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交易之城
十年后的交易之城
文/尤洋
12月,迈阿密的天气总是在阴霾与阳光明媚间迅速交替,就像这里早晚的气温一样捉摸不定。让人拿不准的还有此时城市各个角落里,那些临时展出的艺术品的质量,虽然经纪人们正在齐聚一堂,竭力用他们自认为体面的方式,形形色色地吆喝着。
迈阿密博览会周照旧轰轰烈烈,来自全世界的富豪们还在抱怨着投资形势不稳定或是资产缩水。画廊家们对此心知肚明,但无论怎样都早早刷白了展位,衣着光鲜地等候着私人飞机和游艇的到来。我被告之今年因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同期展会的数量有所下降,到了酒店首先领了各路导览资料做功课,数了下赫然有18个展会先后在3天内开幕。我相信这个城市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博览会,其中的头牌无疑是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BMB),其他均可视为卫星展。
今年是ABMB的第十个年头,宣传攻势十足,就连赞助商们都忍不住购买广告对ABMB祝贺。 如果回望10年前,那时的艺术博览会市场还是由传统四强割据,首届的ABMB与当时其他众多新晋博览会一样,让人看不清前景。几乎从不缺席的Team Gallery负责人Jose Freir能清晰的回忆起:“参加第一届ABMB我们卖了一件作品,价格是800美金。不对,当时还打了八折。”十年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四强中有的势衰有的被迫转型,而当年新晋的博览会大多夭折,只有ABMB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奠定了博览会班霸的地位,并成为连接世界与拉丁美洲最重要的交易平台。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家。那么同样: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旗帜性博览会。博览会开幕,市长的欢迎词中特别强调:请不要忘记我头顶上是最珍贵、而且免费的艺术品--迈阿密阳光。提到迈阿密的关键词,当仁不让的是“度假胜地”--这个档期其他城市大多已寒气逼人,而这里你还可以在美国最细腻的沙滩上日光浴或者试下降落伞帆板游戏。这里同时也是佛罗里达的派对之城,各种肤色的外来人口操着各种语言都能以相当低廉的价格租上辆Roadster上演GTA--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巴西人,一点都不会显得唐突。十年后的迈阿密在保留了闲暇气质同时,文化和文化产品交易的氛围也已经注入到城市的血液中。
这里地产商项目书中的目标建筑师是Zaha Hadid, Frank Gehry, Herzog和de Meuron, 和北京等其他城市的竞争令这些明星炙手可热又价格高得离谱,然而大家只是担心无法按时间计划签约;本地艺术家和画廊扎堆的Design District充满年轻的活力(但和798一样,艺术质量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本地的美术馆发展迅速:迈阿密艺术馆近期拿到的赞助费用足够支付高达2亿2千万美金的2013年新馆预算,同样在扩张中的还有老牌的Bass Museum和被寄予重望的MoCA当代艺术馆;本地收藏家Rosa de la Cruz、Rubell Family和Craig Robins等纷纷设立对公众开放的展示空间;此外,更多的艺术院校和艺术地产公司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相比之下,迈阿密画廊的发展并不突出,但想想巴塞尔或者香港等同样重要的交易市场,这些又有谁会在乎呢。
画廊家和博览会的组织者们并非像行业外的本地居民那样,对所有的发展都持开放态度。无论是自称收藏家、艺术媒体还是艺术家的外来者,在本地服务业和市长看来无非是有着不同消费能力、能够刺激迈阿密经济发展的游客。 ABMB到派对的出租车上和墨西哥移民司机闲聊,老哥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生意最好的一周,当我说到这是艺术活动集中的结果时,老哥诧异了,连问我“Art Basel不是个年度派对吗?难道还真有艺术展览?”。虽然这次迈阿密出现的亚洲艺术品数量寥寥,和世界其他度假胜地一样,但来自亚洲的年轻人数量众多。有人租着一百美金一天的敞篷MINI跑车在沙滩跑跑了一整天。ABMB附近的古着店里,兰博状的店主推销完柳丁皮衣和手指虎后认真地向我咨询“我是不是需要也去ABMB里要一个展位卖作品?”本地计划开发的连锁赌场也令艺术经纪人们自称感到紧张,“去赌场的游客无疑很有富有,但他们对文化消费感兴趣吗?不要破坏了我们精心打造的优雅和艺术氛围。”一位著名的画廊家希望开设赌场的申请不要被当地议会通过。迈阿密也吸引了艺术行业内的不速之客:有展商抱怨ABMB主办方不控制VIP卡的发放,一些拍卖行的销售代表在预展时间段的展会里拉客。“这不仅可能分流购买力,当我希望请重要客人吃个晚饭时,我发现连城中好餐厅里最好的座位都被这些拍卖行订光了。”画廊家Claes Nordenhake接受Art Newspaper采访时的言论代表了很多展商的心声。而艺术商人Nader今年则干脆举办了ABMB同期的拍卖会。我想既然这是个费厄泼赖的市场,那么抱怨是一点用也没有的,而且现在闻到腥味而做出大动作的还不是Sotheby之类巨鲨。Sotheby当然也没有闲着,只是这里离他们的北美大本营纽约太近,所以只是请请潜在客户吃个饭就罢了。在一只龙虾价格不到RMB 200的迈阿密,愿意请客的人和被希望邀请的客人之间的比例高的可怕。我的一位北京来的策展人朋友磨不开面子,每天三餐每餐都要赶着吃两顿,也堪受罪。
在ABMB走上一小时,非架上类的作品比去年少了很多,我想这是经济危机的余悸。在寸土寸金的展会里,一方面装置类作品的提及会令画廊老板难下决心,另一方面在销售上利润也不见得比画作高,这两个消极对很多收藏家来说也是同理。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市场上的明星作品依然占满了眼球。一位受人尊敬的华裔收藏家在几个经纪人间追逐Annish Kapoor的凹面镜;巴掌大小的Antony Gormley开价6万美金,相比下2年前798卖真人尺寸雕塑的同系列才叫物美价廉;Tom Wesselmann换汤不换药的各系列作品充斥展场,价格比起一些同样换汤不换药的在世艺术家很是便宜;而今年被市场和其他各势力生生拔起的明星,则是几乎走过一个世纪、去年离世、德高望重的Louise bourgeois。世界少了一位被大师级的艺术家,资本立刻闻着血腥味追了过来。与ABMB同源的Bayeler Foundation在展厅内安置了一件大型Louise互动装置,用生与死、光明与黑暗的交替打造了一个冷漠的象征符号。我被这件排起了队才能体验的作品有些感动,但某些画廊在售卖Louise作品有点趁火打劫。一家声望已经赶不上以前的纽约画廊带来一件80公分的小蜘蛛,开价让我和旁边一个经纪人差点以为听错了,400万美金的价格让我瞬间以为自己穿越到中国疯狂的二级市场,而不是身在画廊的展位。另一些画廊带来的Louise画作大多售罄,当然价格也没那么离谱。ABMB论坛上,从伦敦赶来的Tracy Emin请Louise的长期助手Jerry Gorovoy为爆场的观众分享与大师的共事,长发一绺绺飘更像艺术家的Jerry沉痛着开场“在她最后的几年里,我数不清每天醒来她要喝多少酒。。。”观众需要的就是这种可以促进自我合理化进程的煽动—一个标准的大师身后事的程序。当然,这是生前就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名扬学术与市场两届的大师才可以,反观在东方也被称为大师的MF Husain虽然刚刚在本文动笔前驾鹤,但预计不会引发市场上如此规模的追捧。
在顶级的博览会上,中国作品和中国买家并不算多,长征空间的卢总卖得不错,据称是“头一次在预展就卖翻了台。”相当比例的画廊都似乎冲破了去年的晦气,贵宾室内20美金一杯的香槟很快就供不应求,补货之后,服务员干脆推着小车在展场里随机售卖。卫星博览会则更加突出地域性,名为Art Asia的博览会中的台湾画廊和相邻的Red Dot博览会中的韩国画廊都是成群结队。UCCA新馆长田霏宇介绍我去了当地的酒店博览会Ink,在这里人人都尝试下做藏家,因为能看到众多精品Affordable Art:Kiki Smith的小幅画作USD4500, Yayoi Kusama的综合材质USD8000,Araki的宝丽来系列USD1200(不过在09年北京酒店博览会只卖一半的价格)。迈阿密令人惊奇的是INK居然不是最价格低廉的博览会,在ABMB马路对面的破旧楼房里,轰轰烈烈的举办者Occupy Art Fair(占领艺术博览会),Occupy Movement的风潮在ABMB开幕当天的晚间新闻上强了风头。“对面那些虚伪的有钱人不配享有艺术”。“艺术品这么贵是在抢劫穷人的钱。” 因为两句话在逻辑上都有致命性的错误,让我没兴趣继续看了下去。
每年的这一周,连迈阿密夜晚的海滩也属于艺术品或者打着艺术名号的狂欢人群。我关了电视换上所谓迈阿密特色南美风商务衬衫,穿过房钱涨了3倍依然订不到的Shore Club,终于挤到了堆满朋友和半熟不熟各色人等的泳池吧台。昏暗的灯光,和在Mojito的作用下,你分不清面色模糊的是位著名收藏家还是酒吧的侍者,也听不清邻座那对男女在聊ABMB的销售情形还是在调情。
如果你能适应这里的游戏规则,迈阿密就是天堂。如果你被时差、文化差异、声色犬马以及就发生在ABMB 10个街区以外、当地人见怪不怪的谋杀案件而感到紧张,那么似乎只有忍受下去才是明智的选择。
文/尤洋
12月,迈阿密的天气总是在阴霾与阳光明媚间迅速交替,就像这里早晚的气温一样捉摸不定。让人拿不准的还有此时城市各个角落里,那些临时展出的艺术品的质量,虽然经纪人们正在齐聚一堂,竭力用他们自认为体面的方式,形形色色地吆喝着。
迈阿密博览会周照旧轰轰烈烈,来自全世界的富豪们还在抱怨着投资形势不稳定或是资产缩水。画廊家们对此心知肚明,但无论怎样都早早刷白了展位,衣着光鲜地等候着私人飞机和游艇的到来。我被告之今年因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同期展会的数量有所下降,到了酒店首先领了各路导览资料做功课,数了下赫然有18个展会先后在3天内开幕。我相信这个城市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博览会,其中的头牌无疑是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BMB),其他均可视为卫星展。
今年是ABMB的第十个年头,宣传攻势十足,就连赞助商们都忍不住购买广告对ABMB祝贺。 如果回望10年前,那时的艺术博览会市场还是由传统四强割据,首届的ABMB与当时其他众多新晋博览会一样,让人看不清前景。几乎从不缺席的Team Gallery负责人Jose Freir能清晰的回忆起:“参加第一届ABMB我们卖了一件作品,价格是800美金。不对,当时还打了八折。”十年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四强中有的势衰有的被迫转型,而当年新晋的博览会大多夭折,只有ABMB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奠定了博览会班霸的地位,并成为连接世界与拉丁美洲最重要的交易平台。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家。那么同样: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旗帜性博览会。博览会开幕,市长的欢迎词中特别强调:请不要忘记我头顶上是最珍贵、而且免费的艺术品--迈阿密阳光。提到迈阿密的关键词,当仁不让的是“度假胜地”--这个档期其他城市大多已寒气逼人,而这里你还可以在美国最细腻的沙滩上日光浴或者试下降落伞帆板游戏。这里同时也是佛罗里达的派对之城,各种肤色的外来人口操着各种语言都能以相当低廉的价格租上辆Roadster上演GTA--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巴西人,一点都不会显得唐突。十年后的迈阿密在保留了闲暇气质同时,文化和文化产品交易的氛围也已经注入到城市的血液中。
这里地产商项目书中的目标建筑师是Zaha Hadid, Frank Gehry, Herzog和de Meuron, 和北京等其他城市的竞争令这些明星炙手可热又价格高得离谱,然而大家只是担心无法按时间计划签约;本地艺术家和画廊扎堆的Design District充满年轻的活力(但和798一样,艺术质量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本地的美术馆发展迅速:迈阿密艺术馆近期拿到的赞助费用足够支付高达2亿2千万美金的2013年新馆预算,同样在扩张中的还有老牌的Bass Museum和被寄予重望的MoCA当代艺术馆;本地收藏家Rosa de la Cruz、Rubell Family和Craig Robins等纷纷设立对公众开放的展示空间;此外,更多的艺术院校和艺术地产公司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相比之下,迈阿密画廊的发展并不突出,但想想巴塞尔或者香港等同样重要的交易市场,这些又有谁会在乎呢。
画廊家和博览会的组织者们并非像行业外的本地居民那样,对所有的发展都持开放态度。无论是自称收藏家、艺术媒体还是艺术家的外来者,在本地服务业和市长看来无非是有着不同消费能力、能够刺激迈阿密经济发展的游客。 ABMB到派对的出租车上和墨西哥移民司机闲聊,老哥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生意最好的一周,当我说到这是艺术活动集中的结果时,老哥诧异了,连问我“Art Basel不是个年度派对吗?难道还真有艺术展览?”。虽然这次迈阿密出现的亚洲艺术品数量寥寥,和世界其他度假胜地一样,但来自亚洲的年轻人数量众多。有人租着一百美金一天的敞篷MINI跑车在沙滩跑跑了一整天。ABMB附近的古着店里,兰博状的店主推销完柳丁皮衣和手指虎后认真地向我咨询“我是不是需要也去ABMB里要一个展位卖作品?”本地计划开发的连锁赌场也令艺术经纪人们自称感到紧张,“去赌场的游客无疑很有富有,但他们对文化消费感兴趣吗?不要破坏了我们精心打造的优雅和艺术氛围。”一位著名的画廊家希望开设赌场的申请不要被当地议会通过。迈阿密也吸引了艺术行业内的不速之客:有展商抱怨ABMB主办方不控制VIP卡的发放,一些拍卖行的销售代表在预展时间段的展会里拉客。“这不仅可能分流购买力,当我希望请重要客人吃个晚饭时,我发现连城中好餐厅里最好的座位都被这些拍卖行订光了。”画廊家Claes Nordenhake接受Art Newspaper采访时的言论代表了很多展商的心声。而艺术商人Nader今年则干脆举办了ABMB同期的拍卖会。我想既然这是个费厄泼赖的市场,那么抱怨是一点用也没有的,而且现在闻到腥味而做出大动作的还不是Sotheby之类巨鲨。Sotheby当然也没有闲着,只是这里离他们的北美大本营纽约太近,所以只是请请潜在客户吃个饭就罢了。在一只龙虾价格不到RMB 200的迈阿密,愿意请客的人和被希望邀请的客人之间的比例高的可怕。我的一位北京来的策展人朋友磨不开面子,每天三餐每餐都要赶着吃两顿,也堪受罪。
在ABMB走上一小时,非架上类的作品比去年少了很多,我想这是经济危机的余悸。在寸土寸金的展会里,一方面装置类作品的提及会令画廊老板难下决心,另一方面在销售上利润也不见得比画作高,这两个消极对很多收藏家来说也是同理。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市场上的明星作品依然占满了眼球。一位受人尊敬的华裔收藏家在几个经纪人间追逐Annish Kapoor的凹面镜;巴掌大小的Antony Gormley开价6万美金,相比下2年前798卖真人尺寸雕塑的同系列才叫物美价廉;Tom Wesselmann换汤不换药的各系列作品充斥展场,价格比起一些同样换汤不换药的在世艺术家很是便宜;而今年被市场和其他各势力生生拔起的明星,则是几乎走过一个世纪、去年离世、德高望重的Louise bourgeois。世界少了一位被大师级的艺术家,资本立刻闻着血腥味追了过来。与ABMB同源的Bayeler Foundation在展厅内安置了一件大型Louise互动装置,用生与死、光明与黑暗的交替打造了一个冷漠的象征符号。我被这件排起了队才能体验的作品有些感动,但某些画廊在售卖Louise作品有点趁火打劫。一家声望已经赶不上以前的纽约画廊带来一件80公分的小蜘蛛,开价让我和旁边一个经纪人差点以为听错了,400万美金的价格让我瞬间以为自己穿越到中国疯狂的二级市场,而不是身在画廊的展位。另一些画廊带来的Louise画作大多售罄,当然价格也没那么离谱。ABMB论坛上,从伦敦赶来的Tracy Emin请Louise的长期助手Jerry Gorovoy为爆场的观众分享与大师的共事,长发一绺绺飘更像艺术家的Jerry沉痛着开场“在她最后的几年里,我数不清每天醒来她要喝多少酒。。。”观众需要的就是这种可以促进自我合理化进程的煽动—一个标准的大师身后事的程序。当然,这是生前就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名扬学术与市场两届的大师才可以,反观在东方也被称为大师的MF Husain虽然刚刚在本文动笔前驾鹤,但预计不会引发市场上如此规模的追捧。
在顶级的博览会上,中国作品和中国买家并不算多,长征空间的卢总卖得不错,据称是“头一次在预展就卖翻了台。”相当比例的画廊都似乎冲破了去年的晦气,贵宾室内20美金一杯的香槟很快就供不应求,补货之后,服务员干脆推着小车在展场里随机售卖。卫星博览会则更加突出地域性,名为Art Asia的博览会中的台湾画廊和相邻的Red Dot博览会中的韩国画廊都是成群结队。UCCA新馆长田霏宇介绍我去了当地的酒店博览会Ink,在这里人人都尝试下做藏家,因为能看到众多精品Affordable Art:Kiki Smith的小幅画作USD4500, Yayoi Kusama的综合材质USD8000,Araki的宝丽来系列USD1200(不过在09年北京酒店博览会只卖一半的价格)。迈阿密令人惊奇的是INK居然不是最价格低廉的博览会,在ABMB马路对面的破旧楼房里,轰轰烈烈的举办者Occupy Art Fair(占领艺术博览会),Occupy Movement的风潮在ABMB开幕当天的晚间新闻上强了风头。“对面那些虚伪的有钱人不配享有艺术”。“艺术品这么贵是在抢劫穷人的钱。” 因为两句话在逻辑上都有致命性的错误,让我没兴趣继续看了下去。
每年的这一周,连迈阿密夜晚的海滩也属于艺术品或者打着艺术名号的狂欢人群。我关了电视换上所谓迈阿密特色南美风商务衬衫,穿过房钱涨了3倍依然订不到的Shore Club,终于挤到了堆满朋友和半熟不熟各色人等的泳池吧台。昏暗的灯光,和在Mojito的作用下,你分不清面色模糊的是位著名收藏家还是酒吧的侍者,也听不清邻座那对男女在聊ABMB的销售情形还是在调情。
如果你能适应这里的游戏规则,迈阿密就是天堂。如果你被时差、文化差异、声色犬马以及就发生在ABMB 10个街区以外、当地人见怪不怪的谋杀案件而感到紧张,那么似乎只有忍受下去才是明智的选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