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情故事
情人节的夜晚,给无处可去的男女屌丝们讲个故事吧。故事是从费玉清先生处听来的。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故事的主人公是百乐门夜总会演奏法国号的乐手,名唤奕华。那个年代的百乐门,可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为闪亮的欢场之一,乐队自然也是上海滩极为耀眼的明星。自古才子配佳人,风流倜傥的奕华也自然拥有醉人的爱情,而与他共沐爱河的正是令上海滩万千士人倾倒的富家千金若云。
然而,时代的悲剧总是裹挟着每个人的命运。日军的铁蹄步步紧逼,上海眼看就要沦陷。若云寻到奕华,希望他能与她全家共同移民美国。奕华搂过若云,道,我与百乐门有约在身,也实在割舍不下这方给我艺术生命的舞台。何况国家有难,我当共赴国难。但愿战事平息之后,你我再见。若云万般不舍,也只有应允。奕华心想送一定情信物,引为日后相见之用。搜遍全身,只得一枚一元的硬币,于是郑重地交到若云手中。两人一时缱绻,依依惜别,若云将那留有爱人体温的硬币攥在手心,登上了驶往大洋彼岸的轮船。
后来战事愈紧,奕华终于参军。在一次异常残酷的战役之中,他失去了自己右手的三根手指。然而,比那万千战死的将士们幸运的是,他到底活了下来,并见证了日本的投降。抗战胜利后,奕华回到了百乐门,可是失去手指的他再也无法演奏乐器。老板看他可怜,便许他一份在夜总会门口拉黄包车的工作。
转眼又是十数年过去,上海早已恢复往日的繁华,百乐门也换了东家,但依旧灯火辉煌。然而在这霓虹灯下渐渐苍老的却是时运不济的奕华。不能演奏音乐早已抽去了他的灵魂,而唯一支撑着他继续活下去的,只是那对爱人的牵挂。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大洋的彼岸,也另有一个充满渴望的心灵,正日日夜夜的思念着他。终于,若云抵不住思念之切,决心回到上海,寻回那段失落的“倾城之恋”。
若云回国后百般查找奕华的消息,却始终石沉大海。失望之余,她想在诀别上海之前,最后看看那给她无尽回忆的百乐门。故地重游,惹得美人愁绪万千。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只想早些回到酒店,离开这片伤心之地。于是便叫了一辆门口的黄包车。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停在门口的车夫不是别人,正是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奕华一听声音,便认了出来,偷眼望去,眼前果然是她!多年之后,想不到若云依然如自己记忆中的那般美丽动人。奕华正要一把抱过若云,却突然怔住。他看到自己残缺的右手,看到自己褴褛的衣衫,想到自己百般的蹉跎,终于不敢,也不忍相认。他只想留给若云一个最为美好的印象,那怕,那只是梦。奕华于是强压激动,拉低帽檐,颤颤巍巍地走到了若云身边。
在回酒店的路上,若云不时问着奕华上海多年来的变化,可奕华始终只是“嗯嗯啊啊”,不敢说话。终于到了酒店,若云询问车钱几何。奕华压着嗓子,道,五角。可就这一声,就只要这一声,便触到了若云心底最柔软的那一片。她泪如雨下,怔怔看着眼前的这个头发花白满脸胡茬的车夫,道,是你吗?...奕华...奕华却不做声,只是把头压得更低,浑身止不住的颤抖。若云默默地拿出了那枚伴随她十数年的一元硬币,缓缓的放在了奕华的手心。谁知,奕华一把拿过硬币,拉上车子转身便跑,不一时,就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只留下泪湿衣衫的若云瑟瑟地站在上海的秋风之中。
自此之后,奕华再也没有见过若云。他终日闭门不出,不吃不喝,只是一遍遍地婆娑着手中的硬币。不多时,他便病倒了。无人照料的他,憔悴日深,终于奄奄一息。但就在离世的前一刻,他支着病体,就着窗外透进的月光,回想着往事前尘,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一首歌。从此成为千古绝唱。
故事讲完了,令人唏嘘不已。奕华与若云的爱情终于还是飘散在世事的烟云之中,但到底,他临终写下的歌谣广为传唱,让我们能回想起他们那段美好的年华与可歌可泣的爱情。这段歌谣感人至深,或许你也曾听过,歌词如下:
“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了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故事的主人公是百乐门夜总会演奏法国号的乐手,名唤奕华。那个年代的百乐门,可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为闪亮的欢场之一,乐队自然也是上海滩极为耀眼的明星。自古才子配佳人,风流倜傥的奕华也自然拥有醉人的爱情,而与他共沐爱河的正是令上海滩万千士人倾倒的富家千金若云。
然而,时代的悲剧总是裹挟着每个人的命运。日军的铁蹄步步紧逼,上海眼看就要沦陷。若云寻到奕华,希望他能与她全家共同移民美国。奕华搂过若云,道,我与百乐门有约在身,也实在割舍不下这方给我艺术生命的舞台。何况国家有难,我当共赴国难。但愿战事平息之后,你我再见。若云万般不舍,也只有应允。奕华心想送一定情信物,引为日后相见之用。搜遍全身,只得一枚一元的硬币,于是郑重地交到若云手中。两人一时缱绻,依依惜别,若云将那留有爱人体温的硬币攥在手心,登上了驶往大洋彼岸的轮船。
后来战事愈紧,奕华终于参军。在一次异常残酷的战役之中,他失去了自己右手的三根手指。然而,比那万千战死的将士们幸运的是,他到底活了下来,并见证了日本的投降。抗战胜利后,奕华回到了百乐门,可是失去手指的他再也无法演奏乐器。老板看他可怜,便许他一份在夜总会门口拉黄包车的工作。
转眼又是十数年过去,上海早已恢复往日的繁华,百乐门也换了东家,但依旧灯火辉煌。然而在这霓虹灯下渐渐苍老的却是时运不济的奕华。不能演奏音乐早已抽去了他的灵魂,而唯一支撑着他继续活下去的,只是那对爱人的牵挂。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大洋的彼岸,也另有一个充满渴望的心灵,正日日夜夜的思念着他。终于,若云抵不住思念之切,决心回到上海,寻回那段失落的“倾城之恋”。
若云回国后百般查找奕华的消息,却始终石沉大海。失望之余,她想在诀别上海之前,最后看看那给她无尽回忆的百乐门。故地重游,惹得美人愁绪万千。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只想早些回到酒店,离开这片伤心之地。于是便叫了一辆门口的黄包车。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停在门口的车夫不是别人,正是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奕华一听声音,便认了出来,偷眼望去,眼前果然是她!多年之后,想不到若云依然如自己记忆中的那般美丽动人。奕华正要一把抱过若云,却突然怔住。他看到自己残缺的右手,看到自己褴褛的衣衫,想到自己百般的蹉跎,终于不敢,也不忍相认。他只想留给若云一个最为美好的印象,那怕,那只是梦。奕华于是强压激动,拉低帽檐,颤颤巍巍地走到了若云身边。
在回酒店的路上,若云不时问着奕华上海多年来的变化,可奕华始终只是“嗯嗯啊啊”,不敢说话。终于到了酒店,若云询问车钱几何。奕华压着嗓子,道,五角。可就这一声,就只要这一声,便触到了若云心底最柔软的那一片。她泪如雨下,怔怔看着眼前的这个头发花白满脸胡茬的车夫,道,是你吗?...奕华...奕华却不做声,只是把头压得更低,浑身止不住的颤抖。若云默默地拿出了那枚伴随她十数年的一元硬币,缓缓的放在了奕华的手心。谁知,奕华一把拿过硬币,拉上车子转身便跑,不一时,就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只留下泪湿衣衫的若云瑟瑟地站在上海的秋风之中。
自此之后,奕华再也没有见过若云。他终日闭门不出,不吃不喝,只是一遍遍地婆娑着手中的硬币。不多时,他便病倒了。无人照料的他,憔悴日深,终于奄奄一息。但就在离世的前一刻,他支着病体,就着窗外透进的月光,回想着往事前尘,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一首歌。从此成为千古绝唱。
故事讲完了,令人唏嘘不已。奕华与若云的爱情终于还是飘散在世事的烟云之中,但到底,他临终写下的歌谣广为传唱,让我们能回想起他们那段美好的年华与可歌可泣的爱情。这段歌谣感人至深,或许你也曾听过,歌词如下:
“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了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祝大家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