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辛波絲卡
墓誌銘
這裡躺著,像逗點般,一個
舊派的人。她寫過幾首詩,
大地賜她長眠,雖然她生前
不曾加入任何文學派系。
她墓上除了這首小詩,牛蒡
和貓頭鷹外,別無其它珍物。
路人啊,拿出你提包裡的電腦,
思索一下辛波絲卡的命運。
..................................................................
有些人喜歡詩
有些人——
那表示不是全部。
甚至不是全部的大多數,而是少數。
倘若不把每個人必上的學校
和詩人自己算在內,一千個人當中大概會有
兩個吧。
喜歡——
不過也有人喜歡雞絲麵湯。
有人喜歡恭維和藍色,有人喜歡老舊圍巾,
有人喜歡證明自己的論點,
有人喜歡以狗為寵物。
詩——
然而詩究竟是怎麼樣的東西?
針對這個問題
人們提出的不確定答案不只一個。
但是我不懂,不懂又緊抓著它不放,
仿佛抓住了救命的欄杆。
..................................................................
三個最奇怪的詞
當我說「未來」這個詞,
第一音方出即成過去。
當我說「寂靜」這個詞,
我打破了它。
當我說「無」這個詞,
我在無中生有。
..................................................................
有些人
有些人逃離另一些人。
在某個國家的太陽
和雲朵之下。
他們幾乎拋棄所擁有的一切,
已播種的田地,一些雞,幾條狗,
映著熊熊烈火的鏡子。
他們肩上扛著水罐和成捆的行囊。
裡頭裝的東西越空,
反而越顯沉重。
無聲無息的事:有人因疲憊而倒地。
驚天動地的事:有人的麵包遭搶奪。
有人企圖搖醒癱軟的孩子。
總有另一條不該走的路在他們前面,
總有另一條不該過的橋 跨越在紅得怪異的河上。
週遭有一些槍響,時近時遠,
頭頂有一架飛機,似乎盤旋不去。
會點隱身術應該很管用,
能堅硬如灰色石塊也行,
或者,更棒的是,讓自己不存在
一小段或一長段時間。
總有別的事情會發生,只是何地和何事的問題,
總有人會撲向他們,只是何時和何人的問題,
以多少種形式,帶著什麼意圖。
倘若他可以選擇,
也許他不會成為敵人,
而會允許他們過某種生活。
..................................................................
對統計學的貢獻
一百人當中
凡事皆聰明過人者
——五十二人;
步步躊躇者
——幾乎其餘所有的人;
如果不會費時過久,
樂於伸出援手者
——高達四十九人;
始終很佳,
別無例外者
——四,或許五人;
能夠不帶妒意欣賞他人者
——十八人;
對短暫青春
存有幻覺者
——六十人,容有些許誤差;
不容小覷者
——四十四人;
生活在對某人或某事的
持久恐懼中者
——七十七人:
能快樂者
——二十來個;
個體無害,
群體中作惡者
——至少一半的人;
為情勢所迫時
行徑殘酷者
——還是不要知道為妙
即便只是約略的數目;
事後學乖者
——比事前明智者
多不上幾個人;
只重物質生活者
——四十人
(但願我看法有誤);
彎腰駝背喊痛,
黑暗中無手電筒者
——八十三人
或遲或早;
公正不阿者
——三十五人,為數眾多;
公正不阿
又通達情理者
——三人;
值得同情者
——九十九人;
終需一死者
——百分之一百的人。
此一數目迄今未曾改變。
..................................................................
負片
在灰濛濛的天空下
一朵更灰暗的雲
被太陽鑲上黑邊。
在左邊,也就是右邊,
一根白色的櫻桃枝開出黑色的花。
明亮的陰影在你臉上。
你剛在桌旁坐下
把灰色的手放在上面。
你像個幽靈似的
試圖喚起生者。
(既然仍是其中一員,
我該出現在他眼前,輕拍一下:
晚安,也就是早安,
再見,也就是哈囉。
並且不吝於對他的回答提出問題,
關於生命,
那寧靜之前的暴風雨。)
..................................................................
雲朵
要描寫雲朵
動作得十分快速——
轉瞬間
它們就幻化成別的東西。
它們的特質:
形狀,色澤,姿態,結構
絕不重複。
沒有記憶的包袱,
它們優遊於事實之上。
它們怎麼可能見證任何事情——
一遇到事情,便潰向四方。
和雲朵相比,
生活牢固多了,
經久不變,近乎永恆。
在雲朵旁,
即便石頭也像我們的兄弟,
可以讓我們依靠,
而雲朵只是輕浮的遠房表親。
讓想存活的人存活,
而後死去,一個接一個,
雲朵對這事
一點也
不覺得奇怪。
在你的整個生活以及
我,尚未完的,生活之上,
它們壯麗地遊行過。
它們沒有義務陪我們死去。
它們飄動時,也不一定要人看見。
..................................................................
在眾生中
我就是我。
一個不可思議的巧合,
一如所有巧合。
我原本可能擁有
不同的祖先,
自另一個巢
振翅而出,
或者自另一棵樹
脫殼爬行。
大自然的更衣室裡
有許多服裝:
蜘蛛,海鷗,田鼠之裝。
每一件都完全合身,
竭盡其責,
直到被穿破。
我也沒有選擇,
但我毫無怨言。
我原本可能成為
不是那麼離群之物,
蟻群,魚群,嗡嗡作響的蜂群的一份子,
被風吹亂的風景的一小部分。
某個較歹命者,
因身上的毛皮
或節慶的菜餚而被飼養,
某個在玻璃片下游動的東西。
紮根於地的一棵樹,
烈火行將逼近。
一片草葉,被莫名事件
引發的驚逃所踐踏。
黑暗星星下的典型,
為他人而發亮。
該怎麼辦,如果我引發人們
恐懼,或者只讓人憎惡,
只讓人同情?
如果我出生於
不該出生的部族,
前面的道路都被封閉?
命運到目前為止
待我不薄。
我原本可能無法
回憶任何美好時光。
我原本可能被剝奪掉
好作譬喻的氣質。
我可能是我——但一無驚奇可言,
也就是說,
一個截然不同的人。
..................................................................
植物的沉默
一種單向的關係在你們和我之間
進展得還算順利。
我知道葉子,花瓣,核仁,毬果和莖幹為何物,
也知道你們在四月和十二月會發生什麼事。
雖然我的好奇未獲回報,
我仍樂於為你們其中一些彎腰屈身,
為另外一些伸長脖子。
我這裡有你們的名字:
楓樹,牛蒡,地錢,
石楠,杜松,槲寄生,勿忘我;
而你們誰也不知道我的名字。
我們有共同的旅程。
在旅行時互相交談,
交換,譬如,關於天氣的意見,
或者關於一閃而過的車站。
因為關係密切,我們不乏話題。
同一顆星球讓我們近在咫尺。
我們依同樣的定律投落影子。
我們都試著以自己的方式了解一些東西,
即便我們不了解處,也有幾分相似。
儘管問吧,我會盡可能說明:
我的眼睛看到了什麼?
我的心為什麼會跳動?
我的身體怎麼沒有生根?
但要如何回答沒有提出的問題,
尤其當答問者對你們而言
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矮樹林,灌木叢,草地,燈心草……
我對你們說的一切只是獨白,
你們都沒有聽見。
和你們的交談雖必要卻不可能。
如此急切,在我倉卒的人生,
卻永遠被擱置。
………………………………………………
以上譯詩來自2011年台灣寶瓶出版詩選《辛波絲卡》,譯者陳黎‧張芬齡。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szympoem.htm
摘自2012年2月3日新聞: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辛波丝卡2月1日在克拉科夫于睡眠中故去,享年88岁。
這裡躺著,像逗點般,一個
舊派的人。她寫過幾首詩,
大地賜她長眠,雖然她生前
不曾加入任何文學派系。
她墓上除了這首小詩,牛蒡
和貓頭鷹外,別無其它珍物。
路人啊,拿出你提包裡的電腦,
思索一下辛波絲卡的命運。
..................................................................
有些人喜歡詩
有些人——
那表示不是全部。
甚至不是全部的大多數,而是少數。
倘若不把每個人必上的學校
和詩人自己算在內,一千個人當中大概會有
兩個吧。
喜歡——
不過也有人喜歡雞絲麵湯。
有人喜歡恭維和藍色,有人喜歡老舊圍巾,
有人喜歡證明自己的論點,
有人喜歡以狗為寵物。
詩——
然而詩究竟是怎麼樣的東西?
針對這個問題
人們提出的不確定答案不只一個。
但是我不懂,不懂又緊抓著它不放,
仿佛抓住了救命的欄杆。
..................................................................
三個最奇怪的詞
當我說「未來」這個詞,
第一音方出即成過去。
當我說「寂靜」這個詞,
我打破了它。
當我說「無」這個詞,
我在無中生有。
..................................................................
有些人
有些人逃離另一些人。
在某個國家的太陽
和雲朵之下。
他們幾乎拋棄所擁有的一切,
已播種的田地,一些雞,幾條狗,
映著熊熊烈火的鏡子。
他們肩上扛著水罐和成捆的行囊。
裡頭裝的東西越空,
反而越顯沉重。
無聲無息的事:有人因疲憊而倒地。
驚天動地的事:有人的麵包遭搶奪。
有人企圖搖醒癱軟的孩子。
總有另一條不該走的路在他們前面,
總有另一條不該過的橋 跨越在紅得怪異的河上。
週遭有一些槍響,時近時遠,
頭頂有一架飛機,似乎盤旋不去。
會點隱身術應該很管用,
能堅硬如灰色石塊也行,
或者,更棒的是,讓自己不存在
一小段或一長段時間。
總有別的事情會發生,只是何地和何事的問題,
總有人會撲向他們,只是何時和何人的問題,
以多少種形式,帶著什麼意圖。
倘若他可以選擇,
也許他不會成為敵人,
而會允許他們過某種生活。
..................................................................
對統計學的貢獻
一百人當中
凡事皆聰明過人者
——五十二人;
步步躊躇者
——幾乎其餘所有的人;
如果不會費時過久,
樂於伸出援手者
——高達四十九人;
始終很佳,
別無例外者
——四,或許五人;
能夠不帶妒意欣賞他人者
——十八人;
對短暫青春
存有幻覺者
——六十人,容有些許誤差;
不容小覷者
——四十四人;
生活在對某人或某事的
持久恐懼中者
——七十七人:
能快樂者
——二十來個;
個體無害,
群體中作惡者
——至少一半的人;
為情勢所迫時
行徑殘酷者
——還是不要知道為妙
即便只是約略的數目;
事後學乖者
——比事前明智者
多不上幾個人;
只重物質生活者
——四十人
(但願我看法有誤);
彎腰駝背喊痛,
黑暗中無手電筒者
——八十三人
或遲或早;
公正不阿者
——三十五人,為數眾多;
公正不阿
又通達情理者
——三人;
值得同情者
——九十九人;
終需一死者
——百分之一百的人。
此一數目迄今未曾改變。
..................................................................
負片
在灰濛濛的天空下
一朵更灰暗的雲
被太陽鑲上黑邊。
在左邊,也就是右邊,
一根白色的櫻桃枝開出黑色的花。
明亮的陰影在你臉上。
你剛在桌旁坐下
把灰色的手放在上面。
你像個幽靈似的
試圖喚起生者。
(既然仍是其中一員,
我該出現在他眼前,輕拍一下:
晚安,也就是早安,
再見,也就是哈囉。
並且不吝於對他的回答提出問題,
關於生命,
那寧靜之前的暴風雨。)
..................................................................
雲朵
要描寫雲朵
動作得十分快速——
轉瞬間
它們就幻化成別的東西。
它們的特質:
形狀,色澤,姿態,結構
絕不重複。
沒有記憶的包袱,
它們優遊於事實之上。
它們怎麼可能見證任何事情——
一遇到事情,便潰向四方。
和雲朵相比,
生活牢固多了,
經久不變,近乎永恆。
在雲朵旁,
即便石頭也像我們的兄弟,
可以讓我們依靠,
而雲朵只是輕浮的遠房表親。
讓想存活的人存活,
而後死去,一個接一個,
雲朵對這事
一點也
不覺得奇怪。
在你的整個生活以及
我,尚未完的,生活之上,
它們壯麗地遊行過。
它們沒有義務陪我們死去。
它們飄動時,也不一定要人看見。
..................................................................
在眾生中
我就是我。
一個不可思議的巧合,
一如所有巧合。
我原本可能擁有
不同的祖先,
自另一個巢
振翅而出,
或者自另一棵樹
脫殼爬行。
大自然的更衣室裡
有許多服裝:
蜘蛛,海鷗,田鼠之裝。
每一件都完全合身,
竭盡其責,
直到被穿破。
我也沒有選擇,
但我毫無怨言。
我原本可能成為
不是那麼離群之物,
蟻群,魚群,嗡嗡作響的蜂群的一份子,
被風吹亂的風景的一小部分。
某個較歹命者,
因身上的毛皮
或節慶的菜餚而被飼養,
某個在玻璃片下游動的東西。
紮根於地的一棵樹,
烈火行將逼近。
一片草葉,被莫名事件
引發的驚逃所踐踏。
黑暗星星下的典型,
為他人而發亮。
該怎麼辦,如果我引發人們
恐懼,或者只讓人憎惡,
只讓人同情?
如果我出生於
不該出生的部族,
前面的道路都被封閉?
命運到目前為止
待我不薄。
我原本可能無法
回憶任何美好時光。
我原本可能被剝奪掉
好作譬喻的氣質。
我可能是我——但一無驚奇可言,
也就是說,
一個截然不同的人。
..................................................................
植物的沉默
一種單向的關係在你們和我之間
進展得還算順利。
我知道葉子,花瓣,核仁,毬果和莖幹為何物,
也知道你們在四月和十二月會發生什麼事。
雖然我的好奇未獲回報,
我仍樂於為你們其中一些彎腰屈身,
為另外一些伸長脖子。
我這裡有你們的名字:
楓樹,牛蒡,地錢,
石楠,杜松,槲寄生,勿忘我;
而你們誰也不知道我的名字。
我們有共同的旅程。
在旅行時互相交談,
交換,譬如,關於天氣的意見,
或者關於一閃而過的車站。
因為關係密切,我們不乏話題。
同一顆星球讓我們近在咫尺。
我們依同樣的定律投落影子。
我們都試著以自己的方式了解一些東西,
即便我們不了解處,也有幾分相似。
儘管問吧,我會盡可能說明:
我的眼睛看到了什麼?
我的心為什麼會跳動?
我的身體怎麼沒有生根?
但要如何回答沒有提出的問題,
尤其當答問者對你們而言
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矮樹林,灌木叢,草地,燈心草……
我對你們說的一切只是獨白,
你們都沒有聽見。
和你們的交談雖必要卻不可能。
如此急切,在我倉卒的人生,
卻永遠被擱置。
………………………………………………
以上譯詩來自2011年台灣寶瓶出版詩選《辛波絲卡》,譯者陳黎‧張芬齡。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szympoem.htm
摘自2012年2月3日新聞: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辛波丝卡2月1日在克拉科夫于睡眠中故去,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