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品,中国制造 (一)清明上河图
逸品,中国制造
—— 故宫博物院珍品特展观后
2012年1月2日,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200件文物珍品特展在上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约一半,包括被誉为“神品”的《清明上河图》。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日本的主流媒体都在隆重预报展览消息,人潮汹涌的电车车站也立了大幅广告。这是不容错过的文化盛事。大饱眼福之后,记下一些观展印象留念。
(一)《清明上河图
1月8日(周日),已经是开展一周之后,这天博物馆还没开门,就已经有约800人等候。买票的时候能看到提示告知等候时间。
站在队尾的时候,工作人员说:预计排队时间210分钟。等到了这个队伍头上,那个白帐篷里面,工作人员又说:预计排队时间210分钟。其实能看见的这个队伍还是小case,要看〈清明上河图〉,真正的大排队是在入馆之后。
实际排队时间没有210分钟那么长,我是三个小时后看到的。
《清明上河图》被单独放在一个展厅,连那个展柜,看去好像也是专门制作的,高矮长短都正合适。观众一批一批被放进去,等候在外的人,被一道黑色幕布拦在外。等到可以进去的时候,幕布一拉开——惊艳:里面的主色调是漂亮的中国红,配明亮又不刺眼的照明。
此时,还看不到《清明上河图》真身,正对着是一道长廊,左侧墙上一列5个宽屏幕。长卷被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放大介绍其中有趣的看点,每段都不长,排着队慢慢向前正好可看。比如城门这一段,放大显示了城外收关税的人、核对货物的人,骆驼,闲适的骑马官僚等。城里一段,有抱着孩子在药铺咨询买药的母亲,有三头牛拉的大车,也有小小独轮车被人辛苦地推着。过桥那段,有船头那几个最用力的人,桥头观战助威的人,还有桥那边注意力不在船而是很淡定地看鱼的几个人——河里有几条细细的黑线表示鱼。这如不是有放大介绍,自己很容易忽视。
右侧一面墙是放大图和带有位置标示的重点介绍,这里提到了一些屏幕5段没有提到的点(只是根据我的记忆,也许有误),比如某个乐滋滋数钱的家伙,还有一些文字介绍。在走廊顶头转弯地方,是高潮“过桥”那一段的顶天立地的放大图。加上馆方准备的彩页介绍(主题是“《清明上河图》好在哪儿”,图文并茂),合作的媒体机构免费提供的特展专题纪念刊(也是图文并茂),这样,在排队过程中,原来对《清明上河图》一无所知的人,也知道了这幅图的主题、风格、背景,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了。
走廊顶头转过弯,最显眼的是墙上,用灯光凸显出来的复制图。复制图下面的专柜里,才是真身,永远被一排弯着腰趴在柜上看的观众档得死死的,不到跟前什么也看不到。走廊分两道,内道,给专为此图排队的人,可以到展柜前趴得近近的看。外道,是给从1号展厅出来的人快速通过的——《清明上河图》内容上属于1号展厅主题,但排队是单独。从1号展厅参观完毕的人,都可通过清明上河图展厅出去,是从外侧通道经过,这条通路上的人不能靠近看原图,只能看墙上的高仿。次日我再来,就是从1号展厅再次通过了这里,好好回味了一番。
看到的时候,觉得图真小(但确实很长),笔画极精。柜子比较长,看到了一般图版不保留的卷首一幅明黄色金粉花鸟图,卷末的部分提拔(全部打开大概长度要加倍)。
这是那幅宋版真身,原色。网上常见另一个叫“清院本”的版本流传。后者亭台楼阁华丽铺张,色彩鲜艳,完全不同的气象。且后者当中,木桥变成砖桥,各种细节,如人物牲畜,船只桅杆,动作神态等等损失很多。最明显,真品描绘了很多动作中的人:专心操控船只的人,弯腰把洗完衣服的水倒进河里的妇人,倚靠着桥栏杆弯身够着向下看鱼的闲人,吃力地推车拉车的人,树底下坐着闲谈的人…… 不难想象这些活动中的人,不会姿势笔杆条直的。原作中人物忙的紧张,闲的放松,没几个人姿势直的,牲口也各管各,没有摆pose拍照的感觉。而后来的仿品,放眼一看,几百人姿态端正,斯斯文文地。有点奇怪。
工作人员很礼貌但是不停嘴地催促向前走,不要停。厚脸皮地充耳不闻。他们就靠近来说:请向前走动。。。只好往前蹭一蹭。
郊外,农人干完活,农具丢在地上。网上找来的高清图质量还算不错的,这个地方也只是勉强看到农具轮廓。但看原图时,不但清晰,且那两件物事,仿佛带有轻松愉快的表情似的,说不出的可爱样子。
虹桥,木质结构一清二楚,放大以后更加清晰。完全和“清院版”那个砖桥不同。船头人的样子真努力。桥上的人,有的人对过桥的船热心无比,就跟你倒车时候,热心的邻居老大爷在旁边喊:倒倒倒——停!下面几个明显打酱油的,淡定。
街头小店,多敞开式,相当于四面围墙把前面一围拆掉,就为店面房。桥上路边挤满方方的竹凉棚,圆圆的遮阳伞,多是小吃摊。算命摊、旅店、酒楼,做各种生意的门前或者房上都有挂汉字招牌。这番亲切景象,令我觉得眼熟,近因却是日本。现在,东京附近也还能找到老商铺街,建筑式样传统,低矮的房子,汉字的招牌,甚至凉棚式的简易却有趣味的贩卖场所……
画里的动物有骆驼、牛、马、毛驴,大多数很辛苦,驮着重重的米袋子,拉着大车小车的货物,或载着人。有一头轻松的小毛驴,闯入我的视线,记忆中它没有驮什么重物,抬了头正对着我,两个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又开心,似乎充满笑意的表情十分可爱。回来在网上看高清图,怎么也找不到了。
这件神品留给我的印象,是极精致,极丰富,极活泼,极可爱。张泽端,一定是个对生活怀着热情,富于幽默感的人。
本文使用的〈清明上河图〉素材皆取自网上一张全图,连接:
宋版 清明上河图
—— 故宫博物院珍品特展观后
2012年1月2日,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200件文物珍品特展在上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约一半,包括被誉为“神品”的《清明上河图》。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日本的主流媒体都在隆重预报展览消息,人潮汹涌的电车车站也立了大幅广告。这是不容错过的文化盛事。大饱眼福之后,记下一些观展印象留念。
(一)《清明上河图
![]() |
1月8日(周日),已经是开展一周之后,这天博物馆还没开门,就已经有约800人等候。买票的时候能看到提示告知等候时间。
![]() |
![]() |
站在队尾的时候,工作人员说:预计排队时间210分钟。等到了这个队伍头上,那个白帐篷里面,工作人员又说:预计排队时间210分钟。其实能看见的这个队伍还是小case,要看〈清明上河图〉,真正的大排队是在入馆之后。
实际排队时间没有210分钟那么长,我是三个小时后看到的。
《清明上河图》被单独放在一个展厅,连那个展柜,看去好像也是专门制作的,高矮长短都正合适。观众一批一批被放进去,等候在外的人,被一道黑色幕布拦在外。等到可以进去的时候,幕布一拉开——惊艳:里面的主色调是漂亮的中国红,配明亮又不刺眼的照明。
此时,还看不到《清明上河图》真身,正对着是一道长廊,左侧墙上一列5个宽屏幕。长卷被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放大介绍其中有趣的看点,每段都不长,排着队慢慢向前正好可看。比如城门这一段,放大显示了城外收关税的人、核对货物的人,骆驼,闲适的骑马官僚等。城里一段,有抱着孩子在药铺咨询买药的母亲,有三头牛拉的大车,也有小小独轮车被人辛苦地推着。过桥那段,有船头那几个最用力的人,桥头观战助威的人,还有桥那边注意力不在船而是很淡定地看鱼的几个人——河里有几条细细的黑线表示鱼。这如不是有放大介绍,自己很容易忽视。
右侧一面墙是放大图和带有位置标示的重点介绍,这里提到了一些屏幕5段没有提到的点(只是根据我的记忆,也许有误),比如某个乐滋滋数钱的家伙,还有一些文字介绍。在走廊顶头转弯地方,是高潮“过桥”那一段的顶天立地的放大图。加上馆方准备的彩页介绍(主题是“《清明上河图》好在哪儿”,图文并茂),合作的媒体机构免费提供的特展专题纪念刊(也是图文并茂),这样,在排队过程中,原来对《清明上河图》一无所知的人,也知道了这幅图的主题、风格、背景,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了。
走廊顶头转过弯,最显眼的是墙上,用灯光凸显出来的复制图。复制图下面的专柜里,才是真身,永远被一排弯着腰趴在柜上看的观众档得死死的,不到跟前什么也看不到。走廊分两道,内道,给专为此图排队的人,可以到展柜前趴得近近的看。外道,是给从1号展厅出来的人快速通过的——《清明上河图》内容上属于1号展厅主题,但排队是单独。从1号展厅参观完毕的人,都可通过清明上河图展厅出去,是从外侧通道经过,这条通路上的人不能靠近看原图,只能看墙上的高仿。次日我再来,就是从1号展厅再次通过了这里,好好回味了一番。
看到的时候,觉得图真小(但确实很长),笔画极精。柜子比较长,看到了一般图版不保留的卷首一幅明黄色金粉花鸟图,卷末的部分提拔(全部打开大概长度要加倍)。
这是那幅宋版真身,原色。网上常见另一个叫“清院本”的版本流传。后者亭台楼阁华丽铺张,色彩鲜艳,完全不同的气象。且后者当中,木桥变成砖桥,各种细节,如人物牲畜,船只桅杆,动作神态等等损失很多。最明显,真品描绘了很多动作中的人:专心操控船只的人,弯腰把洗完衣服的水倒进河里的妇人,倚靠着桥栏杆弯身够着向下看鱼的闲人,吃力地推车拉车的人,树底下坐着闲谈的人…… 不难想象这些活动中的人,不会姿势笔杆条直的。原作中人物忙的紧张,闲的放松,没几个人姿势直的,牲口也各管各,没有摆pose拍照的感觉。而后来的仿品,放眼一看,几百人姿态端正,斯斯文文地。有点奇怪。
工作人员很礼貌但是不停嘴地催促向前走,不要停。厚脸皮地充耳不闻。他们就靠近来说:请向前走动。。。只好往前蹭一蹭。
![]() |
郊外,农人刚刚忙完 |
郊外,农人干完活,农具丢在地上。网上找来的高清图质量还算不错的,这个地方也只是勉强看到农具轮廓。但看原图时,不但清晰,且那两件物事,仿佛带有轻松愉快的表情似的,说不出的可爱样子。
![]() |
虹桥 |
虹桥,木质结构一清二楚,放大以后更加清晰。完全和“清院版”那个砖桥不同。船头人的样子真努力。桥上的人,有的人对过桥的船热心无比,就跟你倒车时候,热心的邻居老大爷在旁边喊:倒倒倒——停!下面几个明显打酱油的,淡定。
![]() |
店铺的招牌 |
街头小店,多敞开式,相当于四面围墙把前面一围拆掉,就为店面房。桥上路边挤满方方的竹凉棚,圆圆的遮阳伞,多是小吃摊。算命摊、旅店、酒楼,做各种生意的门前或者房上都有挂汉字招牌。这番亲切景象,令我觉得眼熟,近因却是日本。现在,东京附近也还能找到老商铺街,建筑式样传统,低矮的房子,汉字的招牌,甚至凉棚式的简易却有趣味的贩卖场所……
![]() |
辛苦的动物 |
画里的动物有骆驼、牛、马、毛驴,大多数很辛苦,驮着重重的米袋子,拉着大车小车的货物,或载着人。有一头轻松的小毛驴,闯入我的视线,记忆中它没有驮什么重物,抬了头正对着我,两个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又开心,似乎充满笑意的表情十分可爱。回来在网上看高清图,怎么也找不到了。
这件神品留给我的印象,是极精致,极丰富,极活泼,极可爱。张泽端,一定是个对生活怀着热情,富于幽默感的人。
本文使用的〈清明上河图〉素材皆取自网上一张全图,连接:
宋版 清明上河图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