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守望的距离”--读《分手信》
耶稣说:“爱神如己”,我则想说:“爱人如己”。无非都是从爱他人出发,再由爱终结。爱情人,爱亲人,爱朋友,爱陌生人,甚至爱自己的敌人,爱恋无声。
曾记何时,我一直有个疑问:“爱一个人到何种程度,才能以命相赌?”“人世间最重要的爱是什么?”我从《分手信》里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最让人感慨的仍然是那恒古不变的“爱”的主题。
主人公约翰从出生就没见过母亲,由一个“沉默”的父亲带大,父亲在邮局工作,有条不紊的工作,生活,是他一辈子的作息,从未更改。于生命中,父亲最重要的业余爱好是收藏钱币,于儿子说话最多的也仅仅于此。终于有一天,约翰对父亲说:再也不要跟我谈你的钱币了。从此,父亲的语言更是少之甚少。于是,一道冷漠之门桎梏了父子俩的情感。约翰叛逆、堕落、周旋于酒精与女人之间。而父亲,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
或许是出于一种厌倦,还是现实的逃避,还是某种人性的回归。约翰选择了从军,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一所避风港,一条救赎之路,更意味着一种新生命的开始。
军队的生活、纪律重塑了他的品性。从德国回到美国的休假其中,喜好冲浪的约翰在海滩边,因为一次正义而绅士的表现,赢得了一个女孩的好感。她就是莎文娜,贯穿这个故事所有情感的主线,一个让约翰从了解父亲,懂得父亲,尊重父亲的女孩,一个让约翰体会真爱,懂得真爱,学会舍弃意味着拥有的女孩。
爱与尊重,理解与善良,这是故事的两条主线。
《分手信》看似平淡,却无处不流露出真情、责任、理解的信息,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梦想。还是学生的莎文娜,可爱美丽善良,尽管年轻,却有着成熟的思想。莎文娜总是灌输他的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不断拉近这对父子心灵的距离。也许可以说,约翰对父亲态度的改观是受莎文娜的影响,我想,更确切的理解是,爱情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柔软,宽容,细腻,懂得花费时间和心思去了解身边的人。
在爱情进展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他们的爱情达到妒火纯清的境界,第一个吻,就能够让这个曾经的浪子有这样的感慨:“我知道,就算再活个一百年,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这一刻,亲吻我的梦中情人,明白这份爱会持续到永远。”这是最让人销魂的表白,也足以让女孩子托付终生的诺言。
于此,我想到了傲气的张爱玲,遇到爱情,遇到风流的胡兰成,都可以“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你不相信爱情么?看,它的力量,魅力却是如此之大。
我们这些看客,总是期盼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从难舍难分,到两地分割,来往信件和电话成了维持感情的纽带。但看不见摸不着的感受,必然是痛彻心扉的,甚至有一种歇斯底里的虚空与绝望。他们的情感焦灼,直到一天那一封“分手信”彻底把两个相爱的人“分开”。
收拾心情再次回到故乡,重拾往事与父亲谈起钱币,父亲显得兴奋无比,约翰感悟道:“我感觉到爸爸一只手放在我背上,突然间,我只觉得这些年来,这是我们父子俩最亲的时候”。而另一方,爱人嫁给了爱她的那个男人,约翰由衷祝愿:“对我来说,我只希望她快乐,这是我唯一想要的,也是我始终希望替莎文娜做的事。”这一刻,这个男人成熟了。爱一个人是希望她快乐,希望她平静。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想寻求的答案,真爱如此,不是么!
当守望爱人幸福的约翰,在原野上远远望着莎文娜的身影而感到满足时,作为读者的我,想起了《留情》里的米先生最后的领悟:“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对于这世界的他的爱不是爱,而是痛惜……”
《分手信》作者介绍: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NichoIas sparks),美国著名畅销作家,著有多本小说,作品被翻译超过35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四千五百万册!他与《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是仅有的两位同时有精装和平装作品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停留超过一年的作者。他被称为美国“纯爱小说教父”、“纯爱小说天王”、“催泪弹”。《瓶中信》是斯帕克斯的经典代表作,也是他最畅销的一本小说。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尼古拉斯·斯帕克斯自己的父亲。母亲亡故后父亲的哀恸让他开始思考,人生是否能第二度找到真爱?据此改编的电影由凯文·科斯特纳、罗宾·菜特以及保罗·纽曼主演。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其他已出版的简体中文版作品:《忠实信徒》、《手札情缘》。
曾记何时,我一直有个疑问:“爱一个人到何种程度,才能以命相赌?”“人世间最重要的爱是什么?”我从《分手信》里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最让人感慨的仍然是那恒古不变的“爱”的主题。
主人公约翰从出生就没见过母亲,由一个“沉默”的父亲带大,父亲在邮局工作,有条不紊的工作,生活,是他一辈子的作息,从未更改。于生命中,父亲最重要的业余爱好是收藏钱币,于儿子说话最多的也仅仅于此。终于有一天,约翰对父亲说:再也不要跟我谈你的钱币了。从此,父亲的语言更是少之甚少。于是,一道冷漠之门桎梏了父子俩的情感。约翰叛逆、堕落、周旋于酒精与女人之间。而父亲,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
或许是出于一种厌倦,还是现实的逃避,还是某种人性的回归。约翰选择了从军,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一所避风港,一条救赎之路,更意味着一种新生命的开始。
军队的生活、纪律重塑了他的品性。从德国回到美国的休假其中,喜好冲浪的约翰在海滩边,因为一次正义而绅士的表现,赢得了一个女孩的好感。她就是莎文娜,贯穿这个故事所有情感的主线,一个让约翰从了解父亲,懂得父亲,尊重父亲的女孩,一个让约翰体会真爱,懂得真爱,学会舍弃意味着拥有的女孩。
爱与尊重,理解与善良,这是故事的两条主线。
《分手信》看似平淡,却无处不流露出真情、责任、理解的信息,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梦想。还是学生的莎文娜,可爱美丽善良,尽管年轻,却有着成熟的思想。莎文娜总是灌输他的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不断拉近这对父子心灵的距离。也许可以说,约翰对父亲态度的改观是受莎文娜的影响,我想,更确切的理解是,爱情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柔软,宽容,细腻,懂得花费时间和心思去了解身边的人。
在爱情进展的高潮部分,也就是他们的爱情达到妒火纯清的境界,第一个吻,就能够让这个曾经的浪子有这样的感慨:“我知道,就算再活个一百年,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这一刻,亲吻我的梦中情人,明白这份爱会持续到永远。”这是最让人销魂的表白,也足以让女孩子托付终生的诺言。
于此,我想到了傲气的张爱玲,遇到爱情,遇到风流的胡兰成,都可以“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你不相信爱情么?看,它的力量,魅力却是如此之大。
我们这些看客,总是期盼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从难舍难分,到两地分割,来往信件和电话成了维持感情的纽带。但看不见摸不着的感受,必然是痛彻心扉的,甚至有一种歇斯底里的虚空与绝望。他们的情感焦灼,直到一天那一封“分手信”彻底把两个相爱的人“分开”。
收拾心情再次回到故乡,重拾往事与父亲谈起钱币,父亲显得兴奋无比,约翰感悟道:“我感觉到爸爸一只手放在我背上,突然间,我只觉得这些年来,这是我们父子俩最亲的时候”。而另一方,爱人嫁给了爱她的那个男人,约翰由衷祝愿:“对我来说,我只希望她快乐,这是我唯一想要的,也是我始终希望替莎文娜做的事。”这一刻,这个男人成熟了。爱一个人是希望她快乐,希望她平静。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想寻求的答案,真爱如此,不是么!
当守望爱人幸福的约翰,在原野上远远望着莎文娜的身影而感到满足时,作为读者的我,想起了《留情》里的米先生最后的领悟:“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对于这世界的他的爱不是爱,而是痛惜……”
《分手信》作者介绍: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NichoIas sparks),美国著名畅销作家,著有多本小说,作品被翻译超过35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四千五百万册!他与《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是仅有的两位同时有精装和平装作品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停留超过一年的作者。他被称为美国“纯爱小说教父”、“纯爱小说天王”、“催泪弹”。《瓶中信》是斯帕克斯的经典代表作,也是他最畅销的一本小说。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尼古拉斯·斯帕克斯自己的父亲。母亲亡故后父亲的哀恸让他开始思考,人生是否能第二度找到真爱?据此改编的电影由凯文·科斯特纳、罗宾·菜特以及保罗·纽曼主演。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其他已出版的简体中文版作品:《忠实信徒》、《手札情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