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到了什么
最近专业课上的多了,身心感觉特别疲乏。终于,今天能有一整天的时间呆在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的书,一切看起来都特别美好,我更加确定,生活中仅仅有各种各样的机是发现不了这个世界的美的。
中午的时候,终于把一本看了好几天的书给看完了,书写的很好,是一个记者写的。不知从什么起,自己对看的书越来越挑剔,所以好不容易碰到一两本对口味的书,就会特别珍惜。为了调节思绪,我用手机上了会网,进空间看了看,看到几个朋友更新了日志,每次看到好朋友更新了我都会很开心的去凑凑热闹。其实看了他们的文章,我感慨特别多,因为透过那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
那个时候挺热血的,一心沉浸于文字的世界,有时会感觉自己特别不着调,甚至感觉特别愚蠢。好多人都挺惊讶的,发现我变得特别文绉绉,特别愤青。其实我也讨厌文绉绉,所以,当朋友这么说我的时候,我的心坎就像是长了疙瘩一样,挺难受的。长大成人这件事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有一天你可能会成长为你曾经最为鄙视的那类人,而不管是谁我觉得都很难抵挡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鄙视。有一段时间,我都不好意思动笔写,我常想,这文学类的书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呢?不像那些工科类的书籍,能让人掌握一种技术,这些纯粹的语言表达,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就像小说,看过了就很容易忘。
但是像我这类他们眼中的小愤青却十分的需要,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我想书看多了,你会最终会明白。其实对于愤青这个词我发现稍微有点思想觉悟的人都不怎么称呼别人是愤青,别人就是想法多一点,看社会看的透一点,你就瞧不起人家,硬要说人家不懂得适应和理解这个社会。按我理解,说别人是愤青的人其实一点都不了解他们,他们是说了很多现实的话,但是他们心里清楚着呢,他们就是怕你们这些只懂得默默低头赶路的人忘了该往哪走,提醒你们呢。
所以在这个社会里,大家一致推崇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东西,跟着大众的脚步一起走是很难独领风骚的,因为人太多,挤着了,这要是万一成了领头羊也不是很好玩的事,因为一不小心很可能会掉阴沟里,所以我想通了,虽然身体上脱离大众有点困难,但是我在思想上脱离一下还是可能的。其实说的文艺一点,这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老子不在乎了。被苦逼这么多年,该潇洒潇洒了。我想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自己,我会为自己与别人有一点点不一样而感到欣慰的,虽然只有一点点,但至少不一样了!
前几天,有个朋友叫我帮他看几篇稿件。其实我最原先的出发点是,可以看看别人的稿件是件不错的事,当然也就对我这种没干过编辑的人来说才会这样,我相信干编辑这行的肯定没有我这热情。说起来那家伙还挺狠,事后才告诉,原来那些稿件里放了一篇她自己写的,然后让我选一篇,所以呀,在这个世界里干活真是不容易,你看就连做好人都挺难呀。但是,我想她的本意是好的,我估摸着应该是她自己也投稿了,但总的避避嫌,所以就拉上我。我要感谢她,给予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任。
事后我觉得挺尴尬的,因为我选的那篇不是她写的,她好像也把稿件拿给她的语文老师看了,那老师说她写的那篇最好,我选的那篇估计排不上号,这下我就放心了。我一直觉得写文章是很个人的事,一个人文章写的好不好跟看的人其实没什么关系,而看文章的人看的爽不爽其实跟写文章的人也是没什么关系的,最多最多只能说,这文章不是很合我的口味,所以我就不喜欢了一下。所以从很早的时候,我看别人的文章不说这文章写的好或者不好,我更多的会说我喜欢或者不喜欢。当然看了那几篇,我可以感觉他们都是用心写的,只是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我比较不喜欢,仅此而已。我觉得敢于表达和流露感情的人是值得尊重的,我也可以很负责的跟我那朋友讲,我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我知道身边有些人其实有写的冲动,但是怕写不好,所以不敢写,我想对他们说:用心写的东西都是好东西,自己写的开心,那就是胜利,别人再看的开心,那就是锦上添花。
晚上跟静姐聊天,她说我这人说话没轻没重的,对我有小小的不满。我的心啊,那是拔凉拔凉的,都快成拔丝了,其实跟我比较近的人都知道,我这人看起来挺老,但是挺爱开玩笑的,说话也会无厘头,也会神奇地冒出一些太直接的话。这是我最本真的一面,我觉得与人交往,本真的存在比较不会令人恶心,至少不会恶心到自己。所以我希望她不要在意,以后我会注意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