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了凡四训》之十善
*****善方十宝*******
第一【与人为善】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第二【爱敬存心】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第三【成人之美】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第四【劝人为善】;
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
【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
第五【救人危急】;
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瘝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第六【兴建大利】;
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第七【舍财作福】;
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第八【护持正法】;
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第九【敬重尊长】;
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第十【爱惜物命】。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于杀生等。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谢谢了凡先生大恩大德。!
第一【与人为善】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第二【爱敬存心】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第三【成人之美】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第四【劝人为善】;
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
【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
第五【救人危急】;
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瘝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第六【兴建大利】;
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第七【舍财作福】;
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第八【护持正法】;
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第九【敬重尊长】;
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第十【爱惜物命】。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于杀生等。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谢谢了凡先生大恩大德。!
-
lily咖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7 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