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Brown新作《The Lost Symbol》读后
终于有一篇分类正常的文了……撒花
期待Dan Brown新作很久了,可惜由于考试等BT事情接踵而至,直到前两天才终于买了书,迫不及待的一天看完。大概是由于我看得比较快的缘故,这本书让我感到dan brown有江郎才尽之嫌。
“the lost symbol”是Prof.Landon系列的第三部,仍旧是讲述了Prof.Landon的离奇遭遇,剧情需要,我们的Prof.Landon有着和柯南小朋友一样的“运气”,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总是能很准确的砸中这位哈佛教授。既然是小说,不得不谈到人物设计。“the lost symbol”依然以landon为主角,按照老米的一贯思路,英雄就是应该有美女作陪,landon系列的女主角又是无一例外的才貌双全,这次的“兰女郎”,Katherine Solomon,是一位物理学家,家世显赫;与前两部相同,会出现一位对landon来说亦师亦友的人物且肯定会跟女主角有亲属关系,这个人物无一例外的在书的前几章里都会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被杀害,这次被炮灰的是共济会智者,Katherine的哥哥Peter Solomon,不过他的待遇相比前两位很不错了,少了一只手而已。dan brown对“反派”的描写也是相当到位的,“反派”们无一例外的都不喜欢把自己当人看,个个都具有自虐的癖好,不过the lost symbol中“反派”的身份确实出人意料,我认为是本书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还有一类人在landon系列里也不能忽视,就是地位尴尬的,代表着政府的执法者。
lost symbol的故事发生在12个小时内,dan brown可谓是费尽心思的让prof.landon在这短短的12小时内把Washington翻了个底朝天。这次各方势在必得的是共济会的终极秘密,据说有改变人类进程之力量。当然,dan brown一向都是以故弄玄虚为卖点,这次的谜底也一如既往的“大惊小怪”。共济会的精英们绞尽脑汁的让后人们享受着解密的过程,而众人追逐的答案则平淡无奇。或许是那些“老小孩们”就是想让渴求秘密的人在曲折的寻求之路上感受谜底的真谛。
虽说个人觉得lost symbol的故事情节远远赶不上前两部,特别是天使与魔鬼。看lost symbol时已没有当初看天使与魔鬼的手不释卷,意犹未尽。吸引我看下去的唯一理由是dan brown对于符号,宗教,历史,艺术以及科学的把握。书中大量引用西方各领域杰出代表的著作,当然还有在西方文化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圣经。尽管故事精彩性大不如前,可是dan brown仍有办法使读者有继续读的兴致。从dan brown的书中,不难发现宗教在西方社会中具有绝对的地位,各个角落都或多或少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小到建筑壁画,大到整个washington的规划,lost symbol就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个人认为dan brown用曲折的故事告诉人们,心中不要有贪欲,正直善良无欲无求的人会得到最后的“智慧”,就如同Harry为什么能从厄里斯魔镜里取得魔法石一样,可以说这也是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相信很多小说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为什么dan brown会成功,我想很大一部分都仰仗他对宗教等知识的熟知,以及利用人们对谜的极大好奇心。无论如何,dan brown的Landon系列都极具可看性,可如果再不对情节设置下功夫,总有一天人们又会对“dan green”趋之若鹜。
========================正文结束的分割线========================
实在对lost symbol此没啥感觉了,看完后只有查注解里典故的恶趣味。
或许我真的真的看得太快了……
OVER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