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冰雪童话中——德意志自驾游记(三)
去年10月份,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张海德堡秋天的照片:暮色柔和地笼罩在红色的砖房上,狭小而整洁的街道中闪着点点街灯,画面中似有秋雨似没有秋雨,似有行人似没有行人,似有黄叶似没有黄叶,就像一幅让人看了便想跳进去的油画一般。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对海德堡之行无比神往了。只不过,那时我们的行程已定,必将在冬日赴德,所以恐怕也就无从见到这梦幻般的秋色了。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在1月22日,德国南部大部分地区都已冰天雪地的时候,海德堡仍保持了一份深秋的样貌。莫非这是一座四季如秋的城市?
从柏林到海德堡
从柏林开车到海德堡,需走A9、A4和A5高速公路,全程约633公里。
我们一大早从柏林出发,在导航仪的指导下顺利走上A9高速,向慕尼黑方向进发。刚开出柏林市区,还没等我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尽情撒欢,导航仪就把我指下高速,让我左拐右拐走到了一条乡村公路上。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从A9去A4的必经之路,但走着走着发现不大对劲,于是我同事赶紧看导航仪,才发现原来他把导航策略调成了“不走高速”——这本来是我们打算在南德城镇间往来观景时采取的策略,结果不小心提前设定了。不过,这段走错了的乡间公路倒是非常的美,宁静的田野、整齐的屋舍、葱郁的草木随着蜿蜒的道路依次从我眼前掠过。打开车窗,大口呼吸湿润、纯净的空气,再想想北京前不久大雾笼罩的天空,我差点没哭出来。
由于赶时间,我们没下车拍照,就在车上随手拍了几张。德国的交通标志与国内差别不大,比如图中的牌子表示前方有村落,会有人过马路,限速30。
这个时候飘起了小雨,空气越发显得干净。从这里再往前就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的机动车道旁还单独开辟出了一条有草木隔离的自行车道,既平坦又安全,在德国骑自行车真是太幸福了。
在导航仪的指点下我们又回到A9高速,一路狂奔。德国的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够不限速,跟德国的车、路、人都有关系。首先,德国的车是没得说,不但本土德系车跑得飞快,美系、日系、法系、韩系车在德国也都非常给力,这跟德国人的开车习惯与市场需求有关。
其次,德国的路况非常好,路面的渗水性极强,一般的雨雪天气对路面的影响非常小。路面纹路深,虽然比较费油,但增加了轮胎的摩擦力,防滑性能好。另外,高速公路上也不是全都不限速,诸如一些连续转弯、长距离下坡、有出入口的地方都会有限速提醒标志。在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路段,如森林路段,就会有一个画着鹿的牌子告诉你:“这里偶尔会跳出来一只鹿,晚上开车要小心啊亲!”还有一些限速标牌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起作用的,比如道路湿滑时限速,夜间限速等,牌子上画的内容很容易看懂。
最后,不得不好好说说德国人在开车这方面上确实很值得敬佩。在高速公路上,外侧车道是行车道,内侧车道是超车道——这一点国内国外都一样,但国内的司机却很难严格遵守这条规则。在德国,大家都守规矩,需要超车时拐出去,超过去了再拐回来。此外,德国人的遵纪守法还体现在大卡车和面包车上。在国内,这两种车是交通压力的主要制造者,跑得慢不说,多数还都不守规矩,高速公路上两三辆大卡车并排把路堵死的场景屡见不鲜。在德国,首先它们不会跑得很慢,这跟不超载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他们也不会乱开,该怎样就怎样,不得不让我佩服德国人的素质。
我们一路之上经常讨论德国人为什么素质高,一开始提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人少,资源相对也很丰富,所以用不着你争我抢,自然素质也就高了。但仔细想想,我们在国内也并非时时都处在拥堵的状态,北京的三环路上一到晚上22点过后也很好走,但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车仍旧比比皆是,这就不能用人多人少来解释了。
走着走着,天色越来越暗,先前的小雨已经变成了小雪,继而变成大雪,路两侧也都披上银装,但道路上仍然是连积水都没有,所以并不影响车速。又走了一段时间,大雪变成了雪雾,想是那段路比较低洼,气温又忽冷忽热吧?我们对路况比较陌生,所以乖乖地走在最外侧车道,最多也就敢开到120。但德国人可不管这个,仍旧嗖嗖地从我们旁边超过去,仿佛他们的车都装了雷达的。
这是路上的一个休息区,有公共厕所、桌椅板凳、绿地和小卖部,不过小卖部歇业了,估计夏天才开业。
一路上我们经历了雨天、雪天、雨夹雪天、风天、雾天,一路经四季,还好有惊无险,在当天下午14点多到达海德堡,整个行程历时6个小时。
醉人的暮色
由于德国冬天的白天非常短,15点半以后天就开始发暗,17点多天就黑了,所以我们抓紧时间入住酒店,抓紧时间在城里逛逛。
我们下榻的酒店名为Vier Jahreszeiten,是一家坐落于著名景点老桥旁边的老式家庭酒店。酒店的位置非常好,从窗户里就能看到滚滚奔流的内卡河、横跨在河上的老桥以及老桥桥头那尊著名的铜猴雕像。我订的房间为80欧一天,包含早餐。不过酒店附近没有停车位,车需要停到南边两条街处的停车楼,一天14欧元。
酒店的门很小,里面也没电梯,楼梯是木质的,踩上去嘎嘎作响。酒店的一层被租出去开餐馆了,而且还是中餐馆。我们去的时候那里正在歇业装修——不过就算营业,我们也不会去吃。
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河水、老桥与铜猴。还有一群群围着猴子拍照的游客。
推开另一侧的窗户就能看到教堂的钟楼。即便我不是基督徒,在此刻我也感到非常幸福。
安顿好行李后,我们便把车开到停车楼存放。停车楼是个很好的观景台,近处的街,远处的教堂,尽收眼底。
由于海德堡很小,街上停车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就把车放在这,等走的时候再来开。旁边是辆卡宴,也是游客的。(大款游客……)
从停车楼出来,我们走上了Hauptstraße街。这条街是海德堡最著名的步行街,街上遍布各种商店、酒吧、餐厅。海德堡是德国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旅游城市,所以虽然正值淡季,这条街上仍是熙来攘往。而且,很多特产店的橱窗上都挂着用中日韩三种文字书写的“免税店”的牌子。看来我们的东亚邻居对购物的热情也很高啊!
从停车场出来,路过Karlsplatz广场,看到了这座圣母雕塑。
由于我们一直赶路,没吃中午饭,所以这个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于是在街上的第一站,就是餐厅。这家餐厅的名叫Weisser Schwan,是白天鹅的意思。餐厅里的环境和侍者的态度都很好,饭菜口味也不错,推荐一下。
这是我们到德国后的第一顿正餐,所以迫不及待地点了啤酒。这杯是我的黑啤,口感相当好。在德国喝啤酒,每一个杯子都会给配一个小纸垫。一开始我们都没太在意这个东西,但后来才发现,由于德国每个地方都出产自己的本地啤酒,所以这都是当地啤酒品牌所独有的纸垫,是非常值得收集的东西。
这是匈牙利牛肉汤。之前采访匈牙利大使馆旅游参赞时,他就向我们隆重推荐他们家乡的这道美食,所以那天看到菜单上有,就点了一份。一小碗汤,两片面包。吃过之后由衷赞叹:匈牙利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啊!(对不起了韦罗参赞,你们家乡的汤真是一点都不好喝)
这是我同事媳妇点的一份烤肉,这里面有牛肉、鸡肉和猪肉,请自行分辨。
蔬菜沙拉,中规中矩。
需要隆重介绍的纽伦堡香肠,很香。香肠下面是传统德国酸菜,跟东北酸菜味道差不多,口感更烂一些。
这是法兰克福香肠,跟纽伦堡香肠比起来更粗壮一些,不过味道似乎差不多。
吃完饭,有了精神,我们继续逛街。Hauptstraße街的南边就是著名的海德堡大学,所以街上除了游客,还有不少大学生的身影。如此的热闹也吸引了不少街头艺术家在此卖艺,悠扬的萨克斯曲子飘荡在纷纷细雨中,伴随着暮色降临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
清冷的小雨浇不灭大家逛街的热情……
各种卡通封面的笔记本,文艺女青年的最爱。旁边的书都是德文的,完全看不懂,不过封面都很好看。
当地水果,不贵。
一家招牌很有意思的酒店。德国人都很有设计天赋,经常能做出许多让人喜欢的东西来。
疑似是药店,不知道橱窗里的北极熊代表什么,美白?
这个东西叫雪球,闻起来很香,一股浓郁的巧克力味,但吃起来很一般,就一层巧克力皮,里面是一个饼干球。这东西很受女孩欢迎,店里还排了队,操着各国口音的美女们叽叽喳喳地对雪球指指点点(其中包括我媳妇和我同事媳妇)。
主打毛料的服装店。德国人似乎很喜欢自己织毛衣,很多地方都有卖毛线的。我小时候我妈还经常给我织毛衣,现在也不织了。
看这一团团色彩亮丽的大毛线。
已经准备打烊的面包店。橱窗上挂的面包圈在德国很受欢迎,其实一点都不好吃,上面白色的点点不是芝麻,是大盐粒。
卖书报文具的小店,这种小店有好几个,不愧是大学城。
这位父亲带着小孩和小小孩在商店外等媳妇,德国的好男人啊!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这个色彩的海德堡是我最喜欢的。
由于白天在风雪中开了6个多小时的车,此时我和我同事已经很累了,于是我们决定去找一家酒吧喝点啤酒聊聊天。刚才吃饭时已经喝了0.5L的啤酒,但明显都没喝够,德国的啤酒太好喝了!
这家酒吧的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这种特色装饰倒是独一无二的,一眼就能找到。
还有一幅写着“流水年华”的汉字书法。注意那个站着的人偶,第二天在海德堡城堡里,我们还将见到他。
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观察周围的老外,发现他们很喜欢吃这里的披萨,于是我们断定这家的披萨很有名,第二天中午再来尝尝。我们周边的德国人都很漂亮,男的笔挺,女的苗条,还有一位老人,穿了一身黑色皮风衣,大光头,鹰钩鼻,那形象演盖世太保都不用化妆的。
喝完酒,我们打道回府,并决定从河边走,听听内卡河水在晚上奔流的声音。因为这几天德国全境都是雨雪天气,所以内卡河水量充沛,白天看起来还好,晚上一听,还真有气势。
雨夜惊现“Umbrella”公司的车!玩过“生化危机”的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开玩笑,这是一辆非常漂亮的野马跑车,看来车主是位生化迷。
夜晚的老桥、河水和车灯。
回到酒店,我们又趴在窗台上看了许久夜景,才恋恋不舍地睡去,准备好充足的体力,明天去看看海德堡那让歌德之心迷失的另一面。
![]() |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在1月22日,德国南部大部分地区都已冰天雪地的时候,海德堡仍保持了一份深秋的样貌。莫非这是一座四季如秋的城市?
从柏林到海德堡
从柏林开车到海德堡,需走A9、A4和A5高速公路,全程约633公里。
我们一大早从柏林出发,在导航仪的指导下顺利走上A9高速,向慕尼黑方向进发。刚开出柏林市区,还没等我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尽情撒欢,导航仪就把我指下高速,让我左拐右拐走到了一条乡村公路上。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从A9去A4的必经之路,但走着走着发现不大对劲,于是我同事赶紧看导航仪,才发现原来他把导航策略调成了“不走高速”——这本来是我们打算在南德城镇间往来观景时采取的策略,结果不小心提前设定了。不过,这段走错了的乡间公路倒是非常的美,宁静的田野、整齐的屋舍、葱郁的草木随着蜿蜒的道路依次从我眼前掠过。打开车窗,大口呼吸湿润、纯净的空气,再想想北京前不久大雾笼罩的天空,我差点没哭出来。
![]() |
由于赶时间,我们没下车拍照,就在车上随手拍了几张。德国的交通标志与国内差别不大,比如图中的牌子表示前方有村落,会有人过马路,限速30。
![]() |
这个时候飘起了小雨,空气越发显得干净。从这里再往前就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的机动车道旁还单独开辟出了一条有草木隔离的自行车道,既平坦又安全,在德国骑自行车真是太幸福了。
在导航仪的指点下我们又回到A9高速,一路狂奔。德国的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够不限速,跟德国的车、路、人都有关系。首先,德国的车是没得说,不但本土德系车跑得飞快,美系、日系、法系、韩系车在德国也都非常给力,这跟德国人的开车习惯与市场需求有关。
其次,德国的路况非常好,路面的渗水性极强,一般的雨雪天气对路面的影响非常小。路面纹路深,虽然比较费油,但增加了轮胎的摩擦力,防滑性能好。另外,高速公路上也不是全都不限速,诸如一些连续转弯、长距离下坡、有出入口的地方都会有限速提醒标志。在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路段,如森林路段,就会有一个画着鹿的牌子告诉你:“这里偶尔会跳出来一只鹿,晚上开车要小心啊亲!”还有一些限速标牌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起作用的,比如道路湿滑时限速,夜间限速等,牌子上画的内容很容易看懂。
最后,不得不好好说说德国人在开车这方面上确实很值得敬佩。在高速公路上,外侧车道是行车道,内侧车道是超车道——这一点国内国外都一样,但国内的司机却很难严格遵守这条规则。在德国,大家都守规矩,需要超车时拐出去,超过去了再拐回来。此外,德国人的遵纪守法还体现在大卡车和面包车上。在国内,这两种车是交通压力的主要制造者,跑得慢不说,多数还都不守规矩,高速公路上两三辆大卡车并排把路堵死的场景屡见不鲜。在德国,首先它们不会跑得很慢,这跟不超载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他们也不会乱开,该怎样就怎样,不得不让我佩服德国人的素质。
我们一路之上经常讨论德国人为什么素质高,一开始提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人少,资源相对也很丰富,所以用不着你争我抢,自然素质也就高了。但仔细想想,我们在国内也并非时时都处在拥堵的状态,北京的三环路上一到晚上22点过后也很好走,但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车仍旧比比皆是,这就不能用人多人少来解释了。
走着走着,天色越来越暗,先前的小雨已经变成了小雪,继而变成大雪,路两侧也都披上银装,但道路上仍然是连积水都没有,所以并不影响车速。又走了一段时间,大雪变成了雪雾,想是那段路比较低洼,气温又忽冷忽热吧?我们对路况比较陌生,所以乖乖地走在最外侧车道,最多也就敢开到120。但德国人可不管这个,仍旧嗖嗖地从我们旁边超过去,仿佛他们的车都装了雷达的。
![]() |
这是路上的一个休息区,有公共厕所、桌椅板凳、绿地和小卖部,不过小卖部歇业了,估计夏天才开业。
一路上我们经历了雨天、雪天、雨夹雪天、风天、雾天,一路经四季,还好有惊无险,在当天下午14点多到达海德堡,整个行程历时6个小时。
醉人的暮色
由于德国冬天的白天非常短,15点半以后天就开始发暗,17点多天就黑了,所以我们抓紧时间入住酒店,抓紧时间在城里逛逛。
我们下榻的酒店名为Vier Jahreszeiten,是一家坐落于著名景点老桥旁边的老式家庭酒店。酒店的位置非常好,从窗户里就能看到滚滚奔流的内卡河、横跨在河上的老桥以及老桥桥头那尊著名的铜猴雕像。我订的房间为80欧一天,包含早餐。不过酒店附近没有停车位,车需要停到南边两条街处的停车楼,一天14欧元。
![]() |
酒店的门很小,里面也没电梯,楼梯是木质的,踩上去嘎嘎作响。酒店的一层被租出去开餐馆了,而且还是中餐馆。我们去的时候那里正在歇业装修——不过就算营业,我们也不会去吃。
![]() |
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河水、老桥与铜猴。还有一群群围着猴子拍照的游客。
![]() |
推开另一侧的窗户就能看到教堂的钟楼。即便我不是基督徒,在此刻我也感到非常幸福。
![]() |
安顿好行李后,我们便把车开到停车楼存放。停车楼是个很好的观景台,近处的街,远处的教堂,尽收眼底。
![]() |
由于海德堡很小,街上停车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就把车放在这,等走的时候再来开。旁边是辆卡宴,也是游客的。(大款游客……)
从停车楼出来,我们走上了Hauptstraße街。这条街是海德堡最著名的步行街,街上遍布各种商店、酒吧、餐厅。海德堡是德国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旅游城市,所以虽然正值淡季,这条街上仍是熙来攘往。而且,很多特产店的橱窗上都挂着用中日韩三种文字书写的“免税店”的牌子。看来我们的东亚邻居对购物的热情也很高啊!
![]() |
从停车场出来,路过Karlsplatz广场,看到了这座圣母雕塑。
由于我们一直赶路,没吃中午饭,所以这个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于是在街上的第一站,就是餐厅。这家餐厅的名叫Weisser Schwan,是白天鹅的意思。餐厅里的环境和侍者的态度都很好,饭菜口味也不错,推荐一下。
![]() |
这是我们到德国后的第一顿正餐,所以迫不及待地点了啤酒。这杯是我的黑啤,口感相当好。在德国喝啤酒,每一个杯子都会给配一个小纸垫。一开始我们都没太在意这个东西,但后来才发现,由于德国每个地方都出产自己的本地啤酒,所以这都是当地啤酒品牌所独有的纸垫,是非常值得收集的东西。
![]() |
这是匈牙利牛肉汤。之前采访匈牙利大使馆旅游参赞时,他就向我们隆重推荐他们家乡的这道美食,所以那天看到菜单上有,就点了一份。一小碗汤,两片面包。吃过之后由衷赞叹:匈牙利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啊!(对不起了韦罗参赞,你们家乡的汤真是一点都不好喝)
![]() |
这是我同事媳妇点的一份烤肉,这里面有牛肉、鸡肉和猪肉,请自行分辨。
![]() |
蔬菜沙拉,中规中矩。
![]() |
需要隆重介绍的纽伦堡香肠,很香。香肠下面是传统德国酸菜,跟东北酸菜味道差不多,口感更烂一些。
![]() |
这是法兰克福香肠,跟纽伦堡香肠比起来更粗壮一些,不过味道似乎差不多。
吃完饭,有了精神,我们继续逛街。Hauptstraße街的南边就是著名的海德堡大学,所以街上除了游客,还有不少大学生的身影。如此的热闹也吸引了不少街头艺术家在此卖艺,悠扬的萨克斯曲子飘荡在纷纷细雨中,伴随着暮色降临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
![]() |
清冷的小雨浇不灭大家逛街的热情……
![]() |
各种卡通封面的笔记本,文艺女青年的最爱。旁边的书都是德文的,完全看不懂,不过封面都很好看。
![]() |
当地水果,不贵。
![]() |
一家招牌很有意思的酒店。德国人都很有设计天赋,经常能做出许多让人喜欢的东西来。
![]() |
疑似是药店,不知道橱窗里的北极熊代表什么,美白?
![]() |
这个东西叫雪球,闻起来很香,一股浓郁的巧克力味,但吃起来很一般,就一层巧克力皮,里面是一个饼干球。这东西很受女孩欢迎,店里还排了队,操着各国口音的美女们叽叽喳喳地对雪球指指点点(其中包括我媳妇和我同事媳妇)。
![]() |
主打毛料的服装店。德国人似乎很喜欢自己织毛衣,很多地方都有卖毛线的。我小时候我妈还经常给我织毛衣,现在也不织了。
![]() |
看这一团团色彩亮丽的大毛线。
![]() |
已经准备打烊的面包店。橱窗上挂的面包圈在德国很受欢迎,其实一点都不好吃,上面白色的点点不是芝麻,是大盐粒。
![]() |
卖书报文具的小店,这种小店有好几个,不愧是大学城。
![]() |
这位父亲带着小孩和小小孩在商店外等媳妇,德国的好男人啊!
![]() |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这个色彩的海德堡是我最喜欢的。
由于白天在风雪中开了6个多小时的车,此时我和我同事已经很累了,于是我们决定去找一家酒吧喝点啤酒聊聊天。刚才吃饭时已经喝了0.5L的啤酒,但明显都没喝够,德国的啤酒太好喝了!
![]() |
这家酒吧的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这种特色装饰倒是独一无二的,一眼就能找到。
![]() |
还有一幅写着“流水年华”的汉字书法。注意那个站着的人偶,第二天在海德堡城堡里,我们还将见到他。
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观察周围的老外,发现他们很喜欢吃这里的披萨,于是我们断定这家的披萨很有名,第二天中午再来尝尝。我们周边的德国人都很漂亮,男的笔挺,女的苗条,还有一位老人,穿了一身黑色皮风衣,大光头,鹰钩鼻,那形象演盖世太保都不用化妆的。
喝完酒,我们打道回府,并决定从河边走,听听内卡河水在晚上奔流的声音。因为这几天德国全境都是雨雪天气,所以内卡河水量充沛,白天看起来还好,晚上一听,还真有气势。
![]() |
雨夜惊现“Umbrella”公司的车!玩过“生化危机”的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开玩笑,这是一辆非常漂亮的野马跑车,看来车主是位生化迷。
![]() |
夜晚的老桥、河水和车灯。
回到酒店,我们又趴在窗台上看了许久夜景,才恋恋不舍地睡去,准备好充足的体力,明天去看看海德堡那让歌德之心迷失的另一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