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锅两扇门
![]() |
自打从建水朋友那里学会汽锅鸡的手段后,不仅实现了随时体验“汽走游龙”气质的愿望,也打开了另外两扇门。
一扇是鉴别门,专杀假冒汽锅鸡。诸位点了汽锅鸡这道云南名菜,见到鸡块躺在红火的、喜气洋洋的建水紫陶汽锅中,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某次在餐厅吃饭,上菜的服务员揭开热气腾腾的铁板烧盖子,满面春风、一气呵成地说道:“这是铁板**,请慢用”。我们一看,只有一块铁板和热气,里面什么也没有,就愣了三秒钟。服务员没有按计划收获到“好的”或者“谢谢”之类的回应,而是我们齐刷刷疑惑的眼神,赶紧低头一看,吓坏了。连忙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拿错了。”三五分钟后,装有菜的铁板迅速被端上来。据我观察推测,目前云南尤其是昆明、建水餐厅里的汽锅鸡也与此类似,大部分都是大锅煮好后,上菜前临时放进汽锅里“演出”一下而已,比“假唱”还恶劣。
我没潜伏到人家厨房的本事,但市面上汽锅鸡那分量过于充足的汤就露出了马脚,“演过了”。汽锅菜全靠水蒸气,汽锅中间圆锥形的孔充当导管。它很细,蒸汽及热量只能均匀地缓缓地游走在汽锅内,慢慢将食物催熟。一般汽锅菜要是带汤,理论上是汽锅产生的热量将食材的水分“逼”出来后形成,有点武侠片里面运用内功的意思。做汽锅鸡的话,出汤率不会高于10%,一斤鸡煮不出一两汤,但滴滴都是精华。也基于此,建水人做汽锅鸡都不直接喝汤,一来汤少,喝起来不过瘾;二来有点可惜,不如再转动脑筋,加点配料。主流做法是在汽锅底层铺上方言所说的“皂角米”或者糯米,鸡肉在上面。火候一到,鸡肉滋生的油、汤慢慢渗透到米上,多余的才凝结起来。吃的时候,米是精华,鸡肉位居次席。而摆在餐厅里的汽锅鸡,都是洋洋洒洒丰丰满满一大锅汤,成了不易被察觉的狐狸尾巴。
另一扇是蒸菜门,专做各种好吃的。春节在安宁螳螂川买了一个老品种南瓜,第一次用普通的蒸锅处理,水味较重;第二次用炒锅焖,稍好,但没有达到理想的甜味;第三次用汽锅,瓜肉本身的甜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得到交口称赞。瓜中的水分化作汤,喝起来像蜂蜜水那么甜,又是意外之喜。推而广之,想吃蒸菜的时候,用汽锅一一试验,想必会有更多惊喜。
------
图为某次蒸南瓜时,恰巧还有红薯、红萝卜,就一起都给办了,名为“三红汽锅”。汤太甜,用吸管喝个精光光。
附录:
• 四年一梦气锅鸡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594c20100k9q3.html
•
• 要人命的气锅鸡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594c2010006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