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结构
零六年津津有味读小说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也会像小明一样开着汽车去机场接人。 不是纽瓦克,而是波士顿
零八年坐在宿舍电脑前看到一幅国家地理壁纸:查尔斯河的黄昏,紫色的天空和安静的河水,清澈得像雨后的空气。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生活在这里。 不在河的这边,而是河的那边。
零九年元旦,纽约偶遇友人,一时兴起决定同去波士顿。 在最冷的一天到达,已经不记得那时是否已经申请再来读书,当时以为也就是一面之缘,却没想到又回到了这里。 不是来读书,而是来工作。
人生当真是这样的戏剧。回想每次毕业之前的元旦,课业和同学,挣扎或享受,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规律 的生活状态。 可当时却怎能预想到同年十月份,自己又在哪里,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每次这样想,才发现自己的确是用年这个时间单元来切割了自己的记忆。 有次看到篇文章说人的记忆是有结构的:在热带地区人们便不以四季来组织自己的记忆,而是节日。而在过去这些年,大多情况下我是用上学来组织自己的记忆。如果要搜索自己的记忆,那目录一定是研究生的第一年,或者工作的第二个冬天。
一一年的最后一天,和Barak,Laurie 还有晋石坐在城里的咖啡馆,聊到这个问题,突然意识到原来头脑中时间的结构和生活方式会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上学的人用学年和学期做记忆的结构,农民用播种,收割;农忙农闲做记忆的结构,有了小孩会用小孩子的年纪作为记忆的结构,再工作上几年也许就会用项目周期来做记忆的结构了 - 如果工作中真的存在记忆的话。
周而复始的地铁单位和住处,虽然每天都是一样的规律,虽然是时间的结构,却难成为我记忆的结构。已经太难想到哪天下午做了什么,哪天早上吃了什么。 有时在想活着和生活的区别是什么 ,是不是生活可以被记住。
在上下班的路上,会走过一片美国郊区的独栋住宅,一条上坡的人行道,两边有着从挡土墙上面长出来的树枝,伸向路边的电线杆,在平常不过的街景,我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有时我就突然会想,是命运怎样的安排,我就突然来到了这里,突然开始每天走这条路。我会突然想如果生在三百年前或者一千年前,每天会有怎样的生活 - 除了日出日落,四季晨昏,是不是其它的就会完全不同。前几天读到海德格尔,他管这叫throwness,好形象的一个说法。 不知三百年前的我会不会每天天亮去田间种地,天黑回到家中休息。一千年前的我会不会每天到教堂里诵经祷告,终年无休。 不知这些个“我”会有多少记忆,会有什么样的记忆。
我被扔到了这个环境,这个年代,所有的科技,资讯,观念以及生活的便捷构成了我的生活,可我终究还是要面对日出日落。昨天傍晚开车在九零州际公路上,当我面对一伦灿烂落日的时候,一切都静止了,一切变得既遥远又真实,仿佛可以通过这种永恒来触摸生命中所有的可能。
然后过了这全情投入的一瞬,一切又回到了此时此刻。 自从到了这座城市以后,我便失去了对于生活的幻想,人过三十,也许就开始失去幻想。北京或者波士顿,香港或者巴黎,对我来说意味着一模一样的生活。 好奇心随着欲望一同减少,已经接受了自己慢慢的,独自的生活。也接受了随时即将来临的真实和坍塌。
二零一二年,不间断的工作,下雨的城市,一个人的人行道,落日。 注定是个缺少记忆的年份。
零八年坐在宿舍电脑前看到一幅国家地理壁纸:查尔斯河的黄昏,紫色的天空和安静的河水,清澈得像雨后的空气。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生活在这里。 不在河的这边,而是河的那边。
零九年元旦,纽约偶遇友人,一时兴起决定同去波士顿。 在最冷的一天到达,已经不记得那时是否已经申请再来读书,当时以为也就是一面之缘,却没想到又回到了这里。 不是来读书,而是来工作。
人生当真是这样的戏剧。回想每次毕业之前的元旦,课业和同学,挣扎或享受,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规律 的生活状态。 可当时却怎能预想到同年十月份,自己又在哪里,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每次这样想,才发现自己的确是用年这个时间单元来切割了自己的记忆。 有次看到篇文章说人的记忆是有结构的:在热带地区人们便不以四季来组织自己的记忆,而是节日。而在过去这些年,大多情况下我是用上学来组织自己的记忆。如果要搜索自己的记忆,那目录一定是研究生的第一年,或者工作的第二个冬天。
一一年的最后一天,和Barak,Laurie 还有晋石坐在城里的咖啡馆,聊到这个问题,突然意识到原来头脑中时间的结构和生活方式会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上学的人用学年和学期做记忆的结构,农民用播种,收割;农忙农闲做记忆的结构,有了小孩会用小孩子的年纪作为记忆的结构,再工作上几年也许就会用项目周期来做记忆的结构了 - 如果工作中真的存在记忆的话。
周而复始的地铁单位和住处,虽然每天都是一样的规律,虽然是时间的结构,却难成为我记忆的结构。已经太难想到哪天下午做了什么,哪天早上吃了什么。 有时在想活着和生活的区别是什么 ,是不是生活可以被记住。
在上下班的路上,会走过一片美国郊区的独栋住宅,一条上坡的人行道,两边有着从挡土墙上面长出来的树枝,伸向路边的电线杆,在平常不过的街景,我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有时我就突然会想,是命运怎样的安排,我就突然来到了这里,突然开始每天走这条路。我会突然想如果生在三百年前或者一千年前,每天会有怎样的生活 - 除了日出日落,四季晨昏,是不是其它的就会完全不同。前几天读到海德格尔,他管这叫throwness,好形象的一个说法。 不知三百年前的我会不会每天天亮去田间种地,天黑回到家中休息。一千年前的我会不会每天到教堂里诵经祷告,终年无休。 不知这些个“我”会有多少记忆,会有什么样的记忆。
我被扔到了这个环境,这个年代,所有的科技,资讯,观念以及生活的便捷构成了我的生活,可我终究还是要面对日出日落。昨天傍晚开车在九零州际公路上,当我面对一伦灿烂落日的时候,一切都静止了,一切变得既遥远又真实,仿佛可以通过这种永恒来触摸生命中所有的可能。
然后过了这全情投入的一瞬,一切又回到了此时此刻。 自从到了这座城市以后,我便失去了对于生活的幻想,人过三十,也许就开始失去幻想。北京或者波士顿,香港或者巴黎,对我来说意味着一模一样的生活。 好奇心随着欲望一同减少,已经接受了自己慢慢的,独自的生活。也接受了随时即将来临的真实和坍塌。
二零一二年,不间断的工作,下雨的城市,一个人的人行道,落日。 注定是个缺少记忆的年份。
-
🌈Mæ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30 20: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