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的川陕晋骑行游记11
9月30日 星期五 晴 16—25度
从宝鸡沿清姜路上山,过大散关到达秦岭梁顶,继续南行到达凤县。
秦岭主脉横亘在陕西境内,自西而东,犹如一条巨龙。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先后开辟了五条通道,分别是: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和蓝武道。五条古道都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其中不少路段修在峭崖陡壁之上,古人采用凿孔架木,上铺木板的方法,这样的道路就叫“栈道”。秦岭古道行走之艰难,读李白《蜀道难》时可以有所体会,诗中所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青泥,就指现在陕西略阳西北的青泥岭,那里是秦岭古道的一部分。
我选择了川陕公路翻越秦岭。川陕公路于1936年通车,是川陕间第一条现代公路,它的部分路段与陈仓古道叠合。我从宝鸡出发,第一天爬上大散梁顶,骑到凤县住宿,第二天骑到留坝,第三天到达汉中,三天的路线全长260公里。宝鸡市海拔约700M,大散梁顶海拔1900多M,从出发地到梁顶约35公里,要爬高1200M,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考验。
6点10分离店,街灯尚明。骑上清姜路不久,有两位骑行者从后面赶上来,其中一位亮着前后灯的车友靠过来说话。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后鼓励我,说骑秦岭路并不太难,别着急,慢慢骑,然后挥手而去。过了一会,还能远远望见,他的自行车灯在前方一闪一闪地亮。
又骑了一段路后,我追上了另一位独自骑行的骑友。他告我他姓李,宝鸡人,属虎,今年61岁,原来是大车司机,开车时常在这条路上跑。如今退休了,买辆自行车锻炼身体。他告诉我,到汉中需要翻越三道梁,大散梁是第一道,凤县和留坝之间还有酒祭梁和柴关岭两道梁,此外再无险阻,你就放心骑吧。他还说这条路上风景好,路况好,通高速后,车也不多,现在季节也正是不冷不热的好时候。这段路和宝成铁路相伴而行,铁道一会儿在左侧高高的山上,一会儿却突然出现在身旁,与公路近在咫尺,像是在玩捉迷藏。
不久,骑到大散关。这里已然感到了山的高峻,前方只见山体连绵,葱茏远去。大散关是陈仓道上的咽喉之地,南宋时秦岭以北土地尽失,这里就成了抗击金兵的前沿阵地。南宋将领吴玠、吴璘弟兄俩,在大散关以两千精兵凭险防守,始终未被金兵攻破。就是在那时,才成就了大散关的名气,才有了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另一处叫瓜洲的地方,也是南宋的前沿,在长江北边的扬州附近,是运河上的一处渡口。几年前我到扬州游览,曾到运河边去寻访,其时唯见茫茫一片白水,渡口已了无踪迹,徒留了一个地名。
忽听有人招呼,原来是那两位超我先到的车友。只见他俩站在大散关景区门前一块空地上,正在整理装束,头盔已经端端正正戴好在头上,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此时老李也到了,四个人寒暄一番,那两位说他们还要赶回去上班呢,于是骑车折返,挥手而去。我低头看表,时值7点20。
歇一口气,浏览一番四周的景色,和老李继续前行。老李说,他每天都要再前骑5公里,到一个叫独一家的地方后折返。大散关以上,路陡峻起来。坡度大的路段,我宁可徒步,我不习惯小速比骑行。上山骑行与徒步并举,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使大、小腿肌肉在轮换中得到休息,有利长途,二是徒步比骑车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欣赏路边的风景。我骑车出游的目的,以游为主,骑速骑术都在其次。在时尚骑车者眼中,我这些都是“菜鸟”之论,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5公里后到达“独一家”,原来这里是家餐馆。餐馆地处之字路的拐弯处,前连峻岭,后接陡坡,果然独此一家!老李说:前面到梁顶还有17公里,不能陪你了。我拉着他以独一家为背景拍了合影,握手道别,继续前行。
10点20分到达梁顶。梁顶是宝鸡与凤县的分界,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梁顶有一小片阔地,东向有一座门,那里通往嘉陵江的源头。
在梁顶稍事休息后,开始下山,骑往凤县方向。秦岭以南,坡变缓了,山也变得舒展。公路像一条河,流入了连绵群山中一通河谷,那河就是嘉陵江。此后,路伴着河,河伴着路,蜿蜒前行,直到凤县。沿路不时出现些村庄,村子都临江靠路,往往二、三十户的样子。粉墙黛瓦,青山作衬,翠竹掩映,恍惚到了江南。
凤洲镇和凤县之间的一处山坡上,远远望去一片金色,阳光下灿烂耀眼。骑近了才知道那是一处庙宇,叫“消灾寺”,还颇有些来历。原来当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四川路经这里,到这座佛寺拜佛,许愿说如果佛祖保佑此去平安,将来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等到平叛结束,玄宗返回长安时再经此地,唐玄宗果然天子无戏言,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还赐寺名为“消灾寺”。近年,凤县要打造旅游强县,把这消灾寺的重塑也娜为重点内容之一,眼前的消灾寺新装初就,明天国庆节就正式开光迎客了。
4点半到达凤县,住宿,晚饭。
近年网上盛传凤县夜景的美妙,吸引了无数游客为看夜景蜂来蝶至。8点半,我到江边去看夜景。
四围高山,县城夹着江陵江而建。险峻处山直把城逼到了江边,临江的楼房就筑在山坡之上。天造地设的逼仄恰也成就了造景的因素,凤县就把县城搞成个花盆中的水月夜景。江水宽阔,波光粼粼,临江建筑都披了霓虹彩灯,五光十色。夹岸的色彩倒影于江中,江水流动,飘逸虚幻,俯仰顾盼,天上人间。据说凤县夜景的高潮处是音乐喷泉,那喷泉能伴着音乐把江水喷到180米的高度,号称亚洲第一。
我在江边直等到9点50,喷泉依然没有动静,江风清冷,就回去休息了。
从宝鸡沿清姜路上山,过大散关到达秦岭梁顶,继续南行到达凤县。
秦岭主脉横亘在陕西境内,自西而东,犹如一条巨龙。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先后开辟了五条通道,分别是: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和蓝武道。五条古道都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其中不少路段修在峭崖陡壁之上,古人采用凿孔架木,上铺木板的方法,这样的道路就叫“栈道”。秦岭古道行走之艰难,读李白《蜀道难》时可以有所体会,诗中所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青泥,就指现在陕西略阳西北的青泥岭,那里是秦岭古道的一部分。
我选择了川陕公路翻越秦岭。川陕公路于1936年通车,是川陕间第一条现代公路,它的部分路段与陈仓古道叠合。我从宝鸡出发,第一天爬上大散梁顶,骑到凤县住宿,第二天骑到留坝,第三天到达汉中,三天的路线全长260公里。宝鸡市海拔约700M,大散梁顶海拔1900多M,从出发地到梁顶约35公里,要爬高1200M,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考验。
6点10分离店,街灯尚明。骑上清姜路不久,有两位骑行者从后面赶上来,其中一位亮着前后灯的车友靠过来说话。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后鼓励我,说骑秦岭路并不太难,别着急,慢慢骑,然后挥手而去。过了一会,还能远远望见,他的自行车灯在前方一闪一闪地亮。
又骑了一段路后,我追上了另一位独自骑行的骑友。他告我他姓李,宝鸡人,属虎,今年61岁,原来是大车司机,开车时常在这条路上跑。如今退休了,买辆自行车锻炼身体。他告诉我,到汉中需要翻越三道梁,大散梁是第一道,凤县和留坝之间还有酒祭梁和柴关岭两道梁,此外再无险阻,你就放心骑吧。他还说这条路上风景好,路况好,通高速后,车也不多,现在季节也正是不冷不热的好时候。这段路和宝成铁路相伴而行,铁道一会儿在左侧高高的山上,一会儿却突然出现在身旁,与公路近在咫尺,像是在玩捉迷藏。
不久,骑到大散关。这里已然感到了山的高峻,前方只见山体连绵,葱茏远去。大散关是陈仓道上的咽喉之地,南宋时秦岭以北土地尽失,这里就成了抗击金兵的前沿阵地。南宋将领吴玠、吴璘弟兄俩,在大散关以两千精兵凭险防守,始终未被金兵攻破。就是在那时,才成就了大散关的名气,才有了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另一处叫瓜洲的地方,也是南宋的前沿,在长江北边的扬州附近,是运河上的一处渡口。几年前我到扬州游览,曾到运河边去寻访,其时唯见茫茫一片白水,渡口已了无踪迹,徒留了一个地名。
忽听有人招呼,原来是那两位超我先到的车友。只见他俩站在大散关景区门前一块空地上,正在整理装束,头盔已经端端正正戴好在头上,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此时老李也到了,四个人寒暄一番,那两位说他们还要赶回去上班呢,于是骑车折返,挥手而去。我低头看表,时值7点20。
歇一口气,浏览一番四周的景色,和老李继续前行。老李说,他每天都要再前骑5公里,到一个叫独一家的地方后折返。大散关以上,路陡峻起来。坡度大的路段,我宁可徒步,我不习惯小速比骑行。上山骑行与徒步并举,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使大、小腿肌肉在轮换中得到休息,有利长途,二是徒步比骑车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欣赏路边的风景。我骑车出游的目的,以游为主,骑速骑术都在其次。在时尚骑车者眼中,我这些都是“菜鸟”之论,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5公里后到达“独一家”,原来这里是家餐馆。餐馆地处之字路的拐弯处,前连峻岭,后接陡坡,果然独此一家!老李说:前面到梁顶还有17公里,不能陪你了。我拉着他以独一家为背景拍了合影,握手道别,继续前行。
10点20分到达梁顶。梁顶是宝鸡与凤县的分界,也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梁顶有一小片阔地,东向有一座门,那里通往嘉陵江的源头。
在梁顶稍事休息后,开始下山,骑往凤县方向。秦岭以南,坡变缓了,山也变得舒展。公路像一条河,流入了连绵群山中一通河谷,那河就是嘉陵江。此后,路伴着河,河伴着路,蜿蜒前行,直到凤县。沿路不时出现些村庄,村子都临江靠路,往往二、三十户的样子。粉墙黛瓦,青山作衬,翠竹掩映,恍惚到了江南。
凤洲镇和凤县之间的一处山坡上,远远望去一片金色,阳光下灿烂耀眼。骑近了才知道那是一处庙宇,叫“消灾寺”,还颇有些来历。原来当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四川路经这里,到这座佛寺拜佛,许愿说如果佛祖保佑此去平安,将来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等到平叛结束,玄宗返回长安时再经此地,唐玄宗果然天子无戏言,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还赐寺名为“消灾寺”。近年,凤县要打造旅游强县,把这消灾寺的重塑也娜为重点内容之一,眼前的消灾寺新装初就,明天国庆节就正式开光迎客了。
4点半到达凤县,住宿,晚饭。
近年网上盛传凤县夜景的美妙,吸引了无数游客为看夜景蜂来蝶至。8点半,我到江边去看夜景。
四围高山,县城夹着江陵江而建。险峻处山直把城逼到了江边,临江的楼房就筑在山坡之上。天造地设的逼仄恰也成就了造景的因素,凤县就把县城搞成个花盆中的水月夜景。江水宽阔,波光粼粼,临江建筑都披了霓虹彩灯,五光十色。夹岸的色彩倒影于江中,江水流动,飘逸虚幻,俯仰顾盼,天上人间。据说凤县夜景的高潮处是音乐喷泉,那喷泉能伴着音乐把江水喷到180米的高度,号称亚洲第一。
我在江边直等到9点50,喷泉依然没有动静,江风清冷,就回去休息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