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
![]() |
今天为止,我并没有找到比写作更佳的吸收方式。吸收匆匆过后的疲乏,吸收风卷残云下的精华,吸收我们一知半解的尴尬,吸收成长与社会化的代价。
做老师的功夫多半在课外,这跟人生一样。若把台上亮丽的光华与后台沉默的付出换算成百分比,估计会有两个后果——吓死人,或者羞死人。
若是对一件事犹豫不决,牵绊了脚步,那就把这件事彻底放下吧。好比买衣服,或者选择恋爱对象,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总能帮我们做出最符合我们本性的决定。那原因可能是并不真的喜欢,亦可能是本质上的不适合。但若考虑的单单是价格或需要付出的努力,那么就不足以构成彻底放下的理由。因为真好的东西,是不需要标价的。如果花费三倍的金钱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精品,付出五年的时光能换来一生挚爱的事业,那我必不犹豫。
生病总会让我更懂得爱惜自己。勤快很多、敏锐很多、果决很多、效率很多。看,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在一片风和日丽中却难觅踪影,人,实在是舒服不得、安逸不得的动物。客观地说,生病的状态下,人的情感层次会更丰富,感觉系统会更细腻柔软,有机会体味到常日里忽略的感官经验,一如雨天和战乱时节更容易产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同时,生病也会让我们把视觉的滤镜向内转移,从红尘大观到自我关怀。那些我们一度以为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皆随病毒风流云散,剩下那个值得我们善待的自己——里面有给我们金钱和时间都不换的人和事,爱和信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