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担面
不幸在学校谈起了吃东西,遍历了大脑深处,热泪盈眶,簌簌的往下流,开玩笑,像吃了橄榄果立刻生津,止不住的咽。
担担面
以前公路还没改造的时候,从小木棉到西坪子得绕两个大弯。住在小木棉,偶尔也就在铁路边的茅草屋馆子里吃点早饭。只有米线,一般四种味道,牛肉、肥肠、臊子和三鲜,不过老妈一般只吃素米线。扯远了。从小木棉到西坪子是不很经常的,但是西坪子的餐馆又多又好吃。
西坪子有一家担担面,虽然推荐的人着实很多,但小时候一直以为是蛋蛋面,理解成鸡蛋面,又不爱吃鸡蛋,就没注意过。直到三年级的时候搬家到西坪子,第一次吃了担担面,很小的一碗,吃不饱。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去吃。一碗不够,就告诉老板要大碗装,或者点两碗。那家担担面是印象中最正宗的了。
一次老爸老妈和我去担担面馆吃早饭,老妈有事还没吃就先出去了,我和老爸就很快吃完等她,接着就时不时看看老妈那一碗。老爸喊我帮老妈把面和开,这样面不会结在一起。我就把面仔仔细细的和匀了,老妈还是没来。于是老爸又点了一份,把老妈那碗分了。
后来,修路了,从小木棉修到密三桥,路两边拆一片,担担面也在其中。担担面搬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通过一个铁板旋转楼梯才能到,人气就没了,慢慢的就做不出味道了。换一个地方,或许就风水变了。老板换了几个,厨师换了几个,后来连餐馆也没了。好在几年之后在小学门口又开了一家,终究不是以前那个味道,但是担担面这个面种,还没消失。
上学期托乐嘉开了一个老成都面馆,服务员还说的成都话,顿时觉得可能味道不错,一看菜单,赫然写着老成都担担面在第一号位置。绝不能犹豫。不假思索点了一碗,重点说要三两。能在南京吃上,不得不说是太幸福了,虽然不能和家乡比。
担担面
以前公路还没改造的时候,从小木棉到西坪子得绕两个大弯。住在小木棉,偶尔也就在铁路边的茅草屋馆子里吃点早饭。只有米线,一般四种味道,牛肉、肥肠、臊子和三鲜,不过老妈一般只吃素米线。扯远了。从小木棉到西坪子是不很经常的,但是西坪子的餐馆又多又好吃。
西坪子有一家担担面,虽然推荐的人着实很多,但小时候一直以为是蛋蛋面,理解成鸡蛋面,又不爱吃鸡蛋,就没注意过。直到三年级的时候搬家到西坪子,第一次吃了担担面,很小的一碗,吃不饱。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去吃。一碗不够,就告诉老板要大碗装,或者点两碗。那家担担面是印象中最正宗的了。
一次老爸老妈和我去担担面馆吃早饭,老妈有事还没吃就先出去了,我和老爸就很快吃完等她,接着就时不时看看老妈那一碗。老爸喊我帮老妈把面和开,这样面不会结在一起。我就把面仔仔细细的和匀了,老妈还是没来。于是老爸又点了一份,把老妈那碗分了。
后来,修路了,从小木棉修到密三桥,路两边拆一片,担担面也在其中。担担面搬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通过一个铁板旋转楼梯才能到,人气就没了,慢慢的就做不出味道了。换一个地方,或许就风水变了。老板换了几个,厨师换了几个,后来连餐馆也没了。好在几年之后在小学门口又开了一家,终究不是以前那个味道,但是担担面这个面种,还没消失。
上学期托乐嘉开了一个老成都面馆,服务员还说的成都话,顿时觉得可能味道不错,一看菜单,赫然写着老成都担担面在第一号位置。绝不能犹豫。不假思索点了一碗,重点说要三两。能在南京吃上,不得不说是太幸福了,虽然不能和家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