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词句摘抄
1.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2.对于有些人来说,寻找幸福是件不容易的事,摆脱苦难同样也不容易。
3.某一天,突然就在孩子和大人之间画出一条明显的界限,让别人和自己都大吃一惊。
4.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的生活中得到升华。
5.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本身。是的,生活之树长青。
读后之感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
这是一些平凡人的故事,但章章节节都涌动着不平凡的情节;这是一个平凡人的世界,但只有自己知道那一日一日上演的惊心动魄的瞬间。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想路遥也必定是个伟大的作家,虽然我只是个浅薄的读者,但我仍旧对他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我无法用专业的眼光来评判,只能诉说他是怎样一次又一的触动我久已麻痹的心弦。
这本书不是以一两个人为主角,而是大笔一挥,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农村画卷,各式各样的人物纷纷登场,上演着属于他们生活的苦辣酸甜。虽然时代更迭,我们早已跨过那贫困落后的岁月,但是不管怎样,生活依旧。那些任务经历的点点滴滴,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一日又一日的上演?哪一个平凡的人不会有这样的苦恼又会有那样的喜悦?
这不是一部浪漫的小说,相反处处都能找到触目惊心的苦难与悲伤,但这些又怎么能扼杀人对生活的希望与人性的温暖?路遥正是在苦难中向我们诠释了关于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对苦难者的怜悯之情。不会因为他们是整日劳累的农民而嫌弃他们,不会因为他们是永远黯淡的凡人而觉得无趣。相反,却由衷的觉得本书中人物着实可爱,那些现实中瞬间即逝的爱情也同样绚烂无比。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这是生活本身。不管处在怎样的困境,只要心里还稍稍保留些许的希望,我们都会对生活本身有一种深深的热爱。
因为曾经体会过什么是肝肠寸断的痛苦,所以对痛苦与苦难有一种条件反射的恐惧。不单单是我,大概很大一部分正常人都不会认为痛苦是个好东西。但是这些年来不断有书籍,有身边的朋友帮助我打开这个心结。这世上的情感,大抵只分成两类-----爱与恐惧。爱是向外扩张的温暖,恐惧则是向内收缩的冰冷。一旦屈从于恐惧掌握了个人的情绪,就会在内心深处积压很多的伤痛,而我的伤痛很多来自于对痛苦的逃避与恐惧。我对这一切起先是并不自知的。当有一次,一个朋友用着坚定无比的目光对我说,他乐意承受痛苦,超越痛苦,并把这样的经历认为是一种成长,甚至带给他存在的踏实感。那次谈话,着实令我一惊,痛苦也可以欣然的接受吗?我一直思索着。直到我遇到这本书,遇到孙少平。他是那样的直面痛苦,欣欣然的用苦难来使自己走向成熟,这不是被动的,强迫的,甚至是人造的,有步骤的,有目的的用苦难来经营它的人生。他每天过的有意义而充实,虽然他是农民,是工人,但他的价值并不比任何一位伟人小,当然这只是对他本人而言。他流血,流汗,但他同样拥有幸福。我并不具有像他一样勇敢的选择痛苦的勇气。但我坦然了,释放了很多恐惧。我不再畏惧它,不再小心翼翼的绕过它,鄙夷它,仇视它,因为我知道,痛苦与喜悦都是经历。他并非不可跨越,即便是苦难也夺不走我的幸福。我知道,当我释放了这些积压在心底的恐惧,我便获得了疗愈,也获得了救赎。
谢谢孙少平,这位平凡又可爱的人;也谢谢路遥,这位平凡又伟大的作家。
1.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2.对于有些人来说,寻找幸福是件不容易的事,摆脱苦难同样也不容易。
3.某一天,突然就在孩子和大人之间画出一条明显的界限,让别人和自己都大吃一惊。
4.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的生活中得到升华。
5.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本身。是的,生活之树长青。
读后之感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
这是一些平凡人的故事,但章章节节都涌动着不平凡的情节;这是一个平凡人的世界,但只有自己知道那一日一日上演的惊心动魄的瞬间。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想路遥也必定是个伟大的作家,虽然我只是个浅薄的读者,但我仍旧对他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我无法用专业的眼光来评判,只能诉说他是怎样一次又一的触动我久已麻痹的心弦。
这本书不是以一两个人为主角,而是大笔一挥,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农村画卷,各式各样的人物纷纷登场,上演着属于他们生活的苦辣酸甜。虽然时代更迭,我们早已跨过那贫困落后的岁月,但是不管怎样,生活依旧。那些任务经历的点点滴滴,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一日又一日的上演?哪一个平凡的人不会有这样的苦恼又会有那样的喜悦?
这不是一部浪漫的小说,相反处处都能找到触目惊心的苦难与悲伤,但这些又怎么能扼杀人对生活的希望与人性的温暖?路遥正是在苦难中向我们诠释了关于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对苦难者的怜悯之情。不会因为他们是整日劳累的农民而嫌弃他们,不会因为他们是永远黯淡的凡人而觉得无趣。相反,却由衷的觉得本书中人物着实可爱,那些现实中瞬间即逝的爱情也同样绚烂无比。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这是生活本身。不管处在怎样的困境,只要心里还稍稍保留些许的希望,我们都会对生活本身有一种深深的热爱。
因为曾经体会过什么是肝肠寸断的痛苦,所以对痛苦与苦难有一种条件反射的恐惧。不单单是我,大概很大一部分正常人都不会认为痛苦是个好东西。但是这些年来不断有书籍,有身边的朋友帮助我打开这个心结。这世上的情感,大抵只分成两类-----爱与恐惧。爱是向外扩张的温暖,恐惧则是向内收缩的冰冷。一旦屈从于恐惧掌握了个人的情绪,就会在内心深处积压很多的伤痛,而我的伤痛很多来自于对痛苦的逃避与恐惧。我对这一切起先是并不自知的。当有一次,一个朋友用着坚定无比的目光对我说,他乐意承受痛苦,超越痛苦,并把这样的经历认为是一种成长,甚至带给他存在的踏实感。那次谈话,着实令我一惊,痛苦也可以欣然的接受吗?我一直思索着。直到我遇到这本书,遇到孙少平。他是那样的直面痛苦,欣欣然的用苦难来使自己走向成熟,这不是被动的,强迫的,甚至是人造的,有步骤的,有目的的用苦难来经营它的人生。他每天过的有意义而充实,虽然他是农民,是工人,但他的价值并不比任何一位伟人小,当然这只是对他本人而言。他流血,流汗,但他同样拥有幸福。我并不具有像他一样勇敢的选择痛苦的勇气。但我坦然了,释放了很多恐惧。我不再畏惧它,不再小心翼翼的绕过它,鄙夷它,仇视它,因为我知道,痛苦与喜悦都是经历。他并非不可跨越,即便是苦难也夺不走我的幸福。我知道,当我释放了这些积压在心底的恐惧,我便获得了疗愈,也获得了救赎。
谢谢孙少平,这位平凡又可爱的人;也谢谢路遥,这位平凡又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