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会是枝裕和
刚从早大回来,听了早稻田川口艺术学校的学生和是枝裕和的讨论,题目是“今后的媒体和映像制作”。是枝裕和是早大出身,请他来的目的算是提点后辈,所以正如题目所示,这次的话题并不是围绕是枝裕和的个人创作。
讨论开始前放了两段影像,一段是电视台(TBS?)在1967年的街头采访。采访中,年轻的女记者手拿话筒指着被访者直接了当地问,你爱祖国吗?被访者当然说,爱啊。接着她便机关枪一样地继续问,祖国和家庭比,更爱哪个?你会为了祖国牺牲家庭吗?你有外国人朋友吗?如果两国之间发生战争你会怎么办?你会杀了朋友吗?多名被访者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问话有些疲于招架,而银幕前的我很惊讶一向很注重礼数周全的日本人拥有了媒体身份怎么可以变得如此无礼。(作为“外人”,突然有种背后发凉的感觉,幸亏自己身处的不是1967年的日本。。。)果然,这段采访播出后在当时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报纸媒体上登出了批判性的文章。第二段是关于越战时日本媒体在越南拍到的妇孺影像,阐述媒体在制作影像时是有针对性的,先确立一个受众人群,有选择地向他们做表达。
影像放完后,川口艺术学校的学生和是枝裕和上台来了。是枝裕和矮壮身材,脸和照片上一样(废话)。他一坐下来就自己倒水喝起来。然后话题围绕映像媒体的“公共性”和“私性”展开了讨论。学生举了311地震时的新闻影像的例子,讨论哪些影像不适合在儿童可以收看的时段播出之类的,我对这个话题不是很感冒所以没怎么注意听。感觉上川口学校的学生素质不是太高,不会提问,经常绕来绕去不知所云说一堆东西,然后抛出一个模棱两可意图不明让人没法回答的问题让是枝裕和来回答。(日语本来就很暧昧,大家都不喜欢说肯定句,疑问句大多数时候只是委婉并不是真的需要对方回答,所以今晚经常出现某个学生说完一大段话停顿了好几秒是枝裕和才反应过来是等着自己来回答的尴尬场面。= =|||)总之,耗了很多时间在学生的自我纠结中,令人昏昏欲睡。是枝裕和也任凭学生自己整,感觉他也是半放空状态。。。后来当主持的学生说想请是枝裕和说说自己下一步的拍摄计划,是枝裕和说,今天不是来说我自己的吧,我想听听大家说。那个学生还试图劝说,发现是枝裕和表情很坚决,于是讪讪地说,那继续讨论今天的主题吧。。。(他也知道他们自己词穷了所以想转移视线,是枝裕和才不笨哪。可是我想台下的人都更想听他说说拍摄计划吧。。。)
之后,一个女学生问是枝裕和,对网络映像媒体的看法。是枝裕和说自己对太新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他不喜欢电子书,喜欢实体书,连手机都比周围的人用的晚。同理呢,他认为电影就是该在电影院里看才有感觉,会印象深刻,买DVD看,自己看没看过都不确定。至于网络媒体上看电影,根本不曾接触。女学生锲而不舍地要说服是枝裕和网络这种新媒体有如何如何的好,是枝裕和不为所动,其他学生也加入游说队伍。今天的议题是“今后的媒体和映像制作”,主办者对这场讨论的期待是,一个实力派导演给后辈们带来一些业内使用新媒体的新鲜资讯,普通人接触不到的先端,但是你们根本就找错人了好吧,如果你们真的认真看过是枝裕和的作品哪怕一两部就知道此君骨子里有多念旧,根本对新生事物冥顽不灵的啊!!!!结果这次讨论就变成了一群乳臭未干的学生想要说服是枝裕和网络媒体重要性。。。
去年在早稻田松竹看过川口艺术学校的毕业作品展映,并不是特别出彩,不过比起东艺那群由北野武和黑泽清带领的号称日本艺术最高学府的学生习作,也没差到哪里去。
这次讨论会里面有意思的东西很少(跟我日语水平不济也有关系),只记得是枝裕和讲了个小段子,说他带着《幻之光》去法国参加一个什么电影节的时候(他本人说的就是“那个什么电影节”= =|||),有法国人看了以后认为,《幻之光》是以梦开始的,所以它的结尾也是梦。是枝裕和说,结尾明明就不是梦是现实啊!然后两边翻译貌似就争论这个吵起来,把他晾一边了。(他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制作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传达障碍。)
散场的时候,他站在门口和人说话,我从旁边擦身而过,他感觉上没有我高(165-170区间),头发有点花白了(1962年生人)。对他的印象是,一个很自我的人,气场强大,眼神富有洞察力。(不过如果在电车里看到也不会觉得出挑,这一点跟见到黑泽清时的感觉截然不同。)
汇报完毕。
讨论开始前放了两段影像,一段是电视台(TBS?)在1967年的街头采访。采访中,年轻的女记者手拿话筒指着被访者直接了当地问,你爱祖国吗?被访者当然说,爱啊。接着她便机关枪一样地继续问,祖国和家庭比,更爱哪个?你会为了祖国牺牲家庭吗?你有外国人朋友吗?如果两国之间发生战争你会怎么办?你会杀了朋友吗?多名被访者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问话有些疲于招架,而银幕前的我很惊讶一向很注重礼数周全的日本人拥有了媒体身份怎么可以变得如此无礼。(作为“外人”,突然有种背后发凉的感觉,幸亏自己身处的不是1967年的日本。。。)果然,这段采访播出后在当时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报纸媒体上登出了批判性的文章。第二段是关于越战时日本媒体在越南拍到的妇孺影像,阐述媒体在制作影像时是有针对性的,先确立一个受众人群,有选择地向他们做表达。
影像放完后,川口艺术学校的学生和是枝裕和上台来了。是枝裕和矮壮身材,脸和照片上一样(废话)。他一坐下来就自己倒水喝起来。然后话题围绕映像媒体的“公共性”和“私性”展开了讨论。学生举了311地震时的新闻影像的例子,讨论哪些影像不适合在儿童可以收看的时段播出之类的,我对这个话题不是很感冒所以没怎么注意听。感觉上川口学校的学生素质不是太高,不会提问,经常绕来绕去不知所云说一堆东西,然后抛出一个模棱两可意图不明让人没法回答的问题让是枝裕和来回答。(日语本来就很暧昧,大家都不喜欢说肯定句,疑问句大多数时候只是委婉并不是真的需要对方回答,所以今晚经常出现某个学生说完一大段话停顿了好几秒是枝裕和才反应过来是等着自己来回答的尴尬场面。= =|||)总之,耗了很多时间在学生的自我纠结中,令人昏昏欲睡。是枝裕和也任凭学生自己整,感觉他也是半放空状态。。。后来当主持的学生说想请是枝裕和说说自己下一步的拍摄计划,是枝裕和说,今天不是来说我自己的吧,我想听听大家说。那个学生还试图劝说,发现是枝裕和表情很坚决,于是讪讪地说,那继续讨论今天的主题吧。。。(他也知道他们自己词穷了所以想转移视线,是枝裕和才不笨哪。可是我想台下的人都更想听他说说拍摄计划吧。。。)
之后,一个女学生问是枝裕和,对网络映像媒体的看法。是枝裕和说自己对太新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他不喜欢电子书,喜欢实体书,连手机都比周围的人用的晚。同理呢,他认为电影就是该在电影院里看才有感觉,会印象深刻,买DVD看,自己看没看过都不确定。至于网络媒体上看电影,根本不曾接触。女学生锲而不舍地要说服是枝裕和网络这种新媒体有如何如何的好,是枝裕和不为所动,其他学生也加入游说队伍。今天的议题是“今后的媒体和映像制作”,主办者对这场讨论的期待是,一个实力派导演给后辈们带来一些业内使用新媒体的新鲜资讯,普通人接触不到的先端,但是你们根本就找错人了好吧,如果你们真的认真看过是枝裕和的作品哪怕一两部就知道此君骨子里有多念旧,根本对新生事物冥顽不灵的啊!!!!结果这次讨论就变成了一群乳臭未干的学生想要说服是枝裕和网络媒体重要性。。。
去年在早稻田松竹看过川口艺术学校的毕业作品展映,并不是特别出彩,不过比起东艺那群由北野武和黑泽清带领的号称日本艺术最高学府的学生习作,也没差到哪里去。
这次讨论会里面有意思的东西很少(跟我日语水平不济也有关系),只记得是枝裕和讲了个小段子,说他带着《幻之光》去法国参加一个什么电影节的时候(他本人说的就是“那个什么电影节”= =|||),有法国人看了以后认为,《幻之光》是以梦开始的,所以它的结尾也是梦。是枝裕和说,结尾明明就不是梦是现实啊!然后两边翻译貌似就争论这个吵起来,把他晾一边了。(他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制作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传达障碍。)
散场的时候,他站在门口和人说话,我从旁边擦身而过,他感觉上没有我高(165-170区间),头发有点花白了(1962年生人)。对他的印象是,一个很自我的人,气场强大,眼神富有洞察力。(不过如果在电车里看到也不会觉得出挑,这一点跟见到黑泽清时的感觉截然不同。)
汇报完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