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前后和两个闺蜜聊天,都是女博士,话题都是选择和困境,挺有趣。
第一个闺蜜,美女,在国内很好的学校念完phd,然后在北京工作,现在是副教授,犹豫着是在北京还是回杭州
留在北京呢,事业上已经有好的基础了,未来空间也大,小孩的教育也好,但实在不喜欢这个城市
回杭州吧,能在父母身边,没什么压力,生活安逸恬静,但发展的空间明显被压缩
于是,左右踌躇
另一个闺蜜,在美国一个还不错的学校念完phd,找工作时主动放弃好高校的offer
到北卡找了个小地方,小学校,只教书,不做研究
要知道不做研究、纯粹教书的高校,层次不会高。所以所有的老师都来游说她,甚至觉得她很丢她们学校phd毕业生的脸
她我行我素,而且自得其乐
直到收到一个教授的邮件,恭喜她作了最明智的选择:一个女孩子,有了博士学位,教点小书,嫁个好人,到一个安静怡人的小地方生活,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那个教授是个老头,大抵是那种活了一辈子、活得很明白的那类老头
怎么选择,与价值观是紧密相关的
但问题是,很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也难以听到内心的真正声音
——外面太嘈杂,内心也纷扰不断
我曾经玩过台湾的一种生涯卡,很神奇,作用是展示内在价值观,做决策时用它来辅助很有效
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词组,都是好喜欢的短语呀,但是只能选出十张
看似很简单,但扔掉卡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朋友比较和权衡半天,不知道舍弃哪个
扔掉卡片都这么不易,真正决策时该是多么纠结呀
通过不停地扔掉卡片,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才能一点一点地被稀释出来
在台湾,有妈妈用这类卡片来和未来的女婿玩。看似玩,实则测,因为一个人内在的东西会马上浮出水面
有朋友问我:找另一半,两个人卡上的内容是要互补还是要相似?
我个人觉得:技能可以互补,知识可以互补,甚至性格也可以互补,但内在的价值观必须一致,否则,玩完
生涯卡分五类:精神、生活、关系、身体、物质
拿我的做个比方。
物质——我选中的卡片中没有一张是外在物质相关的。我是个物欲很低的人,平时对钱和物质的概念很淡泊
身体——虽然健康很重要,它是所有0前面的1,但我的最后十张卡片中没有一张是健康的,可能是因为觉得健康会一直跟随我,不用刻意追求
关系——我的关系卡有两张:亲密的家庭;有亲近的朋友。这里我指的家庭,既包括了父母子女,也包括了感情的终极点:另一半。
生活——三张被我选中:持续的学习;趣味的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我来说,变化、学习、涉猎、多样化很重要,如果是静止、单纯、平稳,我会窒息的。也正是因为喜欢丰富多彩,我自知专注力和聚焦不够。
精神——精神,或者说内在自我,是我选的最多的,一共五张,分别是:独立自主、专业上出类拔萃/独当一面;勇于改变;有影响力;内在的平静。所以举个例子,虽然我很羡慕那些放弃工作、在丽江住下生活的人,但我很清楚自己很难做不到。
好了,这是我的基本面,一个立体的我
仅仅看卡片,人和人的差异非常大,我有个好朋友,十张中有八张是关系,她一直都活在创造善意、和谐的外在交往中,关系质量极大地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在她做选择的时候,她的首要考虑是关系问题;
把十张卡片挑出来以后,又需要一一排序,把你认为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逼迫你不断进一步认识自己。
基本未经思考,两秒钟,我就把独立自主拍在了第一位。
后来,我和妈妈讨论起这个问题。从我还不能记事起,她给我最大的教育,就是要独立自主。因为独立自主,我能走到现在;也因为独立自主,我不会依赖,向外提要求是很让我犯难的事情。人生后半段的功课,是要学习依赖和柔韧,学习信任和向外交托,学会互补合作。
任何价值观都没有好坏分别,它们是双刃剑。
如果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清楚多价值观中的相对序列位次,便能够很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选择也变得相对容易了
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即使十全十美的选择都需要舍弃
判断决策是否完美的唯一标识,在于决策是否与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和内心真正的声音相契合
如果契合,决策实践起来便会舒适;如果背道而驰,就会有被蹂躏和扭曲的难受
能有勇气舍弃与内在价值观背离的要素,便已是最好的选择
第一个闺蜜,美女,在国内很好的学校念完phd,然后在北京工作,现在是副教授,犹豫着是在北京还是回杭州
留在北京呢,事业上已经有好的基础了,未来空间也大,小孩的教育也好,但实在不喜欢这个城市
回杭州吧,能在父母身边,没什么压力,生活安逸恬静,但发展的空间明显被压缩
于是,左右踌躇
另一个闺蜜,在美国一个还不错的学校念完phd,找工作时主动放弃好高校的offer
到北卡找了个小地方,小学校,只教书,不做研究
要知道不做研究、纯粹教书的高校,层次不会高。所以所有的老师都来游说她,甚至觉得她很丢她们学校phd毕业生的脸
她我行我素,而且自得其乐
直到收到一个教授的邮件,恭喜她作了最明智的选择:一个女孩子,有了博士学位,教点小书,嫁个好人,到一个安静怡人的小地方生活,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那个教授是个老头,大抵是那种活了一辈子、活得很明白的那类老头
怎么选择,与价值观是紧密相关的
但问题是,很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也难以听到内心的真正声音
——外面太嘈杂,内心也纷扰不断
我曾经玩过台湾的一种生涯卡,很神奇,作用是展示内在价值观,做决策时用它来辅助很有效
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词组,都是好喜欢的短语呀,但是只能选出十张
看似很简单,但扔掉卡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朋友比较和权衡半天,不知道舍弃哪个
扔掉卡片都这么不易,真正决策时该是多么纠结呀
通过不停地扔掉卡片,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才能一点一点地被稀释出来
在台湾,有妈妈用这类卡片来和未来的女婿玩。看似玩,实则测,因为一个人内在的东西会马上浮出水面
有朋友问我:找另一半,两个人卡上的内容是要互补还是要相似?
我个人觉得:技能可以互补,知识可以互补,甚至性格也可以互补,但内在的价值观必须一致,否则,玩完
生涯卡分五类:精神、生活、关系、身体、物质
拿我的做个比方。
物质——我选中的卡片中没有一张是外在物质相关的。我是个物欲很低的人,平时对钱和物质的概念很淡泊
身体——虽然健康很重要,它是所有0前面的1,但我的最后十张卡片中没有一张是健康的,可能是因为觉得健康会一直跟随我,不用刻意追求
关系——我的关系卡有两张:亲密的家庭;有亲近的朋友。这里我指的家庭,既包括了父母子女,也包括了感情的终极点:另一半。
生活——三张被我选中:持续的学习;趣味的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我来说,变化、学习、涉猎、多样化很重要,如果是静止、单纯、平稳,我会窒息的。也正是因为喜欢丰富多彩,我自知专注力和聚焦不够。
精神——精神,或者说内在自我,是我选的最多的,一共五张,分别是:独立自主、专业上出类拔萃/独当一面;勇于改变;有影响力;内在的平静。所以举个例子,虽然我很羡慕那些放弃工作、在丽江住下生活的人,但我很清楚自己很难做不到。
好了,这是我的基本面,一个立体的我
仅仅看卡片,人和人的差异非常大,我有个好朋友,十张中有八张是关系,她一直都活在创造善意、和谐的外在交往中,关系质量极大地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在她做选择的时候,她的首要考虑是关系问题;
把十张卡片挑出来以后,又需要一一排序,把你认为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逼迫你不断进一步认识自己。
基本未经思考,两秒钟,我就把独立自主拍在了第一位。
后来,我和妈妈讨论起这个问题。从我还不能记事起,她给我最大的教育,就是要独立自主。因为独立自主,我能走到现在;也因为独立自主,我不会依赖,向外提要求是很让我犯难的事情。人生后半段的功课,是要学习依赖和柔韧,学习信任和向外交托,学会互补合作。
任何价值观都没有好坏分别,它们是双刃剑。
如果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清楚多价值观中的相对序列位次,便能够很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选择也变得相对容易了
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即使十全十美的选择都需要舍弃
判断决策是否完美的唯一标识,在于决策是否与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和内心真正的声音相契合
如果契合,决策实践起来便会舒适;如果背道而驰,就会有被蹂躏和扭曲的难受
能有勇气舍弃与内在价值观背离的要素,便已是最好的选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