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
“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这个人暴躁,强权,敏感,脆弱,天才,善变,锐意,机警,他创造了一个王国,而这个王国改变了历史,改变了这个世界,他就是Steve Jobs.
至繁归于至简
这句话带给史蒂夫灵感来源于佛学, 因此,基于这一设计理念,苹果的所有产品都完全袭承这种精简风格。“简单”这个词很容易给人一种枯燥,单调,无内涵的印象,在传统观念中,越是高端的东西越精致奢华,一般的苛求者多半是在复杂的工艺设计上吹毛求疵,极少有人会在着力于简化产品外观及性能的问题上殚精竭虑,但是,史蒂夫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的观念里,简单即是纯粹。那些市场上做工粗糙,理念落伍,性能平庸的产品多是言不及义,只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产品的精髓是什么,没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师和公司才会合作生产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垃圾”。而一个真正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实际成果的人是不会热衷于仅仅将一些零散的部件组装拼凑起来的,因为纯粹的执着,对信念的一以贯之导致观念产品一体化,就像icloud的无缝对接一样,从一而终,行云流水。 此时所谓的产品也不仅仅是一个物件,一个商品,而是一件艺术品,是艺术家与工程师的融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点。
极简的背后是文化的依托和科技的支撑。如果一个产品简单而没有内涵,那么会被认为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简单不是空白而是浓缩,对美学的定义,理想化的偏执,成长中的影响,精神上的追求以及人生的感悟。可以说,信仰决定了他的人生信条,习惯偏好,更重要的是设计上的严苛要求,简约即是自然。他把他对简约艺术的执着赋予了苹果。同样,所有的完美要求对于工程师来说则是比单纯的设计更具挑战性,再无可挑剔的外观如果没有了内部的核心技术做支撑也只能是个空架子。这是两条平行的轨迹,此时,却意外地相交了。从外观到性能都保持绝对的时尚前卫,崇尚简约的触感与体验,艺术决定技术的独特因果关系让乔布斯及他领导的整个团队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
同样,他的极简主义还体现在公司的决策上,在他的脑海里,公司的最重要的目标只能小于等于三个,我们只做这些,只把这些做好,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很少有企业家能够很清醒而且一直很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团队到底要做什么。人的精力有限,一生中能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且明确把目标集中于几个点的领导者是真的让人敬佩的。
二元主义 不是天才就是白痴
崇尚非黑即白的人通常是比较固执,有点自以为是,对某些认同的事物有极端热情的人。通常,我认为一个心智足够成熟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观念的,因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本没那么多的绝对。因为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没有永恒的对错,也就没有所谓的天才与白痴。但是,乔布斯的思维方式始终是不能以常人来看待的,这只是他的一个特性,一个没有理由的特性,他的善变由此看来便被放大了无数倍。但好在正是由于他的善变才使得他偶尔的固执没有把他禁锢在一个狭隘的世界里,变成一个成天愤世嫉俗却又无所作为的人。
在他手下干活的人无一没有领教过他歇斯底里的咆哮和欣喜若狂的赞美,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差竟然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进行迅速的切换。传说iphone3GS中的GS就是指在乔布斯辞典中的“是”与“否”——"great" and "shit" 权且当个笑话来看吧。正是他的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导致在很多方面都无比挑剔,比如挑家具,但是,thank god,每次一看到乔布斯指着别家公司制造的产品说:“这都是些什么破烂玩意儿,我们自己做!”我都无比振奋,幸好,这个世界上有如此挑剔的人,而且巧的是,这个人恰好可以改进甚至创造新的玩意。
我很同意他说的“一流人才只愿意和一流人才一起工作”所以,他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二元主义,把一些他认为的“白痴员工”统统辞退,毫不留情。如果没有如此精简高效的团队,试想整个电子行业的革命不知要推迟多久。诚然,不是说被辞退的员工就毫无价值,只是,在某些领域真的容不得一些拖后腿的人浪费时间,尤其是浪费某些生命并不漫长的天才的时间。
不过前一段算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吧,相信没有哪一个员工没被他这一特点搞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算没有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至少也有或多或少的内分泌失调过吧。
现实扭曲力场
这个名词之前没听说过,后来知道后才发现,但凡是“自主型”人格的人都有一点现实扭曲力场,这也是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的特点:人定胜天嘛。只不过,这个力场有大有小,有强有弱罢了。说白了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当一个人不停的告诉你一件事时,你就会逐渐的信以为真直至坚信不疑。但是,强人自有强人之处,能把这一功力运用地炉火纯青,不动声色,收放自如者便是人中极品。有很多人明知深陷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之中却依然无法自拔,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的敏感能让他洞察人心,看穿每一个人的动机,迅速抓住要点然后将你套牢,乖乖听话。无数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一次又一次在乔布斯的眼神中变成了现实,他让每个人都相信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力,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博取他的认可,这就是乔布斯不可思议的魅力所在,受了嘱托了人在那一刻之后都像孩子般企图得到赞赏。这种动力的激发才是保持活力的关键点,一个企业没有这一个灵魂人物,好像即使卖命也觉得没有意义,而有了神一样的领袖就会让所有人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突破,并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种“特异功能”用在工作上恰到好处,但是如果自己陷入其中,尤其是在真正不可改变的事情时就显得尤为可怕。在乔布斯患癌症时,他就一度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改变自己的固执观念,不可否认,这对他的生命造成了不小的损伤,也让他的家人和朋友十分苦恼,无奈。这个,我只能说本性难移,的确,这是很难改变的事。
禅宗 修行 迷幻药
很难想象,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同样,很难想象一个尝试过迷幻药的人会觉得这对他日后的事业有什么样的帮助。乔布斯曾经说,如果盖茨试过迷幻药或者去过印度修行,那么微软一定会更加鲜活。这都算是人生阅历吧,乔布斯也一直认为迷幻药给他带来的感觉是受用一生的,他甚至感激那种不可明说的经历让他对艺术有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感受,是这种感受让他觉得“应该尽我所能,将此生放回历史和人类思想的长河。”
禅宗对他的影响在于审美和心灵,同时也影响着他的生活。崇尚简约的日系风格,冥想和禅修,奉行肉体的磨难带来精神上的高度集中,素食主义,严苛的饮食习惯,这些都让他在年轻浮躁的时期逐渐找到依靠。这种与众不同的经历使他与同龄人不同,我想,他洞察人心的本领就是从这时学到的吧。很多人都很佩服乔布斯对很多东西的直觉,一堆零件摆在桌上,他能迅速通过直觉判断出哪一个更好。在市场导向方面,他的直觉也准确的惊人。这些都得益于他所领会到了东方宗教影响下人们的习惯与特点,相比于西方社会的理性思维,东方则更习惯运用看似模糊的感性思维。在艺术领域,一个西方年轻人能接受到这样一种文化的冲击,不得不说,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很多方面的选择。
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恐怕是他在后来道路的选择问题上清醒的因素之一,这种阅历的丰富使得他在未来的开拓领域上更为丰富却不会零散。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些疯狂且独特的经历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会去做,可能当时看上去很幼稚,但以后回想起来终归是有影响的。
我一直认为,正是通过严格限制肉体上的享乐,比如食欲,睡眠,才会使乔布斯一直像一只狼一样精明而警觉,如果太过在乎低级享受就会忽视精神上的满足。当然,他的很多做法对健康相当不利,如长时间只吃一种食物,以及后来病情恶化却始终不听劝告依然我行我素食素。不过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吃什么的问题,而是已经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甚至有些强迫症。
理想主义
一直以来,苹果都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化身,而乔布斯就是理想之神,这种理想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产品开发的理想化,另一个就是对完善其本身的理想化。因为牵扯到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样两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分开讲。
做什么就是你想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帝国。显然,乔布斯在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几个领域都开创了先河,而这些本身就是对理想化最好的诠释。他提前把我们还没来及想到的东西都想好了,成型了,完工了,就如他所宣扬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该用什么,直到你把它放到他们面前。
而做得怎么样则显得很微观,不过却最能体现出一个公司气质,品质和精神的精华。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充分体现在了每一个细枝末节之中,包括没有人会拆开看的主板,电路,他都要事无巨细,完美无瑕,真正的好木匠是连橱子的背后都粉刷干净的,即使没有人会看到,这就是他奉行的原则。
更多的,他并不像一个商人,而更像一个手艺精良的艺术家,因为没有一个商人会不计利益只重产品,会只看重做出什么而不是做了多少,会把销售人员作为领导者而让设计师亦步亦趋迎合市场。相比较其他,他和他的团队更纯粹,不会向现实妥协,更不会向金钱妥协。他们唯一清楚的,就是想好了做什么,那就去做吧,时刻准备好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专注于改变财务报表上的盈利数额。 这是一个集结了世界上最聪明最有理想的天才俱乐部,而他们的口号就是 :不妥协。
相信每个年轻人都会很羡慕这样一帮人吧,他们本身就很酷,跟着一个很酷的头儿一起去做很酷的事,去做很酷的自己,在那样一个天地,他们能找到真正的快乐,永远前进。即使路途艰苦,但过程就是奖励。
这个人暴躁,强权,敏感,脆弱,天才,善变,锐意,机警,他创造了一个王国,而这个王国改变了历史,改变了这个世界,他就是Steve Jobs.
至繁归于至简
这句话带给史蒂夫灵感来源于佛学, 因此,基于这一设计理念,苹果的所有产品都完全袭承这种精简风格。“简单”这个词很容易给人一种枯燥,单调,无内涵的印象,在传统观念中,越是高端的东西越精致奢华,一般的苛求者多半是在复杂的工艺设计上吹毛求疵,极少有人会在着力于简化产品外观及性能的问题上殚精竭虑,但是,史蒂夫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的观念里,简单即是纯粹。那些市场上做工粗糙,理念落伍,性能平庸的产品多是言不及义,只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产品的精髓是什么,没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师和公司才会合作生产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垃圾”。而一个真正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实际成果的人是不会热衷于仅仅将一些零散的部件组装拼凑起来的,因为纯粹的执着,对信念的一以贯之导致观念产品一体化,就像icloud的无缝对接一样,从一而终,行云流水。 此时所谓的产品也不仅仅是一个物件,一个商品,而是一件艺术品,是艺术家与工程师的融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点。
极简的背后是文化的依托和科技的支撑。如果一个产品简单而没有内涵,那么会被认为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简单不是空白而是浓缩,对美学的定义,理想化的偏执,成长中的影响,精神上的追求以及人生的感悟。可以说,信仰决定了他的人生信条,习惯偏好,更重要的是设计上的严苛要求,简约即是自然。他把他对简约艺术的执着赋予了苹果。同样,所有的完美要求对于工程师来说则是比单纯的设计更具挑战性,再无可挑剔的外观如果没有了内部的核心技术做支撑也只能是个空架子。这是两条平行的轨迹,此时,却意外地相交了。从外观到性能都保持绝对的时尚前卫,崇尚简约的触感与体验,艺术决定技术的独特因果关系让乔布斯及他领导的整个团队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
同样,他的极简主义还体现在公司的决策上,在他的脑海里,公司的最重要的目标只能小于等于三个,我们只做这些,只把这些做好,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很少有企业家能够很清醒而且一直很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团队到底要做什么。人的精力有限,一生中能专注于一个领域并且明确把目标集中于几个点的领导者是真的让人敬佩的。
二元主义 不是天才就是白痴
崇尚非黑即白的人通常是比较固执,有点自以为是,对某些认同的事物有极端热情的人。通常,我认为一个心智足够成熟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观念的,因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本没那么多的绝对。因为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没有永恒的对错,也就没有所谓的天才与白痴。但是,乔布斯的思维方式始终是不能以常人来看待的,这只是他的一个特性,一个没有理由的特性,他的善变由此看来便被放大了无数倍。但好在正是由于他的善变才使得他偶尔的固执没有把他禁锢在一个狭隘的世界里,变成一个成天愤世嫉俗却又无所作为的人。
在他手下干活的人无一没有领教过他歇斯底里的咆哮和欣喜若狂的赞美,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差竟然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进行迅速的切换。传说iphone3GS中的GS就是指在乔布斯辞典中的“是”与“否”——"great" and "shit" 权且当个笑话来看吧。正是他的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导致在很多方面都无比挑剔,比如挑家具,但是,thank god,每次一看到乔布斯指着别家公司制造的产品说:“这都是些什么破烂玩意儿,我们自己做!”我都无比振奋,幸好,这个世界上有如此挑剔的人,而且巧的是,这个人恰好可以改进甚至创造新的玩意。
我很同意他说的“一流人才只愿意和一流人才一起工作”所以,他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二元主义,把一些他认为的“白痴员工”统统辞退,毫不留情。如果没有如此精简高效的团队,试想整个电子行业的革命不知要推迟多久。诚然,不是说被辞退的员工就毫无价值,只是,在某些领域真的容不得一些拖后腿的人浪费时间,尤其是浪费某些生命并不漫长的天才的时间。
不过前一段算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吧,相信没有哪一个员工没被他这一特点搞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算没有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至少也有或多或少的内分泌失调过吧。
现实扭曲力场
这个名词之前没听说过,后来知道后才发现,但凡是“自主型”人格的人都有一点现实扭曲力场,这也是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的特点:人定胜天嘛。只不过,这个力场有大有小,有强有弱罢了。说白了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当一个人不停的告诉你一件事时,你就会逐渐的信以为真直至坚信不疑。但是,强人自有强人之处,能把这一功力运用地炉火纯青,不动声色,收放自如者便是人中极品。有很多人明知深陷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之中却依然无法自拔,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的敏感能让他洞察人心,看穿每一个人的动机,迅速抓住要点然后将你套牢,乖乖听话。无数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一次又一次在乔布斯的眼神中变成了现实,他让每个人都相信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力,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博取他的认可,这就是乔布斯不可思议的魅力所在,受了嘱托了人在那一刻之后都像孩子般企图得到赞赏。这种动力的激发才是保持活力的关键点,一个企业没有这一个灵魂人物,好像即使卖命也觉得没有意义,而有了神一样的领袖就会让所有人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突破,并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种“特异功能”用在工作上恰到好处,但是如果自己陷入其中,尤其是在真正不可改变的事情时就显得尤为可怕。在乔布斯患癌症时,他就一度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改变自己的固执观念,不可否认,这对他的生命造成了不小的损伤,也让他的家人和朋友十分苦恼,无奈。这个,我只能说本性难移,的确,这是很难改变的事。
禅宗 修行 迷幻药
很难想象,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同样,很难想象一个尝试过迷幻药的人会觉得这对他日后的事业有什么样的帮助。乔布斯曾经说,如果盖茨试过迷幻药或者去过印度修行,那么微软一定会更加鲜活。这都算是人生阅历吧,乔布斯也一直认为迷幻药给他带来的感觉是受用一生的,他甚至感激那种不可明说的经历让他对艺术有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感受,是这种感受让他觉得“应该尽我所能,将此生放回历史和人类思想的长河。”
禅宗对他的影响在于审美和心灵,同时也影响着他的生活。崇尚简约的日系风格,冥想和禅修,奉行肉体的磨难带来精神上的高度集中,素食主义,严苛的饮食习惯,这些都让他在年轻浮躁的时期逐渐找到依靠。这种与众不同的经历使他与同龄人不同,我想,他洞察人心的本领就是从这时学到的吧。很多人都很佩服乔布斯对很多东西的直觉,一堆零件摆在桌上,他能迅速通过直觉判断出哪一个更好。在市场导向方面,他的直觉也准确的惊人。这些都得益于他所领会到了东方宗教影响下人们的习惯与特点,相比于西方社会的理性思维,东方则更习惯运用看似模糊的感性思维。在艺术领域,一个西方年轻人能接受到这样一种文化的冲击,不得不说,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很多方面的选择。
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恐怕是他在后来道路的选择问题上清醒的因素之一,这种阅历的丰富使得他在未来的开拓领域上更为丰富却不会零散。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些疯狂且独特的经历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会去做,可能当时看上去很幼稚,但以后回想起来终归是有影响的。
我一直认为,正是通过严格限制肉体上的享乐,比如食欲,睡眠,才会使乔布斯一直像一只狼一样精明而警觉,如果太过在乎低级享受就会忽视精神上的满足。当然,他的很多做法对健康相当不利,如长时间只吃一种食物,以及后来病情恶化却始终不听劝告依然我行我素食素。不过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吃什么的问题,而是已经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甚至有些强迫症。
理想主义
一直以来,苹果都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化身,而乔布斯就是理想之神,这种理想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产品开发的理想化,另一个就是对完善其本身的理想化。因为牵扯到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样两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分开讲。
做什么就是你想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帝国。显然,乔布斯在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几个领域都开创了先河,而这些本身就是对理想化最好的诠释。他提前把我们还没来及想到的东西都想好了,成型了,完工了,就如他所宣扬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该用什么,直到你把它放到他们面前。
而做得怎么样则显得很微观,不过却最能体现出一个公司气质,品质和精神的精华。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充分体现在了每一个细枝末节之中,包括没有人会拆开看的主板,电路,他都要事无巨细,完美无瑕,真正的好木匠是连橱子的背后都粉刷干净的,即使没有人会看到,这就是他奉行的原则。
更多的,他并不像一个商人,而更像一个手艺精良的艺术家,因为没有一个商人会不计利益只重产品,会只看重做出什么而不是做了多少,会把销售人员作为领导者而让设计师亦步亦趋迎合市场。相比较其他,他和他的团队更纯粹,不会向现实妥协,更不会向金钱妥协。他们唯一清楚的,就是想好了做什么,那就去做吧,时刻准备好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专注于改变财务报表上的盈利数额。 这是一个集结了世界上最聪明最有理想的天才俱乐部,而他们的口号就是 :不妥协。
相信每个年轻人都会很羡慕这样一帮人吧,他们本身就很酷,跟着一个很酷的头儿一起去做很酷的事,去做很酷的自己,在那样一个天地,他们能找到真正的快乐,永远前进。即使路途艰苦,但过程就是奖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