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对战争的兴趣,给大家一个解释
我被人不止一次问过——你怎么对二次大战有那么多的兴趣。大概在众人眼里我算是个怪人吧,那么,怪人也自然懒得跟大家解释咯,我就很没好气地说——就像你们对动漫感兴趣一样。当然,这样的问句还是经常听到,我也就一直这么懒懒地回答,我欠一个正式的解释而已。
这几天在看两本回忆录,日本的驱逐舰长原为一的回忆录,还有大德意志师的步兵盖伊萨杰的回忆录。两个作者都说,自己不善言辞,他们的语言也很平实,他们会承认,自己描绘不出那种被炮弹覆盖的感觉,描绘不出在船上几天几夜不合眼的感觉,描绘不出在东线那种刺骨的寒冷。盖伊萨杰说,刚到东线时,会惊骇啊怎么会这样,会用一些很极端的词汇描述那些事情,比如见到的第一具尸体,经历的第一次炮击,等等,到后来,他们就麻木了,纵使情况恶劣很多,也不会再用这样的词汇。作者觉得这很残忍,并且说——语言不该这么被轻易地滥用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斯大林格勒倒下的第六军团,死了30万人之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可曾有像样的纪念么?
还有瓜达卡纳尔,中途岛,莱特湾;还有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东普鲁士......每个地名都是用血写成的。
那本原为一的回忆录还好,英文的,没那么多废话的译者注,而萨杰的回忆录(被遗忘的士兵)是中文译本,那个画蛇添足的译后记无非是针对纳粹谴责了一番,再说几句警惕纳粹的废话,这样的译后记还不如不写。
还是古拉格群岛的扉页上,索尔仁尼琴的那句话更恰切些?献给没有活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经无能为力。希望他们能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记下一切。
那些死于二战的魂灵,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们,对我有种魔力,我不知道这个魔力怎么来的,但是我会很自然地让自己的情绪回到那段岁月里。这倒是事实。
有种说法,这样的文字,是不适合在轻松时看的,洗完澡,沏上咖啡,轻松地看硫磺岛来信,等等。这样的文字,适合在情绪极端低落而个人很不得志时看,才能看得进一点点。真的是一点点,那种“活着真好”的微笑,我根本是无从知晓的。
昨天实验室又去K歌,如我说的,我Vs大家,陈绮贞Vs迪克牛仔,旅行的意义Vs操马的汉子威武雄壮。当然咯,我大多数时间都很安静,在这个喧闹的场合,在那个大家各种嘶吼的环境下,我安静地看那本遗忘的士兵,全然忘了周围的欢乐。呐,似乎别人在你一句我一句地唱唱唱,我在安静地阅读。
“最高统帅部通报,保卢斯元帅指挥的第六集团军,已经在做出了最大牺牲后,于今天放下武器。战士们在这几个月中体现了惊人的,无畏的牺牲精神。我们深切哀悼战死的将士。有一封第六集团军奋战到最后的将士发回的电报,最高统帅部要求我念给大家听——”
“我们坚守在红十月拖拉机厂,我们只剩7个人,四个负伤了。我已经四天没吃东西,子弹也打光了。现在我在装上最后一个弹夹,布尔什维克们将会在10分钟后占领这里。告诉我的父亲我忠于职守,英勇战死,德国万岁!希特勒万岁!”
大概,以后回想起这次K歌的经历,我会想到的就这些。
文学的作品里,很是有些不朽的人物,尽管那是虚构的,譬如林黛玉,我相信,有许多人在心中为她立了很精致的墓碑,还有许多人,在他们心里,林黛玉是不死的。
那些二战中的死者,很多都被忘掉了,很多没有墓碑,不管心里,还是实际上。
原为一的驱逐舰天津风,在萨沃岛海战中被重创,死了43个人,他为这43个人举行了海葬。然后,驱逐舰在他们的葬身之地饶了一圈,没有鲜花,没有墓碑——径自回去了。
他们还算幸运,原为一记得他们,记得有个炮术长,很粗鲁,但人很好,记得他被炸得人都找不着了,能找到的只是一只鞋子。
还有那么多人没被记起呢。比如党卫军骷髅师的官兵们,后来基本都死在了西伯利亚。
我似乎说过,我宁愿去做通灵师,可惜我没有那样通灵的体质。在我看来,亡灵都很安静,他们有许多故事可以讲,我也很愿意听。
大概许多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我的一点特殊之处在于,我不是听电视剧评书甚至RPG游戏的故事长大的,我从小就知道中途岛那命运的五分钟,知道库尔斯克的绞肉机,如此而已。
我很愿意在我的心里为那些亡灵留一个小地方作为纪念,这算是我对二战的兴趣的官方回答。
当然今后倘若再被问起,我还是会说——你们怎么喜欢动漫呢?
我在新年那会儿,给几个朋友寄明信片,有一封是这么写的——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secluded themselves in memory.
希望记忆会在吧。虽然,我看过国防军503营的战史,蛮枯燥。
那本被遗忘的士兵,最后是这么写的,作者记得许多许多自己战死的好友,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必须忘掉,那就是作者本人——盖伊萨杰——Le Soldat Oublie.
这几天在看两本回忆录,日本的驱逐舰长原为一的回忆录,还有大德意志师的步兵盖伊萨杰的回忆录。两个作者都说,自己不善言辞,他们的语言也很平实,他们会承认,自己描绘不出那种被炮弹覆盖的感觉,描绘不出在船上几天几夜不合眼的感觉,描绘不出在东线那种刺骨的寒冷。盖伊萨杰说,刚到东线时,会惊骇啊怎么会这样,会用一些很极端的词汇描述那些事情,比如见到的第一具尸体,经历的第一次炮击,等等,到后来,他们就麻木了,纵使情况恶劣很多,也不会再用这样的词汇。作者觉得这很残忍,并且说——语言不该这么被轻易地滥用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斯大林格勒倒下的第六军团,死了30万人之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可曾有像样的纪念么?
还有瓜达卡纳尔,中途岛,莱特湾;还有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东普鲁士......每个地名都是用血写成的。
那本原为一的回忆录还好,英文的,没那么多废话的译者注,而萨杰的回忆录(被遗忘的士兵)是中文译本,那个画蛇添足的译后记无非是针对纳粹谴责了一番,再说几句警惕纳粹的废话,这样的译后记还不如不写。
还是古拉格群岛的扉页上,索尔仁尼琴的那句话更恰切些?献给没有活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经无能为力。希望他们能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记下一切。
那些死于二战的魂灵,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们,对我有种魔力,我不知道这个魔力怎么来的,但是我会很自然地让自己的情绪回到那段岁月里。这倒是事实。
有种说法,这样的文字,是不适合在轻松时看的,洗完澡,沏上咖啡,轻松地看硫磺岛来信,等等。这样的文字,适合在情绪极端低落而个人很不得志时看,才能看得进一点点。真的是一点点,那种“活着真好”的微笑,我根本是无从知晓的。
昨天实验室又去K歌,如我说的,我Vs大家,陈绮贞Vs迪克牛仔,旅行的意义Vs操马的汉子威武雄壮。当然咯,我大多数时间都很安静,在这个喧闹的场合,在那个大家各种嘶吼的环境下,我安静地看那本遗忘的士兵,全然忘了周围的欢乐。呐,似乎别人在你一句我一句地唱唱唱,我在安静地阅读。
“最高统帅部通报,保卢斯元帅指挥的第六集团军,已经在做出了最大牺牲后,于今天放下武器。战士们在这几个月中体现了惊人的,无畏的牺牲精神。我们深切哀悼战死的将士。有一封第六集团军奋战到最后的将士发回的电报,最高统帅部要求我念给大家听——”
“我们坚守在红十月拖拉机厂,我们只剩7个人,四个负伤了。我已经四天没吃东西,子弹也打光了。现在我在装上最后一个弹夹,布尔什维克们将会在10分钟后占领这里。告诉我的父亲我忠于职守,英勇战死,德国万岁!希特勒万岁!”
大概,以后回想起这次K歌的经历,我会想到的就这些。
文学的作品里,很是有些不朽的人物,尽管那是虚构的,譬如林黛玉,我相信,有许多人在心中为她立了很精致的墓碑,还有许多人,在他们心里,林黛玉是不死的。
那些二战中的死者,很多都被忘掉了,很多没有墓碑,不管心里,还是实际上。
原为一的驱逐舰天津风,在萨沃岛海战中被重创,死了43个人,他为这43个人举行了海葬。然后,驱逐舰在他们的葬身之地饶了一圈,没有鲜花,没有墓碑——径自回去了。
他们还算幸运,原为一记得他们,记得有个炮术长,很粗鲁,但人很好,记得他被炸得人都找不着了,能找到的只是一只鞋子。
还有那么多人没被记起呢。比如党卫军骷髅师的官兵们,后来基本都死在了西伯利亚。
我似乎说过,我宁愿去做通灵师,可惜我没有那样通灵的体质。在我看来,亡灵都很安静,他们有许多故事可以讲,我也很愿意听。
大概许多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我的一点特殊之处在于,我不是听电视剧评书甚至RPG游戏的故事长大的,我从小就知道中途岛那命运的五分钟,知道库尔斯克的绞肉机,如此而已。
我很愿意在我的心里为那些亡灵留一个小地方作为纪念,这算是我对二战的兴趣的官方回答。
当然今后倘若再被问起,我还是会说——你们怎么喜欢动漫呢?
我在新年那会儿,给几个朋友寄明信片,有一封是这么写的——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secluded themselves in memory.
希望记忆会在吧。虽然,我看过国防军503营的战史,蛮枯燥。
那本被遗忘的士兵,最后是这么写的,作者记得许多许多自己战死的好友,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必须忘掉,那就是作者本人——盖伊萨杰——Le Soldat Oub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