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转山》,说实话到最后也没明白“转山”是个什么意思。于是就去百度百科了一下,讲的很明白,但我却恍惚了起来。
"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诗中所说的转山,指的是神山,佛经上说居于世界最高的山,即须弥山。须弥山在佛教中被称为世界的中心,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湿婆大神的殿堂,人们多以为它只不过是一处虚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现实的山。《大藏经·俱舍论》记载:从印度往北走过九座山,有座"大雪山",这就是绵延千里的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岗仁布钦。岗仁布钦,藏语意为"雪山之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 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时值马年,因此,马年便成为岗仁布钦的本命年。
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感慨的永动流。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诱人,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
当然即便这样他们的转山也还算是简单的毕竟是绕山行走,在拉萨少数无比虔诚者则会五体投地对神山叩拜,他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上和膝上带着自己做的简易护套便三步一磕等身长头。他们常常只带最简单的食物,行进一年半载也不会放弃。他们绝不会少磕一步,遇有车辆阻挡或因进食、睡觉等原因暂停磕头,便在地上画线或用石头做标记,然后从标记处开始接着往拉萨磕进。路上他们也会向过往行人化缘。
信徒们之所以如此虔诚是因为他们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这很困难,另外的办法就是转山。他们相信绕神山转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轮回中免遭堕入无间地狱,甚至脱离六道轮回来世成佛。如果在转山中死去,被认为是一种造化。因此转山朝圣者总是年年不断。
本来电影讲了一个再明白不过的故事,一个稚嫩的小伙子为完成哥哥的遗志,决定只身骑车走滇藏线,中间经历了坎坷,甚至命悬一线。最终完成任务,体现了坚韧,不放弃的意志。但这些跟“转山”有半毛钱关系吗?虽然片子中有不少镜头提及虔诚的信徒们,但只能说那是一种当地文化,跟影片主题有联系吗?有关系吗?有关系吗?不懂,真的不懂。
"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诗中所说的转山,指的是神山,佛经上说居于世界最高的山,即须弥山。须弥山在佛教中被称为世界的中心,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湿婆大神的殿堂,人们多以为它只不过是一处虚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现实的山。《大藏经·俱舍论》记载:从印度往北走过九座山,有座"大雪山",这就是绵延千里的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岗仁布钦。岗仁布钦,藏语意为"雪山之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 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时值马年,因此,马年便成为岗仁布钦的本命年。
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感慨的永动流。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诱人,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
当然即便这样他们的转山也还算是简单的毕竟是绕山行走,在拉萨少数无比虔诚者则会五体投地对神山叩拜,他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上和膝上带着自己做的简易护套便三步一磕等身长头。他们常常只带最简单的食物,行进一年半载也不会放弃。他们绝不会少磕一步,遇有车辆阻挡或因进食、睡觉等原因暂停磕头,便在地上画线或用石头做标记,然后从标记处开始接着往拉萨磕进。路上他们也会向过往行人化缘。
信徒们之所以如此虔诚是因为他们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这很困难,另外的办法就是转山。他们相信绕神山转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轮回中免遭堕入无间地狱,甚至脱离六道轮回来世成佛。如果在转山中死去,被认为是一种造化。因此转山朝圣者总是年年不断。
本来电影讲了一个再明白不过的故事,一个稚嫩的小伙子为完成哥哥的遗志,决定只身骑车走滇藏线,中间经历了坎坷,甚至命悬一线。最终完成任务,体现了坚韧,不放弃的意志。但这些跟“转山”有半毛钱关系吗?虽然片子中有不少镜头提及虔诚的信徒们,但只能说那是一种当地文化,跟影片主题有联系吗?有关系吗?有关系吗?不懂,真的不懂。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