啊。团队也是,有的同学刚接到吕品一的电话就把他无理由的给挂了,结果吕品一那个委屈。有的同学要晚到半小时,有的同学要早走半小时,中间差来差去时间就好紧啊!布景的沙发是从soc 房搬来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跟studio门口又卡着搬不进去,还是吕品一跟一个人竖着把一个大沙发给抬进去的,就跟搬家公司的人似的。房间刚刚搭建好又跟commu soc的预定冲突了,辛辛苦苦搭的布景,看着但不能用,因为人家有官方文件撑腰,这段时间早已被预定,吕品一理亏也没办法,只能跟边上眼巴巴的望着望着。
经过这么一系列的过程还有各种音乐服装灯光摄影的设计,最终是把这个东西很拍出来了。吕品一很有成就感,也很高兴,非常可以理解,值得祝贺!
可是对于剧本的事,他换了一种说法,叫做“这次就是剧本差了点”之类的一个意思。而且说的时候丝毫没有起初对待他的剧本那样沉重的心情,是很轻松的说出口的。很显然这个剧本的位置在他的心中发生了变化,他刚开始饭都吃不下的想剧本到现在“只是剧本差了点”之间发生的就是上面那些事。
这些事变化了他,他的成就感来自于这些事务上的操劳委屈辛苦之后的成功,可是他不应当赔上一个作为filmaker身份的根本,就是对故事的尊重!
事实上,尽管大家都知道他很辛苦,可是看完回放之后,就连演员都偷偷跟我说:“这故事太烂了,真不爱演。”观众对故事的反应也很糟糕。但当我旁敲侧击的告诉吕品一的时候,他避重就轻的跟我聊起了他在灯光使用上的成就和在演员指导上的付出,我就没好多说什么,但是我心里挺难过的。
难过就难过在他本来很重视故事,这是电影的核心,他抓着核心走,怎么着都不会走偏,至于怎么表现这个故事是第二位的。这种理念和坚持不管别人怎么称呼他,他在内心都应当有足够的自信把自己看做一个filmmaker,但就一个小小的作业可能就这样彻底毁了一个filmmaker潜在的尊严,让表达方式凌驾于表达内容之上是很危险的,这样永远都只能是给别人讲故事帮忙的,而讲不出自己的故事,可能到最后就不想讲了,因为老不讲故事的人是讲不出故事的啊。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的反应和感受都是越练越敏锐的,老不练一定会钝化的。
但他有什么理由练呢,讲故事难入门,但搞方法好入门也容易获得成就感,那如果他对于自己要讲的故事没有自信的话,他何苦抓着故事死死不放,而找一个同样能获得成功感的简单办法呢?
他应该从谁接受一流的电影理念呢?
老师在哪?
Joel Lam啊Joel Lam 你真应该来看看这位同学在你所谓的“随便拍,拍出来就行”的指导理念之下走到了哪里去,你在麦田里守望者他吗?
一个刚开始拍电影的人,应该获得超出他使用能力范围之外的自由吗?
呜呼哀哉
这次他拍片,拍了一个精神分裂者的故事,几个自己分裂出的人格相互打架争抢着要出精神病院,结果没想到他们争抢来去最后发现面对的医生竟然也是他们的一个人格。于是他们只能等待下次出院了。
当时我们俩在美心吃饭,我还记得他要的是双送饭全是菜,他全然被剧本弄得丝毫没心情吃饭,因为他是第一个拍的同学,压力格外大,他跟我说了几个拍法,要么拍这个故事,要么拍采访类节目,我建议他拍这个,因为这个还有些新意在里面。
剧本写完之后他拿给大家看,惭愧地说“我写的好烂啊”,大家看他很辛苦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便安慰他,没关系嘛,第一个,加油演好就行。但他依然觉得很失败。
为了圆满完成作业,他开始着手布置团队任务,设计镜头,开会排练,预定房间,思考布景等等。这些中间都不容易,演员们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把话剧社排练推掉之后那个要准备presen来不了,这个要出去参加组聚,那个就要帮好朋友的好朋友过生日来不了等等,能凑齐开次会真的不容易啊。团队也是,有的同学刚接到吕品一的电话就把他无理由的给挂了,结果吕品一那个委屈。有的同学要晚到半小时,有的同学要早走半小时,中间差来差去时间就好紧啊!布景的沙发是从soc 房搬来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跟studio门口又卡着搬不进去,还是吕品一跟一个人竖着把一个大沙发给抬进去的,就跟搬家公司的人似的。房间刚刚搭建好又跟commu soc的预定冲突了,辛辛苦苦搭的布景,看着但不能用,因为人家有官方文件撑腰,这段时间早已被预定,吕品一理亏也没办法,只能跟边上眼巴巴的望着望着。
经过这么一系列的过程还有各种音乐服装灯光摄影的设计,最终是把这个东西很拍出来了。吕品一很有成就感,也很高兴,非常可以理解,值得祝贺!
可是对于剧本的事,他换了一种说法,叫做“这次就是剧本差了点”之类的一个意思。而且说的时候丝毫没有起初对待他的剧本那样沉重的心情,是很轻松的说出口的。很显然这个剧本的位置在他的心中发生了变化,他刚开始饭都吃不下的想剧本到现在“只是剧本差了点”之间发生的就是上面那些事。
这些事变化了他,他的成就感来自于这些事务上的操劳委屈辛苦之后的成功,可是他不应当赔上一个作为filmaker身份的根本,就是对故事的尊重!
事实上,尽管大家都知道他很辛苦,可是看完回放之后,就连演员都偷偷跟我说:“这故事太烂了,真不爱演。”观众对故事的反应也很糟糕。但当我旁敲侧击的告诉吕品一的时候,他避重就轻的跟我聊起了他在灯光使用上的成就和在演员指导上的付出,我就没好多说什么,但是我心里挺难过的。
难过就难过在他本来很重视故事,这是电影的核心,他抓着核心走,怎么着都不会走偏,至于怎么表现这个故事是第二位的。这种理念和坚持不管别人怎么称呼他,他在内心都应当有足够的自信把自己看做一个filmmaker,但就一个小小的作业可能就这样彻底毁了一个filmmaker潜在的尊严,让表达方式凌驾于表达内容之上是很危险的,这样永远都只能是给别人讲故事帮忙的,而讲不出自己的故事,可能到最后就不想讲了,因为老不讲故事的人是讲不出故事的啊。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的反应和感受都是越练越敏锐的,老不练一定会钝化的。
但他有什么理由练呢,讲故事难入门,但搞方法好入门也容易获得成就感,那如果他对于自己要讲的故事没有自信的话,他何苦抓着故事死死不放,而找一个同样能获得成功感的简单办法呢?
他应该从谁接受一流的电影理念呢?
老师在哪?
Joel Lam啊Joel Lam 你真应该来看看这位同学在你所谓的“随便拍,拍出来就行”的指导理念之下走到了哪里去,你在麦田里守望者他吗?
一个刚开始拍电影的人,应该获得超出他使用能力范围之外的自由吗?
呜呼哀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