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不理 #死在混乱思绪里#
人本身就是自由的,而他不断地表现自己就意味着他的存在.对于人来说,一切都被规定,同时,一切都没有被规定:被规定意味着人一生下来就被判定为自由的,他无法摆脱自由选择的"命运";而没有被规定意味着人一被抛到世上就完全可以自己造就自己,没有任何可以预先决定的东西.
人的自由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人所进行的选择活动中. 不过人一旦做了选择,他就具有了责任,就要承担所选择行动的后果,这种责任是如此之沉重,有些人就企图逃避,企图不选择,然而,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无论如何你都无法逃避选择\逃避责任.
一个人.哪怕他的行为是由外部的东西引起的,他自己也要对自己负责. 每一种行为都包括了习惯\接受来的思想和符号的成分等等;于是这里就有某种东西,来自我们最深沉处,关系到我们原始的自由.
存在着给自由加上枷锁的环境.这种环境是由他人的自由产生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自由被他人的自由加上枷锁.
一个人是自由的而他人是不自由的,这是无法接受和难以想象的.如果自由拒绝了他人,它就不再是一种自由.
一个人最后总是要对他自己做的事负责,除了承担之外别无选择.
自由是人们一个小小的活动,有了它,那些完全被社会所制约的存在就成了不完全限制在社会给定的种种条件之中的人.
昆德拉:
qing: " 即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附的整体之外。这种游离导致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无法承受。"?
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依,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
“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都可笑地被允许了。”(P2)这部分文字,提示我们“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
因为这样的回归似乎“非如此不可!” 托马斯感到了“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而生活中的爱情只是一种轻飘失重的东西,也就不会感到沉重,更没有什么价值了。面对这样的混乱,托马斯心中的同情与爱情似乎就是等号,只是不想承认的表现,也是一种媚俗的存在
萨宾娜选择了逃离,或者说是轻飘的飞起,她习惯这样的姿态,即“生活在真实中”,只有远离人群才有可能。
轻:一次性,被判,逃离,遗忘,不负责任,游离,不安全感,无归属感,无存在感
重:无休止重复,必然,价值,(承担责任)
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
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这种 “what if” 想象力是完全自由的,你没有义务解释肚子里为什么能长出樱桃树。没人会追问这个问题。因为没人关心你这个故事。
人的自由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人所进行的选择活动中. 不过人一旦做了选择,他就具有了责任,就要承担所选择行动的后果,这种责任是如此之沉重,有些人就企图逃避,企图不选择,然而,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无论如何你都无法逃避选择\逃避责任.
一个人.哪怕他的行为是由外部的东西引起的,他自己也要对自己负责. 每一种行为都包括了习惯\接受来的思想和符号的成分等等;于是这里就有某种东西,来自我们最深沉处,关系到我们原始的自由.
存在着给自由加上枷锁的环境.这种环境是由他人的自由产生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自由被他人的自由加上枷锁.
一个人是自由的而他人是不自由的,这是无法接受和难以想象的.如果自由拒绝了他人,它就不再是一种自由.
一个人最后总是要对他自己做的事负责,除了承担之外别无选择.
自由是人们一个小小的活动,有了它,那些完全被社会所制约的存在就成了不完全限制在社会给定的种种条件之中的人.
昆德拉:
qing: " 即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附的整体之外。这种游离导致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无法承受。"?
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依,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
“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都可笑地被允许了。”(P2)这部分文字,提示我们“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
因为这样的回归似乎“非如此不可!” 托马斯感到了“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而生活中的爱情只是一种轻飘失重的东西,也就不会感到沉重,更没有什么价值了。面对这样的混乱,托马斯心中的同情与爱情似乎就是等号,只是不想承认的表现,也是一种媚俗的存在
萨宾娜选择了逃离,或者说是轻飘的飞起,她习惯这样的姿态,即“生活在真实中”,只有远离人群才有可能。
轻:一次性,被判,逃离,遗忘,不负责任,游离,不安全感,无归属感,无存在感
重:无休止重复,必然,价值,(承担责任)
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
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这种 “what if” 想象力是完全自由的,你没有义务解释肚子里为什么能长出樱桃树。没人会追问这个问题。因为没人关心你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