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再一次地,因为晚间饮茶而失眠。顺带以此作为借口来熬夜,看杨丽萍的舞蹈和专访,温习之前看过的林怀民的专访。
总是依稀地感觉:天真、纯真的人太少,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美感的艺术工作者比追求生命艺术力量的艺术家更多。于是,遇到林怀民、杨丽萍这般艺术家的作品,就仿如遇见一束温煦的光,柔和而美好。谦和的观察姿态,对生命;虔诚的创作态度,对作品。柴静的《看见》把采访杨丽萍的节目定为“生命的旁观者”,一打开视频,看到这几个字,我便在心里默默地点了点头,以表赞许。这赞许之意,当然定跟我目前的心境有很大关联。今晚替两位初识不久的加拿大朋友做翻译后,与另外两位回家顺道的友人一同打的,在车上就在讨论关于观察世界的角度。与他们言及我最近的收获 —— 像一个孩童般去看待这个世界,尽量少成见、尽量多好奇。但是,于我,这只是一个新发现,这样的观察角度仅仅处于开始阶段而已,与“旁观者”这个角色似乎相距甚远。后来,想了想,觉得“旁观者”这个用词似乎有点过于神圣了。
好吧,似乎又扯远了。回到“真、善、美”这个话题。原本,我应当遏制熬夜来补充睡眠去听明天上午的中医课。原本,在我看来,主讲老师是一位有智慧、很敬业的医生和老师。但是,今天下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观察到了他讲台之外的为医之态度,实话说,有点意外、有点纳闷。看他与病人的交流,我读到了“敷衍”两个字,远差于那个他平日在讲台上自述的行医之形象。所以,我暂时决定明天不去听他的课。而这个暂时还没法界定是否鲁莽的小小“决定”,就是这次观察的“附产品”。
可是,我内心里渴求看到的孩童似的观察过程似乎应当是:抬头仰望夜空时,心头一喜 —— 哇,好多星星啊;侧目之时,惊叹一声 —— 昨天的花骨朵怎么今天就都全开放了呀。当然,若想回到三岁孩子的那句问话“马路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车呢?”,几乎不太可能。但是,面对我侄儿时不时提出的此类问题,找寻最为易懂而本真的答案,仿佛成了我另外一个追求目标。只有最纯真的解答,才不会让这个三岁孩子那么轻易地丢失童真童趣而过早地熟知这个随时随地谎言遍布的成人世界。这是我最为真切的愿望,只愿我一点一点地回归,然后跟他一同站在90厘米高的位置看世界是有多么精彩。
总是依稀地感觉:天真、纯真的人太少,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美感的艺术工作者比追求生命艺术力量的艺术家更多。于是,遇到林怀民、杨丽萍这般艺术家的作品,就仿如遇见一束温煦的光,柔和而美好。谦和的观察姿态,对生命;虔诚的创作态度,对作品。柴静的《看见》把采访杨丽萍的节目定为“生命的旁观者”,一打开视频,看到这几个字,我便在心里默默地点了点头,以表赞许。这赞许之意,当然定跟我目前的心境有很大关联。今晚替两位初识不久的加拿大朋友做翻译后,与另外两位回家顺道的友人一同打的,在车上就在讨论关于观察世界的角度。与他们言及我最近的收获 —— 像一个孩童般去看待这个世界,尽量少成见、尽量多好奇。但是,于我,这只是一个新发现,这样的观察角度仅仅处于开始阶段而已,与“旁观者”这个角色似乎相距甚远。后来,想了想,觉得“旁观者”这个用词似乎有点过于神圣了。
好吧,似乎又扯远了。回到“真、善、美”这个话题。原本,我应当遏制熬夜来补充睡眠去听明天上午的中医课。原本,在我看来,主讲老师是一位有智慧、很敬业的医生和老师。但是,今天下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观察到了他讲台之外的为医之态度,实话说,有点意外、有点纳闷。看他与病人的交流,我读到了“敷衍”两个字,远差于那个他平日在讲台上自述的行医之形象。所以,我暂时决定明天不去听他的课。而这个暂时还没法界定是否鲁莽的小小“决定”,就是这次观察的“附产品”。
可是,我内心里渴求看到的孩童似的观察过程似乎应当是:抬头仰望夜空时,心头一喜 —— 哇,好多星星啊;侧目之时,惊叹一声 —— 昨天的花骨朵怎么今天就都全开放了呀。当然,若想回到三岁孩子的那句问话“马路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车呢?”,几乎不太可能。但是,面对我侄儿时不时提出的此类问题,找寻最为易懂而本真的答案,仿佛成了我另外一个追求目标。只有最纯真的解答,才不会让这个三岁孩子那么轻易地丢失童真童趣而过早地熟知这个随时随地谎言遍布的成人世界。这是我最为真切的愿望,只愿我一点一点地回归,然后跟他一同站在90厘米高的位置看世界是有多么精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