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nse of an Ending
忘了从哪里下载的The Sense of an Ending,大约总是“爱问”吧。据说这本书获得布克奖是因为颇具“可读性”、“有故事”,但是书有150页,我看了80页还不知道故事在哪里,只看见一个ego-centric但智力平平,不大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尤其是不知道如何与女人交往的awkward的男人度过了窝窝囊囊的一生。小说第一人称的叙述简直可以说是irritatingly boring,用词及其简单,估计词汇量不超过3000,同网上堆山塞海self-pitying的廉价口水小说有的一比。如果不是Julian Barnes,这种小说恐怕都没有资格出版,遑论获得布克奖。
我甚至觉得这次颁给Julian Barnes布克奖,不是因为他写的好,而是因为他写的糟,他写得如此之糟,以至于人们相信他这辈子再也写不出什么好作品,而按照他过去的成就,他是应该获得布克奖的,尤其是与他齐名的Martin Amis、Ian McEwan、Alan Hollinghurst等早就拿过了,如果这次再不给他,那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在我看来,Julian Barnes应该获得布克奖的小说是《世界史十又二分之一章》或《福楼拜的鹦鹉》,尤其是《世界史》视野开阔,纵横古今英外和天堂地狱,且充满了a bitter sense of irony。但是后来他却渐渐变得除了自己以外无话可说,这一次居然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叫人看出他已经江郎才尽,因为一个人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像David Mitchell这样的作家就不大可能无话可说,因为他在世界五大洲永远可以找到无限可以讲述的故事。而且他运用文字的能力无与伦比,
再回到Julian Barnes,昨天读它时,有一阵我甚至有些怀疑手中的这个电子版The Sense of an Ending是否他的获奖小说,还特地GOOGLE来求证。据说小说有个故事,略似于侦探小说?能有什么出乎意外的结局呢?假设最后发现 Adrian是被杀,而不是自杀,那也不过是笨拙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假如“我”最后发现Adrian在Veronica母女之间周旋感到力不从心,发现世界完全与他的philosophy相悖,那更是落了俗套。假如按照我现在对主角的感觉,或许最后读者会发现原来他自己是个疯子,因为他像个疯子一样(例如他津津乐道的与保险公司打交道的那个情节真是像个疯子),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且东拉西扯,不断地drift away from whatever subject he is dealing with at the moment;假设这本小说的确是个疯子的自述,那也不过是马丁•艾米斯早年某本小说的构思。但是Julian Barnes与马丁•艾米斯本来就有过节,恐怕不会去直接借用人家的套路。
我想,无论小说结尾会如何精彩,都无法掩盖叙述和语言的苍白无力。对满怀期待的读者而言,这有点像让人家在空无一物的沙漠里饥渴交迫地长途跋涉5天,最后给他一瓶新鲜橙汁,然后告诉他这是他一生最精彩的经历。
大概这是他在《世界史》最后一章那个无所事事的天堂里写出来的小说,结尾充其量也不过是让主角出乎意外地重新死一次。
我甚至觉得这次颁给Julian Barnes布克奖,不是因为他写的好,而是因为他写的糟,他写得如此之糟,以至于人们相信他这辈子再也写不出什么好作品,而按照他过去的成就,他是应该获得布克奖的,尤其是与他齐名的Martin Amis、Ian McEwan、Alan Hollinghurst等早就拿过了,如果这次再不给他,那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在我看来,Julian Barnes应该获得布克奖的小说是《世界史十又二分之一章》或《福楼拜的鹦鹉》,尤其是《世界史》视野开阔,纵横古今英外和天堂地狱,且充满了a bitter sense of irony。但是后来他却渐渐变得除了自己以外无话可说,这一次居然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叫人看出他已经江郎才尽,因为一个人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像David Mitchell这样的作家就不大可能无话可说,因为他在世界五大洲永远可以找到无限可以讲述的故事。而且他运用文字的能力无与伦比,
再回到Julian Barnes,昨天读它时,有一阵我甚至有些怀疑手中的这个电子版The Sense of an Ending是否他的获奖小说,还特地GOOGLE来求证。据说小说有个故事,略似于侦探小说?能有什么出乎意外的结局呢?假设最后发现 Adrian是被杀,而不是自杀,那也不过是笨拙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假如“我”最后发现Adrian在Veronica母女之间周旋感到力不从心,发现世界完全与他的philosophy相悖,那更是落了俗套。假如按照我现在对主角的感觉,或许最后读者会发现原来他自己是个疯子,因为他像个疯子一样(例如他津津乐道的与保险公司打交道的那个情节真是像个疯子),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且东拉西扯,不断地drift away from whatever subject he is dealing with at the moment;假设这本小说的确是个疯子的自述,那也不过是马丁•艾米斯早年某本小说的构思。但是Julian Barnes与马丁•艾米斯本来就有过节,恐怕不会去直接借用人家的套路。
我想,无论小说结尾会如何精彩,都无法掩盖叙述和语言的苍白无力。对满怀期待的读者而言,这有点像让人家在空无一物的沙漠里饥渴交迫地长途跋涉5天,最后给他一瓶新鲜橙汁,然后告诉他这是他一生最精彩的经历。
大概这是他在《世界史》最后一章那个无所事事的天堂里写出来的小说,结尾充其量也不过是让主角出乎意外地重新死一次。