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之另一种朽坏
昨夜夜读《娱乐至死》,大半夜兴奋得睡不着觉。反思我们的当下,虽然电视机是早已落尘良久,但风生水起的微博生态依然切合这本书的主题,不禁慨叹,避免成为乌合之众需要何等高度的警觉和不间断的自省。末世果实成熟渐至腐烂,诸多网罗,正如圣经彼得前书5章8-9节所说,“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媒体即信息”,“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其自身可承载图像和迅捷的特点,犹如当年伊甸园里的蛇一样,勾引我们犯罪堕落。与电视相比,微博虽然也有所谓意见领袖和明星评论员,但相对于电视的绝对输出与输入的单向关系,微博更如银河星系,每一个或发言或转发或评论的人都是其中一颗明亮或黯淡的星,是术语所称的自媒体。
自媒体时代,是否意味着个人意识的自我保管可实现?是否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我们热火朝天地选择关注圈,选择关注话题,选择微群,这是一条我们亲手锻造的锁链,渐渐把我们推上了一座长而又长的索桥。走过长索桥的人都知道,一旦走上桥,众人的步伐被群集之后无限放大,个人的步伐就完全被摇摆的索桥所改变,除了踉踉跄跄随之缓慢前行外别无选择,仅少数人会回头另择路或自顾自强行疾行过桥。如果说电视曾经是在主动大量散发糖果而蛀坏了我们的牙齿和胃口,现在的我们只不过是带着已经坏了的牙口和胃口在微博世界继续找糖吃,仅剩的品味是分辨水果味和奶油味哪个更适合自己罢了。
这状态曾经两次引起我的警觉。一次是潘欣说,他关注的300余人里面,目前只有@新启蒙熊伟一人还在一直向大家传递着有关WK的信息,想想WK事发时的群情澎湃,再想想如今倒韩挺韩的如火如荼,他发现,其实大部分人爱好的不是什么民主、自由,爱好的就是凑热闹和八卦。另一次忘了是哪个名人说,微博上的热点就是一阵风刮过就完了,说他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就一个当时微博上很火的热点引发了一些思考,想了十来天,收集了一些周边资料,写了一篇长微博发表出来,谁知风向早已转得无声无息,长微博仅得数条评论,其中一条还是说,老兄,怎么现在你还在关注这个呢?言下之意是冷了的饽饽不香,谁还傻乎乎地捧着不放呢。你选择的小生态在大生态里,源头已被污染,而且是辐射式的传染病。
电视时代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后遗症到了微博时代更加变本加厉。《娱乐至死》里嘲讽说,历史将无法证明,一个自认为在22分钟之内就能评价整个世界的文化能够生存下去(注:22分钟是当时某广播节目的时间)。而140字现在已成为一个真理表达的充分长度。虽然我还常看到方某人在微博上吵架时为自己辩解,某个错误的发生完全是因为微博的长度限制造成了误解,等等。仍有人坚称“莎士比亚说简洁是睿智的灵魂”,并且强调“在这个年代,这话似乎更合时宜”。无疑,如果你仅仅只是打算把真理佩戴在颈项上,自然它是越简洁越好的。人类的脑容量从印刷术时代走向电视时代已是缩小了不少,于是大家就take it for granted了---脑容量这样小,怎能装得下复杂的真理呢?莫非真理也像女人的身材,是要不断缩缩减减至苗条幼细,才能见容于这美丽的新衣裳的?
但我的意思原不是要否定莎士比亚的话,真理本身可以是简洁的---如果无需被理解。真理一旦需要被理解,成为于人有意义有指引行动价值的真理,则必然复杂化。因真理乃不是一粒与外界毫无反应毫无干系的原子---真理是一场风暴一场争战,是要破除种种荒谬和罪性、悖逆与顽梗,走过长之又长的曲折之路才能到达的宁静之地。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在那里,你知道。只有完整地经过这一场,你才能声称,你与真理是互相拥有互相理解。被抛在微博这个垃圾场的真理呢?毫无价值,它可以是变了鱼眼睛的珍珠,是价值连城宝物错被做了赝品摆设。
然而不是没有真的猛士的,虽然他们如今已不用再去面对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他们变成了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这种事迹表现在发长微博。不甘于寂寞的猛士呵,仍期待着掌声和关注,即便观众的水准已经每况愈下。但只要得到了数量众多的转发和谄媚赞美性质的评论,他们便满足了。虽然思想的产生犹如怀胎般痛苦,但这孩子竟只换了这许多廉价的口水,他们也竟然是满足的。有人因这许多的眼球而庆幸,互联网上将要诞生了民主,可是这样的乌合之众又能爆发出什么样的力量?曾经无数次被感动过被震撼过被鼓舞过被激扬过的民众,在思想的骚动之后仿佛只是走向了下一个嘉年华,而不是用gemin的药来加增生活的苦。甚至他连自己的上一个决定也忘了(准备为wuyin去法院网站申述留言的人群下一秒就被另一个热点抓去了眼球),哦,那不重要,重要的永远是下一个。
明天,生活会出售给我们更多的欢乐吗?
“媒体即信息”,“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其自身可承载图像和迅捷的特点,犹如当年伊甸园里的蛇一样,勾引我们犯罪堕落。与电视相比,微博虽然也有所谓意见领袖和明星评论员,但相对于电视的绝对输出与输入的单向关系,微博更如银河星系,每一个或发言或转发或评论的人都是其中一颗明亮或黯淡的星,是术语所称的自媒体。
自媒体时代,是否意味着个人意识的自我保管可实现?是否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我们热火朝天地选择关注圈,选择关注话题,选择微群,这是一条我们亲手锻造的锁链,渐渐把我们推上了一座长而又长的索桥。走过长索桥的人都知道,一旦走上桥,众人的步伐被群集之后无限放大,个人的步伐就完全被摇摆的索桥所改变,除了踉踉跄跄随之缓慢前行外别无选择,仅少数人会回头另择路或自顾自强行疾行过桥。如果说电视曾经是在主动大量散发糖果而蛀坏了我们的牙齿和胃口,现在的我们只不过是带着已经坏了的牙口和胃口在微博世界继续找糖吃,仅剩的品味是分辨水果味和奶油味哪个更适合自己罢了。
这状态曾经两次引起我的警觉。一次是潘欣说,他关注的300余人里面,目前只有@新启蒙熊伟一人还在一直向大家传递着有关WK的信息,想想WK事发时的群情澎湃,再想想如今倒韩挺韩的如火如荼,他发现,其实大部分人爱好的不是什么民主、自由,爱好的就是凑热闹和八卦。另一次忘了是哪个名人说,微博上的热点就是一阵风刮过就完了,说他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就一个当时微博上很火的热点引发了一些思考,想了十来天,收集了一些周边资料,写了一篇长微博发表出来,谁知风向早已转得无声无息,长微博仅得数条评论,其中一条还是说,老兄,怎么现在你还在关注这个呢?言下之意是冷了的饽饽不香,谁还傻乎乎地捧着不放呢。你选择的小生态在大生态里,源头已被污染,而且是辐射式的传染病。
电视时代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后遗症到了微博时代更加变本加厉。《娱乐至死》里嘲讽说,历史将无法证明,一个自认为在22分钟之内就能评价整个世界的文化能够生存下去(注:22分钟是当时某广播节目的时间)。而140字现在已成为一个真理表达的充分长度。虽然我还常看到方某人在微博上吵架时为自己辩解,某个错误的发生完全是因为微博的长度限制造成了误解,等等。仍有人坚称“莎士比亚说简洁是睿智的灵魂”,并且强调“在这个年代,这话似乎更合时宜”。无疑,如果你仅仅只是打算把真理佩戴在颈项上,自然它是越简洁越好的。人类的脑容量从印刷术时代走向电视时代已是缩小了不少,于是大家就take it for granted了---脑容量这样小,怎能装得下复杂的真理呢?莫非真理也像女人的身材,是要不断缩缩减减至苗条幼细,才能见容于这美丽的新衣裳的?
但我的意思原不是要否定莎士比亚的话,真理本身可以是简洁的---如果无需被理解。真理一旦需要被理解,成为于人有意义有指引行动价值的真理,则必然复杂化。因真理乃不是一粒与外界毫无反应毫无干系的原子---真理是一场风暴一场争战,是要破除种种荒谬和罪性、悖逆与顽梗,走过长之又长的曲折之路才能到达的宁静之地。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在那里,你知道。只有完整地经过这一场,你才能声称,你与真理是互相拥有互相理解。被抛在微博这个垃圾场的真理呢?毫无价值,它可以是变了鱼眼睛的珍珠,是价值连城宝物错被做了赝品摆设。
然而不是没有真的猛士的,虽然他们如今已不用再去面对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他们变成了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这种事迹表现在发长微博。不甘于寂寞的猛士呵,仍期待着掌声和关注,即便观众的水准已经每况愈下。但只要得到了数量众多的转发和谄媚赞美性质的评论,他们便满足了。虽然思想的产生犹如怀胎般痛苦,但这孩子竟只换了这许多廉价的口水,他们也竟然是满足的。有人因这许多的眼球而庆幸,互联网上将要诞生了民主,可是这样的乌合之众又能爆发出什么样的力量?曾经无数次被感动过被震撼过被鼓舞过被激扬过的民众,在思想的骚动之后仿佛只是走向了下一个嘉年华,而不是用gemin的药来加增生活的苦。甚至他连自己的上一个决定也忘了(准备为wuyin去法院网站申述留言的人群下一秒就被另一个热点抓去了眼球),哦,那不重要,重要的永远是下一个。
明天,生活会出售给我们更多的欢乐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