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轩剧社2012年度先锋话剧作品 《1980+》招募演员与行政/后台人员
![]() |
<视频>:筷子兄弟推荐1980+招新行动:http://youtu.be/rWmCtv4MI30
报名方式:登录华轩剧社官方网站www.cathayplayhouse.org '加入我们'页面 在线填写申请表格
2012年4月,华轩剧社即将九岁了。我们将在今年九月底,首次推出华轩的第一部先锋话剧作品《1980+》。
回头看这几年华轩人呈现出的作品——《家》、《日出》、《德龄与慈禧》,即便是改编自俄国剧作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都带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的烙印,华轩也将一如既往的于今年八月在澳洲巡演其Classic Production第十部话剧作品《雷雨》。中国文化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历史、习俗的呈现。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体现活生生的存在于华人的生活细节与思维意识当中。这一点,即使你在国外生活的再久,也是抹不去的。新一代的移民与留学生在悉尼的社会结构当中佔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如何表达80、90年代一群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想着什麽?拥有怎样的理想?受着怎样的困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值得探讨的。我们尚不期盼一齣剧能带给观众一个答桉,但我们希望《1980+》这部作品可以记录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快乐与困扰。
恰巧,华轩剧社就是一群由80后的年轻人所组成的,富有活力的团队。《1980+》这出剧讲述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在澳洲结束学业后,有的选择回国打拼,有的选择留守澳洲。他们都怀揣梦想走进社会,成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然而,他们都纠结于理想与现实中的差距,一路上有友情与爱情的陪伴,或是理想的挟持。
他们与我们一样,只知道自己的坚守的东西也许对,但是错了也不会后悔。也许年轻就是这麽回事,只有被碰的头破血流才恍然大悟。或许80、90后就是有那麽一点小叛逆,喜欢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可我们真的会在现实中妥协吗?这个问题没人会知道答桉,或许只有在自己经历的那一刻,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才会真正长大,成熟吧。我们都为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是有些东西我们真的应该放弃吗?
这齣剧不仅适合80、90年代的同龄人观看,同样适合走过这一切的前辈,甚至是父母。我们期待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齣剧中找到自己的现状或曾经的影子,通过这齣剧可以将站在舞台上的自己好好的端详一番。我们也期待演员可以在剧中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也许没有比这样的化学效应更美妙的事情了。无论是欢乐,感动,还是小悲伤,这齣剧都贯穿左右。观众是聪明的,观众也是敏感的,华轩成功的原因正是他们可以体会到华轩对每一部戏的用心。对于《1980+》来说,华轩人抱有更大的给予与期待。
《1980+》角色介绍:
观察者:男,80后,生活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观察者。“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他在故事初种下了一株牵牛花,等待太阳的养分,而每三个月就见证了一朵花儿的绽放与凋零。每天,我们都在等待晨曦第一缕阳光,正像80后,90后的我们。
文明:男,拥有80后的身份却持有60后的脸庞;一个曾拥有精神愉悦的滑雪爱好者,爱打篮球以及一切体育运动;目前专注于实现物质文明的IT公司产品推广部职员。
贾明:男,80后,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青年,一个在工作中挣扎残喘的银行出纳。
王小贱:男,80后,比许悦明大两岁;报社的中坚记者,话语犀利。冷酷的外表后是他对许悦明暖和的关照与感情,他不会招惹别人,但在被别人招惹的时候会绵里藏针杀人于无形。
扬天:男,80后,文明的死党。他热爱生活,他鄙视世俗对成功的定义,他沉寂于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其他男性角色: 银行经理, 贾明的小学同学雷雷,报社记者,AUV公司职员,IT公司领导,剧中剧社导演。
佟若明:女,出生于80年代初,全球着名奢侈品牌AUV市场总监,她是穿Prada的办公室女魔头,而“准单亲妈妈”是她的另一个重要身份。
夏璐明:女,出生于80年代末,旗帜公关公司总裁秘书,迷途在三角感情中;再或者,你可以把她看作是佟若明的影子,她们都出生在80年代,却因为选择,而拥有不同的命运。
许悦明:女, 出生于80年代末,澳洲留学,毕业回国;中国某知名报社的菜鸟记者,自称“宇宙无敌超级青春美少女”;她直爽、活泼、富有活力,就如同——“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她对生活充满期望,她对爱情充满理想。
其他女性角色:银行职员, 贾明小学同学红红、莉莉, 报社主任, 报社记者,AUV职员, IT公司同事, 护士。
《1980+》共为申请者提供四节表演课,以增进前期了解:
1. 2月19日星期天 2pm - 6pm
2. 2月26日星期天 2pm - 6pm
3. 3月3日 星期六 2pm-6pm
4. 3月10日 星期六 2pm-6pm
《1980+》演员面试 FINAL AUDITION 2012年3月17日、18日 星期六 星期天
行政与后台制作团队招募
行政与製作部门面试:2月25日
华轩后台製作部门着重招收:多媒体采集与后期製作、舞台管理、舞台设计、布景道具、化妆、髮型、灯光设计、音效编辑等;行政部门着重招收:媒体宣传与新闻撰稿、市场推广、公共关系、平面设计、票务、网站建设等。
华轩剧社即欢迎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热忱的邀请非专业、对戏剧事业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们的加入。因为我们相信:华轩能给你一个圆梦的舞台。在华轩,95%为非职业演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以充足的信心和饱满的姿态在舞台上下演绎着他(她)们的人生。在幕后,我们拥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伙伴,他们以专业之长在华轩找到了自我的定位。他们中有的从事市场营销,为华轩顶起品牌策划、投资赞助与外部联络的大梁;他们中有建筑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舞台设计师,为华轩设计各种平面资料、海报、舞台布景、製作道具,以画笔妆点着华轩的舞台;他们中有的学习或从事传媒、声乐、器乐演奏等专业,通过对舞台音效及灯光设备的调试,使剧社借助多媒体的衬托,将戏剧得以最佳的呈现;有的是IT界的精英,为华轩设计和维护官方网站,搭建起与外界交流的平台;他们中有会计、律师,为华轩从事财务、法律、相关合同拟定的专业咨询;有的从事人力资源或企业管理,为华轩在行政方面制定最优的决策方略;还有更多的其他人,他们只有一个梦,他们在华轩的工作与现实中的工作或学习毫不相关,他们只想尝试与挑战,从而告诉自己:“当梦想照进现实,我将如何应对。”
华轩剧社简介
华轩剧社成立于二〇〇三年,是在NSW Fair Trading注册的非盈利话剧社团,旨在推广话剧艺术,传播中国文化。剧社9年来在悉尼地区上演了多部话剧作品,累积观众超过18,700人次。在华人社区及澳洲本地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华轩剧社目前是澳大利亚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华人话剧演出团体。
华轩剧社始终坚持着守护并传承话剧艺术的使命,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和舞台。通过戏剧让更多人瞭解中国;通过表演让广大观众及爱好者增强对戏剧文化认识与瞭解。与此同时,华轩剧社越来越多的受到话剧专业领域的肯定与嘉奖,2010年以来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扩张;曾先后得到澳洲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Kevin Jackson,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王明亚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华轩剧社与国内话剧专业剧团、演出经纪公司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交流往来,同时与澳洲各华人媒体达成长久合作与推广方桉。2012年,华轩剧社即将推出其子附属品牌“Let's Play Productions”首部先锋派话剧製作《1980+》,并预计于9月底在悉尼公演。
代表作品
2003 年 《让我再爱一次》 杜国威
2004 年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杜国威
2005 年 《暗恋桃花源》 赖声川
2006 年 《日出》 曹禺
2007 年 《开市大吉》 何冀平
2008 年 《家》 曹禺
2009 年 《威尼斯商人》 威廉.莎士比亚
2010 年 《德龄与慈禧》 何冀平
2011 年 《钦差大臣》 果戈理
2012 年 《雷雨》(即将公演) 曹禺
2012 年 《1980+》(即将公演) 黄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